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万里尽汉歌(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696

  这个在后世人眼中甚好理解的字眼,在这个时空的土著眼中也不难理解。
  那岭南、荆湖、川蜀、关系的一些官府,毗邻苗彝居地,那些个官儿,所谓的官政不就是变夷为夏,虽然他们说的很好听——谓之教化。
  变生苗、生夷为熟苗、熟夷,变熟苗、熟夷为官府子民。都一个道理。区别是前者文武兼施,后者则更多只靠一张嘴。
  周王把宗族子弟、功臣,随其讨商的各部落的首领封为诸侯,带领族人迁移到外侧的广大的土地上,建立数十个大小不一的诸侯国;诸侯对自己的国家发展当然有很大的积极性,同时保持对周王一定的臣服性,防止内部分裂;当然,周王也是他们的总后台。
  许多诸侯国起初可能只是一座城市(军事/居民据点),就像后世欧洲人的殖民一般,周围是别的部落。但在随后的时光中,华夏诸侯国逐步征服、同化周边的部落之民,最终连成一片。而后实力扩大、膨胀到一定地步的诸侯国们,就开始了彼此间的厮杀兼并,进入战国时代,只待天下一统。【评论区中就有一帖子就写的这个】
  齐国灭东夷,秦国灭义渠,赵国灭中山,莫过于此。
  而最典型的是楚国。祖先是来自于中原腹地(河南新郑)的一个熊姓部落,周成王封其首领熊怡为楚子(子爵),位置在后世的豫鄂交界处,可谓是当时华夏领土的西南边缘。
  公侯伯子男,楚国的爵位为子,实力许也就那样吧。但楚国君民在蛮荒之地披荆斩棘,打败、消灭了不知多少个蛮夷部落,尤其是灭掉越国,征服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待到强秦灭六国之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可不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么?
  很叫人伤心,千年之后的赵宋皇朝,其统治区域竟然跟秦朝差不多大,甚至较真的说,赵氏疆土还要小一些,这绝对是一莫大耻辱。
  而现在陆谦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尽可能的‘殖民’出去,这个意思他已经对外透漏了,朝臣也好,后宫也好。之所以如此,内中必然有许多因由,但他最大的目的,就也是画个大名忽悠住人,给人以莫大之希望,免得内部给自己捣乱。
第474章
庐州
  大军出行,浩浩荡荡,车秣千载,不加遮掩。
  青面兽得到益都军令,当即点检粮草,聚集兵马,引军直奔和州。所部有八千正兵,一万新编守备军,外加民夫五千余。
  二万多人,从扬州到和州,就是遮掩也拦不住西军的细作。
  杨志也无心去遮奢,这一遭碰撞,两边凭的都是真实力。若梁山军不堪一击,西军自然能轻松如意;而若是西军自己撞了个满头包,和州城里就是一兵一卒都无,四门大开着,西军也不敢迈过雷池半步。
  “报都督,江面上有南军窥视。”快马忽的来报。
  杨志闻言白眼翻了一翻,这摩尼教真是丢分。依旧照着常例,视若不见。摩尼教实则亦是乖觉,只远远的探看,而并不着人前来催促。一是管杨志不着,二是无话可说。
  嫌梁山军行军速度慢,梁山军倒也是想快,可上千辆辎重随军,他们快得了吗?长江沿线上,梁山军可无水军设立。当初谈判时约定的事宜,这是摩尼教自个提出来的,能怪谁?
  如是,梁山军依江而行,速度不紧不慢。接下的战事,中心在于庐州,那儿打好了,西军不败自退。
  话分两头,就在杨志引大军向和州奔来时候,庐州城下,两军交锋也见到了真章。
  晁盖这日巡视城防,庐州城被他打破时候,损毁甚重,即便已经过了修补,现今西军猛扑来,那也是一次严峻考验。
  战马直奔上城头,却是为了更便易在危急时刻调兵堵漏,梁山军特意在庐州城四面筑有斜坡。托塔天王刚跳下马背,在此职守的张俊便上前说道:“招讨,卑职看着城外西军恐要动手了!”
  “哦?”晁盖瞪大眼睛看他一眼,拔腿就往城墙边而去。
  张俊此刻已是晁盖手下的庐州兵马副使,跟后头道:“城外的砲车架得差不离了,各种器具也多打造齐全,招讨看了就知。”
  晁盖凭墙远眺,刚看一眼,就禁不住心里一惊。“我昨天黄昏时候还巡了城,看宋军军备远没今日齐整,现下还未到午时,这么点功夫,城外如何都要车砲成林了?”
  当初守济州的时候,西军也曾经架砲数十计,但与眼前的架势比起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晁盖对外眺望,都不需要千里镜,只是目力所及之处,人海之中,砲车如林,就多不胜数。
  不过石砲再多,晁盖也还不怵,他手中也有石砲,布置于城中空地。庐州城刚历经兵灾,城中百姓逃亡大半,因为战争,拆毁焚毁的房屋甚多。如今都被梁山军清理了来,或是作为屯兵营地,或是作为校场仓库用,那其中几块临近城池之地,便成为了石砲阵地。
  梁山砲射程远,占地却小,机械发力节省人力场地,布置在城内依旧能有效遏制宋军的石砲。
  但叫晁盖心惊的是,宋军的诸多器械里,除一辆辆砲车外,还有许多的盾车、屋洞、鹅车、云梯等。
  “招讨,这恐是江陵城内储备的军械,如今都运来战场。”
  张俊的话晁盖表示认同。江陵府、鄂州以及襄阳城中都储备不少军器,现在也都派上用场了。
  晁盖脸上神色严肃,“看来这刘延庆是准备齐全了。打就打,还会怕他不成?”当即就传出一连串命令来,比如疏散城墙附近的百姓,组织城内青壮,布置兵马按街巡哨。还有招呼砲车阵地,只待宋军的砲群进到距离之内,就发砲猛轰。
  语毕,就顺着城头巡察去。一路上,见那各处敌台、马面、敌楼、箭楼上的官兵皆各司其职,没一人懈怠,甚是满意。
  这淮南军被掺进来一些人后,再由萧嘉穗几经整顿,总算有了一点强军模样。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叫晁盖见了心头大慰,自觉不枉自己的一番辛苦。
  巡城一周,晁盖再回到南城门时,午时都已经过了。张俊已经叫人准备好了酒肉,晁盖也不客气,抓起一张油亮金黄的煎饼,卷起大块猪肉,沾了蒜汁,就大口撕咬起来。
  有人说,宋朝人不食猪肉,因为苏东坡的那一首诗么: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很多人就以为宋朝猪肉真就没人吃呢。却不想一想,这猪肉若真没人吃了,怎的还会有人去养猪?实则是,宋朝人吃猪肉不要太多。
  那东京城中,南薰门外,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
  当然,那些有钱人家不食猪肉,也是宋朝时的社会实情。可原因真的是中国自古鄙视猪肉么?那是胡扯。或者说是后世网上穆吹们的论调。
  实则呢,自西晋灭亡以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经过300多年的战乱先一统于隋,又一统于唐。建立隋唐的杨氏李氏家族虽然是汉人,但早已严重胡化。胡人自然更爱吃羊肉,皇族如此,吃得起肉的贵族、官僚们也是如此。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此在苏轼出生前的数百年间,猪肉逐渐没落。
  后世就有学者指出,在魏晋——隋唐时代的华北地区,猪的饲养仍较为普遍,但数量与两汉时期相比已明显下降,不成规模,与黄土高原畜牧地带的大规模养羊无法同日而语。《齐民要术》与《四时纂要》两部农书对养羊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养猪。
  但此一时彼一时。
  对比赵宋喜食羔羊,陆谦却鼓励百姓们大肆养猪。
  农耕社会,狗能看家护院防盗,鸡能下蛋换盐油酱醋,牛马用来耕田种地运输,鱼鸭需水域,羊的食物种类单一、单只产肉又少,能给大多数人提供肉类蛋白质脂肪的,只要杂食性强不挑食、性情温顺不乱跑、单只产肉量大的猪。
  在梁山军逐渐扩大的过程中,猪肉始终是梁山军的肉食主要供给源之一。即便是现今海洋捕捞业逐渐发达的现下。
  今日的午餐,守城将士饭菜自然有的荤腥。与晁盖所食一样,也是猪肉。区别尽是普通将士所食的猪肉是腌肉,而晁盖吃食的猪肉是鲜肉。
第475章
砲战
  晁盖狼吞虎咽的吃下五张饼子,大盘里的猪肉也所剩无几,端起酒碗喝酒吞下,忽闻外头号角声冲天而起!
  城墙上猛地就有人高声喊叫起,晁盖闻声丢下酒碗,几个大步窜到城楼外,朝西军阵中一望。但见那一座座盾车、鹅车、箭塔、砲车等,在无数西军士兵的推动下徐徐向前,大批的步甲军士也齐步上前,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震天响亮!
  西军终于动手了!
  那亲兵统领担心长官安全,上前说道:“招讨,且下城吧。”
  “不急。”晁盖摆手道。
  他可不怕危险,更不要说那西军从五六里外的大营进到城下,这战事,今日一下午都不见得真能打响。目光瞄向旁边的张俊,就看他正神采奕奕的喝呼发令,指挥手下军官兵事进行布置。对于西军的声势,丝毫不觉得惧怕。
  晁盖很是觉得心慰,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战场上表现不俗,叫他很是自喜。当然,那身处千里之外的白胜更是高兴,没想到自己还选拔出一人才来,眨眼就蹦到兵马副使了。
  张俊此刻心头没有半点惧怕,只有振奋和激昂。攻下庐州城,他为先登,浑身沥血,轻重伤口五处,继功被晁盖拔为兵马副使。可张俊丝毫没有满足,做到了副使,他还想做兵马使。现任的庐州兵马使由栾廷玉兼任,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诱人。
  栾廷玉显然不会长久处之。如此这接下的战事就变得至关重要。若是能再建功勋,那庐州兵马使的位置对他而言就触手可得了。
  只要想及此处,张俊浑身就都燃烧着斗志,野心化作熊熊业火包围着他。恁地是只恨西军不快点来到城下,如何还会惧怕厮杀。
  城墙上,各处敌台马面上的将士都紧张地戒备着,一张张床弩处,绞盘手们扯开弓弦,放入一支支短枪一般的踏橛箭,其箭头处串着幼儿脑壳般大小的燃烧弹,外表罩着藤条壳子,通体被油脂浸染。
  城墙内的砲车阵地上,一座座梁山砲也人员就位,只待城头上的观察哨传回信息。
  这些观察哨兵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兵,可以正目测敌军推进的速度、方位,以方便指挥砲车进行反击。与这些人做配的是一张表格,拿到后世火炮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炮表。而在这时候,休说普通人脑子里根本没有立体几何这一概念,就是陆谦,早把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的他,能够提供的也仅仅是简单的勾股定理啊、圆的各种方程式。再复杂的抛物线解析,那早忘的一干二净。是以,梁山砲能够追求的便只有规格化和标准化。
  尽可能的叫石砲的性能处以统一状态。
  而后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来得证,此类石砲目标处正前方二百步远时的炮弹、配重标准,正前方三百步远时的炮弹、配重标准;偏左十度时的炮弹、配重标准,偏左二十度、三十度、四十度时的炮弹和配重标准,等等。
  轰天雷的工作可一点都不轻松。叵耐这一张砲表之价值,可比万金。
  如此,晁盖便扎根在了南城门上,直到太阳日落,那西军还在城南瓮城五百步开外。
  如此之距离,神臂弓、梁山泊都是白搭,床子弩倒是可以射到,可晁盖举起的千里镜中看到西军阵前竖起的一辆辆高大的盾车,觉得还是省点力气的好。
  当天晚上,晁盖值守南城门。栾廷玉提兵城内,防止有人生乱。那濠州钟离之乱,韩滔平叛固然极是迅捷,可内中一关键人物却是在城内,内外夹击这才叫叛军瞬间乱了阵脚,为韩滔创造了天赐良机。
  当然,如此喜讯也都比不过那人的身份来更叫晁盖震惊,他姓时,双名文彬,时文彬。
  竟然是当初在郓城做知县相公的时文彬。
  当初他因为梁山事大而被远远地发配去,时文彬本没想过还有一日能回到中原来。可陈正汇的摇旗呐喊,叫岭南的不少发配犯官都起了心思,且他们这些人的监管力量本就是薄弱,可是给了不少人可乘之机。至少时文彬就是其中一个。
  当然,他的本意不是投奔梁山军。时文彬很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身份可是很尴尬的。且梁山军大势已成,也不需要一个小小的前任知县来充颜面。他时文彬不是李梁,作为第一个投效梁山军的进士知县,李梁现下已经是山东行省的左布政使了。而他时文彬若是被陆谦撞到,说是会被一刀剁了都有可能。
  他能投奔的只有黑三郎,可惜人不顺喝凉水都塞牙,时文彬刚赶到淮南,就听到消息,宋江生了场大病,已经去职回乡将养了,那托塔天王晁盖来接他位置。
  时文彬无可奈何只能在钟离落脚,化名林山。数月后,就是钟离城的那一幕了。
  晁盖听闻了后是怎样的震惊不提,战事来临,叫他对时文彬人都被发配了岭南,却还能在那种蛮地笼络上几个汉子,以至在钟离城中一举建功的事儿全拉在了脑后,却唯独记住了一个要点——谨防内中生变。
  如是,栾廷玉巡了城北巡城南,到了城东逛城西,却是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大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6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