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第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1452


不过么?和几内亚湾的划界相比,区区一个游离于欧洲之外的孤岛,又算得了什么呢?那又不是法国的领土。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冰岛,对法兰西而言,几内亚湾的利益要大的多,把禁止冰岛鳕鱼在法国市场出售的事情,转达给农渔业部。欧共体那边,我们首先提议,让其他欧共体国家跟进就行了,这样英国人应该是满意了。”
“用什么借口?”一道质疑声响起,“冰岛有美国的基地,美国会不会掺和进来。”
“美国的态度有几内亚湾重要么?法属中非的海岸线可其他三国都要多。英国不再这件事上设置障碍,只不过是换取一个冰岛的鳕鱼问题上帮忙,我们也应该给与正面回应。”
另外一道很明显带着一锤定音的声音道,“借口随便找就行了,冰岛加工鳕鱼的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当地海域遭遇污染,把事情定下来。在解开就困难了。”
“感谢法国的帮忙。”艾伦威尔逊听着反馈的好消息,开口感谢道,“康斯坦丁,谢谢法国在关键时刻的表态。要是你们不帮忙,还真是一个麻烦呢。”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英法两国要维护共同的利益。”康斯坦丁一句双关的笑着道,“我相信英国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当然。”艾伦威尔逊变戏法拿出来两只杯子,倒上了酒,“欧共体那边?”
“同样是我们法国进行提议,你们点头就行了。”康斯坦丁接过了酒杯允诺道。
“干杯!”两人同时开口道贺,随后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
===第九百一十六章
欧洲团结利益均分===
“真是出乎预料,英国愿意拿出来如此保障各方利益的方案。”康斯坦丁摇头感叹,“这保全了我们各国的利益,简直不像是你们英国提供的。”
“哦,是嘛?”艾伦威尔逊不置可否的敷衍着,事情很简单,在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在皇家海军面前不存在什么内海,英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谁也无法干涉和指责。
那个时候什么两百海里经济专属区?整个世界的水域都是英国的,还用得到多此一举?
但不是时代变了么?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已经成了美国海军,而英国成了之前的既得利益者,这个时候就需要保障从前的既得利益了。
还不能自己这么干,必须要拉着上个时代的众多国家一起这么做,不然就会显得太明显。
“哦,对了,当前方案目前仅限于几内亚湾的划分,我们的看法是,还是不要急于推广到全世界,至少试探出来美国态度之前不要这么做。”
艾伦威尔逊对康斯坦丁解释道,“对殖民地的态度上,我相信你们法国人也是了解的。在一九四五年,美国曾经对越南的地位提出了异议。”
美国想要削弱英法两国根本不是秘密,英国这边是有序撤退,每隔一段时间释放出去一块殖民地,法国明显是不愿意这么干。
艾伦威尔逊还询问当前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形势,康斯坦丁则表示法国占据了绝对的主动,这话艾伦威尔逊觉得半真半假,有多大的水分只有法国人自己清楚。
不过法国确实重兵囤积在阿尔及利亚的产油区,当地的石油管道一直在建设,这么看来肯定是比原本的历史上强得多。
“你们法国还是幸运的,至少不像是战后英国面临的困境这么大。”艾伦威尔逊对康斯坦丁表达了恭喜。
康斯坦丁愕然,不明白艾伦威尔逊话里有话的真正含义。
他的话当然是以事实为基础,美国为了稳定对抗苏联的局势,又考虑到世界一片狼藉,于全球变红的风险,对处在苏联前沿的国家都采取扶持态度,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允许这些国家把汇率压低促进出口,但这不包括英国。
美国从来不准备让英国缓过劲,对美国而言英镑要么一钱不值,要么就维持强货币政策,干脆不要贬值。
就连之前英镑贬值从一比四,变成一比二点八,都是英国强行宣布贬值,不顾英联邦的利益才做到的。
艾伦威尔逊在英属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把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了。甚至硬扛着大饥荒刮地皮,所幸独立之前的印度人被英国吓住了,不敢激化和英国的矛盾。
他甚至化身成了苏联的优秀干部,才让英国撑过了最为艰难的阶段。
好在四百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暂时让美国放宽心,尼日利亚自治领独立进入事实阶段,也是上述政策的延续,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争取得了胜利,英国就要好好考虑接下来的步骤了。
对于黑非洲的殖民地,长久保留固然是不现实,但也要满足英国需要之后,在考虑其他。
很快,西班牙的佛朗哥政府和葡萄牙的萨拉查政府,都带回来了正面反馈。几内亚湾划界上的共识已经是板上钉钉,不过正式协议还不着急签署。
一定要在欧共体外长会议上来确定,同时法国也会在会议上提议封锁冰岛的鳕鱼进入欧洲共同市场。时间就在下个月的十二号。
在他忙活几内亚湾划界的问题之时,美国仍然在为了追赶苏联导弹技术进行不懈努力。宇宙神战略导弹又进行了两次试射,一次凌空爆炸,第二次发射出去取得了成功。
这是宇宙神战略导弹试射之后,首次取得成功,这一次的成功让美国士气大振。于是决定再接再厉,第五次试射再次发生爆炸导致失败。
“美国真是不惜血本。”艾伦威尔逊也对美国高频率的试射感到震惊。这个时代的美国心气,真是和二十一世纪的那个国家太不一样了。
简直就是两个国家,一个雄心勃勃,一个暮气沉沉,很难想象这是同一个国家在五十年时间的不同样子。
惊喜是一个借着一个,和历史出现细微的差别,赫鲁晓夫面临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的发难晚了几个月,但是结果没有变。
各地委员赶赴莫斯科,在朱可夫元帅安排的军机护送下,在莫斯科大会上帮助赫鲁晓夫翻盘,反败为胜将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竞争对手赶下台,确立了赫鲁晓夫在苏联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是苏联内部的斗争,自由世界只有尘埃落定之后,才得知了苏联高层出现变化的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14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