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1718


虽然是沈宜修的贴身丫鬟,但实际上晴雯和云裳已经没有多少分工了,只要是冯紫英住在这边儿没有去东跨院尤氏姊妹那边儿,都是这两丫头轮流侍候。
侍候完冯紫英穿衣,晴雯还有些不高兴,冯紫英倒是有些好笑。
这丫头就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在她看来这等午间休息却和主母宣淫就是不合适的,哪怕她无力阻止,但是也要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
“行了,爷偶尔放纵一回你就别在这里做脸做色了,再说了,这等夫妻人伦大道,又有什么?”
冯紫英忍不住捏了一把晴雯的粉颊,却让晴雯更恼了。
“爷说的这是什么话?奶奶尊贵人,如何能这般?没有规矩便不成方圆,爷若真的是想了,便去二位姨娘院里便是,实在不行,也可以去那边,金钏儿和香菱不也是一直盼着爷能经常过去么?”
“哟,还真的替你家奶奶打抱不平来了?”冯紫英笑了起来,“嗯,爷喜欢你家奶奶难道还错了?就在自家屋里,也没外人,怎么就大逆不道了不成?嗯,也行,明日午间,便由你来侍寝,……”
“啊!”晴雯被吓了一大跳,猛然跳开闪在一边儿,脸涨得通红,“那如何能行?”
“咦,那有什么不行?”冯紫英似笑非笑,“莫非你还打算出去,或者在府里边配个小子?”
晴雯知道冯紫英这是有意打趣,气鼓鼓地盯着冯紫英,“爷不用激奴婢,奴婢虽是小女子,但是说过的话便不会改,只是……”
“只是什么?”冯紫英好笑地紧盯着问。
“只是……”晴雯被冯紫英的追问问得心慌意乱,恨恨地一跺脚,却把脸扭到一边儿,“爷,您都是翰林院的修撰老爷了,怎么地还这般急不可耐?奴婢迟早是您的人,您又何必这般,没地让奶奶不悦?”
冯紫英心中暗自点头,这丫头倒也不枉沈宜修待她。
于是收起先前嬉皮笑脸,却一把勾住晴雯的柳腰,慌得晴雯忍不住要挣扎,却见冯紫英一脸正色,似乎不像是急色模样,这才稳住心神,看了一眼冯紫英,低垂下头,不做声了。
“晴雯,也喜欢你便是你这等知恩懂情的性子,也不枉你家奶奶疼你。”冯紫英探手抬起晴雯下颌,四目对视,“爷可不是你想象的那等人,不过也喜欢的人,却也不会畏于表达出来。”
晴雯双颊似火,目光里却多了几分炽热,咬着嘴唇半晌才嘤咛道:“奴婢生是冯家人,死是冯家鬼,自然永远不会变心,只是爷才成亲,也当多怜惜奶奶才是,……”
冯紫英满意地点点头,忍不住又在对方翘臀上捏了一把,这才转身负手,“嗯,把你家奶奶侍候好吧,爷心里有数。”
冯紫英的表现给了今日来冯府登门的诸女莫大的震动,一首《卜算子·咏梅》让原本一直以为冯紫英对诗赋不精的几女都对冯紫英更增添了几分喜欢和仰慕。
要知道这个时代诗赋带来的光环和底蕴实在太强了,也许在朝廷重臣眼中诗赋可以放在一边儿,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是这些女孩子们来说,那就大不一般了。
“没想到冯大哥居然还能写出这样一首词来,不是都说冯大哥不擅诗词么?我听环哥儿也说冯大哥与他谈话时鲜有谈及诗词,在书院里,同学也都说冯大哥不喜此道,没想到冯大哥随便即兴之作,便有如此造诣水准,……”
探春便是在车上就大为感慨,回到府中更是唏嘘不止。
“兴许冯大哥便是这般性子,不喜欢或者不屑一顾的东西,便是懒得多提,当然如果逼于无奈的情况下,那就偶露峥嵘了。”史湘云也是啧啧赞叹不已,“林姐姐可曾知道冯大哥会作诗?”
薛宝钗已经先在梨香院门口就下车回家了,剩下五个丫头回到荣国府中。
林黛玉迟疑了一下,还是道:“我知道冯大哥会作诗,不过冯大哥基本不提诗赋的事儿,我估摸着他也是没把心思放在这上边,寻常学子士人都是以擅长作诗为荣,既轻松悠闲,又能留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我也问过冯大哥,不过冯大哥说,吟诗作赋既不能让边地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不再侵犯我们,也不能让田里边多种出几石粮食出来,当前朝廷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内忧外患,可作几首诗显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林黛玉这一席话倒是颇合湘云和探春的口味,尤其是湘云,“冯大哥说得对,光是会有吟诗作赋有何意义?若是作为闲暇时陶冶情操倒也罢了,但若是成日迷醉其中,恐怕就要误了正事儿。”
“小妹倒是觉得冯大哥是个做实事的性子,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看看冯大哥弄的那个开海之略,在京师城里闯下了多大的名声,甭管如何,起码这是在做实事,……”探春也附和道。
“不过林姐姐,你也是喜欢作诗的,冯大哥这一首词里可是字字不落‘春’字儿,一首词就那么几句,便有四句都带春,嗯,那一句‘飞雪迎春到’更是直接把二姐姐的名字都带进去了冯大哥这首词可谓意味深长啊,二姐姐,你说是不是?”
史湘云大大咧咧地道,却没有想到这话会勾动多少人心。
迎春唰的一下脸涨得通红,“云妹妹,你切莫要牵强附会,冯大哥也不过就是就着雪景,看了新发梅花,所以才即兴而作,……”
“二姐姐,这即兴之作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吗?”史湘云却越发来了兴趣,“这说明这些字句都早已经蕴藏心中,所以一经应景,便会脱口而出,探丫头,你说是不是?”
“什么是不是?你就会信口胡诌,随便抓住点儿什么就胡乱联想,不过就是一首寻常诗词罢了,怎么就能想那么多?”探春故作镇静,这首词里韵味太多,她何尝不知?只是当着湘云的面儿,那是断断不能承认的。
“寻常诗词?先前谁还在说,便是这京师城里要找出一二能写出如此好咏梅词的都罕有,怎么这才隔了多久,就成了一首寻常诗词了?探丫头,你这是在睁眼说瞎话呢。这四个春字的用法恰到好处,小妹可是从未见过这般优美绝伦的句子。”
和探春斗嘴一直是史湘云在荣国府里最乐此不疲的游戏,就怕探春不插话,像和二姐姐这等老实人斗嘴就毫无意义了。
被史湘云挤兑得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是探春马上就回过神来,稳住阵脚反扑,
“我说对冯大哥来说也许就是一首寻常诗词,至于说对外人,那就不一般了。”探春都要化身“铿吹”了,“日后我们倒是可以多喝冯大哥聊聊天说说话,没准儿他又能被激发出一两首寻常诗词出来了。”
见探春始终把不肯把话题往四个“春”字来凑,却有意拉偏,史湘云心中却也越发有些怀疑,只是她现在也无能为力,这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便是林黛玉本身也有些怀疑,只不过没有确切的理由。
这四个春字的确用得太好,恰恰这贾家就有四个春,而且林黛玉也知道探春素来和冯紫英有些默契,关系也非同一般,今儿个沈家姐姐念那首词时,这三春的态度表情也都很微妙,而冯紫英恰恰是仔细观察过的。
===戊字卷
第一百一十三节
图穷匕见===
“又是叶赫部?”冯紫英看了一眼送上来的帖子,忍不住皱眉。
父亲也和他来过信,称叶赫部表现不赖,最终还是被说动出动了接近五千人马威胁努尔哈赤的后路,让努尔哈赤最终在大周的半威胁半劝说下,放弃了一举歼灭乌拉部的行动。
但大周和建州女真之间的关系就在这一次之后是真的是扯破了脸了,尤其是在大周公然支持了舒尔哈齐的建州右卫指挥使在黑扯木竖起大旗之后,努尔哈赤对大周的敌意已经上升到了顶点。
以前双方都是小动作不断,甚至在发生了冲突和战争之后都还会假惺惺的言和称下边人误会,但是这一次之后,不会有什么误会了,只有血淋淋的敌意和仇视。
舒尔哈齐在黑扯木竖起了建州右卫指挥使的大旗,也陆续吸引了不少原来建州女真麾下诸部的一些零散部落民众来投,在这个时代获得了大周认可并支持的建州右卫指挥使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特别是舒尔哈齐的特殊身份也是一个看点。
在很多人看来舒尔哈齐和其兄长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因为争权夺利的不和,断不至于到白刃相加的地步,前期舒尔哈齐也不是被努尔哈赤削职反省,并未对他采取其他什么措施。
现在舒尔哈齐父子跑出来带着一帮人到黑扯木竖起大旗,并且获得了大周支持,迅速壮大起来,若是能早一日投入其麾下,也能获得更多的好处,所以有着这种心思来投的关外小部落反而不少。
乌拉部的苟活下来,叶赫部的威胁,舒尔哈齐的建州右卫复活,加上科尔沁人的反复,都让永隆七年的建州女真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似乎这一段时间里建州女真就安静了不少。
但是冯紫英相信以努尔哈赤的野心和手腕,恐怕乌拉部和舒尔哈齐都很难对其造成多少实质性的遏制,所以冯紫英在给自己父亲信中也再三提醒,务必要保住舒尔哈齐和乌拉部。
只要这两者的掣肘,努尔哈赤一来无法解决掉乌拉部就无法整合东海女真,二来舒尔哈齐的存在始终让建州女真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使得努尔哈赤便难以放开手脚,这就能为大周赢得时间。
冯紫英不知道自己父亲对自己这封信听信多少,不过他相信以自己父亲的眼光,倒也不至于真的意识不到关键点,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父亲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控制住整个辽东军,而被努尔哈赤打一个措手不及解决掉这两个麻烦。
而相信努尔哈赤也应该看得到这一点,一旦自己父亲完全控制住辽东军,他再想要腾出手来收拾解决这两者任何一部,都会面临辽东军正面的战争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叶赫部的作用倒也不可小觑了,起码布扬古兑现了之前的承诺,实打实的出兵支援了乌拉部,这也是让努尔哈赤最终选择暂缓对乌拉部的围剿的一个重要因素。
未来也许还会面临这样的情形。
“请他们进来吧。”冯紫英思考了良久,觉得还是见一见为好,虽然他们完全该去兵部找张景秋或者柴恪,或许是觉得自己更好说话?
“不,大人,兵部两位大人那里我们肯定会去,但是我们觉得最需要来的还是您这里。”布扬古旗帜鲜明的态度让冯紫英忍不住扬眉,这厮是认准自己了?
“不是您更好说话,也不是您手中权力更大,而是我们觉得您更能看清楚看透彻整个关外的局面变化走势,恕我直言,包括您父亲在内的其他诸位大人,他们都只落足于当下,而不像您已经看到了五年乃至十年后的危机。”
布扬古这番话也是和讷图等人经过了几日商量之后琢磨出来的,在他们看来,这位小冯修撰不缺钱不缺前途,据说有些好色,但更渴望的应该是名声和威望,而叶赫部可以投其所好。
“哟,布扬古,你可真的会说话,我一介书生,为官不过两年,就能有这么高的战略眼光?”冯紫英似笑非笑,“我说你这是捧杀我呢,还是故意给我下套啊?”
捧杀和下套这类话对于布扬古来说还有些难以理解,不过对于在京中厮混了几十年的讷图来说却毫无阻碍。
讷图赶紧道:“大人,布扬古这番话语出至诚,绝无他意。你们大周朝廷诸位大臣都只是想利用我们海西诸部和蒙古人来牵制和掣肘建州女真,对我们的支持都只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水平上,因为你们没有意识到建州女真的势力已经大到了不是我们和蒙古人能压制甚至抗衡得了的地步了。”
这应该是大周内部的统一认识,努尔哈赤固然是大敌,但是如果一味大力扶持叶赫部或者察哈尔人来遏制牵制努尔哈赤,那察哈尔人或者叶赫部一旦真的强盛起来,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建州女真呢?
冯唐在辽东的一些举措已经让朝廷有些不安,甚至有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扶持舒尔哈齐父子没问题,支持叶赫部和察哈尔人也可以,但是粮食、盐巴、甲胄和铁器这样大量支持,是不是有些过多了?
还有连火器这样的绝对禁运物资都毫无保留地送给叶赫部和察哈尔人乃至舒尔哈齐部,这是不是在资敌和养虎为患?
很多人都知道努尔哈赤控制下的建州女真是大患,但是这个大患危险到什么程度,却还有不同的认知,甚至连冯唐和柴恪等人也都只认为努尔哈赤可能危及到大周对辽东的统治。
唯有冯紫英清楚如果让建州女真控制了整个辽东,获得了大量土地和人口,那么其对大周的威胁性甚至强过前世中对大明的威胁。
毕竟大明还有张居正的改革遗留下来一份遗产,而今世中大周却未经历过,而且在其内部的皇权储位争斗依然未熄,西南叛乱的隐患正在加大,这种风险的叠加让大周更加危险。
“那你们来找我的目的……?”既然让对方进来了,见了面,冯紫英自然就不会推却什么,径直问道。
“冯大人,虽然现在辽东局面看上去暂时稳定下来了,但是您肯定清楚,要想让虎不吃人是不可能的,除非将这头虎彻底打断脊梁,可是现在建州女真只是暂时收回了爪牙,一旦它再度出手,那就可能是致命一击,就目前关外的形势,乌拉部也好,叶赫部也好,察哈尔人也好,都不是建州女真对手,大周面对建州女真也只能采取守势。”
布扬古这几日还是很花了一番心思来斟酌梳理自己的言辞,思路条理十分清晰。
“可一旦建州女真调整完毕,我觉得乌拉部恐怕熬不过下一波攻势,除非大周和叶赫部都全力出手,但我们没有这个实力和建州女真硬扛,而大周似乎没有这个意愿在战场上与建州女真交锋,我的理解对么?”
不得不说布扬古话说到关键处。
建州女真不可能不对乌拉部动手,这是它打通收复整合东海女真的关键咽喉处,冯紫英看得到,努尔哈赤也看得到,叶赫部也看到了。
冯紫英之所以如此急切的催促王子腾打造水师舰队,除了要保障通过辽南补充辽东这条补给线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从绕过朝鲜海峡直抵鲸海,从海上进入建州女真更北面的东海女真诸部区域,和他们建立起联系,避免他们被努尔哈赤他们所拉拢和吞并。
前世中努尔哈赤就是在彻底剿灭了乌拉部之后在短短几年间就把十分松散的东海女真全数纳入自己控制,极大的增强了自身实力,使得其具备了挑战大周在辽东统治的实力,才会有所谓“七大恨”这个由头,建立后金政权,也才有后来的萨尔浒之战大明失利。
冯紫英也不多说,直接问道:“你们想要什么?”
图穷匕见,多说无益,冯紫英当然知道对方来的目的,但是他想要弄明白,对方要些什么,满足其之后,他们又能做什么。
布扬古和讷图都是一怔,一时间不好开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