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0/1718


宝钗和宝琴也对此十分惊讶,之前薛蝌可从未提及过这等事情,现在照理说马上要订亲了,心思却该在这上边才是,怎么却突然想到了这上边?
“蝌哥儿,那你打算干什么?”宝钗颇为好奇地问道。
薛蝌今年也要满十七了,他只比宝钗略小一点儿,和宝琴一样,自幼也跟随薛峻四处奔波,所以要让他沉下性子来读书,本身就有难度。
冯紫英也觉得薛蝌读书怕是不行,只是不读书,如果走捐官路也不愿意,还不想继续经营丰润祥这种传统营生,那还能干啥?
“小弟听闻朝廷正在大力鼓励打通山东到辽东、朝鲜、日本的航线,希冀能开辟出一条新路径,小弟想去试一试。”薛蝌迟疑了一下,显然也是考虑到了来自家庭的压力。
这马上要订亲,年纪轻轻,却要学着那些商人去冒险闯荡海外,这大海上变幻莫测,一场风暴就可能船毁人亡,而且开辟新航线,就意味着要和那些从未打过交道的外族外国接触,一样存在许多不确定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薛蝌才想要获得来自冯紫英的支持。
还没等冯紫英说话,宝钗和宝琴先就急了,“不行!”
“蝌哥儿,那海外岂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冯大哥也和我提起过,那海外许多航线都是从未尝试过的,暗礁、风暴、野人、疫病,哪一样都可能要人命,薛家二房就你一个,若是有个闪失,你是要让婶婶白头人送黑发人么?”宝钗断然道。
宝琴也是跟上:“哥哥,什么事儿都依你,但是此事却不行!母亲身子不好,你却要去行此冒险之举,不说其他,单单是母亲这里边过不了,……”
薛蝌笑了起来,“姐姐,妹妹,我不是像你所说的那样去冒险,我是说我想把咱们薛家的营生向这方面转移,原来薛家那些铺子、田庄现在都不太景气,其实论理像办丝厂、茶场这些都还是不错,但是我们肯定竞争不赢那些多年就一直干这一行的,在来京师城之前,我就找人摸了摸南直和江西、浙江这边儿的底,这一年来浙江、南直和江西的茶场、丝厂数量都急剧增长,都是冲着海贸去的,不过南直、浙江和福建这些海贸早就有固定的一帮人了,要想插手,难上加难,所以我才琢磨着能不能从登莱这边着手,……”
冯紫英来了兴趣,他没想到薛蝌居然把主意打到了登莱这边儿,不得不说对方还是有些头脑。
“……,山东和辽东以及北直这边儿海贸一直处于未曾开发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几近于无,原来是海禁,后来是倭患,加上本身北地的海贸传统就远不及江南,以山东为例,其海贸量恐怕不值南直二成,连浙江半成都不到,可朝廷需要山东和辽东的海贸发达起来,以确保辽东安全,同时朝鲜和日本未来也是朝廷海贸对象,所以小弟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机会,……”
冯紫英不太相信单单是这个会让薛蝌这般上心,之前薛蝌就应该做了很久的准备,绝非心血来潮。
“还有呢?”冯紫英点头问道。
薛蝌犹豫了一下,“小弟听闻中书科那边有有意改为商部,而商部有意要予以那等开辟通往对朝廷有重大意义的航线有功者以军功相酬,甚至最初特别重大贡献者可以由朝廷授予爵位,……”
冯紫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薛蝌这是看中了这一条,难怪之前薛蝌还有些忸怩,这会子一逼之下就表明态度了。
===己字卷
第五十八节
再布子===
这是他给官应震出的主意。
中书科那边还在酝酿,但是已经把风声放了出来,主要就是针对开辟经虾夷过鲸海到东海女真的航线,也针对开辟前往南洋尚未发现并能给朝廷带来实际利益的航线。
中国的传统习惯,士林人和官爵代表身份地位,武人往往被排斥在外,但是却可以通过军功来获取爵位弥补这一缺憾,但是对商贾来说却很难实现,即便是捐官一样会受到来自读书人为官者的鄙视和轻蔑,这使得他们始终处于最低一层。
可要商贾们去读书科考,或者打仗立军功,都委实太难为他们了,所以如何来挖掘这其中的妙用,冯紫英就觉得大有可操作余地。
用这种开辟新航线,解决朝廷遭遇的一些困难,居功至伟者以军功相酬授予爵位,无疑是一个最动人的诱惑。
几乎没有谁可以抵挡得住这个引诱,虽然谁都知道这里边不担风险极大,而且最终能够获准授予者寥寥无几,但是这毕竟也是一个希望。
尤其是这种新航线的开辟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其中,那么这几乎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
宝钗、宝琴乃至薛蟠的目光都望了过来,显然这个说法很勾人。
“唔,没想到蝌哥儿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冯紫英点点头,“这是我给官大人的建议,的确正在酝酿,估计还要一些时间就会由内阁呈报皇上批准而出台,不过蝌哥儿,这军功授爵可不是那么好得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朝廷的一个姿态,鼓励海商们开拓航线,拓殖新地,为朝廷土地、财赋的增长做出贡献,要有巨大成就者方可视为战功授爵,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得到的。”
薛蝌笑了起来,“冯大哥,小弟当然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否则怎么可能被视为军功授爵?兵部肯定就不能答应。不过这也正好是一个机会,若是简单,岂不是大家都愿意去了?而且小弟也说了,只是觉得现在这样坐在屋里经营那等普通营生没甚意义,所以才希望去闯一闯,”
冯紫英看了一眼宝钗和宝琴,“那二位妹妹的意见呢?”
宝钗和宝琴都有些迟疑,薛蝌又道:“姐姐和妹妹都应该知道我和妹妹自幼跟随家父四处奔走,南边儿的广州,北边儿的天津卫,我们都曾经去过,现在我也说了,这只是一个转向,倒不是说我一定就要亲自去探险拓殖,寻找航线,但是我可以组织人、雇佣人,并规划这种探险拓殖的计划,前期可以让他们去做,到最后把握比较大的时候,我再亲自上阵,这样风险岂不是就可以规避到最小?”
不得不说薛蝌还是在这上边花了心思,探险拓殖,寻找新航线,最为关键的还是要钱要人。
资金需要充足,购船,雇佣人,而且还需要有相当经验的船员,然后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
这些工作都不简单,薛蝌无疑是想当组织者和操盘者,而非亲身历险者,风险的确要小许多。
宝钗和宝琴其实都能理解薛蝌的心情,一门心思想要把薛家重新振兴起来,但这单单依靠纯粹的经商,几乎是不可能的。
薛家这么多年日渐没落,最终沦落为皇商,皇商名义上是可以获得一些特权,但是现在商贾日渐与士绅结合的趋势下,皇商地位也日益下降,在京师城里或许还能有点儿余荫,但在其他地方,基本上已经没多少人在意你这个了。
正因为如此,薛蝌才想要另辟蹊径,借着目前朝廷急于改变当下困境,从海贸这条路径来找到一个能让薛家授爵的机会。
这样一来,哪怕是一个最低级的爵位,那至少让薛家摆脱了皇商的定位,也能让自己日后娶了方家女之后能腰杆挺直,不至于被人背后说闲话攀了高枝。
还未等冯紫英说话,薛蟠却粗着嗓子说话了:“我觉得蝌哥儿这样做挺好,男人家不能总是靠着妇道人家,现在蝌哥儿虽然和方家可以订亲,但是方家肯定多半还是看在紫英的面子上,他们也不认识蝌哥儿,还是听紫英介绍,便是日后蝌哥儿和方家姑娘成了亲,但若是蝌哥儿还是只图安稳做点儿寻常营生,我估计方家那边肯定还是不满意的,还会觉得紫英有所欺瞒,”
没想到这寻常粗枝大叶大大咧咧混日子的薛蟠居然还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让一干人都是大为吃惊。
薛蟠却不在意,“再说了,我听蝌哥儿先前说的那些,很可行啊,都说富贵险中求,哪有坐在屋里就能等到好事儿落到你头上的,蝌哥儿又不能读书,做营生什么时候能有大造化?还不得要走这些路,别说蝌哥儿,就是我都想要跟着蝌哥儿去闯荡一回了。”
薛蟠的这一席话更让几个人都震动不已,连冯紫英都忍不住上下打量对方了,“龙,你在大观楼这边不也是好好的么?而且你也要成亲了,怎么突然生出这等想法来了?”
“紫英,我这个人虽然驽钝,但是也还是能看清楚一些事情的,我在大观楼其实没啥用处,原来是柳二哥和芸哥儿在做事,我就是帮忙站个台,现在琏二哥去扬州帮你做大事去了,芸哥儿去接了琏二哥的班,这大观楼换了倪二的人来帮忙,也一样安好,我就觉得在这里带着没啥意思,也在寻思我能做点儿什么,”
薛蟠面对众人怀疑的目光,也显得很坦然,在大观楼这几年,迎来送往,也见识了不少人情世故,多少也有一些长进了。
“现在蝌哥儿提出来他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搞头啊,这开海之略是你提出来的,登莱那边好歹也还有舅舅在那边照应,你肯定也有一些门道,所以蝌哥儿才会选择从山东这边儿去做事情,我觉得有蝌哥儿主持,我去帮忙照看一下,总还是可以的吧?”
宝钗忍不住了,“哥哥你这边的婚事怎么办?还有,母亲也不能答应”
“亲事也就是这两个月的事情,成亲之后难道我还能一直呆在家里?”薛蟠满不在乎地道:“母亲那里我会去说,难道我薛龙就只能一辈子这般混日子?蝌哥儿的想法很好,探险拓殖,没准儿日后我和蝌哥儿也能学着史家那般,博一个一门双侯,”
薛蟠的话把冯紫英都逗乐了,不过他还是很欣赏薛蟠这种性子。
起码人家比起红楼梦书中的表现好太多了,而且人家态度很端正,甘愿去为蝌哥儿帮忙打下手,没说仗着自己是兄长就如何,这起码能说明人家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众人的目光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冯紫英身上。
现在冯紫英已经成为这一家子的主心骨,没有冯紫英的点头,无论是宝钗宝琴的亲事,还是薛蝌的宏愿,薛蟠的狂想,都根本没有可行性,而如果有了冯紫英的点头,那就完全不一样,一家人信心顿时就能大涨十倍。
冯紫英也沉吟不语。
薛蝌想法是好的,但是这探险拓殖寻找新航路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有些人三五两次探险就能出成绩,有些人一辈子死在海上却一无所得,好在薛蝌的想法只是当一个操盘者和组织者,这样起码生命危险要小得多了,他也不愿意日后方有度埋怨自己。
“蝌哥儿,龙,从我个人的想法来说,在登莱经营构划对辽东、朝鲜、日本、虾夷乃至更远的东海女真航路是一个值得去做的事情,不瞒你们,浙江那边也有一些海商船商也在运作这桩事儿,不过他们疑虑比较多,所以进度比较慢,如果你们能说服二位婶婶的话,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去做,龙的舅舅在登莱担任总督,我在登莱那边也有些关系,船厂和海商乃至水师提督都可以帮你们引见,至于日后如何来操作,就要看蝌哥儿你们了。”
冯紫英的支持让薛蝌精神大振,连宝钗和宝琴都认真思考起这件事情来了。
“冯大哥,朝廷真要出台为大周在探寻新航线和拓殖新土地上做出贡献者以军功相酬授爵的规制?”宝琴清亮地目光注视着冯紫英。
“官大人很赞同,我也和齐阁老以及首辅、次辅二位大人都探讨过,我在内参上的一篇章皇上也曾点评过,应该是持赞同态度的,所以应该可以,无外乎时间早晚而已,江南两广面向整个南阳地区,而北地则面向辽东、朝鲜日本和虾夷、东海女真,各有侧重。”
冯紫英笑了笑,“京师、扬州、苏州、大同、杭州这些富裕地方对香料、名贵木材、珍珠、毛皮、人参、铜料、金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最盛产这些的,不正好和我们大周所产丝、布、茶、瓷、盐、铁形成一个相互交换的循环么?即便是冲着这些商贸上的利益,这都是十分值得的。”
===己字卷
第五十九节
石破天惊(求月票)===
冯紫英的鼓励让薛蝌精神倍增,甚至薛蟠也是心气高昂,还真的生出要和薛蝌做一番大事的想法来了。
之前他不过是受到了薛蝌的宏愿刺激,觉得自己不该落后于人,而贾琏和贾芸这二人脱离贾家自立的举动也对他有很大的触动。
当然薛蟠也知道自己的情形,不但在众人心目中印象一时间难以改变,而且论实际操作能力,自己也无法和贾琏、贾芸二人想比,但是人都是有梦想的,没有谁愿意混吃等死一辈子,先前薛蟠是觉得没有机会,但现在薛蝌突然提出了目标和方向,薛蟠就觉得自己应该去尝试一下了。
不过他还是很看重冯紫英的态度,薛蝌所言虽然言之凿凿,但是要论对未来前景的判断,薛蟠只相信冯紫英,现在冯紫英也如此态度,他心里就踏实许多了。
“紫英,既然你都如此有把握,那我和蝌哥儿就真的要去找母亲和婶婶说道一番喽?”没等薛蝌说话,薛蟠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脸上跃跃欲试的神色几乎要喷薄而出。
冯紫英想了一想,这可是薛家唯二的两个男嗣,真要出了点儿啥状况,只怕薛姨妈和崔氏要恨自己一辈子,便是宝钗都要埋怨自己一辈子了。
“这样,蝌哥儿,文龙,要想做这事儿,我不知道蝌哥儿你心里有多少计划了,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先做一个计划出来,我先审一审,当然这边儿你们可以和二位婶婶先说一说,但你们的计划我审过了,再说具体如何做。”
冯紫英沉吟了许久,最终还是应允下来。
他从薛蝌和薛蟠灼热的目光里看到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气和精神,觉得不应该打击这种想法和努力,或许他们会遭遇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失败,但是只要不丢性命,冯紫英绝对对薛家对自己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计划?”薛蝌显然还有些不太明白冯紫英的意思,而这是冯紫英在和汪文言开始组建自己的幕僚团队之后开始推行的一种现代参谋幕僚体制的革新,即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先行做一个完整的规划。
即第一步明确目标、目的和意义,第二,梳理具备的条件;第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克服解决的办法;第四,评估完成此事可能性和风险性,收益比;第五,决定是否做此事。
这种模式放在现代就是最简单不过的策划事儿,但是放在这个时代,虽然做事之前或多或少或明或隐的都有这方面的一些考量,但是像如此脉络清晰的规划计划,还真的没有人提出来过。
当然如果事事都要按照这种模式来,那么毫无疑问会牺牲效率,但是对于当下的大周来说,恐怕这种可能被”牺牲“掉的效率根本根本不值一提,相反,这种清晰明了的做事计划,却能最大限度的明确目的、措施和责任,更利于事务的推动。
冯紫英也知道薛蝌是读过书的,甚至薛蝌和薛宝琴连阿拉伯数字和新式算术以及新式记账法都十分熟悉,这也是冯紫英对薛蝌很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子好学不倦,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若是能在北地这边的探险拓殖和海贸运输上成为自己的一大帮手,日后还能发挥大作用。
那么现在也可以让他逐渐纳入自己的做事规制中来,这也算是对其的一个培养和能力提升了。
“嗯,蝌哥儿,做正事要讲求章法,不能草台班子草率行事,你要作探索航线,拓殖海贸,那么目的是什么,现在有哪些条件,优势在哪里,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能不能克服和解决,如何克服解决,最后才是实现这个目的目标和付出的代价是否匹配,收益比是否划算,……”
冯紫英一条一款的把这个规制向薛蝌和薛蟠以及宝钗、宝琴几人做了也该介绍,除了薛蟠还有些糊里糊涂外,其他几人都是豁然开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0/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