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1718


“如果需要,可以再招募一批人来,这里日后会成为整个辽西走廊和永平府最重要的中转枢纽,从这里看下船往北不过百十里地就是大宁和宁远,往西就可以到迁安和抚宁、卢龙,日后永平府的货物就可以不再倚仗通州或者直沽走运河了,尤其是到浙江、福建和两广这一片,走运河还需要另外转一道船,现在可以直达任何一个港口,甚至日本和朝鲜也一样。”
冯紫英还是不太满意,榆关港的规模现在看起来似乎足够了,但当未来卢龙和迁安的钢铁基地继续扩张,钢料、铁料、钢铁制品、棉花、焦炭都会成为外运的主力,而同样粮食、丝绸、茶叶和布匹以及南方的各类杂货也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入进来。
如果从长远来看,只要挫败了林丹汗的野心,未来蒙古左翼诸部必定会逐渐依附于大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也完全可以通过榆关港成为中转枢纽。
他甚至有一个构想,如果未来达到一定级数,未尝不能从迁安或者卢龙铺设一条熟铁轨道通往榆关,哪怕暂时还无法实现蒸汽机车的梦想,但是利用马拉货车车厢一样可以极大的提升运输效能,不过就是一百多里地罢了。
按照铺设铁轨的计算,一米铁轨在六七十斤左右,如果因陋就简一些,五六十斤也能凑合,那么一条从卢龙到榆关港的铁路大概在一百五十里左右,也就是七万五千米左右,但铁轨是双股,那也就需要十五万米,共需消耗熟铁四百五十万斤,如果再加上其他辅料岔道等,估计五百万斤明代每斤六百克左右应该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数字。
听起来很骇人,其实也不过就是三千吨左右,对于日后真正能大规模提升产能之后的永平府来说,铁反而不应该是大问题了,反倒是技术问题需要考虑,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己字卷
第一百一十九节
幸福的烦恼超级修罗场===
设想很美好,但是要付诸实施还早得很,不是三五年内能付诸实施的,在当下无论是铁还是钢都无比金贵的情形下,你把铁居然拿去铺路,这种奢侈只怕连皇帝都不敢想。
这需要日后永平府钢铁产量起码要达到万吨级别以上,同时榆关港的吞吐量和辐射能力也受到了来自陆路运输的极大制约,才能考虑这样大的投入。
对于冯紫英的不满意,王绍全却不以为然。
榆关港现在的码头泊位建设规模不算小了,过于超前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榆关港也预留了很大扩建的余地,完全可以在下一阶段来进行扩建。
就像迁安和卢龙的钢铁基地一样,现在也不过如此,一旦走上正轨,尤其是在工艺流程上实现了成熟化,那么大规模的复制并不是难事。
同样在榆关港这边,只要有利可图,迅速扩建泊位码头,甚至在不影响现有航运能力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扩建,关键在于你得有足够多的货物进出,有足够多的船只来往于这里,足够便捷的陆路通道将货物迅速周转出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冯紫英当然清楚这些人永远也意识不到这种工商业模式一旦启动,当足够充裕的煤铁制造出来时,会对整个产业的带动有多大,现在大周的铁价、钢价都堪称昂贵,一旦成本规模降下来,这种需求还会增长无数倍,原来舍不得用铁和钢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大胆使用了,单单是军用这一块就是一个大缺口。
现在冯紫英当然不会去和他们争执什么,一切都要等到今年秋季察哈尔人南侵之后,只有顶过这一关,才能谈其他。
现在冯紫英都还暂时没有透露给晋商们和庄立民他们,再缓一段时间,等到一切都已经建成,难以再撤回,他才会把这个消息慢慢透露出来,让晋商们和庄立民都只能和自己绑在一起,和永平府绑在一起,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要好办许多。
“绍全,迁安那边的水泥烧制办法,你们可以在榆关港附近选一处合适地点建设烧制,这边我看过,适合的石灰石很多,完全可以就地取材,日后甚至可以将这种新玩意儿外运,……”
冯紫英的建议让王绍全也是眼睛一亮,这水泥是个新鲜玩意儿,现在大家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东西的妙用,但是一旦大规模开始使用,大家都能明白这个东西的巨大好处。
“那大人,我们山陕商会愿意和您合股,您看……”王绍全也知道利益风险均担的好处,主动提出来。
“这样,府尊大人估计也有兴趣,另外我看这里临近山海卫了,日后免不了要和蓟镇那边打交道,我到时候去问一问,估计他们那边也会感兴趣,……”
冯紫英没有提自己,实际上像永平府这个煤铁复合体,股本大部分来自于晋商和广东庄记,除了冯家外,另外冯紫英让薛家长房也入了一股,出了两万两银子。
现在薛宝琴要嫁过来给自己为媵,自己自然也不能亏待对方,他打算让薛家二房也入股榆关这个水泥工坊,未来随着道路建设和港口码头建设,甚至辽西那边的各种边墙和城堡建设,都会派得上大用场。
冯紫英也发现了,随着自己娶妻妾日多,日后这长房、二房、三房的利益也需要好说琢磨一下如何来平衡。
要说长房这边沈宜修现在其实是代管着三房的事务,毕竟自己父母属于三房,日后黛玉嫁过来,这些事务都该交给黛玉,哪怕黛玉不喜这些俗务,但她也肯定不会交给沈宜修帮着管,宁肯让某个三房的妾室或者通房大丫头来管。
就目前来说,因为宝钗和黛玉都还没有嫁过来,自己自然也不好过多安排,但一旦三房都自成体系了,这如何来平衡,还真有些考较人。
所以从现在开始,冯紫英也有意识的开始筹划,如何把自己手里边的掌握的资产开始划分开来,力求做到公平,免得日后三房都要起嫌隙。
像煤铁复合体这边薛家出资入股了,榆关这边水泥产业薛家二房算是对薛宝琴嫁给自己的一个补偿,那么沈家那边以及隶属于沈家的二尤这一边儿也需要有些安排才是。
至于说黛玉那边,想必父母这边的主要家产都应该算到这三房上来,倒是无虞,而且黛玉自己也还有相当家资,配置到海通银庄和开海债券上。
冯紫英回到永平府时已经是六月下旬了。
整个永平府的麦收已经基本结束,夏粮入库,夏税也开始征收,不过这不是同知的活儿,而是通判的事儿。
馋了快一个月,冯紫英这一趟出门也没带尤三姐,所以回来之后就抱着金钏儿和香菱好生欢好了一夜,正巧遇上二尤的身子都不方便,正好便宜了金钏儿和香菱。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领取!
“爷都黑瘦了一圈儿呢。”蜷缩在冯紫英怀中的金钏儿呢喃着,美眸泛着异彩,粉颊生春。
“能不瘦么?成日里在野地里奔波,风吹日晒,这饮食哪里比得了在家里有金钏儿的照顾?”冯紫英的话让金钏儿更是心甜,“那奴婢今日就好好给爷做几道菜,补一补……”
“不,爷要好好吃你和香菱,也出去一趟这么久,馋得难受了,这才最需要补。”冯紫英一边儿说,一边把缩在一边儿已经精疲力竭的香菱拉了过来。
“爷,奴婢实在经不起了,您还是找金钏儿吧。”香菱乖巧地依偎在冯紫英身旁,“也是两位姨娘身子不方便,正好赶上爷回来,早两日就好了。”
说来也奇怪,这二尤身上不方便的时日几乎是前脚赶后脚,正好冯紫英回来前两日,二女天癸一前一后就来了。
尤二姐尤其失望,倒不是说没赶上冯紫英回来的好日子,而是懊恼怎么天癸又来了。
这好不容易轮到在永平府这边独占鳌头,再无大妇羁绊,而且是婆婆也是盼望着能早点儿肚皮争气怀上一男半女,可这来永平府也三个月了,不说每日里婉转承欢,但是也算是自己得偿所愿,可自驾天癸却是屡屡准时到来,也让尤二姐徒呼奈何。
想一想待到年末薛宝钗就要嫁过来,到时候这要想再有这般恩宠独享,就不可能了,到时候恩泽均分,怀孕的机会更小,所以尤二姐都准备带着尤三姐去城北面桃林口附近的白衣庵去拜一拜观音求子。
“哦,二姐想去白衣庵?”冯紫英倒是没想到尤二姐这么着急,在他看来,自己也才十八岁,尤二姐也不过十九,要按照现代科学来说,都还没到最佳生育年龄呢。
白衣庵名义上是在卢龙境内,但是北边就是边墙,那里其实已经是属于蓟镇的控制区了,当然民间去拜观音上香自然是没什么的,不过在没有彻底铲除掉在永平府境内藏匿横行的几股盗匪之前,他可不愿意让尤二姐去冒险。
桃林口那边距离卢龙县城七八十里地,自己现在有如此遭人恨,保不准一个消息泄露出去,人家把自己的妾室绑了,让自己拿银子赎人,那才成了天大笑话。
廖德福那里交代出来的盗匪居然是和蒙古人从边墙外流窜进来的,这一点冯紫英不敢相信,即便是有蒙古马贼,但也绝对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中肯定会有蓟镇军中败类参与。
“嗯,姨太太心里有些发急了,来了天癸那一日,都抹了眼泪儿。”金钏儿补充道:“倒是三姨太太不怎么在意,还在宽慰姨太太。”
冯紫英没想到尤二姐这么着急,摇摇头:“来日方长,哪用得着这么急?”
金钏儿瞥了冯紫英一眼,悄声道:“恐怕还是有些担心年末宝姑娘和琴姑娘嫁过来吧?听说宝姑娘琴姑娘嫁过来就要来永平府住,不像大奶奶留在京师里,姨娘自然就有些着急了。”
冯紫英甚至能感觉到金钏儿内心也有些不太愿意宝钗和宝琴来永平府,不过香菱却未必这样想。
想一想现在家大了,人多了,屋里的各人也就有各人的立场了,便是金钏儿和香菱这种平素里关系不错的,内心也都有一杆秤了。
宝钗、宝琴嫁过来,香菱是铁定要跟过去的,而金钏儿是铁定不会去。
但是沈宜修那边有晴雯,金钏儿和晴雯的关系也说不上多好,反倒是玉钏儿和晴雯关系还不错。
如果金钏儿不愿意留在长房,那也就意味着她只能去三房。
可是黛玉那性子,也不知道金钏儿能不能吃得消?而且还有一个紫鹃在那边儿呢,也不知道金钏儿和紫鹃关系如何?
想到这里,冯紫英就忍不住头大,这可真是幸福的烦恼,现代社会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儿,现在到自己这里居然还成了左右为难,齐人之福都算不上什么了,真正是超级修罗场了。
===己字卷
第一百二十节
兵议危局初现===
???
对张怀昌的来访齐永泰略感惊讶。
虽然他和张怀昌同属北地士人的翘楚人物,但是张怀昌是辽东军籍出生,和一般的北地士人出身还略有些不同,所以若是论政治立场,自然是一条战线的,但是在私人交情上,却没有多少。
张怀昌虽然是左都御史,但是其的态度却不仅仅局限于都察院这一摊子上,作为老资格的左都御史,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呆了十二年了,哪怕是面对前任首辅沈一贯时,张怀昌都未曾畏惧过,该弹劾照样弹劾,该辩驳也是毫不留情。
正因为对辽东利益鲜明的捍卫态度,所以无论是元熙帝还是永隆帝,或者是江南士人乃至湖广士人群体,都从未想过要让他入阁。
即便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北地士人们,也对张怀昌过于刚烈和狭隘的态度不太满意,认为其在大局观上有失,不善于平衡和妥协,齐永泰自认为自己算是性格方正刚硬的了,但是比起张怀昌来仍然要略逊一筹。
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任辽东总兵李成梁便是在张怀昌持续不断的攻讦下自感难以维系下去,所以才主动请辞。
可要知道在二十多年前,李成梁首任辽东总兵时,还是一介七品的吏科都给事中张怀昌算得上是李成梁的忠实拥趸,对李成梁在辽东扩建宽甸六堡和斩杀女真首领王杲以及击败屡屡进犯的察哈尔首领土蛮汗赞不绝口,屡屡上书认为朝廷应为李成梁叙功。
谁曾想李成梁二次出山担任辽东总兵之后,已经担任右都御史的张怀昌对李成梁的观感便已经变了,认为李成梁已经再无复昔日雄心魄力,沦为了一个得过且过苟且偷安的懦夫。
尤其是在李成梁在放弃了宽甸六堡之后,张怀昌更是亲自上书弹劾李成梁和兵部尚书萧大亨,认为李成梁失地丢土,陷辽东于危局,甚至在弹章中直接写明“可斩李成梁以谢天下”,吓得李成梁寝食难安,连连上书告罪请辞。
但那个时候朝廷却是选不出合适的接替者,加上还有萧大亨的庇护,也只能让李成梁暂时站好最后一班岗,一直到冯唐出征西疆平定宁夏叛乱之后,朝廷才正式同意李成梁请辞,让冯唐坐镇辽东。
对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但又算是北地士人中的佼佼者,齐永泰一直是保持着公事上密切合作,但是却没有多少私人情谊。
“怀昌兄,快请进。”齐永泰亲自映出仪门。
“乘风兄,冒昧来访,还请见谅。”张怀昌也拱手一礼。
白皙面膛,略显清瘦,颌下一缕黑须,但一双浓眉下鹰鹫般的眸子却是神光湛然,看得出此人性格也属于那种执拗坚韧的脾性。
这也是齐永泰不太愿意和对方深交的缘故,因为自己也是那种性子,两个人若是因为观点不一致发生争执,真的还是有点儿不好下台,所以就像刺猬一样,相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反而还能维系一份情谊。
二人进了花厅,齐永泰示意对方入座,很快有仆从送上茶盏。
“乘风兄可能有些好奇怎么我会等你门吧?”张怀昌笑了笑,显得很随意。
“的确有些好奇,怀昌兄是那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绝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那等虚情假意的客套应酬上。”齐永泰也微笑点头,“乘风自认为也是这种性子,但是还做不到怀昌兄这么纯粹。”
“呵呵呵呵,……”张怀昌朗声大笑,“都说咱们北地士人中,你我二人格格不入,没想到还是乘风兄了解我啊。”
齐永泰也笑,最后还是道:“那以我的了解,怀昌兄登门肯定是有大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