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2/2158


大明的主要南洋战舰都是两千五百料以上的大宝船。
四百料战座船乃是二桅,船头至艄尾共8.95丈,船身中部阔1.65丈,中部船面建有舱棚,舷侧有墙雉,可向外射出箭镞和铅弹,两侧墙雉挂有碗口铳,以帆布遮雨,涂油防锈,船艄舱面有望亭,瞭望海面。
这种战船的长宽比为5.42:1。
而封舟,也就是专门用于册封、承载圣旨的船舶,长44丈4尺,阔18丈,长宽比为2.46∶1,如果画在图纸上,就会发现封舟就像是个盒子。
即便是稍微小一号的宝船,长宽比也接近2.8:1。
朱祁钰接着说道:“诚然,宝船高大如楼、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能行于顺风顺潮回翔等等优点。”
什么叫做犁沉之?
大明的宝船在海上,就如同车辗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迎面走过去,小船就沉了。
那些藩属国的小舢板们,看到山一样的庞然大物迎面而来,就一个字,怕。
“但是缺点也一样的明显,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窄、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无风不可使难以操持。”
缺点也十分的明显,只能在大洋上行驶,不能入窄小的海峡处,人力不能驱动只能靠风,而且最主要的是转向困难。
大明宝船的舵杆高达三丈,十一米长,这么长的舵杆,依旧无法完成转向,还需要设置两舷和艉部旋转长橹,辅助转向。
“胖船”的好处很多,坏处也很多。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瘦身,最多也就是4.52:1的地步,再小就太胖了。”
工部尚书石璞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陛下两千料的船长约二十丈,中阔四丈四尺,长宽比为4.43:1,这也是前两次,下西洋和南洋船队的主要船型。”
“有图吗?”朱祁钰问道。
石璞点头抽出一张纸说道:“有。”
朱祁钰拿过了那张图纸看了许久,又看了石璞一眼,石璞虽然平日里蔫不拉几,不声不响,从来不表态,但这张纸十分的白净,证明是新画好的,可见是早有准备。
两千料船的排水量大约在一千吨左右,转向灵活,有六桅九帆八旋橹,亦有墙雉、火炮的安置位。
有隔舱板与船壳板用扁铁和钩钉相连,如果一个舱室漏水,立刻放下隔舱板,可以有效防止宝船在海上沉没。
“这不挺好的吗?既满足了远洋需要,又满足了作战需要,为何后来废置了呢?”朱祁钰将草稿纸递了回去。
大明的船本身很瘦,怎么长胖的?
石璞将那页夹好说道:“这不是到了后来,就没有海战需要,主要行商用途吗?”
“原来如此。”朱祁钰明白石璞的意思了。
后来大明舰队已经天下无敌,自然是可劲儿的往大了造,从一千五到两千五,再到五千料,为了船的稳定,可不就是越造越宽吗?
反正也没人敢打大明舰队的主意…
就俩字,豪横。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装更多的货物,大明的五千料封舟、两千五百料和三千料的阔船,就是麻袋装钱的那个麻袋,当然是装香料运回国。
现在航路的情况几乎回到了当初永乐初年的情况,所以,这种面面俱到小能手的两千料船舶,自然又进入了工部尚书的视线之中。
朱祁钰满意的点头说道:“就这个了。”
不用进行再设计,便可以完成瘦身行动。
大明什么都有,为了适应不同的海况,有不同的船舶设计,皇帝需要用到什么,选一个就是。
关于工匠、船员、出海行军的劳动报酬、船只规模、如何保障淡水食物等等问题,船舶携带武器,大明的盐铁会议持续了整整七日。
这仅仅是大方向上的确认,各部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部议,随后部议的结果,返回到廷议,最终在廷议中,确认具体的结果,由文渊阁票拟,朱祁钰最终批红开始推行。
为了响应事前有动员、战后有总结的指导思想。
每次的航行,都会从下到上,做出总结,改进船舶的构造、比例和武器配置。
大明拥有世界上最精密的官僚结构,这些官僚的存在有利于大明的稳定统治,从西周时候就开始出现的科层制的官僚机构,为朝廷的长期稳定统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官僚机构,总是会出现问题,比如自从洪熙年间就开始的重文轻武、从正统年间就开始的党争、自始至终的反投献的风力等等。
原因并不复杂,科层制的官僚机构和他们的家族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王直作为大明的六部尚书,吏部的天官,在放弃自己宗族的时候,立刻变成了过街老鼠,成为仅次于被胡濙讥讽的对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2/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