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8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8/2158


朱祁钰拿起了酒爵大手一挥说道:“开席!”
作为皇帝,朱祁钰仍然是非常谨慎,不随便服用水食。
他得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否则下场不是脑洞大开,就是心花怒放。
李宾言的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回答起来并不容易。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归咎为六个字:陛下为何谋反?
秦始皇迁徙天下十二万富户以充咸阳,把六国旧贵迁到咸阳,给秦国的军功爵将士腾地方。
汉武帝下《迁茂陵令》,迁天下三百万钱以上的富户移居茂陵。
而后汉武帝又颁布了《算缗令》,一千钱收一算,一算为一百二十钱。
天下豪强巨贾,怎么可能坐以待毙?纷纷隐匿资财,汉武帝又颁布了《告缗令》,鼓励告发算缗不实。
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算缗令配合告缗令的组合拳,打的这些个豪强富户,措手不及。
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打击隐匿人口的寺庙,捣毁寺庙,废除淫祀,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建立了第一个寒门掌机要的朝代。
在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大思辨中,出现了均田制建立的府兵制,也正是因为均田制,让隋唐的国力鼎盛。
而到了大明朝,大明太祖高皇帝更是行军卫法,设立登闻鼓,鼓励百姓将贪腐官吏扭送京师,常熟县老农陈寿六将常熟县令顾英五花大绑,送到了南京,敲响了登闻鼓。
朱元璋闻之欣喜若狂,不但亲自接见了陈寿六,还赏赐了二十锭宝钞,免除了陈寿六一家三年的赋税,并且下旨常熟地面,不得为难陈寿六。
这新港百丈栈道上要逃走的人,并非没有抵抗过,做了一切,发现还是斗不过大明皇帝。
一旦严刑峻法的敕谕从天而降,再逃就来不及了。
“陛下,鸽路有消息,倭国的山野袁公方来信儿了。”兴安从小黄门手里拿过了书信,查验之后,递给了陛下。
------题外话------
肯尼迪坐汽车——脑洞大开,安倍搞路演——心花怒放。求月票,嗷呜!!!!!!!!!
===第六百九十七章
靠骗可以把人骗到当牛做马===
朱祁玉拿起了袁彬的书信,打开看了许久。
山野袁公方的具体含义为山野银山的统治者袁氏,这是朝廷给袁彬的册封。
在室町幕府,这一称号被公认,代表了实际上执掌地方权力的诸侯。
倭国的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以讹传讹。
在倭国,大多数的守护大名,也搞不清楚袁氏和源氏的区别,误认为袁彬乃是倭国天皇的亲卷,认为袁彬是提刀上洛的名主。
袁彬的书信显然是袁彬亲自写的,行文大开大合,力透纸背。
在书信中,袁彬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向皇帝问安,并且简单的介绍了下最近山野公方最近蓬勃的发展速度。
袁彬领兵讨伐了山阳道的安艺国,俘虏了山名氏的山名持家,占领了安艺国全境。
安艺国在广岛县以西,东西约二十里,南北约十六里。东临备后国,西临周防国,北面与山**的石见国相接,南面临海。
国司设在安艺郡。
袁彬之所以提到了安艺国,是因为安艺国和石见国这两个令制国,仅仅一山之隔,而安艺银山和石见银山是倭国最大的两座银山。
安艺国靠海,更加方便倭银入明。
袁彬在倭国做这么多事,目的就是为了给大明找银子,这找到了给陛下报喜,乃是应有之意。
朱祁玉简单的对着群臣说了一下袁彬在倭国的进展。
“满饮!为袁指挥贺!为大明贺!”朱祁玉端起了酒爵,里面都是清水,他大声的说道。
“为袁指挥贺!为大明贺!”
群臣们高兴,也不是高兴袁彬简在帝心,圣卷正隆,而是高兴大明又找到了银山。
倭国再次为大明的钱荒,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袁彬并没有详细的说明他讨伐安艺国的始末,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山名氏内讧,安艺防备空虚,讨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8/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