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1718


左良玉原本是冯唐亲兵队长,后来设立火铳新军,冯紫英在给左良玉的信中便鼓励他去火铳新军,左良玉便毛遂自荐,冯唐便让他出任新组建的火铳新军三个营中的泰山营中第二部的把总。
冯紫英也清楚自己辽东镇在老爹的全力推动下,已经组建了拔山营、摧山营、破山营三个营,其中拔山营是首先组建的火铳军,而老爹的亲兵营则是以自生火铳为主,但是目前只有两部。
老爹还没有大方到把亲兵营都交给自己的地步。
“还有一部。”左良玉脸色略带不虞,但是还是老老实实道:“拔山营第一部,把总是个有些讨人厌的家伙。”
“哦?”冯紫英有些好奇,能让左良玉不悦,但似乎又有些无可奈何的样子,看来那位把总也不简单,“还没到?”
“到了,但他先去整队去了,可能一会儿就要来见大哥,我让我的副手去整队宿营,我就先来了。”左良玉点点头,“那家伙嘴巴很招人厌,但是练兵也是一把好手,并不输于我。”
能让左良玉称好手的,恐怕真的还不多。
老爹在给自己心中也说到左良玉练兵刻苦,对自己要求更严,打仗更是勇猛亡命,和蒙古人以及东虏的几番交锋中,他都是身先士卒,能坐上这个拔山营第二部把总,老爹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不过就是给了左良玉一个表现机会罢了。
好在现在辽东镇和东虏、蒙古人的交锋都是小规模的摩擦,一般都不超过百人,谁死谁伤都自认倒霉,大家都心照不宣,左良玉两度受伤,但伤情都不重。
二人正说着话,外边宝祥来报,“爷,外边一位黄大人求见。”
左良玉脸色微沉,但是迅即又舒展开来,“这厮来了。”
冯紫英示意宝祥去把人请进来,自己也起身迎接。
只见进门一人瘦削刚健,论年龄似乎也只比自己左良玉大二三岁,不过就是二十出头,刀条脸,青森森的脸颊看起来有些渗人,三角眼中目光锐利,鹰钩鼻下一张阔嘴。
难怪老爹也在说,除了三个营的参将年龄略大,其他像下边的把总、哨官乃至士卒都是以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因为只有年轻人反应才够快,学习起来更专注认真,容易接受。
“卑职黄得功见过同知大人。”
黄得功?!冯紫英一愣,江北四镇之首?
或者是同名同姓?不会这么巧吧?这边左良玉,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黄得功?
但冯紫英也有印象,黄得功应该就是辽东人,好像是开原卫那边的,论年龄也好像差不多。
“黄大人免礼,你我不相隶属,此番黄大人和左贤弟来援我们永平府,该是我向二位道谢才对。”冯紫英朗声笑道。
见冯紫英态度自然大方,黄得功心中稍微安稳。
他知道左良玉不但是总督大人心腹,亲兵营过来的嘛,而且还打听到左良玉和总督大人不但是同乡,而且自小和总督大人公子交好,有过生死情谊,所以此番南下来援,他便不太愿意来。
只是军令如山,抽调拔山营二部,自然要选一二部,就是他和左良玉跑不掉了。
打仗黄得功从来不怵任何人,哪怕左良玉骁勇剽悍,但是黄得功也从未输给对方,一部二部之间的争锋从来就没有歇停过。
总督大人自然不会去关注这等碎末之事,但是来了永平府,谁知道这位自幼和左良玉交好的永平府同知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他也在军中就听说过,总督大人这位公子不但是翰林出身,而且老师还是当朝阁老和都察院大员,阁老距离他们这些武人太远,但是都察院的御史们却是连顶头上司们都最为担心惧怕的。
“黄大人请坐,先前昆山还在说黄大人,他说他一直不服气,但是也要承认黄大人担任这一部把总当之无愧,但他会努力让二部压倒一部。”
冯紫英的话让左良玉惊讶莫名之余却也不好反驳,先前自己的话虽然没这么说,但是意思却差不多。
而黄得功没想到左良玉在冯紫英面前还能说出这样一番公允的话来,左良玉当然不会服气自己,但是对方却也实事求是,说了会努力来压到自己,这也就意味着到现在为止,对方并没有能站到自己的上风。
“昆山贤弟若是能做到这一点,黄某自然会服气,就怕昆山贤弟做不到啊。”黄得功也不客气。
这等战场上以战功说话,磨嘴皮子毫无意义,无论是黄得功还是左良玉都是这个态度。
“虎山兄放心,你会看到那一天的,今次来永平府,正好有冯大哥作证,有鞑靼人来做标靶,也好做一个较量。”左良玉冷冷地回应道。
黄得功坦然道:“只要左贤弟能划出道来,黄某无不从命。”
冯紫英一看二人虽然在自己面前还有所克制,但是已经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了。
“二位且听我一言。”冯紫英抬抬手。
黄得功和左良玉都是不再言语,再怎么也是远来是客,而且这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都是正五品同知,这可是文官。
“家父派二位来驰援永平,我不胜感激,待会儿我还要带二位去见府尊大人,不过在此之前,我也先要和二位谈一谈,谈我们在蒙古人南侵之前所要做的,顺带也要告知我们永平府可能要面临的局面,……”
当冯紫英把永平府可能要面临的情形娓娓道来,前因后果也说得明明白白,饶是黄左二人都是勇武过人之辈,也忍不住乍然变色。
“大哥,您是说蓟镇几万人很有可能不会为永平府一战,而要靠我们?”左良玉吞了一口唾沫,“那小弟想要问一句,总督大人还会π多少后续部队来永平?”
冯紫英摊摊手,“现在还不清楚,但是我估计不会太多,也许就是一二部吧,总计不会超过一个营。”
左良玉和黄得功都忍不住交换了一下眼色,脸色都有些变了。
打仗不怕,苦战恶战都不怕,可这样一千多号人要去和可能上万的蒙古骑兵拼,怎么拼?野战不必说,就是守城那也不可能啊。
蒙古人是骑兵居多,但是并不是说骑着马来,人家就不会攻城了,附从于蒙古铁骑的更多的还是那些仆从奴隶,一骑骑兵背后往往都是三四个这样的仆从兵,他们虽然也能骑马,但是更能充当攻城的先锋。
“那大哥,我们这样如何能打这一战?”左良玉忍不住问道:“我们就一千多人,敌我悬殊如此之大,就算是再来一二千人,那也差距太大,这是以卵击石啊。”
黄得功在一边也是脸色难看,他没想到一来就听到这样的消息,简直如当头一棒。
===己字卷
第一百五十三节
震撼花架子也不简单===
“这正是我们现在要努力改变的。”冯紫英泰然自若地注视着二人,“虎山兄,昆山,你们不会认为我会把我自己仕途第一站的未来当做儿戏吧?”
黄得功和左良玉当然不会如此认为,冯紫英二甲进士兼馆选庶吉士,然后还一跃成为翰林院修撰,几与状元待遇评级,正五品同知,任谁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儿戏。
见二人摇头,冯紫英这才道:“不知道虎山兄和昆山你们训练这两部火铳军已经多久了?”
二人迟疑了一下,还是黄得功坦然道:“已经一年多了。”
“那二位对拔山营战斗力如何看待?”冯紫英继续追问。
黄得功傲然道:“无论是卑职的一部,还是昆山的二部,在辽东镇火铳军中皆为上上之选,某自认为在蓟辽乃至宣大,能与我二部匹敌者鲜有。”
“那对上蒙古骑兵如何?”冯紫英毫不客气。
这个问题就没那么好回答了,黄得功沉吟了一下,“大人,那要看在什么场合下,对上敌人有多少,以及周边环境态势如何,不能一概而论。”
“依托城寨防御作战呢?”冯紫英直接问道。
“那某可以夸口,便是三倍骑兵,某也不惧!”黄得功朗声应道,三段击在这一年多已经被练得无比娴熟,而且也已经多次小规模的与蒙古人和女真人接战,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所以黄得功有这个信心。
“同等兵力下野地浪战呢?”野地浪战也就意味着临时相遇,对方以骑兵为主。
“这不好说,还是要看地势,但是若是时间宽裕,斥候能提前发现敌情,某也可以一战。”黄得功略作思索,这等情况下他不能示弱。
按照大周规制,边军每一营都有自己的斥候,骑兵斥候和步兵斥候皆有,行军打仗时必定会先行撒出去,取得情报先机。
拔山营肯定有,但是现在只来了二部,不知道带来了多少斥候,这是接战迎敌的先决条件。
“嗯,那我也可以明确告诉二位,我们需要守卫住迁安和卢龙,甚至滦州,但我以为如果能在迁安和卢龙守卫战中予以蒙古人痛击,那么蒙古人位置还能有勇气再南下滦州,所以迁安和卢龙守卫二战可能是关键。”冯紫英沉声道。
“这不可能!”黄得功也毫不客气地道:“便是整个拔山营全部到来,不过三千余人,若是只守一城,尚有一战之力,但迁安与卢龙相隔不过几十里距离,正是骑兵发挥其优势的最佳情形,若是分散而守,必被各个击破,若是只守一城,另一城必遭覆灭。”
冯紫英点点头,黄得功还是比较实在的,说话坦率,也是实情。
偌大一个县城,以卢龙为例,城周长九里十三步,高三丈六尺,底宽三丈,顶宽两丈,皆为包土石砖,要在这样的城池防守作战,一个营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需要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敌人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若是敌人持续不计伤亡的进攻,都还两说。
“那如果我们有两个营的火铳军,再辅之以一些其他守城民壮,是否可以守住两城?”冯紫英再问。
黄得功有些迟疑了,“大人的意思是说摧山营或者破山营也会来?”
“不,摧山营和破山营不会来,不过我为二位准备了五千民壮,我希望二位及其所属能够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能将这五千民壮训练成功,让这五千人成为你们的忠实部属,打赢这一仗,……”
冯紫英的话让黄得功和左良玉都是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也承认火铳手比起弓弩手和普通使用枪矛刀棍的步兵士卒更容易训练成形,但是两个多月时间如何能行?
若是有半年时间,兴许还能有些希望,但两个月时间实在太短了,恐怕这些民壮连基本的阵型和火铳操练都还没能练熟呢。
“大人,您的要求恐怕我们无法达到。”黄得功知道左良玉肯定不好当面拂逆冯紫英的意见,这个恶人只能自己来做。
“虎山兄,先不要下断言,我先带你看一看我们训练了十五日的民壮情况,虽然他们还不懂怎么使用火铳,甚至连火铳都尚未配备到位,但是我以为前期的训练也许能你们二位觉得这支民壮不一样,……”
冯紫英的自信让黄得功和左良玉都觉得不可思议,半个月训练能有什么成效?比那时神仙也变不出多少花样来吧?
只是冯紫英都这么说了,他们二人还不至于连这点颜面都不留,都只能点头。
一行人来到较场内,冯安早已经按照冯紫英的要求将这一千多民壮按照一哨一百三十二人,组成了八个哨。
而另外一批八个哨才进入训练不到三天,只是搞明白了基本的列队,就站在一旁观摩已经进行了十五日训练的这帮“老人”的训练状况。
这帮“老兵”手中都握持着一直木棒,以替代日后要装备的火铳。
在完成基本的队列训练之后,持枪行进就是必须的了,但这种训练还只进行了五日,十分粗糙,连冯紫英都觉得远远不够。
跟随着冯紫英登上校场高台,黄得功和左良玉都有些好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