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0/2158


兴安找到了于谦,于谦伏案看完了陛下的奏疏,沉默了片刻说道:“臣没什么要补充的了。”
狠,还是陛下狠。
陛下批复的这封奏疏,总体来说就是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一批,个个击破。
最重要的还有陛下谆谆不倦的教诲。
陛下专门给二百三十八所书院下了一道圣旨,告诉他们为何要推行农庄法,推行农庄法之后的好处,承诺的补偿条件等等。
这也是分化的招数之一。
朱祁钰第一次和江西的大地主们谈了条件,这个条件格外的优厚,和桐庐姚氏的补偿条件大致相同。
作为皇帝,不能不教而诛。
对于各大书院而言,朱祁钰的农庄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各大书院可以收更多的束脩,可以收更多的弟子。
百姓有了吃喝才能养孩子,能养得起孩子,才会思考送孩子去好点的学堂上学不是?
想上学,不就得交束脩吗?
农庄法不也给书院扩大生源吗?
大明宗亲是皇帝养的猪,这个猪不好养,但是勤劳能干的大明百姓,事少吃苦耐劳还不闹腾,这不是世界最好养的猪?
能把全世界最好养的猪,养的不想生育了,养到弃婴、摔婴,这也算是天下奇闻了。
陛下的圣旨里言词恳切,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讲的明明白白。
陛下还用水鱼的关系,来形容百姓和书院的关系,有水才有鱼,水越大,鱼越壮。
讲道理有用吗?
于谦笑了笑,陛下写这封圣旨讲了这番道理,真真切切的想劝这些书院的山长和他们背后的缙绅们,迷途知返。
可有些人,有些事,非要撞了南墙才知道拐。
陛下对此显然也是知之甚详,在下旨劝谕的同时,驻扎在南衙的三万京军已经开始向江西开拔。
这表明了陛下的决心,如果解决不了这二百三十六所书院,那就解决书院和书院背后的人。
所以于谦才说陛下更狠,因为陛下料敌从宽的性子,是随时随地打算掀桌子的。
于谦看着窗外,满是感慨的说道:“真的希望他们不要不自量力,螳臂当车。”
------题外话------
稍微解释下,人人相善,其群者利的意思是:人人互相帮助,这个群体就会无往不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求月票,嗷呜!!!!!!!!!!!!!!!!!!
===第七百零七章
陛下在后院看庖厨杀猪===
于谦靠在软篾藤椅上,满是笑意的看着阳光洒在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上。
在景泰年间为官,对于某些人而言是寸步难行,对于于谦而言,是如鱼得水。
陛下处理国事有几大法宝,是群臣们知之甚详的。
第一个就是快。
在所有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陛下已经窥得全貌,并且做出反应。
每次快到臃肿而反应迟钝的官僚们来不及反应。
陛下分析问题,处置问题,似乎有一套方法论,而且这套方法论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于谦从陛下的处事风格中,多少能够管中窥豹,了解到一些陛下这个方法论的一些端倪。
其实非常简单,陛下不承认天下有绝对公平,只承认有相对公平,并且不相信朝臣们的花团锦簇,任何马屁。
陛下将大明所有人都分为了三六九等,对每一等人的普遍状态都有精准的把握,故此每次剖析问题的时候都快人一步,反应更快一步,处处走在别人的前面。
第二,则是刚绝。
巡检边方兵科给事中朱纯曾经以‘刚决雄猜、如扰龙驯虎’来形容陛下的刚决。
陛下向来说到做到,人无信而不立,陛下的信誉,那是外逃的富户们,都要竖起拇指夸赞的品质。
刚决其实很容易引发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序的严苛,转变为无序的暴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0/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