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7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9/2158


身后的纤夫低沉的应和着:“嘿呀呦!”
声音短促而沉重,因为吼的人多了,气势变得厚重雄壮。
领班的长声吆喝,纤夫们的短声应和,逐渐形成了一股蓬勃有力而整齐划一的号子声。
你一唱,我一和;
你一言,我一语;
一声高昂,一声低喝;
一声绵长,一声力短;
在这一高一低的起伏之中,船舶渐渐的滑向了海面之上。
天空的鸟儿被惊吓,飞离了船厂,万籁寂静,似乎只剩下了船夫的大声齐喝。
“朕记得看过的龙江船厂志中说,这出艄的时候,纤夫要下水,在船塘之内拖拽,而且两侧还要建阶梯,纤夫分层而站,拖拽船舶。”朱祁钰忽然想起了他看过的船厂志书里描述的场景,对着于谦说道。
那个场面并不温和,无数的监工拿着鞭子,但凡是有不用力的纤夫,就会挨上一鞭,纤夫在船塘浸末胸膛的海水中,艰难前行。
有一次宝船下水,突然大雨滂沱,淹没了船塘,而监工为了如期完成下水,将纤夫踹到了水中,最后淹死了不少人,还差点酿成了民乱。
朱棣听闻,盛怒之下,杀了不少的船厂管事。
于谦听闻陛下的询问,想了想说道:“在松江造船厂拖船,日给银三厘,一年就是十二银币左右。”
这也是于谦为什么同意陛下大兴土木的原因。
陛下大兴土木不是派遣劳役,而是给银让民夫劳作,而且最低标准就是日给银三厘。
于谦其实也担心过,会不会被人倍之破坏以工代赈,但是陛下登基九年,一直在反复整顿吏治,反腐抓贪从未停下。
不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必然失败,这是王安石的历史教训。
“下水了!”雷俊泰高声呼和着!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
===第六百七十五章
火力仍然不足===
大明官吏,身在官场,可是知道大明为官第一准则:帝不动,我不动,帝一动,我惶恐。
这是长期整顿吏治的必然结果。
相比较之下,势要豪右巨商富贵,就显得非常不知死活了。
于谦陪同陛下参观了整个下水仪式,下水之后,大明水师,松江巡检司巡检使、番都指挥马云,带着一众水师,和松江造船厂总办雷俊泰,交接了两艘宝船。
“请陛下为宝船赐名。”雷俊泰和马云俯首说道。
这两艘宝船是大明海权的新起点,理应由陛下朱批赐名。
礼部早就为这两艘宝船拟定了几个名字,朱祁钰也挑选了许久,最终确定了两个名字。
宝船的命名方式,大明礼部议定与侯爵命名法相同。
比如武清侯石亨的武清是武清县,文安侯于谦的文安是文安县,昌平侯杨俊的昌平是昌平县。
宝船的命名法,参考了侯爵礼法制度。
但是这件事不出意外的出现了意外。
确切的说,是费亦应南下之后,就收到了湖广、浙江、江苏、凤阳各地商总的拜帖,在寒暄之后,各地商总们表明来意。
他们是来缴纳善款的。
两艘宝船造价不菲,而各地商总,愿意把这造船的钱拿出来,只希望可以把船的名字,定在他们省内。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这源头还在朱祁钰的身上。
上一次陛下亲征平叛,把南衙给拆的七零八落,而且江苏的省府居然是徐州,凤阳省的首府居然不是凤阳而是泸州。
这散装江苏、散装凤阳,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9/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