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1/2158


黎宜民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国子监的学子们奔走相告,到升龙皇城的城门前静坐,请谅山王收回成命。
各地的百姓们开始了用脚投票,就是逃离安南,向老挝、占城、麓川、缅甸、暹罗等地逃难,而逃亡方向最多的就是大明,镇南关。
为了防止百姓逃难,一场驱逐、抓捕、强拉壮丁的人间惨剧在安南国屡屡上演。
朱祁玉收到了唐兴的飞鸽传书,就是一顿气急败坏,大明最自由的人,三皇子他外公又跑到安南国玩去了!
朱祁玉是有些羡慕唐兴的。
当初襄王说当皇帝不如当亲王,当亲王不如当外戚。
因为外戚也是皇亲国戚,还有亲王没有的自由。
显而易见,朱祁玉很是羡慕唐兴的自由,他是皇帝,他不能那么自由。
而柳溥的反应,并没有出乎朱祁玉的预料,这个逆臣贼子,显然是知道了改悔,并且愿意积极为大明立功,希冀于在他们这些人作古之后,柳溥和他的后人,再次成为大明人。
朱祁玉之所以没让墩台远侯诛奸杀了柳溥,也是因为柳溥当初在广州府没抵抗,直接跑了,虽然柳溥叛逆,但是并没有进一步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最让朱祁玉意外的是,黎思诚。
在一个统治失道,上政昏暗下官残虐,人民已有与日偕亡之心之时,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人,通常会用四个字去形容,天降勐男。
黎思诚已经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了勐男的潜质。
阮炽在官长门被斩去头颅,而黎思诚隐忍不发,接受了这一结果,为了组建升龙军,黎思诚甚至拿出了他的势力范围做屯田所,为国养兵,而对柳溥的劝说,也是一步一步,只求柳溥不彻底站在黎宜民的那一侧。
朱祁玉感慨的说道:“可惜了,若是大明未曾开海,黎思诚未尝不能带领交趾向治,但是大明开海,交趾不归大明则交趾丧乱无常。”
大明开海,松江府已无人耕种,除了棉田,尽是工坊,黎思诚就是有天大的能耐,阻拦不了交趾出口粮食,交趾的百姓就只能饿着肚子。
何谈向治?
===第七百二十七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
“兴安,上次朕提到了让松江市舶司增加三成对黎朝的米粱进口,情况如何了?”朱祁玉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松江府有虹吸效应,在核心地区、中心地区、具有优势地位的地区,能够将周边地区的生产资料、人才等发展要素吸引过来。
这种虹吸效应对松江府是有益的,对江苏府和杭州府是痛苦的。
松江府的丁口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高速增加,而这种快速增加,造成了对粮食的高度需求。
虽然松江府尹陈宗卿一再表示,松江府的粮食足够松江府的百姓三年食用,如果仍然力有未逮,还可以从苏州府和太仓县调运粮草应急,绝对不会发生京师之战中,奸商哄抬粮价,米价高涨的事情。
朱祁玉让陈宗卿囤粮,也是担心到大明和黎朝一旦开战,若是战事不顺,松江府的这些不知死活的投机客们,哄抬粮价,民不聊生。
兴安俯首说道:“禀报陛下,交趾、占城等地粮商闻讯欣喜若狂。”
“确保保质保量的交割进口米粱。”朱祁玉满意的点头说道。
“今年石景厂、辽东厂、胜州厂、六枝厂、江淮厂和马鞍厂,松江造船厂和龙江造船厂,这些官厂申报的奇功牌和头功牌来了吗?”朱祁玉翻动了下奏疏。
这是大明眼下的八大官厂,朱祁玉给八大官厂每年留有四枚奇功牌,五百枚头功牌,一千枚齐力牌的名额,刺激大明生产技术的提高。
“在这里儿。”兴安翻找出了一本厚厚的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朱祁玉打开看了许久,今年松江府申报的奇功牌和头功牌占据了半数,其中最多的是船舶相关的技艺,比如松江造船厂的船体受损后密闭门密闭改良、七股斜纹棉麻帆布、船体防治船虫的若干方法等等。
而煤铁厂则是以安全生产、提高效率为主,每一个申报的奇功牌和头功牌背后,都是血的教训。
朱祁玉朱批了四份奏疏之后,靠在软篾藤椅上闭目养神,等待着第一次征安南的廷议。
宁阳侯陈懋、英国公张懋自京师赶至南衙,而且还带来了三万京军,驻扎在了南京城内。
“陛下于少保他们都到了。”兴安小心的提醒着陛下。
朱祁玉睁开了眼睛,站起身来,向着南湖别苑的御书房而去。
御书房内有长桌,长桌之前,有一副巨大的堪舆图,上面画满了交趾的水文地理。
“参见陛下!”
朱祁玉刚走进御书房,群臣众多将领,立刻俯首见礼。
文安侯于谦、宁阳侯陈懋、英国公张懋、魏国公徐承宗、番都指挥马云、大明水师指挥使大同伯陶瑾、四勇团营指挥使朱仪、大明水师各参将等云集此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1/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