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158


唐兴自然看过这图,平静的说道:“稍安勿躁,我已经追了他们整整四年,不急,他们跑不了。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
穷途末路的一群蠢货罢了。
银山图很快就临摹好了,将会作为重要的情报,送到琉球,然后转送大明。
银山图到了琉球的时候,费亦应刚准备起航回大明,得知自己留下的掌柜负责生野银山之时,也没说什么,权当是自己的掌柜被拉了壮丁便是。
银山图进京的速度极快,从琉球岛北衙京师的速度有点太快了,是和襄王的奏疏、李贤等人的奏疏一起进的京。
这个速度有点诡异了。
襄王请求要国朝祭祀英烈祠,这些护国的英烈们的故事更加真实,他们的八角亭,守护在大明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朱祁钰朱批了襄王的这道奏疏,并且下发礼部筹办此事。
“这次就给襄王一个头条吧,这次没人能够走在他前面了。”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
朱祁钰对英烈的保护超过了自己,可以骂他亡国之君,但是但凡是对英烈出手,朱祁钰从不手软。
长洲诗社的两个笔正苏平、苏正两兄弟,现在还在解刳院内,享受雅座服务。
所以襄王的这个提议,极好。
“臣遵旨。”兴安松了口气。
襄王殿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头版头条。
奉祀英烈祠是个绝佳的主意,是国朝兴文振武的明确信号。
兴文和振武本就不矛盾,无论是太祖高皇帝还是太宗文皇帝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这绝对值得一个头条。
朱祁钰看完了襄王的奏疏说道:“再发一道圣旨至贵州,襄王重病未愈就到遵义府安抚地方,朕十分欣慰,特赐彩表十丈,银币五百以彰亲亲之谊。”
“对于贵州官道平整和营建之事,让襄王竭力施为,不用顾虑。”
“有朕在。”
朱瞻墡打算征调二十万民夫,平整贵州地方道路、疏浚乌江等事,也在奏疏之中,朱祁钰再次朱批。
其实襄王这事儿办得挺犯忌讳的。
黄龙民乱,朱瞻墡请旨宽宥了七千余叛军,以南衙叛乱为例,罚五年苦役。
这五年苦役在滇铜厂和六枝厂做工。
但是就南衙的俘虏改造经验来看,这五年的苦役,其实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产业工人,有的甚至走向了关键岗位,负责生产和安全等要务。
黄龙民变的有七千叛军被宽宥,二十万的民夫征调,还有八万余四勇团营在云贵。
襄王在云贵颇有美誉,徐有贞颇有才干。
这些加起来,襄王殿下是不是打算学那王骥,养寇自重?
甚至有人会问:这朱瞻墡在云贵是打算封疆裂土吗?
既然用朱瞻墡,若是他真的忽悠着四勇团营都督,杨洪庶长子杨俊造了反,朱祁钰会扯自己两巴掌,骂自己识人不明,亲自领兵平叛。
但是襄王未反之时,朱祁钰不打算考验人心,人心哪里能经得起考验呢?
而襄王的奏疏提到了在财经事务之中的疑虑,这是他在供给侧改革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到底是供给决定了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了供给?
朱祁钰对这一本留中不发,他要思考,也给襄王更多的实践的时间,让他去寻找答案。
南衙来的奏疏中,李贤想要禁止娼妓,禁止戕害大明女子的行径,但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他做不到。
李贤在奏疏中是极为痛苦的,这种痛苦是他明知道应该去做,却做不到的痛苦。
李贤又办了一件大案要案,李高全父子二人,会在查补之后,和博爱乡扬州李氏的七位耆老一道,入住解刳院。
李宾言在奏疏中提到了松江造船厂的进度,以及雷俊泰的《论桐油》。
论桐油这本书并不厚,但是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是桐油产业之中的经验之谈。
朱祁钰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将书递给了兴安说道:“送三经厂加印,然后送贵州几本,让襄王看看能否用得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