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1718


“仲伦,走吧,先去了解清楚情况再说,我不相信内喀尔喀人会在这个时候毁约。”冯紫英坚定地摇摇头。
“会不会因为朝廷迟迟没有给出反应,惹恼了内喀尔喀人?”傅宗龙问道。
“不可能,宰赛还不至于连这点儿耐心都没有。”冯紫英断然否定。
===庚字卷
第四十五节
应对乏力===
进了花厅,冯紫英才看到张景秋脸色肃杀,而柴恪更是苍老了几岁一般,两鬓已经隐隐有了几许银丝,也不知道究竟是这一夜白头,还是这段时间面对巨大压力之下,来不及管理自己仪态容貌了。
“紫英来了,仲伦把情况和你说了吧?”柴恪没客气,脸色冷峻,“内喀尔喀人是要毁诺么?”
“大人,现在内喀尔喀人还谈不上什么毁诺吧?毕竟我们这边也没有正式和他们达成协议呢,也不过就是通过我来有了一个意向性的意见,五万多俘虏那二十万两银子还没付,至于武将军官的事儿现在更没有说法,……”
虽然笃定内喀尔喀人不会西进南下,但是万一呢?万一宰赛昏了头了呢,又或者林丹巴图尔和努尔哈赤开出了让宰赛无法拒绝的条件呢?
所以他肯定不会去承担这种责任,责权利不统一的情况下,他顶多就是一个中转手,除非朝廷真的把一切权利赋予给自己,当然,内喀尔喀人那边他也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就等朝廷授权了。
被冯紫英的话给噎得一时间无法反驳,柴恪冷哼了一声,“狡辩!紫英你和宰赛谈了那么久,难道他还能不明白我们的意图?这等时候突然出兵丰润玉田,意欲何为?真的打算要和察哈尔人与外喀尔喀人合流,要在京师城下和我们来一场大战?”
“柴大人,我个人觉得不可能,甚至丰润玉田出现的也不应该是内喀尔喀人,否则宝坻和梁城所乃至永平府西边儿的榛子镇应该已经被他们给洗劫一空了,绝不可能只止步于玉田和丰润。”
冯紫英的话一下子把在座的所有人兴趣都勾了起来。
所有人之前都觉得恐怕是林丹巴图尔给内喀尔喀人开出了更好的条件,而朝廷只答应了二十万两银子的士卒赎金,而且都还没有正式答复,再加上对武将军官的不肯明确态度,肯定会让宰赛很失望,如果外界再有诱因,难免内喀尔喀人就会起了其他心思。
“紫英,你什么意思?蒙古骑兵已经兵临玉田城下,洗劫了多个村镇,这是事实,而平谷那边的蓟镇军明确表示察哈尔人根本没有突破过平谷——蓟州一线,那这些蒙古兵是哪儿来的?”袁可立声色俱厉。
孙承宗已经赶赴四川走马上任去了,但这边他暂时还没有接任武选清吏司郎中,即便是走马上任那边,但这职方司郎中的事儿他一时间也丢不掉。
“袁大人,我只说这些兵不是内喀尔喀骑兵,没说这些兵不是从三屯营那边南下的。”冯紫英好整以暇地道:“除了内喀尔喀人,诸公好像还忽略了一帮人,他们是东虏的爪牙,或者说正在变成东虏的爪牙,科尔沁人。”
“科尔沁人?!”花厅内的所有人都讶然,迅即反应过来。
对啊,从永平府那边进来的蒙古人虽然是以内喀尔喀人为主,但是还有一部是科尔沁人只不过相较于内喀尔喀人的实力,科尔沁人不过几千骑兵,之前大家都没有太注意而已。
其实他们也不太相信内喀尔喀人会撕破脸毁约,因为这明显不符合内喀尔喀人利益,但是却又无法解释蒙古骑兵出现在丰润玉田一带,所以才急不可耐地把冯紫英招来。
冯紫英这一解释立即就让他们恍然大悟。
“紫英,你是说南下的是科尔沁骑兵,内喀尔喀人控制不住科尔沁人了?”柴恪一凛。
“大人,虽然入侵的蒙古东路军是以内喀尔喀人为主,但是他们是联军,科尔沁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科尔沁人历来和东虏关系密切,家父这才考虑利用叶赫部和内喀尔喀人来掐死科尔沁人,否则被东虏得了科尔沁人,那便后患无穷,但到现在科尔沁人内部仍然有很强的依附于东虏的情绪心态,这和我们这一二十年来对东虏的放纵有很大关系。”
冯紫英话语不客气,却也不纠缠此事:“不过科尔沁人不过区区五六千骑,南下又如何,蓟镇军只需要稍稍示之以威,科尔沁人就只能缩回去,洪果尔还没有那个胆量敢在没有宰赛支持下和蓟镇军一战,……”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紫英,那你说科尔沁人为什么会南下?”袁可立脸色稍缓,说实话这些情报消息没有及时掌握,职方司是有责任的。
“估计是应该觉得他们南下没捞到满意的财货呗,要不就是觉得宰赛太独断专行,利益分配上不满意,又或者宰赛本身也就有唆使纵容科尔沁人南下给朝廷这边施加压力的意图,就算是我们责问起来,他也有推脱理由,反正是科尔沁人又不是内喀尔喀人,日后要算账尽管去找科尔沁人算去。”
冯紫英的话让张景秋等人都是若有所悟,别把蒙古人都当傻子,你可以拖延,他就能推诿,总之现在他们占着优势,就能利用各种手段来折腾,甚至还能理直气壮的辩解。
“既是如此,命令在遵化的蓟镇骑兵南下迎击。”张景秋果断下令,然后转过头来:“紫英,永平府那边有无机动兵力策应一下,不需要真打,做一个姿态,也能让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有所顾忌。”
“可以,但是尚书大人,效果如何,我不敢说,京营在迁安和卢龙都有步兵败军在整训,如果可以的话,不妨让他们拉出去亮亮相,也算立功赎罪吧。”
“京营逃兵?”张景秋摇摇头,他是真不抱希望,这帮人都是被打断了脊梁的,哪里还敢再去和蒙古人对阵?
冯紫英也懒得多解释,换了自己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这帮败兵的改变,一样不会相信他们还有一战之力,冯紫英本人也不认为贺虎臣和杨肇基就能把这帮刚刚收罗起来的逃卒训练成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但拉出来武装游行一下,装装样子,冯紫英觉得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到,那真的就只能彻底解散,赶他们回家别再浪费粮秣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招冯紫英星夜赶来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其余几桩事情,理论上来说和冯紫英并无关系。
不过既然来了,张景秋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冯紫英。
冯紫英和王应熊他们率先预警播州之乱,现在已经变成现实,同样冯紫英很久以前就提醒过说倭人野心未灭,在山东临清民变中就发现了倭寇参与其中的踪迹,现在倭人果然又开始寇边,这两点都足以说明冯紫英在军务上的敏锐嗅觉和判断力。
“几位大人,你们这把我从热被窝里叫出来,于心何忍?我可是辛辛苦苦奔波几日回来汇报,论理我都该回永平了,现在这又把我拉夫,不合适吧?”冯紫英打着呵欠,一边揉着眼睛,“能不能先送上一杯茶来让我暖暖身子?”
“仲伦,你去倒几杯茶来,没的让有些人回去了说来兵部办差结果茶都没能喝一口。”袁可立此时脸色已经好看了许多。
傅宗龙“幽怨”地看了冯紫英一眼,可郎中大人发话,这周围个个都是大佬,他一个在这里观政的进士,自然就只能去跑腿了。
“紫英,播州终归还是出事儿了,你有何高见?”张景秋话语里并没有太多的担忧,相比之前担心内喀尔喀人的食言,对播州之乱他心里有底许多,毕竟前期已经做了许多准备了。
“大人,播州之乱若单单只是播州,我以为平定不难,一年半载即可,但若是牵连其他土司,比如永宁土司,这就不好说了,还得要看鹤公、稚绳先生,以及王总督他们的临场处断了。”
冯紫英并不看好一年半载就能解决西南乱局,永宁土司绝不可能袖手,迟早也要卷入进来,还有水西那边,如果三年之内能把这一仗打完,已经阿弥陀佛了,但现在说这个肯定不会讨好,他只能提醒兵部,说再多,就招人厌了。
“单单是播州都要一年半载?”张景秋迟疑了一下,“我是说在我们准备停当的情形下,实际作战时间恐怕用不了那么长吧?杨应龙不过就是一些土兵,纵然仗着地势优势,但只要我们保守谨慎一些,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三个月时间应该不难解决掉吧?”
张景秋毕竟还是一个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上的文官,或许在制定战略上有一套,眼界见识也不差,但是却很难理解得到在西南山地中的作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也理解不到这种战事对后勤的要求会有多高,同样也无法想象得到那边的气候对军队的影响有多大,只有真正打上几仗之后才能明白。
在他看来,登莱军五万人,再加上孙承宗到四川与耿如杞配合,调动周边卫军,也能筹够三万人,如果杨鹤把荆襄流民中部分生活困难的流民丁壮整编为民壮作为预备队,有十万人,解决杨应龙不是问题,但出于谨慎考虑,兵部也还是从固原镇抽调了两万边军经西安入汉中从保宁、顺庆南下重庆府,但这条路太难走了,没有两个月别想走到。
===庚字卷
第四十六节
太复杂===
离开兵部公廨时,已经是辰正了。
既然基本上确定了是科尔沁人几千骑兵的袭扰,兵部诸公心中也就放下了大半担心,斥候还在侦察,但冯紫英不认为会有什么意外。
而其他军情,虽然冯紫英的判断很准确,但是毕竟不是兵部中人,而且像杨嗣昌、郑崇俭这些人一样也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未来的战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冯紫英还要在这里指点江山,就有些不合适了,所以冯紫英很知趣地主动离开了,至于内阁那边也不需要再去做一番解释了。
郑崇俭把冯紫英送到了公廨门口,见郑崇俭有些神思恍惚,冯紫英颇感奇怪,“大章,怎么了,心神不宁的?”
“噢,紫英,没什么,也许是我有些多疑吧。”郑崇俭勉强笑了笑,不过冯紫英却没有放过。
他知道郑崇俭这个人,不比陈奇瑜的飞扬浮躁,也不像杨嗣昌那样激进锐利,也不像王应熊那样骁悍果决,属于比较沉稳保守的性子,他如果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肯定就会有问题。
“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说来听听,难道连我都信不过了?”冯紫英攀着对方的肩膀走到门口一边儿。
“嗯,其实也说不上什么,非熊今天没来,你也知道他可能马上就要去四川,孙大人先走一步了,他也回去准备了。”郑崇俭摇摇头,“我现在主要负责顺天府这边的情报收集编纂分析,总感觉昌平那边宣府军和大同军有些不太正常,……”
“不太正常?哪里不太正常?”冯紫英严肃起来。
“蓟镇军守御从昌平到顺义再到平谷,甚至还要负责平谷以东三河、蓟州一线,可宣府军、大同军进来已经超过八万人了,却都龟缩在昌平州这一线,据我所知这一线面对的是外喀尔喀人,其实力远不及察哈尔人,兵部却无动于衷,甚至还决定就这样继续维持原状,可这样蓟镇军正面就显得有些单薄了,一旦被察哈尔人突破,就会造成极大的被动,……”
郑崇俭的话把冯紫英给问住了。
他没想到郑崇俭居然会问这个。
他当然知道其中原委,但是却考虑能不能对对方说。
若是陈奇瑜或者杨嗣昌,冯紫英考都不会考虑,肯定会敷衍过去,当然杨嗣昌肯定知晓其中奥秘,不需要问自己,陈奇瑜那毛躁性子,和自己关系也没那么密切,他不会说。
如果是练国事、许其勋或者方有度,冯紫英也会和盘托出,但郑崇俭和自己的关系密切程度介乎于许其勋、方有度与陈奇瑜、傅宗龙、宋师襄他们之间,同范景文、贺逢圣、孙传庭、王应熊、吴甡他们相若,都是较为密切,但是却还没有达到可以推心置腹的境地。
不过略作沉吟之后,冯紫英还是觉得还是和对方挑明更好。
郑崇俭人品不错,而且还和自己有一起去宁夏、甘肃平叛的经历,他和孙传庭、王应熊三人都是在军事这一块有相当才华,日后自己恐怕在军务这一块上依赖甚多,藉此机会进一步密切关系也是应有之意。
“大章,这个情况就不要去问,也不要去和二位大人说了。”冯紫英淡淡地道。
“啊?”郑崇俭一脸莫名其妙,看着冯紫英。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公众号【】抽红包!
冯紫英叹了一口气,“大章,大同军和宣府军归谁统率?”
郑崇俭还是不明白:“宣大总督牛继宗啊。”
“外喀尔喀人突破进来,是从哪里进来的?谁的责任?”冯紫英再问。
“周四沟,四海治,……”郑崇俭脸上微微色变,“你是说牛继宗……?”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阐述事实,外喀尔喀人从延庆那边突进来,牛继宗作为宣大总督,兵部早就责令他务必加强防务,提高警惕,他置若罔闻,导致西线被撕裂,中线全线被动,他没有责任?”
冯紫英语气越发淡漠,“可兵部和都察院乃至内阁、皇上追究过么?”
“好像都察院有御史上过弹章,但是很快就压了下来,……”郑崇俭若有所悟,但是脸色却越发难看。
“是啊,你觉得我们大周都察院的御史们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骨头不硬了?”冯紫英笑了笑,“谁能有这么大本事把这事儿压下去?”
郑崇俭默然不语,便是内阁和皇上都没这本事,只有各方都达成了默契,才会如此。
可何至于此?
牛继宗不过是一介总督,别说是一介武官,就算是阁老出了事儿,都察院那帮御史一样会咬着不放,这种事情难道还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