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他不想当太监第1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7/2313


而一听说有新曲目,来听曲的各地名家也都不走了。
我们想听第一现场。
也不仅仅是昆曲界的,其他剧种也都有。
反正钱大家也不禁止我们改编,你这边排出来我们那边就给改编走。
钱宸这一次就没选白朴的了。
不能可着一只羊薅。
而是从王实甫已经失传的剧目中选了一部。
没错,还是失传的。
时间是最无情的杀手,有太多的东西失散在时光的洪流中。
对于他这样一个几百年前的人来说,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这些失传的名作了。
不指望什么文艺复兴。
复原出来,倒也算是为文化事业做点贡献了。
===第367章
芙蓉亭===
王实甫就是写《西厢记》的那位。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最宏伟、最优美,也是华夏戏曲史上最杰出的剧作之一。
作者王实甫也因之成为华夏戏曲史上最有名的剧作家之一。
元代宫大用在剧中就誉《西厢记》为《春秋》。
然而,这位却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第一次提到了元曲四大家的概念。
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四大家。
从此以后,元曲四大家的说法流传至今。
然而,为什么漏掉王实甫呢,是王实甫比不上其他四位吗,如果不能取而代之,至少也应该能搞一个五大家并列一下吧。
明人贾仲明补写《录鬼簿》所列前期诸曲家吊词,在王实甫名下也冠以“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
天下夺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第一。
倒不是选四大家的评委对王实甫有意见,何良俊说:“王实甫才华丽赡,真辞家之雄。”
也算是高度评价了。
不过,他紧接着又说:“但《西厢》首尾五卷,曲二十一套,始终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之重复,语之芜耶!”
大概原因可能就出在这里。
《西厢记》通篇写着一个“情”字,在当时封建道学统治意识形态的环境里,王实甫思想是过于“开放”了一点,待月西厢的情景在正统文人眼里,应在“扫H”之列。
咱们文化人,要和嘟嘟不共戴天。
这样的作品不能与“四大家”同日而语,其人自然不能列入仙班。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也是和钱宸上辈子同一时期的古人,又弄出了九大家旳说法,终于把王实甫给收进去了。
无论如何,王实甫不在四大家之列都成了事实。
但王实甫在戏剧人的心目中,那绝对是独孤求败一般的存在。
所以,当听到钱大家说要排王实甫的曲目。
而且是要把《芙蓉亭》复原,戏曲界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王实甫完整地流传至今的只有《西厢记》、《丽春堂》和《破窑记》三种,另外还有《贩茶船》、《芙蓉亭》。
不过,后两者都是残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7/2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