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族长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2082


宁西党氏党正鹤一脸苦笑道:“总督查使,我们宁西党氏已经全部淹掉,辖区内的佃农和平民们,都已经逃难到了临镇辖地内。此番若是得不到救援,我党氏怕是要……”
其余世家也是面现苦涩,表示现在并非收成季,各家各族都靠着余粮在度日,各家各族也都有不小的损失。
“粮食倒还好说。”钱氏商行钱学安说道,“我还能筹措一些,短时间内能应付应付。问题是难民越聚越多,难不成将他们赶到其他地方去吗?据我所知,咱们上游的定南镇泽两个卫城灾情更加严重,无数田地房屋冲毁,尤其是镇泽卫,迄今身处一片汪洋之中,死伤不计其数。活下来的那些平民佃农,恐怕都无家可归了。”
“哼!”房佑安的眼眸中略过一道杀机,“定南、镇泽两卫,平日疏于防洪,以至于造成此大灾。那两位城守恐怕是好日子到头了。此事暂且不提,那些难民还得请各位世家想办法安置一番。”
此言一出,众位世家又是一阵沉默,心中各自盘算和思量着。
王守哲知道,这不怪他们。
长宁卫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后,大部分世家的地盘都已经处在了饱和状态。增加佃农和劳工的数量,并不会给经济带来大幅度增长,反而会增加各种消耗,形成包袱。
但是房佑安的面子又不能随意驳斥,人家可是顶着一个“总督查使”的名头来的。
别看他现在温文尔雅,一副很好说话的模样,真要把他惹怒了,随手灭掉一个八品世家杀鸡儆猴也说不定。
略作思量后,众家主纷纷开始表态,你家收个一两千难民,我家收个两千难民,虽然已经竭尽所能,但与大量的难民安置比起来,仍旧是杯水车薪。
甚至有人提到,可不可以让东海卫或是其他卫也接收一些难民。
此时,皇甫锦环站起来说道:“我们皇甫家愿意接受五千难民的安置。”
雷秋玮也急忙说道:“我们雷氏,也愿意接受五千难民。”
如此,房佑安的脸色舒缓了许多,至少这些地方豪强不是在一味的推诿。
“佑安师兄。”王守哲思量了半晌,站起来道,“我们平安镇愿意接受四万难民安置。”
什么?
四万难民?!
所有人都是一震,目光齐刷刷盯上了王守哲,满脸都是不可思议之色。
王守哲却是惋惜不已。
若非一时消化不了,他真想把所有难民全都包圆了。因为王氏接下来的一系列发展计划,所需的人口数量越多越好。
……
===第五十四章
扩张平安镇的大发展===
王守哲的岳父柳高望,猛的对他使眼色。
虽然你与学宫的人关系好,可一下子消化四万人,咱们平安镇怎么吃得消?
东港陈氏的陈德威,同样有些担忧的看着王守哲,如今的平安镇总人口才四万人吧?
房佑安深深地看着王守哲,眼神中露出了一丝感动:“守哲师弟,你解决问题的决心我看到了。不过这四万人,终究太多了。咱们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
房佑安这一次是接了大型任务而来,身为总督查使,若是这一次督查赈灾不力,未来也会影响到他的发展。王守哲能如此配合,岂能让他不感动?
“佑安师兄,既然有问题那总要解决的。”王守哲正色道,“这两年咱们王氏也存了点粮,若在从其他地方多购买一些,勉强养活四万难民一两年也是可以。正好这一两年里,我平安镇需要疏通河道,巩固河堤,辖地内总体还是缺人手的。”
“好。既然守哲师弟有此决心。”房佑安说道,“我便为师弟奔走一番,争取免了平安镇三年税收。师弟可按往常收全税,留作自用。”他能开口说此事,必然是有一定把握的,也算是投桃报李。
“多谢佑安师兄。”王守哲拱手道歉。
“好气魄,好胆略。”雷氏雷秋玮赞声道,“既然守哲老弟都能有此气魄,我天人雷氏也不能太落后了,再多收五千人。”
其余家族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再多收一些难民。
其中山阳公孙氏,山阴柳氏,以及东港陈氏。都收到了王守哲眼神的暗示,最终他们都咬咬牙,额外再多收一万人。
在王守哲的带头下,本来十分棘手的难民问题,竟然被轻松的解决了。
房佑安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极好,举起灵酒道:“在面对灾难时,咱们长宁卫能如此团结一致,佑安替那些难民,感谢诸位站起来承担责任。”
如此这般,接下来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一场接风宴后。
整个长宁卫进入到赈灾模式。
而平安王氏,也在王守哲的一个决策下,全力运转进入到了大计划之中。
族人,家将,旁系优秀骨干。
都纷纷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扩建临时难民营,调转粮食,组织收纳难民,对他们登记造册,以及种种后续安排。
当然。
当那些难民略作安定后,王氏便会将他们组织起来,该修建河堤的修建河堤去,该疏通河道的疏通河道去。
甚至在王守哲在平安镇规划的大沙盘之中,未来的水路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还需要挖通或是扩建一些新的河道。
他的计划是将整个平安镇,逐步打造成为一个良田无数的粮仓。
而他身为家族一族之长,自然只需要抓大放小,进行统筹安排便行。
兴盛农庄,是王氏的主要根基农场之一。
经过不断的开拓发展,比起十年之前不足四千亩的情况下。如今的兴盛农庄良田已达到七千亩,将近增加了一倍。
然后到了此时,兴盛农庄已进入到了开荒瓶颈期,难以再高速扩大规模。
原因很简单,他的周围都是丘陵和山脉。适合灌溉生产的地形已经被开发完毕。
剩下的都是地势很高的高地,勉强将其拓展成农田,灌溉是个最大的问题。若是靠人力运输水资源,最终产出的成本之高,连王氏都难以承受。
类似开荒瓶颈期的问题,已经遍布整个平安镇
经过长期的开荒,和王守哲的开荒激励。
如今整个平安镇之中。
王氏拥有的族田总数量已达到六万余亩,共计有大大小小十三个农庄。其余平民拥有的田地数量达到十万余亩。
总计达到十七万亩良田,纵观整个长宁卫地区也是名列前三了。
若再想发展,便只有将那些比较不适合耕种的地形,变得适合耕种。
平安镇地处群山环绕之中,内部的土地中也多是高高低低的丘陵之地。在总计不过四千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中,其中有七八成以上是不适合耕种的丘陵山地。
面对平安镇如此众多的丘陵地形,王守哲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便是梯田模式。
这世界上,农业也发展很久了。在如此丘陵地带发展梯田,也并非王守哲独创,便是学宫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
然后在这世界上梯田却并非主流,甚至连小众都谈不上。
原因很简单,每一亩梯田的开荒成本,便是普通粮田的数倍,耕种难度同样较高,再加上运输困难,灌溉困难等等。
造成了单位亩产的生产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粮食的收购价。
如此情况下,又有哪个世家会去开发梯田?
这一日,王守哲到了兴盛农庄之中。
如今兴盛农庄的负责人,是一位叫王娟的女性旁系族人。她从小就十分聪明,还在王氏主宅的族学里上过学,之后便一直在兴盛农庄中发展。
靠着认真负责和长久的积累,她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从管事到主事再到大主事,在旁系族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王娟,拜见家主。”王娟带着农场中的一些主事,迎接王守哲的到来。
她如今不过二十六七岁左右,却是一副沉稳干练的模样,连宵翰老祖一直以来都对她称赞不已。
“免礼。”王守哲淡淡地挥了挥手,“我此番前来,主要查看一下梯田的开发和技术发展。王娟你带我先去看看。”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大面积开发梯田也就在这一两年时间。然而这一次的水灾,造成了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
因此建立梯田农庄已迫在眉睫,否则光凭疏浚河道,修筑河堤。又哪用得了那么多人?王氏就算再富裕,也养不起太多的闲人。
“是,家主。”王娟也不废话,径直领着王守哲一路到了梯田实验田那边。
这一大片实验梯田,便是建立在兴盛农庄的北坡上。
北坡向南阳光充足,坡度较小,可供开发的空间很大。
北坡上已经修筑了成片成片的梯田,如今正是麦子抽穗灌浆之时,王守哲一眼望去,便是一片青绿色的海洋,层层叠叠间,高低交错,颇为壮观。
“启禀家主。”王娟一路领着王守哲过去汇报道,“这一片实验梯田,约莫为三百亩,种植的是咱们王氏十九号麦种。因为更加容易控制灌溉水量,反而更能精细化工作。因此生长势头很好,出产的麦,质量可能更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20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