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3/2158


“英国公张辅上奏,安南靖安,随留军镇守,自己乘船回到了南京,扈从文皇帝二次北征漠北。”
张辅在交趾进进出出,把交趾变成了大明的形状之后,说交趾靖安,就回朝去了。
事实也是如此,交趾从永乐九年,一直安定了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龙驭上宾的那一天。
于谦想了想极为简单的说道:“宣德元年,黎利势大,明之正朔不行于安南郡县,安南复国。”
“郡县安南,兴于吊民伐罪,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
“郡县安南,亡于苛政暴虐,有司惨无人道。”
如何治理交趾,那是打下交趾后才要讨论的问题,所以于谦并没有详细讲解大明是如何一步步的失去交趾。
陈懋俯首说道:“陛下,礼部尚书胡濙说宣德三年,黎利僭越称帝,先帝曾言:三二年间,朕必行之。”
“宣德五年先帝并未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只是授命其权署安南国事。”
“宣德六年五月,先帝下敕,寻找安南陈朝后人无果,对左右曰:果天意乎?抑人谋。”
“直到正统元年,黎利死,黎元龙继位,黎元龙才被册封为了安南国王。”
胡濙虽然不在南衙,但是不代表着他不能为陛下洗地。
按照景泰年间的叙事风格,在土木堡天变后大思辨的大环境下,正统一十四年,那个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的稽戾王的某些决定,是危害大明根基的,是应该被纠正的。
显而易见,册封黎元龙为安南国王,是违背祖宗的决定。
这就是胡濙,即便是满朝文武无人反对,胡濙也要为陛下找补,让陛下英明无损,功业无垢。
礼部不洗地,那还是礼部?
礼法岂是不便之物?
陈懋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在明年七月起兵,至十一月正式进入交趾,臣此言原因有三。”
“一为备战,此战牵扯甚广,京军与两广卫军、云贵卫军配合作战,三方恐有掣肘,臣以为应当至广州府后,理应互通有无。”
“二为天时,此时出兵,至交趾为景泰九年四月,正是交趾天气转暖之时,至那时,交趾水气重痢疾频发,不利征战。”
“三为人和,此时交趾百姓仍对黎越僭朝存有幻想,若此时大明进军,交趾百姓未看清楚黎越僭朝的面目,聚啸抗天兵,恐有后患,不利长治久安。”
大明皇帝已经等了十年之久,而陈懋在第一次的对越廷议之上,公然跟大明皇帝说,陛下再等等。
于谦本来澹然的表情有一些凝重,放松的手轻轻握紧,他带着担忧的神情,看向了朱祁玉。
这种情景对于谦而言,颇为熟悉。
正统十四年七月,稽戾王下诏亲征,廷议之时,已经垂垂老矣的英国公张辅,就在廷议上,以天时地利人和,劝谏稽戾王慎重,不要轻易亲征。
结果反而引起了稽戾王的忌惮,稽戾王心里拧了疙瘩,而后越来越大,反而是愈劝愈郁结,这疙瘩越拧越大,彷若稽戾王不亲征,就不是皇帝了一样,最后稽戾王不顾劝阻,执意亲征。
朱祁玉倒是面色如常,反而笑着看向了此时的英国公张懋问道:“张懋你觉得呢?”
张懋犹豫了下,俯首说道:“臣亦认为七月出征,十一月入交趾较为妥当。”
张懋的爹张辅,就是交趾挥之不去的阴影,无论什么样的叛乱,在张辅手中,那都是三个月平定。
而张懋本人也对交趾颇感兴趣,时常写题本讨论交趾形势。
在张懋看来,陈懋所言句句在理。
朱祁玉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于少保以为呢?”
于谦颇为平澹的说道:“臣以为,等七个月,和不等七个月都行,看陛下如何抉择。”
“等,不过是等七个月,不等,我大明军士枕戈待旦,黎朝不能敌。”
“都行。”
于谦这话说的,就跟没说一样。
这就是于谦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作用。
如果他也说陛下再等等,陛下心里难免会犯滴咕:这些个武将沆瀣一气,要做甚?
在于谦看来,陛下心里拧了疙瘩,比打不下来交趾,影响更大!
于谦的意思很明确,陛下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3/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