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718


到那个时候,王子腾要找各种理由赖在蓟镇附近不走,今日军中哗变,明日兵士闹饷,后日察哈尔人再寇边,朝廷怎么办?
一旦真的京中出事,这支军队猛然扑过来,还有西北掌握在牛继宗手中的宣府军,难道皇上真的打算拱手将皇位让给义忠亲王不成?
“我说尤大哥似乎对蒙古人南侵并不是很着急,我琢磨着他怕是要借蒙古人的手来清洗蓟镇内部吧?”冯紫英叹了一口气。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却是最有效最稳妥之法。
现在李成梁和麻贵的党羽在蓟镇内势力很大,之前老爹为了牢牢控制住辽东镇,利用作为蓟辽总督的权力,不断对辽东和蓟镇两镇军队进行轮换调整,将辽东镇中李成梁的死硬嫡系慢慢都换防到蓟镇这边来了。
这下子辽东镇那边倒是实力增强,上下一心了,但蓟镇这边,本身就有麻贵诸部不太服尤世功,现在李成梁的党羽再一来,就更如同乱麻了。
这也让尤世功颇为头疼。
冯紫英估计自己老爹应该已经和尤世功有过沟通,蒙古左翼诸部南侵就是一个绝佳的清洗机会。
“如果不是登莱军,还会是哪里?”冯紫英轻飘飘地问道。
“京营?!”汪文言和冯紫英的目光在空中交汇,牙缝中吐出两个字。
冯紫英深吸了一口气,如果不出所料,应该是永隆帝对京营这个心腹大患要动手了。
忍了这么多年,故意放纵了京营这么多年,京营其实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了,但是再名不副实,这么多万人驻扎在京师城中,也是京师城里唯一的正规军队,什么四卫营也好,勇士营也好,那都根本没法比,这支军队只要不掌握在皇上手里,他便永远无法安枕。
东书房,永隆帝闭目沉思,一直到卢嵩进来。
“皇上,杨可栋的确逃回了播州,已经露面了,消息已经传给了兵部和内阁,估计张大人和内阁诸位大人都已经知晓了。”
“唔,朕知道了。”永隆帝脸色并不太好看。
杨可栋的失踪逃亡并不是永隆帝想要的,一旦西南叛乱,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影响,他自己都无法预测。
但是他也知道西南迟早有一乱,这并不会因为杨可栋是否掌握在朝廷中而改变,杨应龙也不会因为一个儿子就放弃自己的野心,更何况他还有一个长子杨朝栋,那才是杨应龙最看重的。
“卢嵩,你估计西南那边什么时候会生乱起事?”良久永隆帝才问道。
“这下臣不敢妄言,……”卢嵩见皇帝脸色不悦,又皱了皱眉头才道:“但不会晚于十月,七八月乃是西南雨季,经常大雨滂沱,道路不畅,无论是土兵还是官军都很难适应,而西南冬日里湿冷,土兵却能适应,而官军恐怕……”
“十月啊。”永隆帝悠悠地吁了一口气,“这么巧?”
“皇上的意思是……?”卢嵩迟疑。
“察哈尔部的林丹巴图尔也有意邀约内外喀尔喀南侵,估计也应该是九十月间吧,那东虏呢?”永隆帝丢下手中的镇纸,站起身来,负手在书房里走了一圈,“大周朝为何就如此多灾多难?朕便是想要镇之以静,似乎都难以做到啊。”
“皇上也莫要过于忧心,蒙古人不过就是一阵风,或许会带来的一些损失,但是他们在关内是站不住脚的,只要稳守顺天府,坚持一两个月便能熬过去。”卢嵩宽解对方,“据臣了解,辽东镇那边局面还算稳定,冯大人全力打造火铳新军,正在逐渐成形,臣以为未来东虏在辽东镇那边未必能占得便宜,只要辽东不失,那关内便无大碍。”
“那西南也无大碍?”永隆帝哂笑着瞥了对方一眼。
“杨应龙纵然能起叛乱,但也不过扰乱西南之地,只需要封死湖广,徐徐图之,总归能赢回来。”卢嵩沉吟着道:“皇上可以问一问内阁诸公,他们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卢嵩意识到了皇上对内阁的越来越不信任,这很危险,尤其是在皇上现在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再要过分事必躬亲,肯定会让皇上身体更糟糕。
永隆帝听出了自己这心腹话语里隐藏的意思,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冯紫英刚回到家中,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喝一口水,王应熊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和他一道的还有郑崇俭。
王应熊和郑崇俭二人都被授为兵部职方司正七品副主事,而同科的杨嗣昌则是兵部武选清吏司的从五品员外郎。
单单是从这个就能看得出来,一甲进士加之成为翰林院编修出身与普通三甲进士之间的差距,三年下来,就相差三级,而且杨嗣昌是担任兵部最有权力武选清吏司员外郎,这个悬殊不可谓不大。
“怎么了?”见王应熊和郑崇俭脸色都有些严肃,冯紫英其实已经猜到了内情,不过还是和二人开着玩笑,“知道我回来,准备要来打一顿秋风?”
“行了,紫英,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说这些?”王应熊没好气地道:“杨可栋逃回播州了,已经公然现身了,龙禁尉得到了消息,刚才内个就在就此事进行商议,张大人、柴大人都去了,估计很快就要回来具体商讨,我和大章坐不住才过来向你讨个说法。”
“紫英,你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布局,播州那边你是早就料到了吧?”
郑崇俭简直无法想象自己这个同学怎么就有这么敏锐的嗅觉,或者说是对局势的洞察力。
宁夏叛乱他提前半年就预料到了,现在西南乱局隐现,他居然提前一两年就和王应熊探讨过。
之前还有些觉得王应熊和冯紫英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从户部查到四川方面的消息,了解到这一年里挨着播州最近的重庆府、顺庆府、叙州府粮价稳步上涨之后,郑崇俭就觉得这场叛乱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也说不上料到,只是觉得流土之争迟早会有一个爆发点,纵观西南,能够掀起叛乱的还能又谁?杨应龙恐怕是最有可能的吧,否则朝廷怎么会让杨可栋为人质?”冯紫英冷笑,“要依我看,朝廷这就是自己底气不足,又不是两国,不过是一个土司而已,却弄得还要出子为质,这不是摆明说我有些怕你,你别闹事儿啊,这不是助长杨应龙的狂妄自大之心?还有他旁边的永宁宣抚使奢崇明恐怕也一样是蛰伏的毒蛇,未必比杨应龙好多少,……”
听得冯紫英这么一说,郑崇俭头都大了,“紫英,不至于吧?还说如果杨应龙真要叛乱,除了四川都司那边调兵外,永宁宣慰司土兵亦可派上用场,照你这么一说,这些宣慰司宣抚司不是都很危险了?”
“那倒不一定,流土之争较为激烈的地方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一些善于处理关系的地方,并不一定就不可调和,何况如果真的有人叛乱,对这些土司来说,也是为国立功的机会。”冯紫英记得前世中白杆兵就是出自西南土司,想必职方司出身的郑崇俭和王应熊都应该清楚才对。
“若是西南生乱也是在秋季,北面还有察哈尔人南侵,大周岂不是危若累卵?”王应熊以拳击掌,忍不住问道:“紫英,你在永平,正要面对察哈尔人,若是西南也要生乱,朝廷如何来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要面对。”冯紫英起身,“这两边都是疏忽不得,但我以为恐怕还是西南这边为重。”
“什么?”郑崇俭和王应熊都大惑不解,他们就是担心朝廷过于重视蒙古诸部南侵以至于会对西南这边采取拖延应付之势,没想到冯紫英居然觉得西南乱局更需要看重。
===己字卷
第一百四十二节
吃永平府的饭干兵部的事儿===
冯紫英也懒得和郑崇俭、王应熊多解释,径直起身,“走吧,一起去兵部公廨,顺带听听张大人和柴大人的想法。”
冯紫英说得这样随意,好像完全忘了他现在既不是在兵部观政,也不是翰林院修撰,而是永平府同知了,不过郑崇俭和王应熊都觉得理所当然,就凭冯紫英能够提前一两年预言西南会发生叛乱,而且点明就是播州,就足以让冯紫英有资格参加兵部的这个兵议了。
“楚材兄在么?”一边往外走,冯紫英一边让宝祥牵马过来。
“在。”郑崇俭迟疑了一下,“不过好像张大人和柴大人有意让楚材兄外放。”
两人口中的楚材兄就是当年在兵部职方司担任主事的耿如杞,也是冯紫英的乡人,和冯紫英关系也很密切,目前耿如杞担任兵部职方司的员外郎,从五品官员,由于在宁夏平叛战役中一直跟随柴恪,表现优异,所以很得张景秋和柴恪的信重。
“外放?”冯紫英吃了一惊,像耿如杞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外放?但是转念一想,恐怕也只有外放一途了。
耿如杞现在是从五品的员外郎,在兵部内部再要往上升,就是兵部四司郎中和左右侍郎了。
目前兵部四司郎中都是满员,像职方司郎中便是大名鼎鼎的袁可立,武选清吏司郎中便同样是人望极高的孙承宗,这二人都是年富力强,而且都是北人,可以说除非二人升职,否则耿如杞这样的新嫩,要想接替这二人根本不可能。
而侍郎都是正三品,与从五品相差太远,更是根本没有机会。
唯有外放可以马上让快满三年的耿如杞迅速从从五品进入正五品,比如和冯紫英一样,担任某府同知,再三年就可以进入从四品。
如果有特别的立功表现,破格提拔两级三级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一来机会也要大得多。
这也就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只要得到某位大佬的赏识,大佬自然会主动替你安排合适去处,当然你要在大佬替你安排的岗位做出让人信服的成绩出来才行。
“看来张大人和柴大人是早有准备啊。”冯紫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果不出意外,张景秋和柴恪肯定是准备把耿如杞安排到这北直隶附近某个州府去了。
“什么准备?”王应熊和郑崇俭都还没有明白过来。
冯紫英摇了摇头,没多说,飞身上马,“走吧。”
张景秋和柴恪也算是做实事的人了,像耿如杞这种在兵部表现优秀的人才,有意识的提前进行培养,为未来兵部后继有人做准备,不知道杨嗣昌这家伙在兵部表现如何,张景秋和柴恪对其印象怎样。
一行三人骑马飞驰回小时雍坊的兵部公廨,还没有走拢,就能看见兵部公廨外边马匹、马车和小轿不少,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但公廨外的灯笼早已经亮了起来,显得格外热闹。
郑崇俭和王应熊刚进门,就听得耿如杞的声音:“你二人跑哪里去了?郎中大人都问起来了。”
“楚材兄!”冯紫英看见耿如杞非常高兴,疾步上前。
“咦,紫英,你也来了?正好,刚才柴大人刚回来,就在说你回京了,正说找人想把你叫来问一问情况呢。”耿如杞喜出望外。
“呵呵,我不请自来,张大人和柴大人不会有意见吧?”冯紫英上前和耿如杞见礼。
“欢迎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有意见?”耿如杞颇为感触,“听说你一年多前就预料到杨应龙会生乱,没想到杨可栋果然逃脱了,龙禁尉这帮废物,枉自那么多人盯一个人,失踪之后也是出动几十人去搜捕,结果一无所获,甚至连杨可栋究竟是怎么从他们眼皮子下边消失的都没搞明白。”
“楚材兄,其实杨可栋不重要,但是他的逃脱的确是一个征兆,杨应龙要动手了,可是楚材兄想过没有,杨应龙仗恃什么?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既不是昨年,也不是明年?”
耿如杞目光一凝,“你也怀疑和察哈尔人有关?”
“我倒是觉得察哈尔人应该没有这么深刻的考虑,林丹巴图尔才十八岁,掌权不过几年,心思还没那么周密,去年还在帮助辽东威胁东虏,怎么可能就想到要和杨应龙联手了?”冯紫英摇头,但眼中担忧目光更甚,“小弟担心会不会是东虏从中牵线,如果真的是,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耿如杞也是满脸肃色。
如果冯紫英预料是真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建州女真、以察哈尔人为首的蒙古右翼、播州宣慰司,三家是已经建成了统一战线,起码也是有了某种默契,可能会协同对大周发起进攻了。
想到这里,耿如杞便更是要把冯紫英拉过去了,“走,紫英,去见柴大人,待会儿要有一个军议,主要就是商量当下乃至下半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局面,以及该如何来应对,应当提前做哪些准备,……”
这等时候,冯紫英也不推辞,点点头,便跟着耿如杞一道进去了。
郑崇俭和王应熊早就进去了,郎中点卯,他二人须得要马上去应卯。
不出所料,见到冯紫英到来,柴恪也是格外高兴,拉着一道去见了张景秋。
张景秋脸色不是很好,但是见到冯紫英,还是和颜悦色地说了几句,叮嘱一会儿兵部军议,冯紫英破格参加,也要让冯紫英提一些他自己的看法。
冯紫英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军议,除了张景秋和柴恪外,兵部四司的郎中和武选清吏司、职方清吏司两司的部分员外郎、主事、副主事都要参加。
“紫英,来认识一下,这是武选清吏司郎中孙大人,他和令师齐阁老可是乡人。”柴恪拉着冯紫英进了议事厅。
厅里边已经有很多人在了,包括郑崇俭、王应熊和杨嗣昌都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