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族长第4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2/2082


……
===第一章
我的太爷爷是王守哲===
……
长宁卫新安镇。
自开荒起迄今,已有近五十年了。
如今的新安镇,已进入到了开发成熟阶段,大大小小的农庄遍布新安镇。
除了世家农庄之外,还有一个个的村庄,依山傍水而建。所居住的村民,都是前期追随王氏前来开荒的平民。
那些平民,都是来自于长宁卫或是附近几个卫的穷困平民家庭,或是一些解除了契约的佃农家庭。迁徙开荒虽然危险,可一旦成功站稳脚跟后便能拥有不少自耕田家庭总收入能有质的飞越。
长宁王氏持开拓令于新安镇开荒,并非就是说将整个新安镇所有的土地都圈起来,成为王氏的私人农庄。
大乾国之所以鼓励开荒,甚至会给予一些资金支持。主要目的还是开拓国土,增加整个人类的繁衍栖息地。因此,参与开荒的家族有权根据投入多寡,优先圈地打造农庄,却也必须引导愿意开荒的普通平民在此地繁衍生息。
此外,官府会根据世家间的协议划分出世家辖地,所有辖地内的平民,都属于世家辖地民。世家负有守土安民之责,同时也得负担起收缴税款等职责。
作为回报,世家辖地内的四成税中,有一成税归当地世家所有。
由此可见,归附于世家下面的土地和平民,叫做管辖地,而不是私人领地。只有那些得官府丈量登记,并且认可后的农庄等,才能算是世家合法的私产。
只是长宁王氏太过强大,地方官府的影响力已被降到了最低。只要不是违反国法,大部分状态下,都是任由王氏摆布。
好在长宁王氏并非那等对平民敲骨吸髓的恶霸型世家,反而对辖下平民们颇为照顾,有什么发财的机会都想着他们。
新安镇东浜村。
此处地处镇子西北,因河浜与乱石丘陵较多之故,此处可开垦的良田比较细碎杂乱,不符合王氏大型农庄生产模式。
因此,有一群平民定居在此,在王氏的引导下进行拓荒。数十年的过去了,东浜村已经繁衍定居人口约一千三百人,其中少量良田以耕种王氏粮种,大部分劣等田被改造成了桑基鱼塘模式。
鱼塘养殖的鱼,王氏鱼档会统一收购。而桑树的品种,也是王氏提供的优质品种,养出的桑蚕成活率高,生茧品质出众。
而生茧的销量也不用担心,姻亲联盟的联合缫丝厂会统一收购。
因此,东浜村的村民们收入不错,安居乐业下也愿意将孩子们送进【村学】内接受启蒙教育。
村学,乃是王氏与官府联合办理的启蒙学堂,由【王氏族学】培养“先生”,在各村学轮值教学,给适龄学童普及基础教育,只收取一些基础费用,其余钱都是王氏和官府补贴。
东浜村学,位于村口,乃是用上好砖瓦与洋灰所建。不算太好看,却十分结实。
此时,约有七八十位学童,正在村学内认真地听着课。
教室外。
一位身材微胖,约有五六十岁模样的富贵男子,正在点头哈腰地说道:“七小公子,咱们东浜村的村学,向来是新安镇个村学内比较优秀的。每年都会有三四个优秀学童,考上王氏族学,每年都有人入选咱们王氏的家仆队伍。”
如今的王氏家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想进入王氏家仆体系,可得在整个王氏族学中的成绩比较优秀才行。他们未来的发展路线,也可以从侍女,小厮等活计干起,随后逐步走向管事类的管理岗位,或是大管事级的领导岗位。
除了家仆体系外,王氏还有家丁体系,家将体系。后两者的成绩要求略低,却对血脉资质有较高要求。除此之外,还有王氏各类工种体系,代表的都是不同的发展方向。
被称为“七小公子”的,乃是一位面色稚嫩的小小少年。他身穿着云纹灵棉布料锦衣,腰间系着玉带,脚穿剑履而腰悬灵玉,一副典型的富贵人家的小公子哥儿。
这小公子哥儿的身份可不简单,他乃是长宁王氏当今的嫡脉长重孙儿——王安业,正是王氏安字辈排行老七,因此人称七小公子。
非但如此,他的母族来历同样不凡,母亲钱雨柔可是陇左钱氏当代族长的嫡长孙女。身负王氏和钱氏两大嫡长脉的身份,可想而知王安业的身份何等之高?
因此,他身后除了两名机灵的小厮外,出行在外,还有两名灵台境家将护卫在明处随侍。
而在暗处,更是又一名来自钱氏的天人境家将族老十二个时辰照拂着。可见,便是连钱氏也是极为重视这个外嫡血脉。
此等护卫待遇,整个王氏是独一份的。
只见王安业背负着双手,慵懒地问了一句:“听说,刘里正最近纳了门小妾?恭喜恭喜啊。”
王安业虽然才九岁,也时常跟在太爷爷王守哲身边耳提面命,王氏族学也待了有三年了,自然不同于一般孩子,说起话来,颇有一副老成在在的模样。
“这……”刘里正当即汗如雨下,他先前还在纳闷呢,堂堂王氏嫡长重孙,为何来视察小小村子的村学。
面对此等威压,刘里正噗嗵一声跪拜下来:“七小少爷,我,都是我猪油蒙了心。不该用强行手段纳赵小娘子为妾……用被卑劣的……”
“行了行了。”王安业略微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你不用和本少爷说这些,我才九岁,也听不懂那些腌臜事情。要不是族学里的赵学姐找我喊冤,本公子……既然你承认就好……王幸。”
“小人在。”机灵小厮王幸出列,恶狠狠地盯向了刘里正,“少爷,此贼子如何处置?”
“唔~太爷爷说,就算是垃圾也有一定的用处。我也听爷爷说,青萝卫开荒时有一处叫风暴湾的海域颇为难缠。”王安业略一琢磨道,“那便给他买一张飞辇票,送去风暴湾发挥发挥余热吧。”
“少爷英名。”王幸一把扭住了刘里正。
“饶命,小公子饶命啊,我再也不敢了,不敢了。”刘里正哀嚎哭惨道,“您,您无权处置我。我是里正,我,我是镇守府任免的小吏。”
“原来还是个小官啊,那可得讲规矩,遵律法。”王安业摸了摸下巴,一脸认真道,“我六太爷爷好像已调任长宁城守了。既如此,先送去城守府审讯一番,证据确凿后,再送去青萝海风暴湾。”
一锤定音。
哭喊中的刘里正,嘴里被塞上破布,被家将拖下去绑上,这辈子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了。
一个时辰后。
王安业在一辆灵牛拉着的马车中,美滋滋地吃着烧鸡和桑果,这些都是村民们的感谢之礼。贵重的他都不要,就拿了些便宜的吃食和奇怪的石头。
“少爷您真是心善,为了区区一件小事,竟然亲自来给平民主持公道。”小厮拍着马屁道。
“唉~”王安业深深地一叹,“这岂能说是小事呢?太爷爷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
“更何况,我王安业身为嫡长重孙,也干不了旁的大事,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继承家族大业这样子。唉~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枯燥乏味人生,不做点好事解解困,难道还学做纨绔子弟么?”
“咦,这块石头好像有点古怪。王幸,切开。”
随之一块村民们送的石头被切开,其中露出了亮晶晶的灵石……
“少爷,竟然是灵石。难不成,小小的东浜村下面,竟然还藏着灵石矿?这一下发财了。”小厮兴奋地喊道。
“灵石矿啊,还行。这么久没被发现,应该只是小微型灵石矿,汇报家族让人去探查吧。”王安业丝毫没有兴奋的感觉,反而有些百无聊赖的模样。
“是,少爷。那您接下来准备回主宅么?”小厮对自家少爷的性格见惯不怪了,反正自家少爷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好事,倒也是不以为意了。
“最近心头有些烦闷,去新安镇的飞辇驿站,搭乘飞辇去百岛卫看个日出散散心。”王安业小小的年纪,仿佛对枯燥乏味的生活已经厌倦,“然后再顺道去一趟西北卫看几天日落,接下来……就顺路去陇左郡城,探望一下外祖父,太外祖父他们。唔,还有三太爷爷和七太爷爷~”
小厮一头冷汗,这叫顺路么?少爷您的行程,都把陇左郡对穿了!不过少爷的命令可不能违背,反正有灵台境家将和天人境护卫照拂,凭少爷的身份,陇左郡怕是无人敢碰他。
灵兽拉着的车辇,一路欢快地往新安镇镇中心而去。
……
与此同时,新安镇。
不知不觉,距离“守哲关”落成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了。曾经百废待兴的新安镇,如今也已经成为了一座人烟稠密,日益繁荣的大城镇。
唯一没有变化的,唯有“守哲关”。
十几丈高,数丈宽的城关巍峨而雄浑,就如同一条烟灰色的蛟龙一般盘亘在山脉之间,足足绵延了十里。站在“守哲关”脚下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
它就像是一座天堑一般,隔绝了内域和外域。
一墙之隔,便是两个世界。
“守哲关”后,不远处,就是新安镇的镇守府。
守疆卫土,保境安民,本就是镇守府的职责。为保城关不失,镇守府建得距离“守哲关”很近。基本上,在镇守府里面,只要打开门,就能一眼看到巍峨高耸的守哲关。
而在镇守府和守哲关之间,还有一座瓮城。
瓮城之中,设有“交易司”,专门负责监管往来交易。
从外域探索归来的散修,可以在此领牌设摊,将自己从外域探索得来的物品就地出售。
但凡在瓮城内进行交易的,只需缴纳半成国税,半成世家税,且只需缴纳交易税,不需缴纳关税。
倘若出了瓮城再行交易,便要按照大乾律法,缴纳两成交易税,入关之时,还需缴纳一成“关税”给予长宁王氏,作为王氏开辟此关的奖励。
也因为这个规矩的存在,除非是真的很值钱的物品,否则大部分散修都会选择将东西直接在瓮城内出手。
这座瓮城,也因此成为了极其热闹的贸易中心,以及物资集散中心,每天都有无数的散修在这里进进出出,摆摊卖货,也有无数的世家掌事,来此采购物资。
即便是在整个新安镇上,也嫌少有比这里更热闹的地方。
正午时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2/20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