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20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5/2158


第一件是也先的次子阿失台吉,失手打死了几个宠妾,这几个女子死的极惨,还有一个有了身孕。
阿失台吉不能生育这件事,康国公王复、敬顺王也先、伯颜帖木儿、阿史那合霍特勤、隔干台吉、万户和硕等人都是知之甚详,若是阿失台吉还有生育的能力,众人也不会这么旗帜鲜明的支持王复了。
所以这个宠妾,到底怀了谁的孩子?是怯薛军万户和硕企的怯薛勇士吗?
这个没人清楚,反正宠妾是被阿失台吉给打死了。
第二件事则是分屯别居令的屯田令执行的很彻底,这是让王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对于完全不会收租,或者根本没有收租经验的康国势要们而言,那些土地的价值并不是很大,甚至他们并不能理解什么叫做土地就是最大的生产资料。
既然康国公要分屯别居,并且言明好处之后,以势要豪右组成的咨政院并没有玩阳奉阴违,而是完全执行了编民齐户、分屯别居。
好处已经显现,瓦剌诸部的台吉、突厥诸部的特勤、乌兹别克的鄂拓克们,立刻变成了人人称颂的大善人,一帮土匪强盗出身的这帮蛮贵人们,哪里感受到过这样的赞誉?
而且经过了一次的屯耕之后,粮仓里充盈的粮食,让所有人都对康国公顶礼膜拜,几条道理,就可以让人吃饱饭,简直是闻所未闻。
本来已经激化的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在编民齐户、分屯别居的政令下,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一时间康国居然有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第三件事,则是大明皇帝册封的康国公诏书,经过了数月的传召终于来到了大明遣康使陈循的手中,并且择期宣布册封了王复为大明的康国公。
根据陛下的旨意,康国公并没有赐下世券,并非世爵,而是奖励个人贡献的流爵,不是世爵而是流爵,大明的武勋,完全可以接受。
为了庆贺康国公敕封,康国上下,将受封的这一天,定为了康定节,取意康国安定。
好巧不巧,宣旨敕封的这天,就是大明的天明节,陈循作为大明的师爷,曾经的首辅,就是故意挑的这一天,即便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陈循,依旧固执的遵循着大明的礼法。
所以康国的康定节和大明的天明节是同一天。
康国公王相公到底是不是大明的墩台远侯夜不收?
康国上下保持了不谈就不会触雷的默契。
没有人提及康国公是大明的康国公,王复是大明臣子,这是涉及国本的问题。
康国的国本级问题一共有三个。
第一个也先、阿失台吉的地位,虽然也先仍然为王,阿失台吉仍然为太子,但是他们的话管用,还是康国公王复的话管用?
显而易见,康国公王复说话更管用。
那康王呢?
康王在兰宫寝殿。
第二个就是王相公王复是不是大明的墩台远侯,这一件事在大明皇帝册封了康国公之后,已经有了标准答案,但默契是谁都不提,则不用讨论定性,就不会动摇国本。
第三个,则是康国继承人的位置,瓦剌诸部台吉、突厥诸部特勤、乌兹别克诸部鄂托克们一致认为王相公和阿史那仪的儿子王永贞,才是康国实际的太子。
阿史那仪已经不再像前两年躲躲藏藏,而是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匍匐在地上恭敬行礼的人,王永贞这个一岁的娃娃,尚在襁褓里,已经开始接受康国人的跪拜。
“夫君,你时常注视着东方,是在思乡吗?”阿史那仪注意到他夫君的一个小特点,在发呆的时候,夫君的目光始终看向了东方。
王复喃喃的说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阿史那仪虽然会说汉话,但是并不那么精通汉学,撒马尔罕,要比燕然山要远的多。
燕然山在瓦剌西进前的老巢和林。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
===第七百五十六章
康国公被捕入牢===
“夫君,为什么大明军还不到撒马尔罕呢?”阿史那仪问出了自己一直想问的问题,对于突厥特勤阿史那合霍的女儿,阿史那仪小时候不懂,为何要学汉学。
在小时候,阿史那仪的爷爷,就一直在说,大明要过来了,会给她讲当年大唐的昭武九姓,诉说当年的西域都督府,乃是波斯都护府的往事。
阿史那合霍作为特勤,也时常对着东边看,在他们看来,大明和大唐应当是一样的,在鼎盛的时候,必然会重开西域。
突厥人,尤其是当年昭武九姓的突厥人,他们的文化,和主张沙里亚法的乌兹人、波斯人、回回人都是格格不入的。
仅仅从名字的命名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差别。
阿史那仪和阿史那合霍,他们的姓氏在前不在后,他们的名字里没有夹杂那么多奇奇怪怪,诸如石头、树木、真义等等奇怪的词汇。
口口相传的故事随着老人们一代代的死去,最后故事都会变了模样,直到最后,这些故事再没人想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5/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