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2158


“朕安,平身,赐座。”朱祁钰示意兴安上茶,疑惑的问道:“这么早来是有甚么事吗?”
于谦目光带着探寻的说道:“臣昨天回来就听闻陛下弄了个蒸汽机,时人皆啧啧称奇,臣按捺不住好奇,就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能让陛下投入了将近半年多捣鼓出来的玩意儿,于谦可不认为陛下就是玩玩而已,而且听说可以代替畜力,居然和御马监的良驹之力,实在是让于谦太好奇了。
“既然于少保问了,那朕也不能藏着掖着,先看看图纸喝杯茶,我们再去瞧瞧实物。”朱祁钰示意兴安去取图纸来。
蒸汽机的图纸并没有迭代,依旧是双动活塞蒸汽机,朱祁钰对着图纸给于谦讲解了一下其中的原理。
于谦全程都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的听完之后,心服口服的说道:“激铜轮自转之法,加以火蒸气运,真的是巧夺天工,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生产力是什么?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毫无疑问面前的蒸汽机就是生产力的一种。
陛下御马监的良驹其价几何?那可不是六两半银子一匹,那是千金难求之物。
于谦颇为赞叹的说道:“此物装到马车上,是不是就不用马拉车了?妙物,妙物啊!”
“现在个头太大了,装不到马车上。”朱祁钰摇头说道,小型化还得等段时间,朱祁钰一直在推动大明的工匠对蒸汽机进行小型化,争取将它装在马车上。
朱祁钰摇了摇头说道:“有人说,这马力都节省了,更加节省人力,人力节省了,百姓就懈怠了,百姓懈怠了,就会惹是
生非。说什么,机器一转,人心不古。”
于谦愣愣的看着陛下惊讶的说道:“这这这,谁在胡说八道?不如送他去辽东煤钢厂几年,自然就说不出这等混账话了。”
“读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百姓中日疲于奔命仅望片刻安宁,仅得喘息之机再为安生奔波,令顺民心,此物大利大明啊,陛下!”
政令的就像是流水也应该有源头,而政令的源头就应该是顺乎民心,方能长治久安,方能四维(礼、义、廉、耻)皆张,国恒不灭。
这东西陛下耗费了这么多的心思捣鼓出来,显而易见,是为了让百姓们不再那么辛苦劳累,是令顺民心的具体表现,决计是和亡国二字,扯不上一厘钱的关系。
朱祁钰摇头说道:“翰林院的一个文林郎,叫邹允隆,是正统七年二甲第五名进士出身。”
于谦这才恍然摇头说道:“他啊,那就不奇怪了。”
正统七年三甲第六名是姚夔,就是江西左布政方伯姚龙的表哥,此次郡县安南,姚夔在云贵安定大明后方。
同一批进士、同为名门望族出身,但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这个邹允隆,于谦还真知道。
邹允隆是福建泰安人,做人做事极其古板,是标准的崇古儒学士,十分不喜欢改变,时常对解刳院、太医院、十大历局、讲武堂、讲义堂、讲义堂、巾帼堂提出尖锐的批评。
邹允隆张口闭口就是祖宗成法,反对革故鼎新,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冥顽不灵。
不能把大明儒学士一概而论,这个概念实在是太宽泛了,崇古的酸腐儒学士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儒学士,都抱着一种看看再说的态度,如果有用,自然是五脚朝天,大喊圣明,如果没用,抓到了把柄,那也是群而攻之。
“走,去看看朕的蒸汽机?”朱祁钰站起身来,邹允隆的奏疏朱祁钰已经留中不发,到底有没有用,留给实践去证明便是。
南塘别苑建了水厂,水厂之内的水源,取自白云山的溪水,沉淀之后,仍要过滤才通过管道供给匠城使用,这些水仍然是生水,不能直接饮用。
在卫生与预防简易方中,胡濙倡议喝热水,不喝生水,防止生病,大汉的天之骄子冠军侯霍去病就是服用生水,可是柴米油盐柴字当头,柴、煤的价格能够降下来,大明的百姓才能实现热水自由。
实现热水自由,已经成为大明再次伟大这个纲领之下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南塘水厂,于谦第一次见到了咆哮的蒸汽机,不停的带动着龙尾车,将水从沉淀池之中抽出,送入过滤池之中。
“此物,大利大明,大利大明啊。”于谦用力的击掌说道:“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希望能够看到它能够装到车上了。”
人人都能用上和大明御马监良驹,那是什么概念?对大明是何等的意义?在军事之上,在海贸之上,在民生之上,蒸汽机的出现,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于谦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已经不够用了,而这一切,都是出自陛下之手。
朱祁钰看着咆哮着的蒸汽机笑着说道:“朕不敢居功,朕起初以为十分简单,但是这东西能够出现,不是朕天马行空的想法。”
“要将它造出来,是大明无数工匠们彻夜不休,群策群力的结果,是他们一点点改良钢材质量、一点点提高气密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它属于大明。”
朱祁钰是双动活塞蒸汽机发明的牵头人,但是具体的落地,还是得依靠人,人,才是这一切的根本原因。
“陛下圣明。”于谦十分恭敬的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