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1/2158


“宣。”
杨翰,大明南衙镇抚司指挥使,天子缇骑,大同府深入虏营六人之一,大明墩台远侯都尉。
假钞之事,就是杨翰作为法司稽查出的大案。
之前朱祁钰在行宫时,有人又炒作方孝孺的案子,朱祁钰派杨翰清查,这显然是查利索了,回来复命。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杨翰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祁钰打量了一下杨翰,这个精壮的汉子,在南衙并没有养尊处优,反而眉宇间多了几分锐利。
相比较草原,这南衙战场,并不比在草原上轻松。
“朕安,平身。”
杨翰将自己收集到的情况写了份奏疏递给了兴安说道:“陛下,土木天变日久,大明承平之态日显。”
“一些文人开始结伴出游,结社会友。”
“大约有九例文社参与了方孝孺祭祀事。”
朱祁钰拿过了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西湖诗社,在永乐初年组建,由翰林检讨王洪组建,王洪以诗酒为兴,聚于社、乐于诗,故无孤闷客,以社为名的宴游赋诗集会,渐渐成了气候。
耆德会,始于宣德八年,或张燕家园,或携槛湖上,欢洽歌咏,社集耆老有郎子贞、蒋廷晖、孔希德、项伯藏、孙适、郭文敏、邓林、姚肇等,以致仕官员,乡绅贤达、耆老德辈为主。
湖楼诗社,由聂大年组建,此人正统年间被察举为仁和训导,至正统十四年升任仁和县教谕,雅集宴游,创刊著书,有湖楼学派之称。
这些个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喝点马尿,难免要指斥时事,这说着说着,几个诗社一合计,这方孝孺案都过了这么久,是不是该给方孝孺祭祀下?
这九个诗社成立或早或晚,最早的能数到元朝时候,也是大明止投献风力的始作俑者。
朱祁钰没收拾他们,他们倒自己找上门来了。
“这是给人当枪使了呀。”朱祁钰收起了奏疏递给了兴安。
几个酸腐文人哪来的钱雅集宴游?每次集会都是莺歌燕舞,哪次不请些名角唱曲、不请清倌儿伺候、不请些娼妓暖床?
这花销,哪里是几个酸腐文人能担得起的?
这几个诗社,不过是摆在台面上的小丑罢了,就是个替罪羔羊,陛下要是查起来,怪罪下来,是这些文人狷嚣!
这些替罪羊们,大谈风骨,再谈三纲五常大义,非议朝政,被人卖了尤不自知,或许知道,却心甘情愿。
朱祁钰要找的是背后的人。
杨翰再拿出一份奏疏说道:“仁合夏氏,夏时正。乃是继任的两浙海商商总,这九间诗社,都是这人资助。”
这件事本身很难查,但是杨翰的夫人黄艳娘本身就是江南名角出身,这人脉任在,稍微打听了下,便问出来了。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夏时正做的再隐蔽,只要缇骑想查,那总有蛛丝马迹能把他们揪出来。
“继任商总?”朱祁钰恍然。
两浙海商商总原来是费亦应,费亦应搞出了把海船拆股认筹之事后,这商总的位置便没保住。
杨翰犹豫了下才说道:“陛下,臣发现,夏时正家中窝藏有强弩、甲胄。”
海商有几个干净的?商舶上那些帆布遮盖的弩、铳、炮从何而来?
夏时正家中藏有强弩、甲胄,也算合理。
“有多少?”朱祁钰察觉出了一丝奇怪,眉头紧皱的问道。
杨翰眉头紧蹙的说道:“强弩三百,甲五百余副。”
“这些强弩甲胄本身藏的极好,臣压根就没查到,最近几天,这些军备,都在从仁和转出,本来臣以为夏时正要送到宁州市舶司上船,但是这些强弩和甲胄都在杭州停下,不复前行。”
兴安面色立变!
在朱祁钰的行程中,将会从南衙至杭州,将会在杭州逗留五日,再前往松江府驻跸。
皇帝的行程是不可能掩饰的,而且要提前通知沿途府州县。
这个时候,这么多的强弩、这么多的甲胄,出现在杭州,他们想干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1/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