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718


白袍青年很不想报名,那两位也一样,可是面对人家知晓了自家出身却不做声的悄然远遁,日后真要被这厮宣扬出来,那就是真真丑事了。
沉吟半晌,白袍青年和另外两位交换了一下无奈的眼神,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淡淡地道:“崇正书院,湖广武陵杨嗣昌。”
“崇正书院,河南归德侯恂、侯恪。”
就在冯紫英和杨嗣昌与侯氏兄弟对上的时候,一辆马车已经悄然停下,两个苗条的身影在下来之后,忙不迭的扶着另外两个娇俏少女下车。
林黛玉眉尖微蹙,看着这个先自己一步下车的少女,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掉对方。
都快要出门了,不知道这丫头从哪里蹦出来,得知自己要来大护国寺敬香时,非得要缠着来,有心要拒绝,一来二人关系一直不错,二来实在找不出理由来拒绝,最终不得不这个丫头一起来了。
一路上林黛玉都在琢磨这该如何把这丫头给支开。
冯大哥是肯定不会去敬香的,大殿佛堂都是人来人往,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林黛玉也提前打听过了,真正宽敞而又合适的地方就只有葡萄园了。
葡萄园占地几十亩,而且分成了大小不一的许多快,一直是夏日里大家来乘凉的好去处,但现在已经立冬多日,这园子里肯定就没有多少人了,即便是有,那么大一处地方,自然能找到合适的见面机会。
“林姐姐,快一点儿,你怕是从来没来过吧?”少女左顾右盼,打量着护国寺的大门,“我可是来过两回了,不过他们都说这里香火不太灵验呢,兴许是拜的太多,菩萨也顾不过来了吧。”
“小姐!”跟随着的丫头赶紧拉了拉自家小姐的衣袖,“可别在这里说这些,免得菩萨怪罪。”
“行了,菩萨大人大量,哪里会计较这些?”少女轻笑,“林姐姐,走吧,若是时间晚了,那咱们便在这里叨扰一顿素斋,省得着急忙慌的回去,姐姐和夏婆子说一声,保管她不敢吱声。。”
“你这丫头,惯会支嘴。”林黛玉埋怨道:“这府里人也是我能使唤的?你这个正经主子不去说,却整日里支使我这个外人得罪人,也不怕我日后被人给嫉恨撵出去?”
“哟,谁不知道姐姐是最得老祖宗疼爱的?哪个瞎了眼迷了心的敢这般,那真的是吃了老虎心豹子胆了。”少女灵动的眼珠儿一转,“嗯,若是要稳妥呢,姐姐若是进了咱们贾家大门,成了一家人,那就再稳妥不过了。”
林黛玉一听这话,顿时脸色一正,“探丫头,日后少在人面前说这些不着调的话,我是林家人,可没那福气进你们贾家,现在也不过就是寄人篱下,暂且栖身罢了,没准儿呆两年,老祖宗见得厌了,我爹也就把我接回苏州去了。”
见林黛玉有些恼了,贾探春也不在意,笑嘻嘻拉着林黛玉的手道:“姐姐不喜欢听,日后我不说便是,只可惜我那个二哥……”
林黛玉冷冷的睃了探春一眼,探春吐了吐舌头,不再说下去,林黛玉这才脸色好看了一些,“走吧,整日里胡嚼舌头,总有一日你要出门,那时候我看你还要这么多嘴么?”
一句话说得探春也红了脸,推搡着林黛玉,“好姐姐,我都没说你了,怎地你却说起我来了?”
林黛玉有些意外,怎地这等平日里的信口话,却让这丫头害羞起来?
不过她也没有多想,想着冯大哥已经在庙里,林黛玉便有些心驰神往。
一个多月没见面了,听说他去了青檀书院,那青檀书院据说是京师城里一等一的严苛之地,也不知道他吃得消吃不消那等规矩?
看看宝二哥就是在府里请个塾师教书都这般混赖着数日子,若是去那青檀书院,那还不得给憋死?
就在黛玉和探春在紫鹃和侍书搀扶下下车,另外跟在后面的夏婆子和两个仆妇也从后面车下来赶了上来,簇拥着二女准备入内。
此时另外一辆车马车和一顶小轿也刚好到了。
“爹,到了。”一个少年翻身就从车里钻了下来,有些兴奋的四下打量。
“唔。”一个中年男子从马车里下来,目光沉静,似乎有些感触,“也不知道这一趟要多久才能回京师了。”
“爹,你不愿意去东昌府?”少年有些讶异的看了一眼父亲,据他所知,父亲是因为在刑部主事位置上做得极好,这才获得了吏部那边的欣赏,此次出缺补缺,吏部那边推荐他出任东昌府知府,那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擢拔,许多人都羡慕得眼红。
“也不是,说了你也不懂。”中年男子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儿子,“君庸,为父去了山东,你在书院须得要谨言慎行,认真读书,我不求你下科便能春闱折桂,但后年的秋闱却要力争一回。”
“父亲放心,儿子不敢放肆,而且阿母和阿姐也还在京中,……”少年肃然道。
“爹爹放心,君庸已经懂事,而且崇文书院学风甚正,颇多英才,……”小轿轿帘被丫鬟拉开,一个窈窕修长的身影下轿,帷帽垂网遮至肩头。
“嗯。”看了一眼女儿,中年男子想到女儿已经十五,原本还说要借着在京之时替女儿物色一桩合适的婚姻,但这一年多来自己在刑部忙得昏天黑地,加之夫人一直不太适应京师的天气,一直到下半年才算是慢慢安稳下来,未曾想到自己却又要赴山东任职了,所以只能把家小留在京中,免得折腾了。
似乎想到了什么,男子又皱眉问道:“听说那杨文弱才气纵横,不输韩简与?”
“爹爹也知道杨文弱?”少年一扬眉,颇为自豪的道:“文弱兄才高八斗,那韩简与虽说名满江南,我看也未必能胜过文弱兄,而且书院里除了文弱兄外,像侯氏兄弟一样出类拔萃,……”
“可是那礼部侯郎中之子?”男子显然也听过侯氏兄弟的名声,微微点头。
“爹爹也听说过?正是。”少年很是兴奋,“此兄弟二人年龄不大,但是自幼读书,被书院掌院嘉誉有加,……”
“那侯氏兄弟多大了?”中年男子来了兴趣。
“若谷比我大一岁,若朴比我小一岁。”少年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身旁的女子却已经明白了自己父亲的心思,脸颊滚烫,也幸亏有帷帽遮脸,“爹爹!”
中年男子也觉得自己有些心急了,这事儿可以下来慢慢打听,但却需要记在心上了。
自家女儿才慧过人,等闲男子很难入眼,若非如此,也不会蹉跎至今,虽说十五岁不算大,但是自己这一去山东怕是又要两三年难得回京,那拖下去就有些久了。
===乙字卷
第三十二节
沈氏(第九更)===
“君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崇正书院虽然学风颇正,但免不了有些纨绔子弟,骄娇二气也少不了,我还是有些遗憾该把你送到青檀书院去吃吃苦。”中年男子摇了摇头,只是时过境迁,说这些也没意义了。
“爹,我看青檀书院也未必就有多好,连那武勋子弟都能去……”少年有些不服气。
“混账话!”中年男子浓眉一掀,“你懂什么?那冯家儿郎在山东所为岂是你这等无知少年明白的?”
见父亲怒了,少女赶紧缓颊,“君庸,休得胡言,山东平乱朝廷上下都赞不绝口,若非如此东昌府章府尊怎么会升迁回京,而父亲如何能去东昌府?”
见少年还有些不服气,中年男子也有些发愁。
他也知道自己儿子虽然聪颖过人,读书没问题,但是年龄摆在那里,而且也没有像其他官宦子弟那样过多接触时政朝务,这在当下就越来越是问题了。
想到这里中年男子觉得自己下一步恐怕也要好好多提点一下,看朝廷秋闱春闱大比的调整方向,未来时政策论分量还会越来越重,这是大方向大趋势。
儿子后年秋闱问题不大,但是春闱就不好说了,还得要帮他补一补,哪怕下科不行,也要争取下下一科考中进士,吴江沈家子弟可不能在自己儿子这一代身上堕了门风。
“君庸,杨文弱、侯氏兄弟他们这些人你可以好好结交一下,多向他们学习。”中年男子叹了一口气,“崇正书院有方阁老点拨,固然不差,但是青檀书院在许多方面也一样不差,韩敬、练国事和许獬,哪一个都不差,都是下科春闱三甲的热门人选,甚至不比金陵白马书院和崇文书院逊色,冯铿能入青檀书院,你以为就那么简单?汝俊兄可不是轻易推荐人的,此中必有深意。”
“爹爹?”少女讶然的目光透过帷帽纱帘望过来。
乔应甲、林如海、沈珫三人都是同科,只不过林如海是三鼎甲,而乔应甲则是二甲进士,至于沈珫则是三甲同进士了。
乔应甲是北人,但是却对南人并无多少偏见,所以沈珫与乔应甲同科也算是有些交情,反倒是林如海虽然和沈珫是苏州同乡,却和沈珫关系一般。
盖因林如海却虽是三鼎甲出身,但却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固然受宠于皇上,但却和许多自诩有风骨的文臣拉开了距离。
巡盐御史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且一干多年,深得圣眷,只不过却赶上了新皇继位,这就有些尴尬了。
若说沈珫之前对林如海的境遇没有半点艳羡,那也是假话。
既然身入仕途,谁不想步步高升在更高的位置上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忠君为民,为万世开太平,这本身就就是作为士林文臣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有些时候却由不得自家。
“汝俊兄对此子推崇备至,直言此子或许经义尚有不足,但将来或许有房乔商辂之能。”沈珫犹豫了一下,才对自己女儿和儿子说出这样一句话。
沈珫也是在获知自己被晋升东昌府知府之后才去拜会乔应甲的。
乔应甲此时仍然担任巡漕御史,但是关于他下一步去向已经是满天飞了,有传言他要去工部担任右侍郎的,也有传言说他也要担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亦有传言其要去南京担任吏部左侍郎的。
因为乔应甲在这一趟山东平乱中与李三才联手大受好评,而沈珫此次恰恰就要去民乱中心区的东昌府担任知府,所以免不了就要谈及山东之事,在说到冯铿时,乔应甲就赞不绝口,给沈珫印象极深。
能让乔应甲这般夸赞的,岂是等闲之辈,只是年龄上让沈珫很是惊讶。
房乔商辂,这是什么样的评价?房玄龄乃是前唐宰相不必多提,而商辂亦是前明谨身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真正的阁老,这等评价出自口风严谨的乔应甲之口,简直让沈珫不敢置信。
沈珫这番话一出口同样也让女儿和儿子震惊,这个评价太夸张了,乔应甲纵然再是欣赏此子,也不该有此评语才对。
“君庸,宛君,此话听过便过。”沈珫沉吟了一下,“虽说汝俊兄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足以说明此子绝不简单,君庸日后若是有机会,亦可结识一番。”
“父亲,这冯铿可是青檀书院学子。”沈自征忍不住道:“而且还是武勋子弟。”
“那又如何?囿于门户之见,岂非自缚手足?你们崇正书院就这般心胸?还是你自己眼浅心窄?”沈珫忍不住道:“若真是如此,那这崇正书院的书不读也罢。”
见父亲又有些生气,少年不敢再说话,倒是少女宽慰父亲:“爹爹不用这般气恼,想那崇正书院名满顺天,岂会这般心胸狭窄?”
“唔,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与志存高远者为友,自家方有上进的机会,便是政见有所不同,亦可以君子相处之道相待。”沈珫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家儿子,“我相信杨文弱、侯氏兄弟这些人也会赞同我的这个观点。”
“爹爹,走吧,久闻这大护国寺的葡萄园名满京师,至今尚未一见,今日总算了此夙愿。”知道自己父亲对弟弟给予厚望,少女微笑着岔开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轻盈的移步,跟随在自己父亲身后,后边几个仆妇也都跟随在其后。
沈珫自然明晓自己这个聪慧过人的女儿意思,不再多说,点点头,举步前行。
沈自征向自己阿姐做了一个鬼脸,也松了一口气,每每在父亲面前吃瘪的时候,都是阿姐保护自己,这已经成了习惯。
两拨人几乎是前脚接着后脚踏入大护国寺,此时的大护国寺游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
林黛玉与探春一道踏入大护国寺之后,就有些应接不暇了。
大护国寺敬香祈福的人很多,一般的市民更多地都是直奔大殿经堂而去,但是士子学子们则更多的喜欢去葡萄园一游。
好在葡萄园也够大,加之天气甚好,葡萄园旁边的草坡林廊亦是规划极佳,不愧是京师一等一的寺庙,也让许多游人流连忘返。
探春很快就觉察到了身旁少女的心不在焉。
敬香祈福,她嫌人多,诵经拜佛,她觉得没意思,那来这大护国寺有何意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