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1718


“哦?怎么这种表情,有什么不妥的么?”冯紫英讶然问道。
“不是,只是小弟写完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现在很喜欢前明罗贯中写的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有些残缺不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觉得比起陈寿的三国志那种纯粹介绍性的内容多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以”
宝玉话还没说完,旁边贾环已经接上话了,“冯大哥,你可不知道,宝二哥现在是迷上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了,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回来读,读到兴致来的时候,还要吟诵一番,前几日我去怡红院,还见着宝二哥拉着袭人紫绡和李嬷嬷他们要演一出甘露寺呢,要我看都要疯魔了。”
贾环话语里满是轻蔑不屑,就连脸上都是一脸鄙屑,不过贾宝玉对贾环的这般表示居然只是期期艾艾,没有像以往那般怒目以对,大概也是对自己的这些行径有些不好意思。
“哦?”冯紫英倒是来了兴趣,他没想到贾宝玉把主意打到了三国演义上来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是元末明初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所写,但是成书在前明时期所留下的版本也并不完整,一直到大周朝之后,也还有不少冒充罗贯中的版本,鱼龙混杂。
但是这本名著基本架构和故事章节已经成型了,一些精彩情节和片段也都为大众耳熟目详了,没想到贾宝玉居然还有意要在这本后来的四大名著之一上做章,难道真的是觉得自己抢了红楼梦他的主角光环,现在他要在三国演义上找补回来?
“宝玉,你有什么想法?”没有理睬贾环的诋毁,冯紫英微笑着点头问道。
见冯紫英颇感兴趣,而且丝毫没有轻慢的意思,贾宝玉精神大振,“小弟觉得这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实还有许多可以完善和挖掘提炼的地方,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版本小弟都已经看过了,好的版本还看过几遍,但是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足,而且小弟以为这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但可以通过加工提炼更上一层楼,其中许多精彩段落还可以编成戏折子,供戏班子上台表现,绝对比时下在戏园子里表演的戏目强得多,”
冯紫英心中连呼卧槽,难道贾宝玉真的要在当学家的路上一路狂奔,不但要抢毛宗岗的地位,当一回学大家,还要当大周的汤显祖,做一个戏剧大家?
见冯紫英盯着自己,一时间没有说话,贾宝玉内心惴惴,以为自己口出狂言,惹来冯大哥的不满了,正待分解什么,却见冯紫英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拍了拍宝玉的肩头。
“宝玉,你能有如此宏愿,为兄深感欣慰,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兄也很喜欢,特别是里边一些臣武将和巾帼英豪,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赵云,当然更有诸葛亮周瑜,还有那貂蝉和二乔,你若是能把这本书好好完善补全,再能加以提升,我想是完全可以在流传青史的,”
贾环愕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冯大哥说的话?冯大哥不是一直鼓励自己考进士么?怎么宝玉写些莫名其妙的传奇话本,却还得到冯大哥如此高的评价?
冯紫英没有理睬贾环惊讶的目光,自顾自地对宝玉道:“宝玉,你虽然对科考不甚感兴趣,但是却也是在采上有些天赋的,若是能在此道上拿出些像样的本事来,一样可以在士林人中扬名立万,海若先生能名扬四海,不也就是在这方面造诣突出么?你若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未尝不能在这上边有一番造化,”
宝玉被冯紫英的话给感动了,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冯紫英对自己不喜欢读书科举充满了恶意,甚至连抢走林妹妹和宝姐姐都更像是对自己不喜读书的一种报复,但现在他越发觉得自己太过狭隘,真真小觑了冯大哥的心胸。
冯大哥并不是在意自己不能读书,而是在意自己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环老三能读书科考,那是他的本事,自己不喜欢读书科举,但是自己却也有自己的强项,海若先生写下了临川四梦,名扬天下,被天下人奉为大家,何等光耀?
自己若是能在传奇话本或者戏剧上有所造诣,不也一样可以在诸位亲友乃至姐妹们面前扬眉吐气昂首挺胸?
宝玉站定脚步,深深地对冯紫英一鞠躬大礼,“冯大哥,谢谢您的指引提点,宝玉以往混混沌沌,也是听了您的指导,才有今日的寸进,日后宝玉定当不负冯大哥期望,定要头悬梁锥刺股,有所成就!”
“宝玉,你有这番志气就好,不过愚兄也要提醒你,这要想写出一部真正流传于世的巨著,非一早一夕之功,纵然你有些底子,也需要不断打磨提升自己,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为人做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寂寞,”
前世中开会时的话信口就来,冯紫英的话锋一转,看着贾环,“环哥儿,兰哥儿,你们现在读书科考,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为官,这三句话都一样适用,我把这三句话送给你们三兄弟,希望你们三兄弟在日后的为人行事,学习生活中都能秉承此念,方不负此生。”
贾家两兄弟加上一个侄儿,都忍不住细细咀嚼这三句话,对宝玉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嘉勉,对贾环来说,更像是一种期待。
而贾兰年龄虽小,但自幼丧父的他却早已经懂事,甚至比宝玉对人情世故更懂,原来这位冯世叔和他并不熟悉,他也找不到机会来亲近,此番总算是等到了机会。
在贾宝玉、贾环还在咀嚼着这三句话的时候,贾兰早已经出列,叩拜道:“多谢世叔赠言,小侄定将牢记世叔赠言,回去之后禀明母亲,将其撰写出来,裱糊好,悬挂于房中,”
贾宝玉和贾环都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一路上一言不发的侄儿这个时候居然突然来给自己兄弟俩发了一个大招。
“不过小侄笔力不济,若是能请世叔手赐墨宝一副,让侄儿能够得以留存,侄儿会更加珍惜,”
卧槽,冯紫英忍不住又要卧槽了,这是什么情况?看见先前还保持着静沉默的贾兰突然跪倒在地这般动静,弄得他都有些手脚无措了,自己如何当得起对方这般?纵然算是其长辈,但这般跪拜,就未免有些过了。
===庚字卷
第二十五节
收徒赠言===
一时间冯紫英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一边扶起对方,一边干巴巴地道:“好,好,,兰哥儿,你且起来,”
见冯紫英抬手来扶自己,贾兰这才落落大方地起来,一揖之后,便站在一旁,似乎在静候冯紫英的教诲。
冯紫英见此情形,知道若是不给对方几句话,还真的有点儿说不过去,沉吟了一下这才道:“方才那几句话不过是因为你们贾家三个年轻一辈的子弟,我有感而发随口而出,若是要赠予你,并不合适,嗯,不如这样,我赠你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一句话如暮鼓晨钟,正中贾兰心防。
作为贾家二房嫡长孙,因为父亲早逝,贾兰虽然有母亲的护佑,但是在荣国府中的地位却是无比尴尬,论嫡长,大房还有琏二叔,论得宠,更有本房的宝二叔,论读书,上有本房环三叔,这算来算去,贾兰就发现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有些多余的人。
尤其是老祖宗对宝二叔的宠溺更是府中无人能及,环三叔之所以要离开府里去青檀书院发奋苦读,未尝没有因为宝二叔在府中过于受宠的原因。
只是环三叔是庶出,说遭轻慢还说得过去,自己却是嫡出,而且自己父亲还是嫡长子,但是却依然难以从老祖宗和父亲母亲那里分得哪怕宝二叔的半点好处,这就让一直在这种大家族中长大的贾兰感到难以忍受了。
但是现实比人强,宝二叔无论做什么荒唐的事情,都一样会得到府里上下的一致庇护,看看环三叔在府里所受的各种白眼,贾兰也是感同身受,一旦环三叔真的读书考了出去,只怕这些冷遇就会慢慢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这也让贾兰倍感忧心。
同样母亲的谆谆教诲和叮嘱也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无法和宝二叔争锋的,唯一的出路也是只有效仿环三叔那样,读书读出头来,考上举人进士,这才能让自己摆脱被人摆布和白眼的境地。
只是环三叔却是早早攀上了冯世叔的粗腿,从一开始读书到后来冯世叔对环三叔的耳提面命,这也让贾兰羡慕无比,却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来拉近自己和冯世叔的关系。
他也曾经多次向自己母亲诉说自己现在在族学里读书面临的困境,族学里聘请的教师现在因为宝二叔等人的读书不上心,教授也就得过且过,贾兰也明显感受到了自己与在外边读书的环三叔差距越来越大,但是自己的年龄和未曾取得秀才身份,又让他只能囿于府中,这让贾兰心急如焚。
今日他听闻祖父提及冯世叔可能要过府,见到宝二叔和环三叔要来府门前迎候,便主动跟随二位叔叔过来,现在总算是突出奇兵,一下子博得了冯世叔对自己的刮目相看,印象只怕比以往几年在冯世叔面前露脸都要更深了。
这个时候听闻到冯世叔给自己单独赠言,贾兰心中一暖之余,鼻子也是一酸,眼眶一热,便红了,咀嚼了一遍冯世叔赠言话语,这才又是躬身一礼,哽咽道:“多谢世叔赠言,小侄定当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不必如此,我知道你年纪虽小,但是却有志气,你母亲也和我说过几回,我本来就有意找个机会和你说一说,听你讲一讲你的意愿想法,”
冯紫英沉吟半晌,看到对方发红的眼眶里满是孺慕之情,发自肺腑,若是随意打发几句话,似乎就显得有些太过于凉薄了,这才道:“今日正好,你可是真心愿意读书?”
一时间贾兰大喜过望,没等旁边贾宝玉、贾环反应过来,便扑倒在地,连磕三个响头:“弟子贾兰,见过师尊。”
“罢了罢了,原本以我的年龄和履历是不够格收人为学生的,但是兰哥儿你母亲说过多次,而你又有心向学,我便免为其兰,觍颜收你为弟子吧。”冯紫英摆摆手,示意贾兰起来,但是贾兰却不肯轻易起来,只是哽噎抽泣,“弟子诚心仰慕师尊,此时能得偿夙愿,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好了,起来吧,我也不是什么大家名师,不过是和你们贾家有些渊源,加上你也有此心志,机缘凑巧吧。”
冯紫英陡然间得了这么一个学生,心里一时间也有些转不过弯儿来,但是事已至此,却也不可能反悔,只能正着模样,故作淡然。
贾兰这才起身,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
这个时候宝玉和贾环才反应过来,过来拱手行礼表示感谢和道贺。
只是宝玉虽然感觉有些复杂,但也还算真心实意的感谢道贺,而贾环却是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味道,觉得骤然间自己在冯大哥心目中的地位就收受到了某人的威胁,只是这种情形下他也无法说什么,倒是对自己这个侄儿的心计城府多了几分认识。
“对了,你回去之后也和你母亲说一声这个情况。”冯紫英倒不担心李纨会有什么异议,只怕是欢喜还来不及,“不过我近期都还要在永平府任官,短期内未必能回京,便是回了京公务繁忙,也未必有多少时间来教授你,嗯,这样,我原来在青檀书院的经义老师当下已经辞去书院教谕身份,回京中另有安排,环哥儿也是认识的,周朝宗先生,经义在书院中也是出类拔萃,我修书一封,到时候你拿着这封信,这一年多时间你便多花些心思到他那里去求学,时间上他白天有安排,恐怕只能安排在晚间,”
贾环简直嫉妒得都要发狂了。
周朝宗可是青檀书院的经义大拿,冯大哥当年就算专门在他门下补习经义,在书院中享有盛名,没想到周教谕居然要辞任到京中做事,冯大哥没说周教谕要做什么,贾环也不敢问。
听得冯紫英这样安排,贾兰简直欣喜若狂,师尊把他的经义老师安排给自己授课,那真的就是实打实的认了自己这个弟子了,日后自己纵然无法和师尊比,但是未必就不能赶上环三叔现在的水准。
想到这里,贾兰又忍不住哽噎抽泣,一时间却说不出话来,只能含着眼泪连连点头。
见此情形,贾环心里简直如同打翻了醋罐子,他不比宝玉在这方面无欲无求,日后也是要奔着考秋闱春闱中举人进士的,现在兰哥儿骤然横插一杆子要分自己在冯大哥那里的宠,便是他无法发作,但是也绝不能坐视默认。
只是这个时候若是要去说些其他肯定不妥,反倒是要让冯大哥觉得自己心胸狭窄,所以贾环心念一转,便道:“冯大哥,您可不能厚此薄彼,您给了兰哥儿一句经典至极的赠言,小弟这里您也不能不留,”
冯紫英瞥了贾环一眼,淡淡地道:”我说过,自然都会兑现诺言,我倒是觉得你到了书院之后虽然读书进步很大,但是居移气养移体,你本该更沉静,怎么我却感觉你更浮躁了呢?“
贾环一凛,意识到冯大哥似乎看出了一些什么,赶紧低头:”冯大哥,若是小弟有什么不谨之处,还请冯大哥教诲。“
冯紫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想了一想才道:”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我觉得原来你在府里边苦读时,犹如前者,但到了书院里,书倒是读了不少,但是养气却似乎差了许多,犹如后者,你自己好好品一品吧。“
贾环反复咀嚼冯紫英增给自己的话,越咀嚼品味越觉得心惊。
自己到了书院中读书,结识了不少朋友同学,读书成绩也越发好了,难免就有些志得意满,意气高昂了,平素里为人处世好像也有点儿高调了,甚至连三姐也在提醒自己,但自己好像却没有在意,直到今日冯大哥提醒,才感觉好像的确有点儿过了。
见贾环脸色郑重起来,冯紫英心里才略微满意,环老三这个家伙就是如此,稍微不敲打着一点儿,就要翘尾巴,就得要犯毛病,看看他对宝玉的态度就能知晓这家伙又开始张扬起来了,也不想想你现在连举人都还没考上呢,就这般趾高气扬,这是要让王夫人找借口收拾你么?
一个不孝帽子压下来,就能让你一辈子不能翻身,再怎么你也得把你考过秋闱之后再来说其他不行么?就这么点儿城府器量?
”宝玉,我也准备赠你一言,虽然和他们二人不一样,但我觉得兴许更符合你的性子,心无物欲,便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冯紫英注意到宝玉对自己给贾兰贾环的赠言几位感兴趣,也笑着道:”希望你能体味其中真意,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冯大哥永远支持你。“
正在细细品味言语中真意的宝玉眼睛一亮,猛然想要说什么,但是最终还是默默点点头。
===庚字卷
第二十六节
小心思===
几个人在这边弄出这么大阵仗,早就吸引了府里边许多人在那里探头探脑的观望。
尤其是看到贾兰时而鞠躬作揖,时而跪拜叩头,时而喜极而泣,更是让周围一圈子躲在门后巷口的丫鬟下人们看得无比惊讶。
冯紫英和贾兰是什么人,阖府上下没有人不认识,而且旁边还有宝二爷和环三爷,都是府里边儿的大人物。
这贾兰现在也有十一二岁了,再等两三年也要说束发的事情了,也算是个小大人了,怎么却是对着冯大爷这般作态,又哭又笑,让远远偷窥的一干下人都是惊诧莫名。
便是在荣禧堂里听得动静的贾赦贾政虽然没有出来,但实际也早就派了下人出来察看,只是下人们见冯紫英和贾家几位主子爷说话都是郑重其事,都没敢靠近。
一直到冯紫英和贾家兄弟叔侄说完话,李十儿才蹩着过来,颇为乖觉地笑着一礼道:“冯大爷,二位老爷已经在荣禧堂里候着您了。”
“嗯,那就走吧。”冯紫英点点头示意,“莫要让世伯世叔久候。”
以往冯紫英到贾家,虽然有时候也在荣禧堂和贾赦贾政见面,但是此番又不相同。
冯紫英在贾宝玉、贾环二人前头带路,贾兰一旁作陪的架势下,来到荣禧堂外,贾赦贾政已经降阶相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