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7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6/2158


谓曰:只分良匪,不分胡汉,为久远之规、制贼之本。
总之,夏知义希望西域可以并入大明,而不是简单的成为朝贡国、藩属国、羁縻地区,那对西域而言,毫无意义。
西域,太苦了。
西域太需要大明了。
夏知义的投效,是真心实意,诚意十足的。
朱祁钰收起了奏疏,点头说道:“裕勒伯所思所虑,皆为西域百姓,也为大明长治久安,所言甚善。”
重开西域,是朱祁钰海陆并举的重要国策,夏知义的奏疏站在了西域的立场,也站在了大明的立场。
仿若是怕大明皇帝对西域不感兴趣,在奏疏中,夏知义长篇累牍的讲西域对大明的重要性。
归纳为: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河西不能自存,则靖安河套不宁;河套不宁,则天下难安。
夏知义没有说错,他的观点和讲武堂众多武将对西域的观点是一致的。
夏知义看陛下的确认真看了奏疏,的确有重开西域的打算,不是说说闹闹,终于松了口气,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归班。”朱祁钰挥了挥手,看着奉天殿上的群臣问道:“重开西域之事,有何谏言,现在细细道来,定策后,不再论。”
有人反对重开西域吗?
有。
大有人在。
西域实在是太远了,尤其是对现在定都北京的大明而言。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嗷呜!!!!!!!!嗷呜!!!!!!!!昨天章节名出自《金瓶梅》哈哈哈!!!!
===第六百四十八章
安内救民
慕外勤远===
朱祁钰向来如此。
把什么条件都摆在明面上,在一条政令推行之前,无论如何反对都可以,但是一旦决定,那就坚决执行到底。
任何人在路上影响这条政令,都会面对朱祁钰的雷霆盛怒。
这是当初朱祁钰在京师之战的最大收获,统一声音。
都察院总宪徐有贞鼓动声势南迁,刑部尚书俞士悦将自己的家人送到了南方,朱祁钰从来没有在事后追究二人,因为当时朝中尚未定策,意南迁者众,固守京师者亦有。
但最后朝中定策之后,徐有贞和俞士悦都没有逃跑,也没有对京师之战做出任何掣肘的行动。
在朱祁钰眼里,徐有贞和俞士悦的文臣行为,就是他早就画好的底线。
可以反对,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是一旦在奉天殿、文华殿上确定的政令,就要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
哪怕这个政令,是错的。
贺章作为意见篓子,意见领袖,科道言官,天生跟皇帝对着干的大头目,这个时候,怎么能少了贺章呢?
贺章快,有人更快。
邓顺,翰林院的翰林,景泰二年的进士及第,他之前就参加过一次盐铁会议,他的座师是陈循,远在撒马尔罕出使的前内阁首辅陈循。
陈循临走时后,告诫过邓顺,陛下是对的。
邓顺恭恭敬敬的行礼,上一次时候,他在盐铁会议上,被皇帝的凯恩斯主义,朝廷干预经济的一套组合拳打的晕头转向,这一次,他绝不会唯唯诺诺。
他这次是有备而来,打算重拳出击!
邓顺俯首朗声说道:“陛下,臣曾闻古人曰:虚心白意,进善信道;勉主以体谊,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者,方为良臣也!”
“国家昏乱,所为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颜面,言君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方为直臣也!”
他邓顺要做良臣!要做直臣!
“然也。”朱祁钰点头,人臣之道六正六邪,正则圣、良、忠、智、贞、直,邪则具、谀、奸、谗、贼、亡。
陈循曾经在讲经的时候,专门分门别类举了一大堆的例子讲解这为臣之道。
比如于谦这类的臣子就是六正之臣,面面俱到,乃是全能型正臣,比如贺章这类的臣子直言进谏就是典型的直臣,比如胡濙这类投献臣子,就是典型的人君所言皆曰善,人君所为皆曰可的阿谀奉承之辈,进献谗言之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6/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