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2158


“不如这样,专门组织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学士们,负责学习政策,宣讲政策,尤其是对百姓宣讲,这件事很有必要提上日程来。”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定册吗?”
朱祁钰认真思考了下,说道:“让翰林院去做这些事吧,翰林院那么多的侍读学士、六曹章奏、经筵讲官,食朝俸禄,总要做些事的。”
大明的翰林院学士的地位,是不如前代的。
因为文渊阁大学士这一职务的出现,皇帝问政也不再询问翰林院,而是询问文渊阁大学士,翰林院也逐渐成为了养才储望之所。
于谦犹豫了下,才说道:“那也是可以,不过还是要专门选拔,臣也担心,翰林们,他们做不好。”
为什么于谦担心翰林院的翰林们,做不好宣讲之事呢?
地方政务,千头万绪,百姓的问题,千奇百怪。
他非常不看好,掉书袋的翰林们,能讲好陛下的政策,甚至适得其反。
下去一顿之乎者也,被老百姓骂的狗血淋头。
但是于谦关于这个事,还不好多说,有揽权的嫌疑。
朱祁钰却立刻回过味儿来,颇为肯定的说道:“啊,对,对,翰林们,五体不勤,他们整日里风不吹、日不晒、雨不淋,日子过得舒坦,早就脱离了地面,飞在了天上,他们怎么可能讲得清楚呢?”
“让他们干点农活儿,能把他们累死似的。不妥,不妥。”
朱祁钰为什么不信任翰林们,其实他们脱离百姓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早就不是从大明的角度。
敌在宣传部这种事,也不是大明独有,苏联不也那样吗?
他认真的思考了半天,掌令官们,似乎又多了一项职能。
耕战,耕战不分家,只能辛苦即将入学的掌令官们了。
要不要考虑让掌令官们,发展下线?
那就需要一个纲领了…
朱祁钰突然发现,其实很多组织架构,并非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就不得不专设这种架构,来解决问题。
“这事朕来思虑吧。”朱祁钰倒是没让于谦费这个心神。
于谦俯首说道:“臣领命。”
金濂感慨的说道:“这农庄法在山外九州的速度,可是要比臣快很多很多。”
“是臣失职。”
于谦面色犹豫了很久,低声问道:“陛下,臣在京畿推行农庄法,听说京师动荡不安,先是追缴私窑获利,又是都察院被申斥,紧接着大小时雍坊改官邸,而且英国公府上的两位都督,也被陛下训斥了。”
“陛下,群臣议论纷纷,惶惶不安。”
于谦回京之后,就被人拦着说了好几次这个事儿,他也不清楚,陛下到底要做什么,只是觉得奇怪。
===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号(均订加更)===
京畿农庄法推行的比较慢,朱祁钰并没有怪罪金濂的意思。
山外九州和福建的缙绅都跑了,那边施展起来,更容易放开手脚,大肆作为。
而且杨洪和陈懋手里抓着刀子,还训练了不少义勇团练,那自然是做的极快。
但是京畿没有那么多义勇团练,金濂也只能求助于谦了。
至于于谦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看了看书桌上写好的祭文,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有些决心,只有他这个皇帝能下,也不能和朝臣们商定。
朱祁钰看着天空偶尔升起的烟花,炸裂在空中,感慨的说道:“过年了,两位爱卿留在京师,多多休息才是。”
金濂却是摇了摇头说道:“臣明天早上,随陛下祭拜太庙和天地之后,还得继续去大兴,这件事拖不得,等到忙完了这段儿,再歇息不迟。”
“等到明年开春之后,那些个南逃的缙绅富户,巨贾豪强就该回来了,臣得抓紧时间把这事给办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金濂做事十分有章法,虽然他没有什么建言献策之举,但是无论是通惠河维护粮草线,还是这次的农庄法推行,都做得极好。
总体来说,是个没有多少主意,但是能够做事的人,执行力很强。金濂的特点就是执行,你皇帝说往东,我立刻就往东走。
但是皇帝要不说,他有时候也是拿不定主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