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8/2158


比如伊凡就谈到了泰西被奴役的人。
「人人皆有其等级「的大方向下,教皇格雷高里也对着人民宣布∶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
「大明也有八辟八议,虽然已经完全看朕的心情去宽宥了。」朱祁钰谈到了大明的司法也不公平。
伊凡颇为激动的争辩道:「不,我尊贵的陛下,教皇确立了一条原则任何下级都不能起诉他的上级。」
「也就是说农奴、个户、农夫、村民、市民、侍从、贵族各等,比如农夫是不能状告村民的。这和大明朝的八辟八议完全不同。」
伊凡了解过大明的八辟八议,完全是大明皇帝的非刑之正的一种体现,完全取决于皇帝临时酌量特予加恩,皇帝是否愿意宽宥。
「好吧,朕理解错了。」朱祁钰这才意识到什么叫等级森严,他毕竟不是泰西人,并不清楚这一点。
作为万恶的封建社会,朱祁钰行制也是要和朝臣们商量,而后交给廷议廷推,最后才是颁旨,于谦偶尔还会和朱祁钰有政见不合之时,而大明的势要豪右需要用「家人,这个概念去规避律法的约束,大明是礼教森严,而泰西则是等级森严,这的确不同。
朱祁钰不懂泰西的恶,也很正常,毕竟他没有置身其中。
大明朝是洪武年间,有百姓拿着《大诰》扭送达官贵人入京敲登闻鼓的大明朝。
伊凡颇为感慨的说道:「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中有另外一句名言最高贵的民族理应高居其他民族之上,罗马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大自然注定了他们一统天下。「
伊凡补充了他阐述泰西历史的论据,是但丁的话。
大明的华夷之辨和但丁的‘最高贵民族,完全不同,大明的华夷之辨的解释,是随着不同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述。
大明华夷之辨的表述,在中原处于分裂之时,声浪愈高表现为华夷大防。
在中原处于统一之时,表述为文化优越。
除正义性的保卫华夏时的武装外征外,历朝历代,很少有无故征伐周边四夷的行为,因为这要被看成是「不仁「和「无德「。
尼古劳兹曾经尖锐的批评过大明这种温和的文化,将其统一描述为高道德劣势,为此曾经和胡淡激烈争辩,这也是唯一一个胡濙输掉过的议题。
胡濙从未在礼法上输过哪怕一阵,但是这个议题,胡濙的确是输了,大明的确有高道德劣势。
比如大明曾经多次赈济鞑、兀良哈、瓦剌部,而且贯穿整个大明历史,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
万历四十五年,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努尔哈赤)令去觅食,群胡逐日入抚顺,岁乏食,上命发仓粟娠之。
万历四十五年,建奴地面发生了水灾,老奴酋努尔哈赤到抚顺请求朝廷赈济,万历皇帝下旨给予赈济。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老奴酋书「七大恨「誓师攻明,悍然反叛,万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大明一败涂地。
胡淡在高道德劣势上,没有辩过尼古劳兹,最终承认了大明的确有高道德劣势。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擅长雄辩的胡淡也没办法去否认事实。
毕竟胡淡只是无德,不是人间之屑,不会抛开事实不谈的绝招。
「哦,但丁啊,朕听说过他,你带了他的书吗?可以翻译一下。」朱祁钰颇为感兴趣的说道,他没有和伊凡讨论华夷之辨的打算,而是问起了但丁。
文艺复兴的著名诗人、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但丁·阿利吉耶里,以《神曲》留名后世,但是在他的另外一本书《论世界帝国》提出了著名的基本理论,为了世界的福利有必要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帝国。
尼古劳兹谈到过这本书,但却没有带过来,东罗马帝国和泰西教皇共轭异端,交流比较少,而罗马亡国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为了罗马存续,甚至向泰西教皇请援,为了罗马,君士坦丁十一世真的尽力了。
「带了很多。」伊凡三世颇为确定的说道:「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我前来大明求学游历,想要获得大明的知识财富,就必须要付出对等的财富,金钱并不能去称量知识的价值。」
「可是到了大明,我才发觉了自己的幼稚。大明的文化财富,如同海洋一样宽广,而我带来的书籍,如同一条溪流。」
朱祁钰反而摇头说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凡是有益于大明的,无论是多么微弱,大明都愿意去了解。」
大明是开放的、包容的。
在《景泰历书》之前,大明的《大统历》有大量的回回历法,而在东学西渐之后,徐光启为首,曾经和利玛窦翻译了大明的西方著作,并且写成了《崇祯历书》。
鞑清之所以完全闭关锁国,完全是因为小族凌大族的先天绝症导致,任何讨论鞑清议题,都要考虑先天绝症。
朱祁钰也不是唯一懂外语的大明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见过了小佛郎机皮雷斯使团后,还学会了葡萄牙语,后来还学过梵语。
朱祁钰和伊凡聊了很久,最后由马欢将伊凡带离了御书房。
而后,大明皇帝开始了一天的政务,批阅了大堆的奏疏,这些奏疏来自文渊阁、通政司和朝臣。
里面有件小事,说的是太原百姓去买煤,发现煤炭缺斤短两,三十斤的煤只有二十五斤,就告到了太原府衙门,衙门就去调查,结果并未缺斤短两,太原府衙门就把告状的人拿了。
这是诬告,自然要拿。
朱祁钰看到这里还以为又是一件崇阳知县事的案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8/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