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1718


“啊?还要等几日?”鸳鸯当然希望休整一下,这一趟子跑下来,虽然是坐车,但是几百里地,人颠得骨头架子都快要散了,全身尤其是臀部更是酸痛无比,但是要等候几日,却让她有些意外。
“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这寿王平素也还是比较谨慎的,为何这几个月却变得这么张狂放纵起来了?”冯紫英微微点头,“和皇上身体不佳有没有关系?皇上若是身体真的不好,糟糕到什么程度?有无立太子之意?这些我都要琢磨一下,”
鸳鸯无奈,听得冯紫英这么一说,她也意识到大姑娘在宫中这桩事儿是并没有那么简单,冯大爷已经从其中窥探出一些端倪来,只是自己没法理解知晓罢了。
“嗯,那就拜托大爷了,奴婢就先下去休息一下了。”鸳鸯起身离开。
看着鸳鸯和金钏儿手拉着手的一路说笑着出门去,冯紫英心中也是盘算。
寿王如此张狂,多半还是与永隆帝精力不济,无心过问这宫闱事务有很大关系,否则借张弛几个狗胆,他也不敢打自己老爹女人的主意,这厮也是得意便猖狂的角色,成不了大气候。
他有一种预感,或许从今年开始,会陆续有一些大事发生,但是究竟是哪方面的大事他却无法预料,朝廷内外一些微妙的变化已经隐隐透露出来了。
义忠亲王越发活跃,太上皇越发老态龙钟,永隆帝也是病病恹恹,
察哈尔人不甘寂寞,建州女真蓄势以待,还有呢?以杨应龙为首的西南土司会一直这样蛰伏下去?杨可栋会一直心甘情愿当人质?还有更多不可预测的呢?比如白莲教和倭人?
冯紫英甚至没算到南北士人之间的嫌隙已经在蜜月期之后进入冷淡期时越发明显了,被开海之略续了一口气的大周似乎有点儿活泛起来了,但是是回光返照还是
冯紫英可不相信在没有壮士断腕刮骨疗伤式的改革前提下,大周这种局面还能一直维持下去,开海之略不过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但这一切都会在今年,这么早就要开始爆发了么?
冯紫英一直以为应该还可以熬几年才会日渐显现,但是察哈尔人的意外要南侵,和贾元春遭遇的这种荒唐之事,却让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也许狂风骤雨会来得比想象的更早更猛?
滦州,石佛口。
庞大的庄园依山而建,从外界看上去没有什么特殊,只有从石佛口蜿蜒向上爬上山垭口才能隐约一窥庄园全貌。
老者端坐在蒲团上,殿中香气馥郁,萦绕不散。
“这么说是他们只是想给这位新来的府同知一个下马威?这样做除了打草惊蛇,有何意义?”老者鹤发童颜,面色不渝。
“弟子也不清楚他们所想,但若是听凭此人在永平地界内为所欲为,只怕也有碍圣教传教授道,所以弟子”
跪伏在殿中的男子俯首低语。
“父亲,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榛子镇上张记铁匠坊乃是整个永平府最大的铁匠工坊,从丰润和遵化过来的铁料太半都供给了张记铁匠坊,儿子怀疑他们是担心他们在遵化和丰润的铁厂所产铁料会受到冲击,这位冯同知可不简单,拉来了一大帮山陕商人,还有广东的冶铁商人帮衬,据说冶铁工坊的规模很大,”
站在下手左侧一名壮年男子一身素白袍服,沉声道。
“国用那边可曾受到影响?”老者面孔红润,完全看不出已经是年近七十之人,望之更像是五十出头的壮硕中年,只是那一头银白鹤发暴露了他真实年龄。
“大师兄那边倒是无甚影响,不过父亲将本府教务托付于他,他这一年里却也神龙见首不见尾,”壮年男子忍不住道。
听出了次子对自己得意弟子的不太满意,鹤发老者瞥了一眼站在自己左下首第一低眉不言的长子,皱了皱眉,这才道:“国用忙于传道,好义也莫要苛求,”
白服男子便是老者次子王好义,见自己父亲似乎觉察出了一点什么来,白服男子只能低头称是。
“好礼,你也和国用说一声,传道还是莫要局限于我们滦州和昌黎、乐亭,我知道国用目的,昌黎、乐亭大户甚多,崇仰真空家乡,也愿意为光大弘扬我教出力,但是当下局面却不能只局限于这般,北边燕河营、建昌营与台头营、石门寨营几营的经营不可放松,此等军中弟子未来与我有大用,”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父亲放心,除以上几营外,国用还在开平中屯卫和山海卫潘官营也有了一些进展。”一直未曾说话的王好礼平静地道:“只是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方能把这几地的根基扎下来,”
鹤发老者满意地点点头,“好礼,这边就要多操心了,你张师姐和徐师兄在顺天和山东那边都做得很好,你们在北直这边都不能怠慢,永平府是我们根基之地,断不能放松,另外好贤,你抓紧时间再去真定那边一趟,安保和周印在真定那边来信说十分顺利,你再去一趟,带些经义书籍和钱银去,让他们放手发展,周印不是说有意建立隶属于我们的棒棰会么?我看可以,让安保指导他,各地情况未必一致,他们要用棒棰会的名头便由得他,”
鹤发老者目光如炬,精芒绽放,话语清晰,条理分明,完全看不出是个七十岁的乡间老叟。
被点到名的王好礼和王好贤都是点头遵命。
“我又一种感觉,大周的末世就要来临,要拯救我等子民去往真空家乡,就必须要在末世来临之前,彻底摧毁这一切禁锢子民的枷锁,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让子民忘却俗世中的所有,心无羁绊地奔赴而去,”
老者脸上绽放出灿烂如阳光的笑容,但是在这略显阴森的殿中却显得有些说不出狰狞诡异。
”喏!“殿中一干人眼中都是狂热无比,沉声应道。
日本,骏府城。
有些浑浊的目光落在门外的阳光下,家康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衫。
“秀忠阁下到了。”近侍在门外跪伏道。
“让他进来吧。”家康轻轻叹了一口气,一日不解决秀赖这个小子,他就一日不能安享当下的美好时光,而秀忠的威信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巩固。
“父亲。”
“嗯,今日来何事?”家康不喜欢谁来打扰他这种平静生活,他认为这种平静生活能有助于他深思熟虑。
“建州女真来使,有意邀约我们再进朝鲜,其言已与蒙古察哈尔部取得共识,共图大业,”
听完秀忠的报告,家康陷入了沉思。
禄庆长之战中得益者最大是谁,当然是自己,但是家康并不认为羽柴秀吉发起禄庆长之役就错了,如此多的大名武将,哪里来那么多土地禄米分封?士卒们亦不肯就此解甲归田,习惯于战争的他们已经不甘于在回到乡下去面对黄土泥水了。
谁要挡住大名武将和士卒们的路径,都会被撕得粉碎,这是大势,只不过羽柴秀吉做得差了罢了,既然明知道大周会增援朝鲜,为何不实施牵制?大周京畿之地虽有设防,但是在海防上趋势武备禁驰,另外明知道蒙古人仍然不甘于蛰伏关外,为何不邀约同进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未尝不能运用于战争中。
“秀忠你的意思呢?”良久家康才道。
“儿子以为在没有解决秀赖之事之前,不宜轻言正战,但若是建州女真能和蒙古人进击大周北境,这场战事也许不是两三年就能见分晓的,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德川秀忠垂首进言。
“唔,那你准备如何做?”
“不如以钱米招募浪人,眼下乡间浪人甚多,各地皆有反应,此番招募组建,既可对建州女真有所交代,以便日后介入,亦可减轻城中乡间压力,”
“嗯,你意以何人为将,”家康点头。
“寺泽广高为主,九鬼守隆为辅,胁坂安治为后。”秀忠心中一喜,很难得得到父亲如此果决赞同,他也是有些兴奋。
“善。”家康闭目。
===己字卷
第九十一节
窥斑见豹===
冯紫英自然不清楚随着蝴蝶翅膀煽动的风暴已经影响到了各处,他还只能懵懵懂懂地按照前世自己历史中残存的记忆去行进自己的道路。
大周取代大明本来就已经是一个历史的巨大变动和错位,虽说大周基本沿袭了前明的规制,但是毕竟这是两个朝代。
前明武勋贵族实力在土木堡之变后便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日后便基本无法成气候,但是大周的武勋们却跟随张氏一族起家,一直到如今,却还能保存一个大概。
虽说是惯性的衰退无法避免,但那也是因为缺乏优秀的人才出头,一旦有一二人才,依然能有几分气势格局。
比如牛继宗和王子腾,就仍然能站在武将中的巅峰位置。
而大周的格局也和前明有很大差异了,虽然在文官内阁和六部九卿的模式下,大周还是延续了前明嘉万时代的进程,但历史的走向和进度都已经被打乱。
比如前世中的万历三大征早就该结束了,张居正的改革也已经结出了硕果,但是在这个时空,却不一样了。
除了壬辰倭乱算是准时发生按照原有历史轨迹行进外,宁夏之役被推后多年,还是冯紫英亲自参与过才平定。
播州之乱至今还处于酝酿之中,而张居正的改革却被蝴蝶翅膀搧乎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提出的开海之略勉强让大周续了一口气。
但冯紫英很清楚这开海之略是根本无法和张居正的改革遗产相提并论的,再加上尚未爆发的播州之乱,这也就意味着当下的大周比前世中同一时间节点的大名情形更糟糕。
当然一些好的因素也有,比如辽东,乌拉部未被努尔哈赤歼灭,叶赫部也和大周结盟,甚至科尔沁部也没有入前世历史那样彻底投向建州女真。
但同样也有不利的,比如察哈尔人林丹汗的膨胀比前世来得更早,而且刀锋首先指向的不是建州女真,而是大周,这让冯紫英都觉得很郁闷。
冯紫英都有些吃不准自己的到来给这个已经改变历史方向的时空会带来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作用,但细细一盘算,张居正的改革好像并不是自己来了才没了的,而是大周的出现使得其不再具备这种社会环境了。
他甚至去查过元熙年间著名朝臣,张居正依然在其列,甚至担任过阁老,但是却没有能表现出其在前世历史里边千古一相的风采,算不上泯然众人,但是也只能说是优秀而已,这大概也是时势造人的缘故吧。
问题现在似乎最棘手似乎还不是外患,更有内忧了。
冯紫英一直以为也许能一直这样拖下去,只要太上皇不头脑发昏,永隆帝能稳住当下局面,义忠亲王便毫无机会,这样一来,等到太上皇大行,无论永隆帝对义忠亲王如何处置,都搅不起太大风浪了。
但现在变数来了,永隆帝居然身体不佳,寿王张弛的表现固然糟心,但是无疑表明永隆帝的控制力在削弱,起码是对后宫的控制力在削弱,这也变相说明永隆帝身体每况愈下不是虚言。
冯紫英很值怀疑,义忠亲王近期的活跃,江南士人态度的日趋强硬,甚至牛继宗和王子腾这些武勋们态度的阳奉阴违,是不是都和此有关?
理论上来说,士人文臣是不会介入天家之事,但是万事都有万一。
永隆帝远不及元熙帝那样受占据主导地位的江南士人那么受尊重喜欢,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之事。
尤其是永隆帝登基之后对人事、军务、财政等方面的具体事务都喜欢亲自过问干涉,远胜于元熙帝中前期的只过问大政方针不问细节,中后期更是沉迷于嬉乐而对政事放手的态度,也让内阁感受到了来自皇权的威压。
这种情形下士人们会不会有别样心思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冯紫英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元春的命运和对策,甚至需要考虑未来真的发生不可预测之事,自己、老爹和冯家该如何应对了。
问题回转来,这元春所托之事如何处置?
对冯紫英来说,寿王这等角色其实并不太放在心上。
虽然许皇贵妃看似执掌六宫,张弛又是长子,好像也就理所当然是最靠近皇位的继承人,但是你只需要转过念头一想,就明白了张弛其实并不占多少优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