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7/2158


但就连她一个妇道人家都察觉出了不寻常的味道来,兴安这个时候把女人安排到陛下身边,不应如此。
兴安挪动了两步挡在了冉思娘的身前,看似是护着身后女子,实际上却是护着冉思娘,那女人的形态一看就是个习武的女子。
冉思娘发生点什么以外,兴安也不用干了。
“贵人教训的是,咱家这就把她送出去。”兴安笑着应对,但是心神都放在身后之人身上。
“你…小心!”冉思娘还在奇怪兴安今天的态度,就看到那女子拔下了发簪直插兴安的身后。
兴安的袖子一抖,向后一扬,白雾一片,这女子显然没想到兴安的反应速度会这么快,躲闪不及,被兜头撒了一脸。
她只觉得眼睛生疼,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即便是用力睁开,眼前也是一片模糊不清。
兴安一脚踹到了这女子小腹,两个缇骑将这女子按住,这女子正要紧咬牙关,缇骑的大手已经捏住了这女子的两腮,一块方巾便塞到了这女子嘴中。
兴安活动了下手脚,收起了手中腰剑,俯首说道:“惊扰了贵人,还望贵人海涵。”
“你撒的什么?”冉思娘是个胆大的人,她颇为好奇兴安撒了什么,这女子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兴安笑着说道:“石灰,雕虫小技罢了。”
冉思娘一愣,这女子显然不是兴安的对手,但是兴安居然如此不讲武德,这么阴损的招数,信手捏来。
她面色严肃的说道:“大珰,这在松江府的日子就不要为陛下寻花了,若是皇后知道了,少不了一顿训斥。”
“谢贵人提点。”兴安押着这女子便打算去审讯,可是走到了半道,这女子就面色涨红,吐了一口深褐色的血迹,浸透了方巾,再无一丝气息。
这女子在入这别苑之前,就是服了毒的。
兴安暗道一声可惜。
冉思娘去寻陛下了,本来她还想在这松江府逛逛,寻访名医,但是出了这档子事,冉思娘便再无一点心情了。
这松江府在她眼里,俨然已经成为了龙潭虎穴,她巴不得陛下能早日离去。
朱祁钰手里握着一份文集,乃是正统四年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刘观所写的集类《玉堂丛语》,第四卷——忠节。
刘观年少进士及第,在翰林院做文林郎一待就是十年,户部右侍郎杨鼎在京师之战后,引荐刘观出任户部给事中,刘观不肯出仕,引疾告归。
在这一节《忠节》中,刘观将方孝孺、陈迪、景清、黄观、练安、陈性善、黄子澄、卢原志、高逊志、林右等人皆收录其中。
这都是靖难之后,朱棣或者处死或者流放的建文朝文官。
林右在靖难之后,回到了家中不肯出仕,朱棣也没理会他。
后来江淮闹了倭寇,林右[勉起视兵,督郡子弟剿平之],朝廷还以为林右要造反,就把他抓了,最后处死了。
在刘观的忠节这一节中,林右平了倭寇却死了,这不是天大的冤案是什么?这不是永乐皇帝暴戾无道是什么?
朱祁钰还专门查了刑部、大理寺卷宗,林右死的原因是杀良冒功。
倭寇不过二十,但是林右却报了一千个人头赏。
林右的做法在建文朝稀松平常,毕竟李景隆都敢把杀敌三百谎报成杀敌三万,但是马上夺天下的朱棣,对军功的审查极为严格,这就把林右给查了出来。
选择性记录,林右就成了忠节之人。
在朱祁钰看来,除了景清之外,其余人都算不上忠节二字,他们对建文帝的忠诚,比乐事薯片里的薯片还少。
这类的记录数不胜数,比如写到:民男女皆衣百结不掩体,灶釜倾仆不治,刘观就会叹曰:民饥且死,尚及征税耶?
比如写到:浙江所属州县,旧有枣桑,近年砍伐殆尽,桑枣,生民衣食之计,刘观又会叹曰:无衣无食,仍纳皇粮。
朱祁钰还专门翻了翻大明的陈年旧档,发现官档里也有记录。
永乐三年,浙商逐利,将农田尽数种桑织为丝绸。
种了桑树养蚕,织了丝绸,赚了更多的钱,日子不应该更好过吗?
可是浙江多府州无足粮,浙江米一日三价,黄青不接之际,粮商更是趁机哄抬粮价,饿死了不少人,朱棣下旨按洪武旧例,将一半的桑树伐去,改为了稻米。
永乐四年的改桑为稻,就成了永乐暴政之一。
若是朱祁钰只看刘观这本《玉堂丛语》,自然不会看明白前因后果。
事情的确是有这件事,具体的前因后果,却一字不提。
果然是文人曲笔,是非黑白颠倒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7/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