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5/2158


而现在这个炒作票证之事,只是一个缩影罢了。
“这场逐利的赌坊之中,已经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是最后一个傻子。”李宾言深吸了口气,回答了徐承宗的问题。
徐承宗愣愣的说道:“比谁更傻?”
李宾言无奈至极的说道:“眼下,所有赌徒,之所以完全无视票证的真实价值,愿意花高价购买票证,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票证买走。”
“正如你所说的那般:比谁更傻。”
“陛下曾言:投机就是比谁更傻。”
徐承宗有些懊恼的揉搓着头发,他苦恼的说道:“李巡抚,我寝食难安,吃不好睡不好已经好几日了,我甚至不知道在烦躁什么。”
李宾言依旧在思考大明之序之事,随意的说道:“陛下说过:在任何一种投机狂欢,承受代价的总是最穷苦的百姓。”
“而陛下最担心的就是百姓,所以你怕。”
徐承宗猛地瞪大了眼睛,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何如此这帮狂躁,他猛地拍桌而起,愤怒的喊道:“这个王八羔子害我!”
李宾言依旧在发呆,不以为意的说道:“你赚钱的时候叫他费商总,这出事了,你叫他王八羔子。”
------题外话------
这两天小舅舅住院了,稍微有点忙,求月票,┗|`o′|┛嗷~~!!!!!!!!
===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财经事务的基本底色===
李宾言看着懊恼无比的徐承宗只感觉有趣的很。
魏国公徐承宗与两浙盐商商总费亦,是大明财经事务的一个缩影,同样,也是大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的特质之一。
洪熙元年,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的那一年,御史庞尚鹏上奏,请求革罢粮长,
以里长收粮,十年一审。
自洪武年间确定的官收官解正赋纳解制度,再次转变成了民收官解。
李宾言亲眼看到过大明的基层制度的败坏。
第一次基层制度的败坏,是卫所制的全面败坏;第二次的基层制度败坏,则是粮长制败坏,大明朝廷从洪武年间起,
彻底失去了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
权力出现真空,一定会有人填补。
粮长革罢之后,一百一十户挑选十户富裕之家为里长轮换,
基层的权力被牢牢的把控在地方缙绅手中。
大明基层制度的崩溃,地方缙绅把控权力,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大明的小农经济似乎走入了循环之中,自耕农越来越少,佃户越来越多,百姓愈加辛苦耕种,却收获寥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骤逢灾年,便是卖儿卖女。
而得势之家的佃户丛仆、远亲旧朋,富者愈富,田亩连绵万顷,丝竹盈耳,往来皆为势家,而这一个个势家,
成为了一個个的节点,人脉就像是蛛网上的蛛丝一样,将大明编制成了一张巨大的蛛网。
这些先富起来的大明“势家”以及仆从,掌控着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权力,即占据分配地位的资产阶级。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占得先机、拔得头筹、先富起来、占据分配地位的资产阶级,就有了如虎添翼的机会。
这就是大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的特质之一:首先致富者,总是伴随着权力的力量。
这是大明财经事务的基本底色,也是大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蜕变之中的巨大考验。
而眼前的魏国公徐承宗和两浙商总费亦应,就是权财寄生的典型例子,李宾言曾经专门研究过他们俩儿,当然不是李宾言有大病研究两个男人,而是研究他们的权财寄生关系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发展壮大。
“这个该死的家伙!”徐承宗仍然在骂骂咧咧,但是已经于事无补。
李宾言看着徐承宗,笑着问道:“你的确应该害怕,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才能避免被陛下剁了脑袋当蹴鞠踢?”
“陛下真的会杀我?!”徐承宗不敢置信的看着李宾言,目光呆滞的问道,
似乎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他可是魏国公,
一门两公的徐家人。
李宾言给了徐承宗一个十分确切的眼神,慢条斯理的说道:“当事情发生之时,就需要人出来承担责任,而且事情大小,决定了砍谁的人头,才能平息民愤。”
“所以你现在应该想怎么解决,而不是骂费亦应。”
徐承宗用力的挠着头,他猛地坐直了身子,才想起了此行来的目的,窜到了李宾言的面前,抓着桌角落,大声的说道:“李巡抚,救我!”
李宾言目光里带着些许的玩味,徐承宗活明白了,知道活着重要,而不是钱,他声音有几分飘忽不定的说道:“我不救你,你可以自救。”
“眼下票证的价格飞涨,是因为一票难求,大明到朝鲜的商舶拆股认筹翻了七倍,而到倭国的商贾拆股认筹翻了十一倍。”
“一票难求,就多给点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5/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