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1718


“内兄做主,怕就是咱们勋贵女子了。”贾政长叹一口气,“选来选去,还是在这里边儿打旋儿,那还不如早些订了宝丫头该多好?知根知底,……”
“元春来信也不太赞同在勋贵女子里为宝玉物色,这却是一个难事儿。”王夫人也叹息不止。
就在贾政夫妇唏嘘感叹时,只盼着王子腾能替宝玉物色一个合适人家时,王子腾此时却大马金刀地坐在薛府里等待着官应震的上门。
说实话,当自家妹妹找上门来说起这事儿时,王子腾都不敢相信。
冯紫英兼祧的事儿他当然清楚,在山东时他就得知了,回到京中,更是各种消息灌满了耳朵。
前他就知道水溶想把其妹许给冯紫英,还有东平郡王穆家的嫡女,也有此意,但是却没想到冯家却如此干净利索的选了自己的外甥女,以至于王子腾都有些忍不住想看一看这位外甥女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能让冯紫英动心。
看着在自己面前亭亭玉立的宝钗,王子腾也忍不住微笑点头,也难怪冯紫英动心,敢和其母亲针锋相对,宝丫头的确生得我见犹怜,自己妹妹这后半生总算是有一个好依靠了。
“嗯,舅舅很好奇冯家大郎如何说服其母亲的?据舅舅所知,北静王水溶的幼妹,东平郡王穆家幺女,都有意和冯家联姻,舅舅可不认为薛家能比这两家更有排面,除了冯家大郎死心塌地自作主张外,舅舅也想不出什么理由了。”
王子腾的问话让薛姨妈眉花眼笑,宝钗却是面颊绯红,指尖捻着汗巾,忸怩不堪。
“舅舅问你呢,宝钗,……”薛姨妈心情舒畅,笑逐颜开。
“女儿不过是去过冯府两回,冯家太太和姨太太都见过女儿,印象颇好,紫英也说他和太太说了,非女儿不娶,……”
说到后边儿,宝钗实在羞不可抑,没法再说下去了。
王子腾哈哈大笑,“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冯家都要上门提亲了,马上两家就是姻亲,宝丫头你也要为冯家妇了,嗯,紫英和你说什么时候成亲没有?”
宝钗迟疑了一下,“他只说下半年选个时候,估计要到年底,他说他才去永平,也不好请假,……”
“唔,也是,他现在是一府同知了,知府朱志仁久病卧床,京东第一府的活儿不好干啊。”王子腾微微眯缝起眼睛,似乎想起了一些什么,“若是嫁过去,宝丫头可要跟随去永平?”
宝钗点点头,“沈家姐姐有孕在身,无法随行,我和宝琴自然是要跟去的。”
“哦?沈珫的女儿已经怀孕了?”王子腾目光微动,想了一想才道:“宝丫头,你也要早日替冯家生下子嗣才好,冯家一门三房,对这子嗣可是珍贵得紧。”
宝钗也是羞得只能点头不语。
正说间,门外一阵急促脚步声,下人已经跑了进来,“舅老爷,太太,门外来人了,……”
薛府中门大开,王子腾带着薛蟠迎出。
“东鲜兄,别来可好?”
“子腾兄回京了?”官应震当然知道这层关系,也是含笑拱手一礼,“正好还有事儿要和子腾兄商计,不过今日却是要为一桩大事儿而来,……”
“哦?只要东鲜兄召唤,子腾随招随到啊。”王子腾笑呵呵地道。
“呵呵,不急,不急,再急的事情,也比不过今日的大事儿,冯家子可是望眼欲穿,在府里等着我的回音呢。”官应震也是笑得格外欢畅。
二人携手而入,都是大笑,状极欢愉。
随行的人也跟着进来,……
这一套规矩也都是轻车熟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各自都早有准备,自然也就风行水上,……
对于薛家来说,这桩大事一旦敲定,便再无后顾之忧,但是在有的人看来,这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复杂信号。
===己字卷
第六十三节
赴任===
越过浭水,地势便平坦了许多,几骑速度明显提了起来。
“大人,前面还有十来里地就是中屯卫营所在了。”吴耀青微微一夹马腹,青骢马骤然疾奔,赶上了冯紫英的枣骝。
冯紫英微微眯缝起眼睛,目光流盼,“那今晚是赶不到滦州啰?”
“怕是不行了,这走夜路不敢走快了,而且容易伤着马,大人既然不赶时间,……”吴耀青笑了笑道:“还有尤姑娘和宝祥也吃不消了。”
尤三姐脸一红,她虽然一身男装,内里胸衣也专门用了丝绫胸托勒了起来,但是这一两日赶路下来,人抖马颠的,胸脯仍然有些疼痛。
想当初在甘州自己也是经常骑马的,怎么在京城里养尊处优几年,加上这胸脯也是越长越大,顿时就有些不太适应了。
尤其是跟了相公之后,这胸前一对似乎又有发育,这是相公说的,倒是让相公喜欢得紧,可这一出门弊端就来了,就算是用绫锦小心裹缠,但这马一跑起来,还是觉得难受。
那宝祥哪里遭受过如此罪过,一骑黑骡子屁颠屁颠,真的是把两条大腿磨得生疼,昨晚用热水洗了洗,皮掉了一大块,眼泪都快要落下来了。
今儿个用了药膏,用专门把腿架了起来,但是一样疼得紧。
早知道就该主动请缨留着和尤二姨娘以及金钏儿、香菱二位姐姐一起来了,何苦要逞这个强?
冯紫英微微带住马,让胯下健马速度慢下来,“也行,那就在开平右屯卫歇一晚。”
“大人,开平右屯卫虽然是军屯,但是一样不对地方开放,便是卫屯营地附近也是不喜外人靠近,……”吴耀青小心地解释道。
“这蓟镇的地盘可真够大啊,明明就是咱们永平府的地盘,可它开平右屯卫的卫屯就那么几千人,加上家眷也不过万人,就能把整个沙河以西全部都列为军屯控制区,这是不是太霸道了一些?我们一路走过来,几乎都是荒地,这沙河两岸的土地纵然比不得江南,但是灌溉无虞,就是缺乏修缮,河水易于泛滥而已,只要肯屯垦和兴修水利,这一带完全可以变成良田沃土。”冯紫英似笑非笑地问道。
这个话题吴耀青就没法回答了,险些就要腹诽,要反对也该去找你父亲理论才对,这蓟镇可是蓟辽总督辖地。
这是历年遗留下来的问题,早在前明永平府就是七卫所在地,别说这滦州,就算是永平府治卢龙县所在,永平卫、卢龙卫、东胜左卫三卫都设立在卢龙县城里,压得永平府和卢龙县是喘不过气来。
好在大周建立之后,在原来七卫基础上裁撤卫所,只保留了作为屯卫的开平右屯卫,以及支持建昌营和燕河营一线的抚宁卫,还有就是辽西走廊不可或缺的咽喉之地——山海卫。
“行了,耀青,我也就是说说而已,这是朝廷规制,我们也只能接受服从,不过我是永平府同知了,日后代表地方上和蓟镇这边打交道时间肯定不会少,是得要好好琢磨才行。”冯紫英挥了挥手,示意吴耀青不必介意。
除了四人外,吴耀青身边还跟随着三人,这是吴耀青招募来的好手。
从冯紫英安排自己各项事宜时,吴耀青就知道自己这位主子爷绝对不会在永平府优哉游哉熬几年镀金那么简单,就是要在这几年里干出一番事业来,而且胃口很大。
要做事就免不了要得罪人,而得罪人,尤其是得罪这些地方上的豪门强梁,狗急跳墙之下,人家也不会善罢甘休,保不准就要铤而走险,所以他也早就开始从扬州、徐州乃至京师一带物色招募人。
多年和江湖人士打交道让吴耀青在运河沿线这一线小有名声,不少人都知道他是巡盐御史的幕僚,至于林如海过世之后,吴耀青沉寂了一段时间,现在重新活跃起来,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道上混饭吃的角色注意力。
都说江湖上是大碗吃酒大口吃肉,生活潇洒惬意无比,但只有行内人才知道这碗饭有多么艰难。
官府的打压,同行的敌意,生活的压力,都使得江湖门派如果没有一两行像样的固定营生,没有足够厚实的官府支持,你根本就无法维系下去。
至于说那些跑单帮捞偏门的那又另当别论,只不过你就要随时面临官府和那些与官府有着密切联系往来的同行毫不留情的狙杀了。
三人是吴耀青从徐州和扬州招募来的,一人是徐州弘义门的子弟,另外两人则是秋水剑派门人。
还有几人则留在了京师城中,届时会和尤二姐、金钏儿和香菱等人一起来永平。
对于吴耀青的招募,江湖门派几乎都无法拒绝。
虽然吴耀青背后再没有巡盐御史这块肥肉,但是在得知新的东家是蓟辽总督之子之后,自然就有很多人会联想到辽东那广大区域,无论是哪个营生,都无法回避掉蓟辽总督府,能够搭上线,以后自然就有机会。
更别说现在这位还不到十八岁的北地青年士人领袖已经出任正五品的永平府同知。
或许永平府只是一个不知道五十万人的下府,但这里属于京畿要地,正好处于北地通往辽东的咽喉要枢,傍海道必经之地,从京师出来东巷,过通州如永平府境内,经滦州、卢龙然后从抚宁北上经过山海关进入辽西走廊,最终抵达辽东。
可以说在目前海路不畅的情况下,原来的古北道和卢龙道都在已经废弃,因为这两条道不但路远难行,而且都需要经过蒙古左翼诸部控制区,尤其是察哈尔人素来骄横,商人要过境,那都是九死一生,所以从前明开始,古北道和卢龙道都不再是中原通往辽东的主要路径,而让位于傍海道。
这条道在进入大周之后更是成为中原和辽东之间的命脉,从喜峰口、青山口、河流口到桃林口、界岭口、义院口、九门水口(一片石),最终到山海关,这巍巍长城就成为大周捍卫整个中原和辽东之间安全通道的屏障,而傍海道就是在这条长城的保护下从山海关北上,通过辽西走廊把整个辽东与中原联系起来。
而为了抗衡以察哈尔人为首的蒙古右翼对这一线的威胁,蓟镇这个一度成为九边重镇最庞大的军镇就是为此而设。
单单是永平镇境内,从西面的松棚营、喜峰口、太平寨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营,加上山海关,五营两关,和无数堡寨关隘构成了第一道防线,然后建昌营作为整个永平府境内,也是蓟镇东线的机动力量,再加上更西面作为整个蓟镇总机动力量位于三屯营的蓟镇总兵府所在,其后方可以供支撑的抚宁卫、开平右屯卫,形成了若明若暗的三道链式防线。
大周在永平这边的防御体系沿袭了前明,但是因为前明历史终结于十六世纪初期,而后这一百年里,北面草原上蒙古诸部兴衰起伏,朵颜三卫也是烟消云散,反倒是东北的女真趁势崛起,所以防御重心也日渐转向女真。
不过在长城沿线的堡寨布置和机动力量的安排上,蓟镇仍然是保持了均衡态势,鉴于察哈尔部的反复无常,大周在加强对女真的防御部署时,也从未小觑察哈尔人的威胁,所以蓟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兼顾了两者,一方面要防范察哈尔人南侵,另一方面又要成为辽东抵御建州女真的最有力后盾。
开平右屯卫虽然隶属于蓟镇管辖,名义上也是支撑建昌营,但随着时日推移,这里日渐变成了半军半民的屯垦所在,甚至军的色彩已经很淡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旦真正发生北方蒙古诸部或者女真犯边,建昌营兵力需要补充,首先从抚宁卫进行补充新生兵员,而开平右屯卫则主要是提供工匠、夫子、军械、骡马、车辆等后勤方面的补充。
一行人沿着驿道放慢了速度,既然不赶时间,那就没必要再急赶慢赶了,歇脚开平右屯卫,只要不进入卫城,那么在卫城外还是相当繁华的,寻个客栈歇脚很容易。
“耀青,这边治安如何?”
冯紫英看着越来越近的卫城,还有一些零散的房屋已经在驿道两侧出现,甚至还包括一些类似于蒙古包的帐篷,也能看到脏兮兮的羊子和放牧的猎犬。
“这边儿还行,右屯卫这边有一个百户精锐骑兵,是从三屯营那边派过来的,因为这里不但要为建昌营提供各类军资,而且也还要为蓟镇总兵府那边提供各类军资,所以很是重视。”吴耀青花了几个月时间打探这边情况,已经比较熟悉了,起码在这些情况他了如指掌。
“哦?”冯紫英微感惊讶,能让三屯营那边专门派兵过来,足以说明这开平右屯卫的分量,自己还有些小看了这里的重要性啊。
===己字卷
第六十四节
路遇===
虽然早就知道永平府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是具体到什么部位哪个地段,冯紫英却很难掌握。
对永平府的了解,冯紫英凭藉从后世中带来的一些记忆,只知道这里应该是唐山和秦皇岛合二为一的区域,山海关他当然知道,但这个时候好像秦皇岛还不存在,起码后世那个运煤大港还不见踪影。
原本还以为丰润和遵化也属于永平府,印象中这都属于后世的唐山,但现在好像都属于顺天府,所以冯紫英也才知道永平府应该是唐山的除开西部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和秦皇岛组合而成。
这开平中屯卫究竟是后世中什么地方,冯紫英也一样心里没数,只能大概估计就在后世唐山开平区一带了,具体什么位置,别说他这个在后世从未去过唐山的人不知道,估计就算是唐山本地年轻人真要穿越到这个时代,一样是茫然无知,四五百年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实在太大了,河流改道,山林变迁,真的很难辨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