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族长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082


“一切都听守哲的。”六婶陈氏,虽然有些心疼老七,却还是依言而行。
随后。
王守哲带着王守业,从后院水路走,往【兴盛农庄】而去。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走水路了,恬静自然,视野开阔,和自然接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规划家族大局。
例如说,在通往兴盛农庄这条水路,左右两侧都是低洼水泽,这季节长满了芦苇。附近村庄的一些农户,则是踩着泥泞,趁机过来收割芦苇。
芦苇虽不值钱,却有颇多用处。例如晒干后给一些土房子盖顶,或是编织一些芦苇席,可以让接下来的夏天清凉一些,再不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
只是芦苇絮作用不大,看似像棉花,却没有保暖作用。若是在地球上,芦苇还可以用来造纸什么的。
一些大脑中沉淀的信息,触碰此情此景,隐约显现。
等等?
棉花,造纸?
棉花这种东西,在大乾国早有种植,有部分世家便是靠着大量种植棉花作为产业。王守哲想插手的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那些世家对看守棉花种的手段一流。
但是造纸的话?
这世界上当然有纸,书籍,信件,处处都会用到纸张。纸张的质量由高到低都有,价格多数都比较昂贵。原因很简单,造纸术被垄断在了一些少数势力之中。
他翻遍记忆,至少没有听说长宁卫有哪个世家拥有造纸术。
大家所用的纸张,都是钱氏商行从远处运来的。
造纸的原理非常简单,比搞什么谷氨酸钠,珍妮纺织机容易多了。哪怕连王守哲,对造纸的步骤,大致也有个七八分概念。
此物有搞头。
王守哲暗暗将此想法记录下来,纳入未来计划之中。与此同时,王守哲对左右两岸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是颇有些想法。
老祖宗当年开荒农庄,自然是选择比较好开荒的地段开荒。例如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地质肥沃,可扩展性强等等因素,如此可以将开荒成本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随着一代代先人们对优势地段的占领并不断扩充,剩下未经开荒的土地,都是有种种不利因素在内。
例如两岸这些沼泽地带,地势偏低。一旦下雨,便会形成大规模的沼泽。哪怕到了旱季,也是坑坑洼洼,到处是烂泥塘。
想要将其化作农田,就得进行大规模的填土,将其整个地势垫高。哪怕是放在机械化时代,这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遑论在这种生产力不发达的世界中。
但是现在平安镇比较安全的熟地中,已经很难再找出,比较容易开荒成良田的大面积土地了。要么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要么就去挤压对头家族的生存空间。
因此,王守哲几次三番路过这两大片荒地时,总是会想着如何去开拓这片地方。
若是实行填泽之策的话,土从哪里来?如何运输?
此外,若是将两大片沼泽垫高,一旦到了雨季,这两块沼泽的蓄水能力就会消失。在水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这部分水会进入河道,珠薇湖等水域。
若是雨量再大一些,便极有可能造成河道,珠薇湖等水位溢出,引发水患。
最佳的办法,便是对珠薇湖进行大规模清淤,将淤泥填进沼泽地。如此一来,既能增加珠薇湖在雨季时候的蓄水量,也能逐渐将沼泽地化作良田。
此外,水位变深后的珠薇湖,也能进行大型鱼类的人工养殖,当真是一举数得,妙不可言。
可唯一的问题!
这个工程太大太大了,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时间,比老祖宗当年开拓丰谷农庄的工程量还要巨大。
……
===第六十八章
崛起吧咸鱼长辈===
……
略微计算一下便能清楚,珠薇湖不算是什么大湖,却也约莫有上万亩水域面积。平均清淤一米,便是六七百万立方的淤泥……
这方世界的清淤船,王守哲倒是见过。
都是人工用清淤耙,将淤泥挖上船。一艘清淤船,也就是能装十个立方左右的淤泥。
而平常清理出来的淤泥,本身就拥有不错的有机物质,与其它肥料混合堆积发酵后,是一种较好的农肥,可以补充农田的肥力。
毕竟这个时代的河道湖底淤泥,没有什么重金属污染等积攒。
但问题在于,六七百万立方,那就是六七十万船!若是十艘清淤船常年劳作,每天每艘船以清理三船,填土三船计算,差不多就是两万多天的工程,全年无休要干六七十年!
而那些淤泥在干燥之后缩水很大,沼泽地本身也是烂泥居多,估计至多也仅能填出个两三千亩的良田。整个工程,预计得耗费上万乾金还多。
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时间后,合到三四个乾金才能开荒一亩地,便有些不划算了。
若是将珠薇湖多清理两米深,成本倍增都是不止,越往下挖越难清理。哪怕去购买良田,也就是两三个乾金便能买上一亩熟地。
然而帐并非这么简单计算,随着珠薇湖大面积清淤,蓄水量增加后就能养殖大鱼,甚至是能投放灵鱼。从家族长久考虑,光靠野外捕鱼总不是长久之计,收入来源不算稳定。
若是能规模化养殖经济鱼种,甚至是灵鱼种,这才是家族根基式产业正确的打开方式。投资规模巨大,耗时漫长,然而一旦成功建设,便是家族源源不断的财力来源。
而且官府为了鼓励玄武世家开荒,对于新开荒的土地,头十年是免纳粮的,这算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节约。
当然,以王守哲的个性,即便是要做这个清淤填土造田的浩大工程,也不可能用六七十年去做。真要到那时候,连重孙子都出来了……
这个计划工程原本在他脑海中,已经酝酿了很久。
本来想着在明年开始小规模实施,随后逐渐加大工程规模,争取在十年内将珠薇湖挖深两米,将沼泽填出四五千亩良田,逐步打造成家族的下一个大型农庄,即有万亩养殖水域,又有数千亩良田。
一年的产值绝对低不了,而总耗资应当能控制住三万乾金以内。
不过现在嘛,计划有点变动!
站在乌篷船上,王守哲背负着双手,观看着两岸荒野。颇有一副俯瞰领地,酝酿家族千年基业的架势。
守字辈男丁老七,王守业坐在船舱内,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渐渐平静,看着四哥负手而立的模样,是那般的高大巍峨,心中崇拜敬仰的情绪油然而生。
我,王守业。
未来一定要成为和四哥一样,顶天立地的男人。
……
乌篷船停靠在了乃是宙轩老祖开辟的第二个农庄。坐拥良田两千亩,也有一个小型的畜牧场,以及一小片专门种植瓜果蔬菜的田园。此外最重要的,便是兴盛农庄开辟了二十亩灵田。
此处地形,被六平山余脉中的一条小小支脉环抱其中,原本的土地中有不少碎乱石块,理论上来说并非是一片非常适宜开荒之地。
然而宙轩老祖选择此处开荒,且不惜挖通河渠引来水源也要开辟农庄。便是因为此处山涧夹缝处,有一汪泊泊灵泉。
有灵泉,便代表着此处有一条小小的灵脉。
只要围绕灵脉建造聚灵阵,便能让灵脉中的灵气凝而不散,汇聚滋润于土地之中,随之引灵泉灌溉土地,再配合种种农学手段增肥土地,就能逐渐开辟出适合种植各种灵物的灵田。
有了自己的灵田,便有了自己的灵米产出,一个玄武家族便算是真正有了自己根基。
因此,宙轩老祖将此农庄命名为寓意自然是希望家族兴盛起来。
这一汪灵泉,以及那条小小的灵脉,最大化程度约能支撑六十亩灵田的样子。只是当年王氏家族对种植灵米的技术比较陌生,为了避免凭白消耗灵脉。因此暂时只建造了一个聚灵阵,开辟了二十亩灵田。
本想着等王氏种植灵米技术比较成熟后,再将其余四十亩灵田开辟出来。却不想,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王氏就遭到了大难。
尔后,家族人心惶惶,又资源紧缺。
投资灵田那同样是一桩大投入,慢回报的项目。满脑子都想着先培养出一个灵台老祖来,再慢慢攒钱开拓灵田,积攒家族底蕴。
却不想,第一个作为培养对象的家族嫡长子二伯王定天,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五岁时经历了巨大灾祸,导致了心理创伤,还是因为后面家族长辈们逼迫太紧,亦或者是他自己太焦虑了,在二十岁竟然走火入魔一命呜呼。
要知道,王氏《玄元诀》,素来以中正平和著称,哪怕是从千年前的陇左王氏算起,修炼走火入魔者也是寥寥无几。
家族悲恸之余,将注意力放在了王氏嫡次子王定岳与老六王宵翰身上。吸取了教训的长辈们,并没有给王定岳太大压力,而是有条不紊地培养。
更多的压力,实际上聚焦在了天赋不凡的直脉子弟王宵翰身上。只是让他走灵台之路时已经比较晚,直至将近二十年前,王宵翰才以保密的状态下,吞服家族秘密卖掉许多财产后,换取来的去筹措资源,为何偏偏不给先父王定岳买?
此外,先家主死了之后,珑烟老祖连面都没有露,是不是怕被人看出不对劲来?有较大的可能性,她在此期间强行动手了。
如果老祖动手,那么是和谁动的手?难道去外域的,并非是先父王定岳一个人,而是有老祖相陪?
若是推测符合实际情况下,老祖与先父王定岳,为何要在如此关键时刻去外域?难道真的只是对外宣传的那般,因为要筹措资源去寻求机缘吗?
必然不是。
王守哲有理由相信,老祖和族老们,有一个很大的秘密瞒着他。而且那个秘密应该对王氏非常重要!也许,外域也有晋升灵台境的机会,只不过是因为先父王定岳失败了?
他越想越是觉得应该如此,否则珑烟老祖必然会选择卖掉龟鳞宝盾,给先父王定岳换天灵丹。而不是双双冒险一起去外域寻求什么破机缘。
有机会的话,看看能不能从老祖嘴里撬点消息出来。
就在王守哲思虑之间,六老太爷处理完杂草,从林田间走了出来,见到在外守候的王守哲与王守业后,不由舒展眉头笑拉起来:“守哲,你怎么会来了?等久了吧,怎么不早点叫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0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