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第1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2158


东西舍饭寺的饭菜说不上可口,但是填饱肚子完全没有问题,养济院的孩子们,今年过年会吃一顿肉馅的饺子。
朱祁钰视察完了养济院之后,就奔着城外的兵城而去,就是四武团营的驻地,四威团营也会在过年前回到京师重新驻防。
现在只有四勇团营还在贵州未回。
每日操阅军马,是皇帝的必修课,在大明这个年代,每日巡查京营,是保障拿好枪杆子的重要手段。
历史无不证明了,没有枪杆子,皇帝就只是个人形图章罢了。
唐朝的宦官连废九个皇帝,跟玩一样,就是因为当时宦官掌军权。
明太宗文皇帝,已经告诉了大明的后人,军权的掌握并不复杂,只要勤奋点,每天去军营看看,露露脸,就可以把军权牢牢的握在手里。
随后朱祁钰回到了讲武堂,主持了讲武堂、讲义堂,庶弁将和掌令官的第四期军官毕业典礼。
这批庶弁将和掌令官,因为朱祁钰去南下平叛,耽误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毕业。
最后朱祁钰前往了金山陵园,参加了夜不收英烈祠的落成,礼部的工作很快,并且一批夜不收的事迹被披露,夜不收的英勇、悍不畏死,在京师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股风波,蔓延到了直隶诸府、山西、靖安、山东等地。
再往南就很难蔓延了,并不是有些人在其中阻拦,只是百姓也不是很感兴趣,毕竟北衙太远了。
大明的南北矛盾,是历史遗留问题。
真要追溯,那得追溯到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的吉祥三宝,他们丢掉了秦岭淮河以北,几乎所有的领土。
辽国、金国、蒙古、元,从石敬瑭算起,燕云十六州几近六百年困于虏手,北方大部分地区近二百五十年,慰问王化。
元朝设立了一种四等人,一蒙人、二色目人、三北方汉人、四南方汉人,这种认为分级的制度,是在司法、任职、科举方方面面都有特权。
比如蒙人和色目人在犯了盗窃罪之后,免刺刻断,不用刺字,也不用斩手,更不用被判决。
比如蒙人和色目人杀死汉人,只需要杖五十七下,给银可免刑罚,赔钱给被打死的人家此事就算了。
比如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不得持寸铁、铁禾叉,不得习学枪棒武术。
具体而言,就是菜刀全都被收缴起来,如果要切菜,要到色目人和蒙人家里切割。
一斤菜、肉切完,剩下三两就是好的。
所以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之后,他最想不明白的就是士大夫们的逻辑,就是那些元儒义士们,为什么对元廷忠心耿耿。
解缙写奏疏反驳朱元璋的政令,让朱元璋颇为惊喜,又让解缙好好谈谈又写治平十策;
夏元吉反对朱棣的政令,被朱棣罢免,但朱棣临终前还说,夏元吉爱我,最后把夏元吉定为了托孤大臣;
嘉靖皇帝收到海瑞治安疏,虽然愤怒,但是并没有杀掉海瑞,而是留给了隆庆。
老朱家的皇帝,不是不明事理,也不是天生残暴,喜欢杀人。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话唾沫星子已经喷到了嘉靖的脸上,但是嘉靖依旧没有杀人,因为海瑞说得对。
清廷也有类似的话,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但是从建奴入关算,有人敢这么说吗?
夜不收的事迹,并没有在南衙引起什么风波,是让朱祁钰非常痛心的事儿。
大明并非铁板一块,说到底还是不够痛。
于谦和朱祁钰这对君臣,就不该在君出、虏入、播迁、党祸,四祸齐出的时候,力挽狂澜。
就该如同晋怀帝晋愍帝、宋徽宗宋钦宗那样,被人吊锤,被人俘虏,国家沦丧。
虏寇铁蹄南下,华夏陆沉,就知道痛了,就知道改悔了。
大明不是所有人都感谢朱祁钰和于谦这对君臣,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感谢朱元璋一样。
于谦和胡濙在参加完了夜不收英烈祠祭祀仪式之后,忧心忡忡的跟着皇帝回到了聚贤阁。
南北矛盾虽然已经不再是大明的主要矛盾,但是依旧存在。
这让这位精通礼法的胡濙,颇为苦恼,他是礼法达人,但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做的孽,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胡濙面色有些痛苦的说道:“陛下,臣无能,事实上,南北榜大案,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南北矛盾。”
胡濙是支持南北中分榜和分卷考试,这对实现科举公平是有益处的,教育资源并不平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2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