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1718


一个”又“字便道出近十年里整个北地农业收成因为天时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说一直是起起伏伏,而且伏的时候居多,甚至是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况,灾年便又来了。
“秋生,你是管屯田的,好好盘算一下,咱们就从元熙三十二年开始算吧,到今年,二十年间,以北直、山东、山西和河南这北地最精华四省直来做一个比较,然后再以北直来做一个统计,不知道你算过没有,二十年间,几乎每年,不,不是几乎,是每年四省直中都起码有三个省直再遭灾,注意,我所说的遭灾不是那么一两个县的旱涝,起码都是以一个府或者五个县以上遭灾,并且产生流民都在三万人以上的灾情,……”
傅试默然不语,他虽然不太清楚山东、河南和山西那边,但是北直诸府的情况他却是知道的。
便是以当今皇上登基这八年里,北直诸府平均下来,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府以上遭灾,其中尤以旱情为重,而且几乎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流民。
哪怕是朝廷下了死令,但是仍然阻止不了北直诸府每年会有数千上万的流民向京师城涌来,最多的一年里傅试估计有超过两万流民冲破重重封锁和阻挡,闯入京师城内外。
京师城在近二十年里人口从估算不足八十万膨胀到现在过百万,很大程度就是这些流民的到来造成的,这也造成了京城内外的畸形繁华和治安不靖。
漕运的粮食从元熙二十年后就开始不断增长,虽然朝廷调拨粮食增幅不大,但是民间通过漕运而来的粮食也一直呈现出高增长的势头,这也是傅试从户部的熟人那里了解到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京畿粮食的供应压力,一旦漕运有个闪失,那整个京畿现存的粮食,哪怕是加上京仓和通仓存粮,以京仓和通仓的存粮状况,傅试都不敢想。
所以傅试是很认可冯紫英的观点的,当顺天府的官,如果没有一旦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那稍不留意恐怕就会陷入困境,当然如果你能把问题考虑周全,也一样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机会。
“大人,您是担心今年北地情况不佳?”傅试迟疑了一下,今年北直春旱,听说河南和山西更甚,但现在就断言会大旱,似乎为时过早。
“秋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咱们吴府尹是个不操心这些事儿的,我现在对府里诸位也不是太了解,唯一熟悉的就是你了,你又是在管屯田,若是你都懈怠了,那真要情况不佳,怎么办?”
冯紫英语重心长,还带着几分推心置腹,让傅试既兴奋又感动,“大人垂爱,下官……”
“好了,秋生,其他话我不多说了,但求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吧。”冯紫英顿了一顿,“我预计永隆九年不会是一个平静的年份,咱们身为朝廷命官,又是这顺天府,自当替皇上和朝廷分忧,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便不能保留,许多事情上我们就需要想得更周全精细。”
“大人说得是,下官接下来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各州县的荒地荒田分门别类统计出来,……”
傅试的话被冯紫英打断:“那还不够,远远不顾!”
“啊?”傅试惊得一愣。
“徐公在天津这边下了很大的工夫,才经营出如此局面,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推广,那么一切都毫无意义。”冯紫英停住脚步,厉声道:“你要尽快从平谷、密云、通州、蓟州几个州县里筛选出有较大数量荒地、岗地的区域,第一批面积可以控制在三千公顷左右,要最适合土豆和番薯种植的地块,……”
冯紫英沉吟着道:“另外这几个州县的主官和同知、通判、县丞品性和做事能力你也要好生甄别一番,尽可能选执行能力强的,其他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傅试一怔之后立即明白过来,心里也是一阵起伏,“大人,下官明白了。”
“此事须得要立即去办。”冯紫英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徐光启这边这几年里收获不差,土豆种薯数量粗略估算了一下都超过了数万斤,如果能够趁着春末这一季迅速办下去,那么到六七月份收获季节,便能取得不错的收获,而且还可以来第二季。
按照徐光启的介绍,土豆和番薯种植其实都很简单,而且对土地的不择是最重要的,产量高更是关键,冯紫英记不清楚前世中土豆和红薯亩产有多高了,但是印象中三五千斤是正常情况,当然这个时代不可能达到那么高,但是按照徐光启的说法每亩千斤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而当下大周这边便是上好熟地产麦粟不过两百余斤,若是以一亩瘠薄的山地、岗地、沙地也能有千斤产量,便是味道差一些,那又如何?
“那通州那边……?”傅试又问了一句,“据下官了解,房大人在通州那边颇有威望,……”
“呵呵,阳初兄到通州不久就能有此评价,难得啊。”冯紫英想了一想,“也罢,通州亦可列入,不过不必考虑太多,……”
傅试这才定了心,这位府丞大人甫一上任便径直奔赴通州,虽说有苏大强夜杀案的缘故,但是房可壮也是山东人,和府丞大人宜属乡党,关系肯定不一般,尤其是苏大强一案更让二人关系迅速紧密起来,所以他要问一问通州。
回到京师城,冯紫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直觉还真有可能要变成现实,在几个州县迅速种植土豆和番薯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要有效执行下去,还要依赖蓟镇这边的屯卫兵户来。
一旦漕运中断,简直不敢相信如京师城这样大一座城市会变成怎么样,所以想到这里,冯紫英便提笔给练国事写信,一定要加快榆关港和榆关港经卢龙到丰润这条道路的建设,一旦漕运中断,那么榆关港可能就会迅速成为京畿地区的最重要外运补给港口,大量物资都只能从这里登陆运往京畿。
在写完给练国事的信之后,冯紫英仍然不太放心,又提笔给薛蝌写信。
薛蝌现在主要还是在经营从登莱到榆关的船队,但是已经开始涉足江南,按照原来的估计,三到五年内,这支船队后就能覆盖江南和东番,但现在看来,这一步还要加快,甚至可以考虑先放弃江南,而要经东番到广东。
一旦江南真的出现担心的局面,那么来自两广的物资就会成为救命稻草,至于说海上是否会被阻截,冯紫英也有安排,沈有容的登莱水师舰队牢牢掌握在己方手中,就连王子腾都插不上手,这也是冯紫英的先手布置。
倒是福建水师有些麻烦,但按照沈有容的说法,福建水师这几年日渐荒懈,以登莱水师现有的战斗力,完全可以解决福建水师,当然前提是福建水师维持现状。
===辛字卷
斜阳草树
第九十节
紧握===
冯紫英当然不会贸然向沈有容提起解决福建水师的问题,他只是不经意的提及福建水师和登莱水师的战斗力比较,而沈有容也对当下大周的几支水师作了点评。
在登莱水师组建之前,福建水师承担着整个漳州以北的海上防务,另外一支水师则是广东水师,但广东水师无论是规模还是战斗力都远不及福建水师。
不过随着壬辰倭乱之后日本威胁日渐消减,作为主力的福建水师日渐没落,朝廷对水师的不重视使得水师舰船补充换代陷入停滞,水师训练更是流于形式,加上军官吃空饷、走私和懈怠训练,导致这支原本是大周最精锐的水师迅速蜕变为一支和寻常卫军没什么区别的队伍,甚至在面临倭寇的进袭时都显得笨拙而迟缓。
这也是沈有容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在福建水师呆下去的缘故,一支暮气沉沉全无进取精神的水师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挽救得了的,这种积弊日深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消除得了的,所以沈有容更愿意去重新打造一支精锐,尤其是冯紫英提出的要打造一支全新的以大舰和火器为核心的水师,更是让他怦然心动,也才有登莱水师的今日。
除了沈有容这边的安排,东番也是冯紫英特别关注的。
除了安福商会和龙游商人在东番的垦殖外,还有闽地大豪们在东番右岸布袋盐场的经营这几年间也进展颇大。
这几年间冯紫英从未放松过对东番的关注,哪怕在永平府,也一样定期和东番那边保持着联系。
连文庄和林火生他们在布袋盐场动作力度极大,甚至超出了冯紫英的预料,很有点儿孤注一掷的架势,原本以为他们可能要三年才能出盐,五年估计才能开始进入稳定的盈利期,但是没想到人家只用了两年就出盐,第三年已经盈亏持平,估计第四年就要进入盈利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