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8/2158


天下的财富由天下人的劳动创造,朝廷收赋税课役,供给天下使用。
无论是治世和乱世都不是因为财富不足成为国朝的心腹大患,是因为在治理财富上没有正确的道路。
那么这个道路在哪里?
朱瞻墡继续说道:“天德纯粹,陛下无声色畋游之好,亲政以来,拨乱世冗疾,反诸正朝堂,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天下骎骎向治矣。”
治理财富的道路,在陛下指引的方向里。
胡濙在心里对朱瞻墡竖起了大拇指,陛下在京的时候不让吹嘘陛下的英明,陛下不在京了,自然要好好的吹一下,这都是要写道盐铁会议的盐铁论之中的内容。
朱瞻墡看盐铁会议上并没有人反对便继续说道:“国未尝无弊政,而不足以累天下向治;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刚正之气。”
“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仁义皆施。”
他话锋一转说道:“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朱瞻墡的意思很明确,政令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朝里也有小人,但是君臣一心,仁义皆施,天下向治。
但是江山社稷的重任,陛下能够一直英明下去,但全靠陛下一个人吗?
“我来补充一下。”胡濙忽然从老僧入定的状态睁开了眼说道:“诸位且听老朽一言。”
“南宋之初,绍兴元年,宋高宗扑买官田,五十八年后,也就是绍熙四年,官田扑买停止。”
“除一部分划为寺院、书院外,其他公田,全部卖断给私人经营。”
“通过变卖公田,南宋朝廷,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一大笔相当可观的财货,这笔钱七成上交朝廷,三成留给地方。”
胡濙说完停顿了一下,让群臣们理解下他的话。
南宋有大量的公田,大致可分为户绝田、籍没田、抛荒田、沙田、涂田、营田、屯田。
这些田亩,在绍兴元年到绍熙四年这五十八年的时间里,大量被扑买给了私人。
胡濙说的是南宋,又未尝不是说的大明。
大明当年军卫法有多少的屯田?到了今天又剩下了多少呢?
胡濙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这官田扑买,膏腴之地自然抢着购买,那贫瘠之地,自然无人购买。”
“大约只有三成左右的膏腴官田被抢买,剩下七成的贫瘠田亩,却没有人要。”
“不仅没人要,也没人种,谁知道会不会被扑买掉,所以百姓们也不敢种官田。”
“绍熙四年,南宋朝廷试行官庄法,这官庄法,除了没有天子门生的掌令官之外,其他和现行的农庄法几无区别。”
胡濙此言一出,引起了群臣们议论纷纷。
两宋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千年田换八百主。
胡濙居然讨论起了南宋的田制?讨论一种不存在的东西?
但没人质疑胡濙在史一道上的修养。
吴敬眉头紧皱的说道:“没有天子门生的掌令官,胡尚书,这才是南宋官庄法失败的关键吧。”
吴敬是浙江三司使的老会计了,主持地方财会十余年,他能不知道地方赋税课役那堆烂事?
他完全没法想象,没有了天子门生的掌令官担任乡长,那农庄法得是个什么模样!
刘吉赶忙补充道:“是啊,所以南宋的官庄法仅仅建立了二十二所,就建不下去了。”
胡濙略微有些出神的说道:“官庄法就是再差劲儿,那也是田制,南宋朝廷,就这么稀里湖涂的过了七十四年的时间。”
“这七十年的时间,南宋的钱引贬值,物价攀升,军费短缺,南宋朝廷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是北方是越来越强大的蒙古,巨大的军事压力,逼迫南宋朝廷必须做出改变。”
“景定四年,贾似道基于限田制,在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的建议下,推动公田法。”
“南宋限田,是一品官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无官百姓最高田额两百亩。”
“公田法,就是回买公田,但凡是超过了限田制的超标之田都要官买赎回。”
户部尚书沉翼听到这里,坐直了身子问道:“胡尚书前面也说了,景定年间,南宋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来的钱官买赎回超标之田?”
所有人都看向了胡濙,钱,从哪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8/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