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4/1718


冯紫英的话真真假假,大部分是真,当然在真的中间适当掺杂一些水分,介绍出来的口吻也是云淡风轻,相当自然随意。
宰赛注视着冯紫英,冯紫英回报以微笑。
”以冯大人的意思,我们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联军没必要再去顺天府那边?那我们该如何像林丹巴图尔解释呢?“宰赛语气不变,甚至神情反而变得更加轻松。
“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联军需要对察哈尔人解释什么吗?不是都为逐利而来,他们在怀柔、密云所得会分给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么?我想不会,同样,你们在三屯营所得愿意交给察哈尔人和外喀尔喀人么?我想一样不会。”
冯紫英很潇洒地摊摊手,“这不就结了,大家就是一个临时性的组队结盟,并不代表各家的利益绝对一致,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联军已经大有收获,如果在要西进,不但会付出更多损失,甚至可能连原来的收获也都会受到影响,这划算么?”
冯紫英进一步道:“宰赛大人现在暂时还是内喀尔喀五部首领,顶多兼领此番南下东线军的主帅,等到哪天宰赛大人坐到达延汗那个角色的时候,再来考虑各部利益吧,嗯,这换了我们汉人的话来说,就叫做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半是建议半是揶揄的口吻并没有让宰赛生气,相反,他认为冯紫英的话说得很中肯。
打下去,并没有多少好处,相反麻烦不少,对于自己来说,立威,收获利益,两个目的都已经达到了,至于要去帮林丹巴图尔做什么,顺手为之可以,但要舍其自身利益,那就不可能了,就像冯紫英所言,他又不是蒙古大汗。
见宰赛微微点头,冯紫英终于笑了起来,“那宰赛大人,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具体谈一谈第一桩事儿了?”
===己字卷
第三百三十四节
讨价还价===
事实上大家都很清楚,把第二个问题明确了,第一桩事儿就要好解决得多了。
明确了长远利益的架构,那么再来谈眼前利益,大家都能做出一些妥协让步,尤其是对内喀尔喀人来说,更是如此。
侯承祖适时的提着水壶上来,冯紫英瞅了一眼布喜娅玛拉,“布喜娅玛拉,你来替我和宰赛大人掺茶。”
布喜娅玛拉脸上掠过一抹怒色,冯紫英却视若无睹:“布喜娅玛拉,我和宰赛大人的身份,请你掺茶,不至于辱没你吧?再说了,我和宰赛大人的会面一唔,不也是你这个中间人促成的么?你这个中间人不该敬一杯茶以示祝贺么?”
布喜娅玛拉原本都怒气爆发几欲发作了,饱满的胸部连甲胄都快要绷不住了,但是被冯紫英这么一说,她又觉得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大周和内喀尔喀人结成了同盟,势必极大的压制科尔沁人,避免了在叶赫部腹背受敌,同时有大周的支持,内喀尔喀人也能支持叶赫部和乌拉部合并之后与建州女真争夺东海女真。
作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王者,叶赫部有资格也有理由与建州女真争夺对东海女真的领导权和控制权,而作为与叶赫部、科尔沁人以及东海女真都紧邻的内喀尔喀人如果在这一问题上支持叶赫部,更能从各方面都给叶赫部予以巨大的鼓舞。
可以说这对于叶赫部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利好消息。
见布喜娅玛拉脸色阴晴不定,冯紫英也不多言,只是含笑看着对方。
最终布喜娅玛拉还是轻哼了一声,从侯承祖手中接过茶具,然后放下,先替冯紫英和宰赛两人掺茶,然后再替自己倒了一杯。
冯紫英笑了笑,举起茶杯,“今日无酒,便以茶代酒,先敬宰赛大人,……”
茶水滚烫,自然不可能喝,冯紫英也是举杯示意一下,宰赛也微笑举杯回应。
然后才轮到布喜娅玛拉举杯示意,祝贺二人会面成功。
接下来才是具体商谈五万多京营俘虏的事宜。
冯紫英早就把消息分两条渠道报送了上去,一条是以永平府名义急报通政司,一条则是以私人名义递送蓟镇尤世禄,尤世禄转报尤世功才递进到兵部里。
如何解决这五万多俘虏的问题,也是一直让冯紫英有些费思量。
说服宰赛这边简单,哪怕其中可能会涉及到赎金问题,但是这种事情可能会引来永隆帝的猜忌和不满,这却是最难把握的。
毫无疑问京营这八万人被调出京这是永隆帝和张景秋之间策划的一招,甚至柴恪和内阁诸公都很心照不宣的默许了。
十四万京营人马每年耗费巨大,他们不像地方屯兵,可以屯垦养活,在京中居不易,每年每名士卒的禄米折合成银两都在二十两以上,相当于京郊一家农人花费,单单是军饷就需要花费三百万两,这还没有算他们日常训练、武器等各方面开支。
如果全部加起来,粗略一算起码是在五百万两银子以上。
这只是士卒花销,而军官武将们的军饷开支加入进去,起码还要再加二百万两,这样一下来,单单是京营这十四万人马就这样耗去七八百万两银子,可这么多年来,京营这么多人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呢?
不说其中有多少吃缺额吞空饷的情形,这些京营人马的战斗力便是京中百姓都不太看好,当然在京中没有其他军队的情况下,这仍然是一支庞然大物。
但是是骡子是马,终归不是在京中关起门来自斟自饮那么简单,还得要拉出去才能见出分晓,所以这一会拉出去亮亮相,一下子就捅出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可以说就算是永隆帝、内阁诸公和兵部几位估计都没想到京营的表现会是如此不堪。
他们想过京营吃败仗,考虑过京营会被击溃,但是却没有想到八万人会被人家一夜全灭,包括几乎所有高级将领在内的被一举俘虏五万多人,这简直创造了一回仅次于前明土木堡之变的记录。
但人家土木堡之变起码还是恶战了多日,而这一回“三屯营之变”呢,一夜崩散,一网成擒,一泻千里,都不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了。
这样一支军队,居然是皇帝的亲军,大名鼎鼎的三大营,却是如此不堪的表现,委实让人无语。
既然如此,这样一支军队,还有多大存在的必要?
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考虑过,但是如果不要这支军队的存在,那偌大京师城,朝廷中枢,天家居所,又靠什么来保卫?
难道就那么点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的治安力量,又或者是什么四卫营,勇士营之类加起来不过几千人的零敲碎打护卫力量?
显然不行,三大营一样必须要存在,但是绝对不能以现在这样一种形式,现在这样的指挥体系架构的存在了,尤其是后者,必须要彻底调整改变,恐怕这才是永隆帝最关心的事情。
相比之下,冯紫英觉得,恐怕战斗力孱弱,吃空饷缺额这些问题,都未必是永隆帝最关心的,他最关心的这支力量是否对自己忠诚,是否能为自己所控制。
想明白这一点,冯紫英的对策也就简单许多了。
既然永隆帝想要的是这支军队的控制权,那么不妨让宰赛将这支军队中的武将军官们押回草原,慢慢索要赎金,价格可以开得更高一些,甚至以各种理由刁难,总而言之拖一拖时间。
而士卒这一块倒是无关紧要了,这些人回去之后可以去芜存菁,挑选一部分可堪一用者来重新充实进入京营,倒是军官的挑选选拔会成为永隆帝和兵部的关注重心。
估计武勋子弟们不管是像柳国荃、穆天燕这等被俘的,还是像戚建耀这种逃脱的,恐怕要想回去再继续优哉游哉的过以前那种好日子,怕是不容易了,永隆帝和兵部肯定会想方设法将他们排除在外,腾出来的位置自然就会成为永隆帝和兵部来布置安排他们属意的人选了。
“宰赛大人,朝廷如何赎回京营官兵,本不该冯某插言,不过这数万京营官兵压在宰赛大人手中,的确也是一个累赘,每日的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不如这样,十万两银子,冯某愿意想办法筹集,所有宰赛大人看不上的兵卒,打包价。”冯紫英开门见山,“至于说其他宰赛大人觉得值钱的,就请恕冯某无能为力了。”
宰赛懵了,不是说这冯紫英也是武勋子弟么?这些武将军官绝大部分都是武勋子弟,冯紫英不该是要想办法替他们赎身么?
反倒是这几万士卒,宰赛本身都在觉得头疼,放了可惜,不放,难道全数杀了不成?那不但分文拿不到,反倒是结下泼天大仇了。
至于说最初想象的能捞到百十万两赎身银子,宰赛和五部的人也都早已经想明白了,太天真了,这么几万人,他们既不可能带回草原,大周朝廷都没可能替他们赎身。
真要按照一个人十两二十两银子计,那都是数十上百万两银子,大周朝廷肯定不会答应,甚至也料定了内喀尔喀人最终只能释放。
没想到冯紫英居然会愿意替他们赎身。
当然既然冯紫英开了口,宰赛自身也是想要多要一些,好歹这也是一笔纯收入。
“五十万两银子。”宰赛淡淡地道:“我知道冯大人也为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不过,日后辽东和我们内喀尔喀五部打交道的时候很多,作为朋友,是不是该多替我们考虑一下呢?内喀尔喀五部身处苦寒之地,来一次南边也不容易,族中子民也都盼着今冬能安稳好过,我不为难冯大人,无论什么东西,茶,盐,布,铁料和铁器,一切都可以以当下时价最高的一档来计算,折抵这五十万两银子,怎么样?”
不要丝绸,不要瓷器,茶、盐、布、铁,均为这些游牧民族生存中最重要的物资,也说明宰赛此人的心思,也让冯紫英对对方高看几眼,没提武器、甲胄,大概也是考虑到自己不可能给他这些东西。
“十二万两银子,这恐怕是我自身权力范围内的极限了,至于说要茶、盐、布、铁,都没问题,宰赛大人说得好,日后我们打交道的时候很多,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也可以寻找到共同的利益,这也是我愿意这样帮忙的缘故。”冯紫英点点头,“但请宰赛大人理解我的难处。”
宰赛深看了冯紫英一眼,“冯大人,我原本是考虑除了那些武将军官们,顺带再挑选几千精壮带回草原,这帮家伙年轻力壮,其他不行,到草原上给我当当苦力总可以吧?实在不行,我干脆找商人们把他们的名字籍贯带着回京师城,一人三五十两索要赎金,然后和商人们对半分成总可以吧?这样也不止你说的这点儿银子吧?”
(
===己字卷
第三百三十五节
达成===
冯紫英有些头疼。
如果宰赛真的这么做,那还真的可行,三五千人押回草原纵然有些困难,但是还是能做到的。
按照宰赛所言,每人五十两银子那也有二十来万,剩下的再交给自己,十二万两银子,好像也说得过去,不过自己这份功劳好像就有些打折扣了。
当然,对宰赛来说,一样也不容易,几千人比几百人多了几倍,一路北上回草原,各种事情多了不少,但收益却多不了多少,所以宰赛肯定更愿意打包交给自己,前提是自己肯多出银子。
相比之下,那些武将军官,动辄一人都能拿到数百上千两银子赎金,几百人就能弄得几十万两银子赎金,那就划算许多了。
“如果说宰赛大人觉得这样更划算,冯某并无异议。”冯紫英虽然觉得棘手,但是表面上却半点神色不露,这宰赛看似粗豪,但骨子里却是精细谨慎,盘算很周全,但也不乏果决魄力,是个很好的盟友和难缠的对手。
宰赛目光凝聚在冯紫英脸上,似乎要看明白冯紫英的真实心思,但最终还是一笑:“冯大人,若真是如此,那宰赛可就如此了,我选五千精壮带回草原,剩下的四万多人,一口价三十万两银子交予你,如何?”
“带走八千一万都没关系,只要宰赛大人能带走,但银子么,最多十五万两,而且我都得先申明,这是替朝廷的谈判,最终拍板,我得上奏朝廷才行,具体支付方式,估计银子可能性比较少,布匹、茶叶、盐这三类物资可能比较多一些,铁料和粮食略少,……”
冯紫英一副悉听尊便的架势,显得很洒脱,似乎这几万京营士卒死活和他真没太大关系。
冯紫英的洒脱倒是反将了宰赛一军。
十五万两银子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是距离自己的心理差距还有些远,在他看来三十万两银子是一个比较有诚意的价码了。
当然,他也不打算真的带上几千人回草原,届时分配,安置,最后的赎回都会相当麻烦繁琐,而和商人们打交道一样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儿,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意想不到的问题钻出来。
“冯大人,你这是逼我么?”宰赛思考了一下,“我若是同意了你这样一个价格,我回草原之后,肯定会遭到其他四部和科尔沁人的非议和责难,尤其是科尔沁人,他们不是我们内喀尔喀五部,此番南征以来一直牢骚不少,洪果尔还好说一些,但是明安和莽古斯一直和建州女真眉来眼去,如果此番被他们拿住把柄,日后要想再压服他们,恐怕难度会更大。”
科尔沁明安、莽古斯和洪果尔三兄弟,拿主意的还是明安,洪果尔是幼弟,没太多话语权,而明安和莽古斯都是一力想要向建州女真靠拢的,这一点冯紫英也知道。
“宰赛大人,你这是欺负我不了解你们草原上的情况么?三屯营一战俘虏是一回事儿,但他们的甲胄、武器、衣衫,还有营中的各种马车、马匹,还有城中的一千余人匠人、农人,恐怕早就被你安排押送回草原了吧?”冯紫英淡淡地道:“这些东西加之何止百万?内喀尔喀五部和科尔沁人有多少人丁?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怕都不止一两银子了吧?这还没有算你打算带回草原的数百武将军官,难道草原上的部族已经富庶到这种层度,对两百万两银子的一次南征收益,还不满足?”
冯紫英的质问让宰赛也是哑口无言,包括莽骨大、比领兔和所宰三人也是面色喜悦中带着几分尴尬,的确这样一次辉煌的成果,就靠着一场京营之战,而前期在迁安之战还付出了上万牺牲,早知道何必去打迁安,直接按着京营狠打就行了。
“冯大人,话不是这么说,关键在于这五万多人在我手里,如果大家觉得没有拿到足够的补偿,肯定会有所怀疑,尤其是科尔沁人,……”宰赛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缺乏说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