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1718


顾登峰现在和晋商、老庄记的人已经在永平府那边筹备起来了,几处铁矿的选址已经进入尾声,无外乎就是最后敲定冶铁炉的落地,但也还涉及到许多问题,需要和地方官府以及当地士绅们协调,这一点还得要等到自己走马上任之后才行。
这样算下来,负责今日新闻的曹煜、负责协调南边盐商、海商以及钱银事务这一块的钱桂生会留在京师城,而负责官面协调的顾登峰和负责情报事务的吴耀青会跟随自己却永平府,而揽总的汪言则要在京师城和永平府两边跑,根据情况而定。
粗略的一看,似乎围绕自己的幕僚小圈子就基本成型了。
汪言揽总,顾登峰负责协调官方兼顾经济实业
吴耀青负责情报兼顾安保
曹煜负责舆论媒体这一块。
钱桂生是最后才从南边过来的,他却是林如海最信任的心腹
林如海许多关于钱银方面的私密都是他负责和盐商们对接
现在也算是跟了过来,负责自己的财务和与海通钱庄相关事宜这一块。
但这个幕僚团队却还是不完美的
如果自己只是一个翰林院修撰,完全用不了这样一个团队
但如果去了永平府担任同知
那就还欠缺一个刑名方面的幕僚,因为同知很大一块工作就是负责刑名。
刑名这一块还得要找一个合适幕僚,不过这不急,可以等到去了永平府之后再来计议。
冯紫英也没想到二房复爵的事情传得这样快
第二日他去翰林院办交接的时候
这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毫无疑问这应该是礼部那边漏出来的消息,但你还不能说什么。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而且朝中年长的官员大多知晓当年冯家这个云川伯是怎么变成神武将军的。
现在冯唐高居蓟辽总督之位,而且肩负着抵御建州女真的重任,其子冯紫英也屡立奇功
现在却又莫名其妙的被“放逐”出京任官,朝廷找补给一个这样的安抚也说得过去。
更何况不就是一个虚衔的云川伯
一年不过三五百两银子的薪俸,就算是皇上恩典
再在京郊给一个小庄子,也不过两三千两银子罢了
比起这样原本被视为要青云直上一步登天的角色
却被“发配”出京
简直就是一贬到底的架势了。
而反倒是像练国事留在了吏部,许獬去了户部,方有度去了都察院,郑崇俭和王应熊留在了兵部,哪一个都留了京师。
真正外放出京的基本上都是当初的三甲进士,像冯紫英这种二甲进士还馆选了庶吉士,最后甚至进了翰林院担任修撰的最终还被外放出京了,可以说整个大周朝也是破天荒的第一个。
当然朝中明眼人也都明白,这其实是要平复北地士绅们的埋怨声,可是以齐永泰和乔应甲的身份和影响力,纵然北地士绅们有怨言和攻讦,如果二人存心要保冯紫英,一样可以保得下来,但齐乔二人却没有如此做,而是放任了冯紫英被“放逐”出京,这让很多人都有些看不懂。
当然一些看得更深的人还是能明白,齐乔二人这是在保护冯紫英,避免此子在北地士绅心目中留下太坏的印象,也算是受一次惩处,对他们也是一个交代。
而这个给冯家复爵的补偿,和冯紫英错失留京机会,在很多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只是这个消息一传开,冯紫英就知道麻烦不小了,自然也会有不少人看得明白其中奥妙,甚至还有人觉得这是烧冷灶的好时机,没准儿明儿个就有人要登自己家门了。
“紫英,你们家复爵之后又要说兼祧的事儿吧?你是艳福不浅啊,还得要娶一房正妻?”杨嗣昌笑着打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嗯,紫英,你觉得这划算么?”
冯紫英外放原因甚至内里的考虑对杨嗣昌来说不是什么秘密,以柴恪、官应震以及其父杨鹤为首的湖广籍士人目前和北地士人的关系还处于一种相对密切的状态下,所以冯紫英现在面临的压力和选择出京暂避风头在杨嗣昌看来虽然有些遗憾,但是却也是明智之举。
不过朝廷给了一个复爵作为安慰,还是让杨嗣昌很好笑,这种补偿方式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都说冯紫英风流倜傥,这似乎也得偿所愿,不过真的喜好这一口,纳妾就是了,根本无需要娶正妻,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么?
“弱兄,别开玩笑了,我都要被发配出京了,不安慰安慰小弟,还在这里说风凉话,合适么?”冯紫英故作埋怨状。
“呵呵,我倒是觉得你好像一点儿都没有沮丧或者不满的意思,好像挺想下去的感觉啊,怎么,永平府藏着什么好事儿等你去?”杨嗣昌的嗅觉还是相当灵敏的,“不选保定,不选宁波,不选黄州,却选了永平,这里边有古怪啊。”
“拙荆有了身孕,我不愿意离开太远,也好有个照应,这个理由充分么?”冯紫英反问。
“那保定府也要比永平府强得多。”杨嗣昌也不是好糊弄的。
“弱兄,小弟或许在经济上有些手段,但是同知可不仅仅是负责经济啊,保定府比起永平府大几倍,小弟可不愿意一去就被弄得焦头烂额,而且你应该知道保定现任知府大人的情况,嘿嘿,小弟觉得最好还是等打磨两年再去和这类人打交道更合适一些。”
冯紫英轻描淡写地就把自己的想法丢出来,他相信杨嗣昌应该明白。
果然杨嗣昌想了一想,最终还是点点头:“紫英,你的选择是对的,选一个偏一点儿小一点儿的州府,练练手,不过永平府也不简单,那边治安很不好,而且和蓟镇边军龃龉很多,哦”
杨嗣昌突然想起什么,这才恍然大悟,“你小子,原来如此,难怪要选永平府,看样子你是要选在剿匪平盗来做突破口啊,嗯,蓟镇现在没有总兵,是令尊的得力手下尤世功在代理总兵,有他相助,应该不在话下。”
“也算有这方面的一些因素吧,既然把我流放,我得要干点儿事情出来赎罪啊。”冯紫英不否认,“何况永平也算北地腹地,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情,也能让一些人少一些抨击吧。”
杨嗣昌沉吟了一下,“紫英,其实你不必太过于计较那些人的言论,不客气地说,有些北地士人心胸过于狭隘,眼光过于短浅,这一点上我倒是觉得江南士绅做得要比北地士绅好。开海之略看起来江南士绅收益,但是难道他们看不到朝廷财力困境得以缓解,否则辽东和三边的军饷军资如何得以保障?难道非要等到蒙古人和女真人打进边墙内来,再来手忙脚乱地寻找办法?”
冯紫英略感诧异,看样子杨嗣昌受其父的影响不小,一些观点也开始有所变化了。
“那弱兄觉得开海之略能解决根本问题么?”他有意反问了一句,要看看杨嗣昌日后能不能走到一条路上。
“难。”杨嗣昌很肯定地摇头,显然也是就这个问题做过思考,“开海可能会有一些缓解和弥补,但我觉得不说是杯水车薪,但是当一车薪柴燃烧起来,一杯水灭不了,一桶水同样不行,开海只相当于一桶水,但是如果多几桶水,也许就能行了,如何找到更多的几桶水,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弱兄找到了这几桶水么?”冯紫英再问。
杨嗣昌摇摇头,“开海发展海贸是一桶,或许海外拓垦可以算另外一桶,还有呢?还远远不够,紫英,你觉得还有什么能算?”
“我以为,海贸带动的如丝绸、瓷器、棉布、茶叶、药材、铁料的生产应该算是一桶分量十足的水,甚至可以超过其他桶几倍。”冯紫英看着杨嗣昌道。
杨嗣昌细细思考,但最终还是摇头,“紫英,你这个观点不切实际,海贸的需求始终有限,这些行业发展扩大也有一定限度。”
“那如果咱们大周的老百姓也开始大量需求和购买这些东西来用呢?”冯紫英反问:“那这个桶是不是足够大?也许这样一桶水就能把火浇灭。”
杨嗣昌再度陷入沉思,许久之后才艰难地道:“紫英,问题是这些普通百姓怎么可能买得起?”
“当冶铁和缫丝、织布、制瓷、制茶的水平不断提高,产量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普及,弱兄你觉得是不是就可以消费得起了呢?”冯紫英再道:“这其实就是一个鸡生蛋蛋孵鸡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那么规模就会变大,产量越来越高,同理依靠这一行谋生的人以此为生,也可以买得起更多的这些东西,这不就慢慢变成了一大桶水么?”
话语有点儿绕,冯紫英也没有像那一日和练国事那样详细地探讨,而是粗暴地就把这个结论和倒推的原理告诉了对方,他相信杨嗣昌回去之后便会细细推理,看看他能不能从中明白和接受这个道理。
打发走了若有所思的杨嗣昌,冯紫英这才回家,刚回到府里,沈宜修就迎了出来,脸色有些着急,“相公!”
“怎么了?”冯紫英讶然。
“上午妾身去给太太问安,太太便问我,说北静王爷之妹水中棠妾身可认得,还有东平郡王之女穆菡,妾身说都不太熟悉,只听闻过名字,后来又听得姨太太说,可能还有江南甄家之女,另外还有神枢营副将仇大人之女,”
冯紫英郁闷得几乎要吐血。
自己母亲这个选择范围怎么就会局限于这些人里打旋儿呢?
北静王和江南甄家,那是能招惹的么?现在倒是看不出多少端倪,但是冯紫英却清楚,北静王和江南甄家都与义忠亲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要娶了水家和甄家的女儿,这日后还能脱得了干系?怕是自己老爹立即就要受到皇上得猜忌了。
至于说仇士本的女儿,冯紫英也听说过,据说也是英姿过人,武双全,但是仇士本明显就是永隆帝用来打入京营的一枚棋子,仇家也和其他武勋格格不入,冯紫英固然对那些老武勋们不待见,但是一样不愿意和仇士本这种一门心思要当孤臣的角色搅在一起。
这些都在其次,关键在于自己是要娶宝钗的啊。
“看来是得与母亲说清楚了。”冯紫英长叹,到这个时候恐怕也就不能再回避了。
===己字卷
第三十五节
多情种(第一更求月票)===
面对冯紫英的态度,段氏显得格外安静,甚至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直在等着冯紫英的解释。
一直到最后,冯紫英都感觉到了这种压抑情绪背后的暴怒,不敢再说下去,段氏才长吁了一口气缓缓道:“铿哥儿,长房娶宛君,是你师尊替你定下来的,我和你爹也认同,三房娶林家女,你未经我和你爹同意,自作主张,娘考虑你和林丫头结缘于危难,也就认了,现在这二房你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看样子是你又想自作主张了,铿哥儿,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在你这里,好像就从未将我和你父亲放在眼里,……”
这话有些严重了,听得冯紫英和沈宜修都赶紧要跪在地上,段氏赶紧把沈宜修扶了起来,这可是怀着身孕,不敢有半点差池,但却没有理睬冯紫英。
冯紫英有些尴尬,但却不敢起来,只得低垂着头道:“母亲,儿子不孝,……”
“铿哥儿,你不是不孝,你是觉得自己能耐大了,谁都不放在眼里了,觉得什么事儿都该你自己做主了,现在你爹在辽东,你就更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段氏越想越来气,这儿子娶三房媳妇,居然就没有一个能轮到自己做主,这如何能忍?
“母亲,儿子不是这个意思,……”冯紫英硬着头皮解释。
“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北静王水王爷的嫡亲妹妹,你看不上,东平郡王的嫡女,你也不屑一顾,好吧,神枢营仇大人和你爹也算是素识,他的嫡女你又闲哪里不顺眼了?人家仇家二小姐文武双全,不是最适合你的口味么?怎么就又不满意了?你给我说道说道。”
段氏几乎是拍着炕桌怒斥了。
“母亲息怒,儿子并无其他意思,儿子只是想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以免影响到父亲和儿子的将来。”这个时候冯紫英也只能危言耸听一番了,好在这屋里并无外人,“晴雯,云裳,明珠,明嬛,你们都出去。”
大小段氏都是惊疑不定,他们还从未见过冯紫英如此严肃,沈宜修却以为自己丈夫是在故弄玄虚,但自然要配合,示意晴雯和云裳都出去。
待到丫鬟下人都出去了,屋里只剩下四人,冯紫英这才启口道:“母亲,窃听儿子与你分析,为什么水王爷和穆王爷这边的亲事不能结,母亲或许应该从父亲里大略知道,太上皇和皇上关系不睦,而且里边还夹杂着义忠亲王,……”
这个情况段氏自然是知晓的,当初之所以丈夫要躲出京城去,不就是怕被留在京营,卷入里边的漩涡里去么?
“坑哥儿,你的意思是说北静王和穆王爷都与义忠亲王有瓜葛?”和太上皇有瓜葛问题不大,但是和义忠亲王有关系那就麻烦了,段氏清楚这一点。
“北静王肯定是和义忠亲王有些瓜葛的,穆王爷这边不好说,父亲和儿子都没有看透,但是儿子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避而远之为上策,包括江南甄家,亦是如此。”冯紫英很肯定地道。
“那仇家呢?”段氏还是不甘心。
“仇士本其实就相当于五年前顶了父亲的身份角色,只不过当时父亲可能是五军营大将,而仇士本却被皇上安排到神枢营罢了,儿子这么解释母亲明白了么?”冯紫英淡淡地道:“日后矛盾一旦激化,仇大人免不了会卷入纷争,或许押对了一飞冲天,或许押错了,身死族灭,母亲,我们冯家没有必要去押注,起码现在局势混沌不清的时候没有必要。”
一席话说得在座几人毛骨悚然,虽然冯紫英没有点明会发生什么事儿,但是无论是大小段氏还是沈宜修,都是官宦出身,都能明白这背后隐藏的什么。
沈宜修在确定自己要嫁给冯紫英之后,也开始了。
现在丈夫这样一说,很明显就是感觉到义忠亲王和皇上之间,嗯,背后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太上皇,肯定会有一些风波。
“紫英,你现在自请外放,是不是也就是有这方面的担心?”段氏毕竟是经历过许多的,立即就意识到了一些什么。
“母亲,有一点儿,但不是主要的,儿子是文官,这方面牵扯的可能性很小,或者牵扯进去也问题不大,您看咱们大周朝的文官都是不偏不倚,不会参与到天家的事儿里边去的。”冯紫英笑了笑,“父亲虽然是武将,但他远在辽东,问题也不大,所以……”
“所以咱们就不能掺和到你提到这些人中去?”段氏盯着冯紫英道。
“嗯,倒不是说和他们结亲就一定会发生什么,但是这种风险能避免尽量避免。”冯紫英也不能把话说得太过严重,免得自己母亲太过紧张担心,“也许事情并不像儿子想象的那么危险严重。”
“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铿哥儿你这样做是对的,不过这些人不合适,但京中士林文臣亦是不少,家中亦有不少待字闺中的女子,为娘打算和宛君好好物色一番,希望能找到一个赶得上宛君一半的女子,娘便满足了,你意如何?”
段氏没有给冯紫英多少机会,径直表明态度,而且是把沈宜修也拉上了来作为参考,这让沈宜修也有些啼笑皆非,而且婆婆言语中对自己颇多推崇之意,也是让沈宜修颇为心喜,足见自己在婆婆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