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1718


尤其是冯紫英话里话外把自己和沈宜修、堂姐她们俩并列,也是对自己一种尊重和认可,这更让宝琴心甜如蜜。
美好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冯紫英就在宝琴的房中闲谈趣说,说些京中逸闻趣事,而宝琴也对冯紫英在永平府的种种政务很感兴趣,这一问一答间,不知不觉便到了饭点儿,冯紫英自然就要和宝琴一道去宝钗那边。
宝钗新创甚深,便是行走都还有些蹒跚,满面娇羞之余,也让宝琴心中有些忐忑。
她比堂姐还要小两岁多,甚至比黛玉、探春都还小,她是四月间的生日,和宝玉同日,满了十六了,在这个时代固然是已经是再合适不过的成亲年龄,但见到大自己两岁多堂姐这般情形,难免也有些担心。
用完午饭之后,冯紫英在关心了宝钗一阵之后,就把空间留给了宝钗宝琴两姊妹。
他也知道宝钗多半还要教导宝琴一番,虽然这等大家族里女子出嫁都自有一番指导夫妻敦伦的规矩,但毕竟姊妹间,尤其是共侍一夫这种情形,肯定更好沟通交流。
午后的冬日暖阳晒在身上格外舒服,冯紫英步出院子,才意识到这冯府的确比起荣国府的差距太大了一些。
人家幅员面积根本不是冯家能比的,那大观园要算下来估计得有整个冯府的十来个那么大,这就是老牌武勋的底蕴。
冯家也是这几年开始定居京师才开始陆续添购周围的宅邸用着扩建,但是时日尚短,像宝钗这边嫁进来的宅邸就是新购之后加以修缮和添建的,占地也不过十来亩,加上冯府这边老宅,算下来不过三十来亩。
可人家荣国府那边单单是大观园,冯紫英估摸着面积就要超过两百亩,加上荣国府老宅这边,这整个荣国府起码在三百亩左右,而宁国府小一些,规模也能有一百来亩,哪像冯府这边,所以每一次去了荣国府回来,冯紫英都觉得这边儿委实逼仄了一些。
冯紫英一边走也在一边考虑,这宝钗宝琴嫁进来之后,整个冯府大了不少,但在京师城里边依然算是比较俭省的了。
便是齐永泰这般以节俭闻名的,宅邸也有二十余亩,而且齐永泰家中只有一妻一妾,在京中大臣中算是十分罕见的了,一个庶出子尚未婚配跟在身边,另外两个嫡子均已成家,一个是举人出身,在南京刑部,一个是捐官出身在顺天府良乡县担任主簿。
相比之下乔应甲的府邸就要豪奢许多,他的府邸占地超过七十亩,但是他有一妻五妾,膝下更是四子三女,三女均已出嫁,四子中也有三子成亲,均跟在他身边。
但这些文臣的宅邸和武勋们的府邸相对都算是节制的,所以冯家看起来才有些另类。
冯家老宅这边就把原来买的那一处宅子打通并成一块儿,然后重新进行了整修和添置,分成了前府和后府,后府是自己母亲和姨娘她们现在居住的地方,而前府则是自己和沈宜修、二尤居住所在。
走了一圈儿,这午后太阳让人顿时多了几分困倦,昨晚辛勤耕耘,今晚还要再接再厉,冯紫英索性就径直回了自己那边书房,好生休整,厉兵秣马,养精蓄锐,今晚还要有一番鏖战。
===庚字卷
第一百六十八节
超级隐患===
这一觉睡得神清气爽,冯紫英甚至很有点儿干脆就一直躺在床上休憩一番的冲动,反正这也是假期,自我放松一下,也免得这神经绷得太紧,太过辛苦。
只不过往往都是你越想轻松,你就越得不到轻松,还没等他拿定主意起床不起床,书房外就想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听这种脚步声冯紫英就知道准没好事儿,而能够在这个时候来打扰自己的,几乎脱不了兵部。
不出所料,宝祥气喘吁吁跑进来通报兵部左侍郎召集自己立即去兵部公廨商讨军务。
明知道自己是新婚燕尔,却还来大煞风景,冯紫英估摸着不是什么特别紧急的事情,也不会来找自己,但找自己又如何?
自己又不是神仙,也不可能撒豆成兵,也顶多出点儿主意。
哪里出漏子,那也是朝廷自身的问题,很多问题其实大家都清楚迟早要出,但是却没有能力解决,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最紧急,哪里就先填补应付着。
听得冯紫英要出门,宝钗和宝琴都跟了出来。
“没事儿,兵部柴大人相招,我也不好不去,若是其他人我也可以推了,但这兵部之事多半是牵扯到边地军务或者西南战局,为夫虽然是永平府同知,但首先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分忧效命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啊。”
宝钗和宝琴听得是兵部左侍郎紧急相招,自然也明白肯定是紧急军务,而且首先就想到自己丈夫,这无疑是一种荣耀,哪怕丈夫不在其位,仍然一副丹心在胸义无反顾,这让二女也是骄傲之余也是与有荣焉。
“公务要紧,相公只管去,妾身和宝琴就在家中等候夫君,想必柴大人也能体贴相公难处,今日可是宝琴的吉期,相公可莫要忘了,……”
前面半句宝钗倒是说得字正腔圆,这后半句难免就有些戏谑味道了,冯紫英自然是脸皮厚毫不在乎,而宝琴却被宝钗调戏得面带红晕,美眸含情,只能死死揽住姐姐的胳膊摇动。
这一摇便牵动宝钗不便之处,宝钗也是吸了一口凉气,倒是让冯紫英忍俊不禁:“妹妹还是赶紧回房歇着吧,为夫好歹还是在假期中,这义务帮忙也算是够意思了,不会耽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为夫和宝琴还没有金风玉露一相逢呢,……”
秦观的词儿被冯紫英在这个时候用出来,难免就有些露骨了,再说这都是一家人,宝琴也被羞得举袖掩面,跺脚嗔怒不已。
冯紫英也知道自己这个话有点儿过了,赶紧收敛回来:“嗯,两位妹妹赶紧回房吧,为夫会尽快回来,……”
一边说,冯紫英一边溜之大吉,丢下宝钗和宝琴二女以及莺儿和龄官两个丫头。
“姐姐,你说相公不擅诗词,为何对秦观的诗词却又如此熟悉,我听闻相公在青檀书院和恩荣宴上也屡有佳句,但他都不肯承认是自己所作,……”
宝琴看待冯紫英消失的背景,这才刚下遮面的广袖,扶着宝钗问道。
“十多年苦读,岂有不通诗赋的进士翰林?相公的座师可是齐阁老!”宝钗倒是十分笃定,“无外乎就是相公更擅长时政策论,加之觉得这诗赋于军国大事无益,所以不肯多花心思在上边罢了,否则以相公的才华岂有不精擅之理?”
“姐姐说得是,相公天生就是做大事的,没有必要在这上边花太多心思,偶有佳句便足以服众了。”宝琴也很赞同,“天下苍生命运也绝非几首诗赋所能改变,还是要靠国策政略才能实现,……”
经历了梅家退婚之后,她对那等迂腐士人更是厌恶,而且对比一下那梅翰林现在也不过是顺天府的五品治中,而自己要嫁的也不过是其庶子,现在自己虽然是为媵,但是却也是给同为正五品的冯紫英为媵,而起谁都知道冯紫英的仕途前程不知道比梅之烨光明多少,这还不说其庶子本身就是一个庸碌之辈。
若是相公日后真的能入阁拜相,那到时候无数人都会知晓自己的选择会是多么明智正确。
冯紫英乘车抵达兵部公廨。
兵部公廨和宗人府遥遥相对,都紧靠着东长安街,右边就是銮驾库,再往又就是冯紫英最早的工作地点——翰林院了。
这一片正对着社稷坛和太庙,挤在大时雍坊和南熏坊之间的区域,基本上都是大周各部门所在,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龙禁尉、旗房、除了刑部的六部中其他五部,还有鸿胪寺、钦天监、宗人府、銮驾库、御药库、太医院、上林苑监、翰林院、詹事府都云集在这里。
兵部公廨其实并不算大,除了两边是四司的办公区外,中间的正殿花厅和紧邻的两排房子才是诸位尚书、侍郎一些所属吏员办公所在。
相较于上一次来兵部时的紧张气氛,这一次来虽然也看到人来人往,但是从来往官员们的表情倒看不出多少焦急惶恐之色,冯紫英心中也踏实许多。
迎头碰上了王应熊,倒是让冯紫英颇为喜悦:“非熊,什么时候回来的,昨日都没见着你,……”
王应熊先道了歉,然后才道:“昨晚才回京,没来记得及赶上你的喜事,今日一早就被诸位大人叫来,商讨军情,你恐怕还不知道,水西安家好像也在和杨应龙勾勾搭搭,加上永顺奢家,这场叛乱只怕要波及到云贵川和湖广四省了。”
虽然在预料之中,冯紫英心中还是一沉,昨日练国事和杨嗣昌就抽时间和自己简单提及此事,当时只是担心水西安家会掺和进来,现在却是落实了。
水西安家实力不比播州杨家逊色一旦安家也卷进来,整个贵州就危险了,贵州在前明时代才开始改土归流,本身局面就很复杂,流土之地交错,如果贵州一旦乱了,那势必波及到整个川南和湖广西部,那就麻烦大了。
这三家只是西南土司中实力最强的几家,而其他小的土司更是多如牛毛,他们更多的是看这些大土司们的态度,一旦大周不能表现出压制得住这些大土司的实力,这些小土司们就会立即转向倒向这些大土司们。
“这在预料之中,张大人和柴大人都应该有准备。”冯紫英安慰了一下王应熊,王应熊是重庆人,一旦这三大土司都参与叛乱,只怕重庆就危险了。
“不仅止于此。”王应熊脸上露出奇异的神色,似乎在斟酌什么。
“怎么了,非熊?难道对我还有什么隐瞒不成?”冯紫英假作不悦地道。
“紫英,我此次去西南,跑了不少地方,楚材兄、孙大人以及杨文弱老爹那边我都去看了,脚下都磨起了厚厚的茧子,也了解到很多在京师城里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所以回来也向尚书侍郎和几位郎中作了汇报。”
王应熊沉着脸摇了摇头:“以前在家乡生活这么多年,却从未感觉到有如此复杂,现在才感觉到土司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而流官治下一样民不聊生,原来还是有些误解,这一趟之后,……,当地的百姓,尤其是那些苗瑶,对朝廷毫无忠心可言,甚至是极端敌视和仇恨,……”
冯紫英明白王应熊话语里的意思,那就是朝廷在西南这边的治理是比较糟糕甚至是失败的,这些西南叛乱土司很大程度也是朝廷在这一区域管治无能,统治失败的结果,如果朝廷不能打赢这一战,日后云贵又有可能变成像前明时代的旧港、八百大甸、大古剌这些羁縻宣慰司一般,逐渐失去控制力。
“这不奇怪,本身改土归流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机成熟才能推动,若是不成熟强行推动,反而要造成混乱。”
冯紫英倒是对这个问题看得很开,只有当大周的农业和工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这些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域形成了碾压式的差距,他们才会逐渐被这些先进发达的经济模式和商贸往来所吸引,进而接受这些先进科学的东西。
“可现在乱势已成,西南这场大乱是不可避免了,若是朝廷打输这一仗……”
王应熊的颓丧让冯紫英很惊讶,对方不像是遭遇挫折就轻易言退的性子才是,“非熊,你这是怎么了?再说大乱,无外乎就是时间拖长一些,朝廷付出大一些罢了,难道你还不信朝廷拿不下这些乌合之众不成?”
“乌合之众?未必啊,紫英。”王应熊摇摇头,迟疑半晌,他才压低声音:“我怀疑登莱军是在刻意避战,甚至和这些土司有某种默契!”
一石激起千重浪,饶是冯紫英沉稳,也被这一句话弄得心神大乱:“非熊,你可有证据?!这可不能妄言!”
“当然没有,若是有,我早就向二位大人禀报了。”王应熊狠狠地道:“我就是有一种感觉,觉得登莱军表现太诡异,但是那些情形如果你要找理由来解释也说得过去,可那未免太多巧合了。”
这种糟糕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冯紫英晚间返回家中,看到宝钗和宝琴两张姣靥才算是稍稍好转。
===庚字卷
第一百六十九节
竞争从现在开始===
看见丈夫脸色不渝,宝钗和宝琴就知道肯定丈夫去遇上了烦心之事,都很知趣地没有多言,只是替丈夫脱下外袍,自然有莺儿和龄官送来热水洗手,送来鞋子换下。
这兵部之事要说也和丈夫没太大关系才是,若真的是永平府涉及到军务的事情,丈夫恐怕早就会有准备,不会在兵部相招时还一无所知,宝钗和宝琴都对丈夫有这个信心,所以丈夫操心的事情多半还是国事。
这种自豪感对于宝钗宝琴姐妹来说也是以前从未体味到的,以往薛家往来都不过是商贾人家,便是有些身份的也不过是往日世交的武勋,而且大多都是没落家族,像王家和贾家都算是很不错的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真正是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接触交际的基本上都是朝廷官员,而且许多甚至都是三四品的重臣。
别说薛家,就算是贾家这样的家族,平时想要接触到六部侍郎这样的人物根本是想都别想。
像贾政这样的工部员外郎看上去也还像那么一回事,但是尚书侍郎这些人却根本没把你这种非科举出身的官员看上眼,平素连话都懒得和你多说,便是一个司里的同僚也都是言语中带着不言而喻的自傲。
人家最起码都是举人出身,哪里看得上你这等连秀才未曾考过的武勋子弟?
冯紫英的确有些心烦意乱。
半日的商议并没有取得多少成果,三大土司联手之势越发明显,这势必吸引到更多的中小土司们加入进来,现在不仅仅是四川和湖广都受到威胁,更关键的是贵州局面就相当严峻了,而一旦贵州真的沦陷,云南必定难保,整个西南就要陷入死局中,朝廷纵然最后能够收复,那付出的代价恐怕要比宁夏叛乱大十倍,现在的大周还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这都还在其次,关键是王子腾的心怀叵测才是最让人揪心的。
如果王子腾真的在其中与这些土司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这就意味着牛继宗他们这些实力武勋已经和义忠亲王有了某些默契甚至是勾结起来了,那也意味着义忠亲王已经不满足于现状,要开始着手搞事了,再联想到原来在京一直与义忠亲王走得很近的汤宾尹近期在金陵十分活跃,而贾敬“病死”,不得不让人心中焦虑。
冯紫英不清楚龙禁尉在其中觉察到异常没有,但作为一直对义忠亲王和太上皇十分警惕的永隆帝不可能毫无觉察,哪怕是他近期身体不佳精力不济,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懈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