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7/2158


“刚开始干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有所顾忌,干了一年二年,成为旧例,再换一任,就开始萧规曹随,经过十年二十年,就变的名正言顺了起来。”
朱祁钰满是笑容的说道:“这件事,朕已经知道了,你先去东华门看榜,不看也没事,朕告诉你,你会试中了。”
“好了,退下准备殿试之事吧。”
“陛下…”李燧还要争辩,胡濙不停的给李燧打眼色,示意他先走。
李燧不知道陛下的秉性,胡濙能不知道?
陛下现在说话平静,对李燧笑着说话,是怕寒了李燧这个新晋进士的心,是在保护李燧。
这件事陛下既然知道了,自然没有不管的道理。
李燧虽然不懂,但是还是俯首告退。
奉天殿内十分的安静,只有风吹打罗幕的声音。
朱祁钰看着李燧离开的背影,陷入了思考之中。
民变是怎么产生的?
不都是像李燧这般,在地方闹不明白,到了京师闹腾,在京师闹腾,结果进了京,却也是闹腾不明白。
四川监察御史什么反应?一推四五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等时日一长,百姓们知道了,这种事控诉无门,也就默默的受这个气,不再想办法控诉。
各级官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所顾忌,后来是萧规曹随,最后就变成了理直气壮,归根到底,官僚们发现,百姓并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可不就是名正言顺?
百姓就这么受气,就跟个高压锅一样,等到受不了,可不就是民变了吗?
堵不如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些道理,就是刚读完蒙学的士大夫都会说,可是他们怎么做的?
层层围堵。
在奉天殿沉默了许久之后,朱祁钰开口说道:“朕很庆幸,至少还有人肯说,真到了没人肯说,咱大明,差不多也就亡了。”
这话说的,朝臣们都一头冷汗,陛下的联想能力为何如此丰富?
这私下摊派,可以说是潜规则之一,各地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整肃吏治之事,已经在做了。
“练纲在南衙干的不错,让他去四川去,明年年末,朕会派缇骑去暗中走访。”朱祁钰站起身来,走了两步说道:“那个四川监察御史,革罢吧。”
“尸位素餐。”
朱祁钰走出了奉天殿,看着天日昭昭,这些都是二十多年的沉疴旧疾,需要一点点去改变。
他同时还有一丝的庆幸,他搞创收总是生法子,对于加税总是慎之又慎。
在吏治没有整体清明向好之前,加税就是给百姓头上套枷锁。
这些人,好狠的心。
“陛下,陛下四川急报!”一个缇骑风一样的冲了过来,高声疾呼。
===第四百九十二章
讲义堂扩招===
“不要如此惊慌。”朱祁钰示意缇骑稳住身形。
他拿过那封军报,看了许久。
四川镇雄府发生了民变,这次的民变是一个叫做黄龙和韦保的人牵头。
黄龙是汉人,韦保是苗人,总计十多万的苗民,七千兵士,攻占了遵义府的两座营堡,一个叫西坪寨,一个叫黄滩寨。
这次民变的发生的基础,自然是那一钱八分银的戥头,这戥头一年要收五钱的银子,蜀中少银,这五钱银子就是索命钱。
爆发民变的直接原因是四川镇雄府的一些收税队,捞过界了。
播州杨氏的海龙屯关堡被夷为平地后,设立了遵义府,遵义府归了四川管辖,在刚刚划界之后,遵义府按制免税赋一年,让百姓安定下来,是当时朝廷的当务之急。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四川镇雄府的书吏们,纠集了上百人的“收税队”,如同下乡扫荡一样,跑到遵义府收税去了。
往常这些收税队,可不敢捞过界,因为别人的地界上也有地头蛇,但是遵义府新设,还没有形成收税队,所以这些收税队就大摇大摆的捞过界了。
这就出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7/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