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1718


但现在摆在面前的却是要自己立马现场表演七步成诗,而且还要切合当下的时景,我特么哪里有曹子建的本事?
冯紫英思绪急转,这可真的要逼出人命了,咋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冯紫英话音刚出,就引来一阵呵斥嗤笑,“紫英,怎么,准备化身半山先生复生了?”
范景文几人更是乐得哈哈大笑。
卧槽,这特么是王安石的咏梅,宋代啊,冯紫英一急之下也没想那么多就出口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得了,紫英,卢梅坡虽然不甚出名,但是他这首诗可是闻名遐迩,你这是什么意思啊,难道就只会用别人的,十年后,我们就来回忆半山先生和卢梅坡的这几句?”郑崇俭都忍不住鄙视冯紫英起来。
冯紫英脑瓜子又嗡了,他不知道这这首诗是谁写的,但是他记得应该不甚有名,起码不是唐宋的,那就可能是元明的,可以赌一把,未曾想到人家早就知晓了。
“无意苦争春,……”冯紫英话一出口,直接就闭嘴了,这陆游的词儿再念出来,那又只能被打脸羞辱。
果不其然,几个人又是一脸哂笑,“哟,又要化身放翁公了,紫英,咋就这么能装呢?”
但陆游的这首词让冯紫英陡然想起一首词,卧槽,有了,不装了,我摊牌了,这是你们逼的。
“哎,我这个人真的对这方面不太擅长,诸位兄长又何必逼着我献丑呢?”冯紫英摊摊手,一脸不情愿。
“紫英,今儿个你若是不给我们一个交代,大家就都不走了,那暖阁里的酒反正温着,我们也不急,反正必须得要拿出一首让我们满意的诗词来。”练国事笑眯眯地道:“这也是我们大家的一致意见,你得要服从啊。”
“诸位兄长,你们是知道小弟这方面的短处的,就算是有些感触,那也不过是拾人牙慧,嗯,先前放翁公的那一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让小弟想起当年在大同边关与家父一道巡视时途径一处山谷时所见大雪下的寒梅怒放,谷中悬崖峭壁有一词,小弟记忆犹新,……”
一干人都笑了起来,每一次这个家伙都要解释一番,这都成了京师城里的一个俗语了,小冯修撰的词句——路边捡的,那么好捡,换个人你来给我捡几首回来试试?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一词既出,众皆默然细品。
卜算子咏梅,和放翁又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有别有一番气势格局。
良久,练国事才悠然神往地叹道:“好词,寓情于景,若是谁还敢说紫英不通诗文,便可唾他。”
范景文也脸色复杂地看着冯紫英,默默点头,“紫英,你这可真的是藏得够深啊,书院两年,观政三年,你可真的是把我们瞒得好苦,寿王、福王和礼王他们都曾问过我,我都说你非是不通,只是不精而已,现在看来,你这哪叫不精,而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啊。”
其他几人也都点头称是,冯紫英这一遭被逼得发大招,也知道后续隐患不少,日后只怕再遇到这种场面,就难以逃脱了。
“诸位兄长,我真的对诗词歌赋不精,唯有一些急智罢了,此番故事诸位兄长也切莫去宣扬,免得日后遇上诸如诸位王爷那般强行相邀,便是接受也不好,不接受也不好,左右为难。”冯紫英一脸苦涩地道。
“行了,紫英,诗文之道对朝廷大计来说的确是小道,便是有人相邀你拒绝也好,接受也好,都无伤大雅,毕竟也不是谁都能七步成诗的,若无灵感,做出来的不佳,不如不做,莫非你以为这参加诗会文会的个个都能临场发挥一番?那这些上佳诗文未免太不值钱了,不是说每期《每日新闻》都有人愿意花钱将自己的诗词刊载其上么?那都还要经过甄选的确有几分文才才能上,所以啊,你也不必如此过分计较这等事情了。”
贺逢圣也劝慰道。
这首《卜算子》的确把练国事他们几个都给震住了。
冯紫英有这等诗词功底,真要参加这些诗会文会根本不在话下,而且的确也不是每次参加都需要吟诗作赋,就凭现在冯紫英表现出来的这首词,哪怕去上十回八回闭口不言,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不服你也拿出这等水准的诗词来。
“紫英本来就不喜这等吟诗作赋,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当然紫英是有这等本事而不屑于去花心思,那底气就更足了而已,实在迫不得已,偶尔炫一下,也能让有些人知难而退,免得老是在那里聒噪不已。”郑崇俭补充道。
一干人在冯紫英“大发神威”之后,也都失去了吟诗作赋咏梅的心情,好在赏梅已罢,大家就都纷纷返回暖阁。
暖阁中的酒也早就被仆从丫头们温得滚烫,正是饮酒言欢的好时候。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就在这个春天,大家同学一场,从书院读书到朝廷观政,可能就要迎来各奔前程的时候了。
大家心里也都早有预料,但是想到这一日就要到来,大家都希望用这样一场尽兴来把这份深厚的情谊凝固得更为紧实。
===戊字卷
第一百零五节
百花争艳===
黛玉一行人的马车是直接从角门驶入了呼伦侯府(东府)紧邻着神武将军府的西门,一直到外院子里才停下。
早有下人来把马和车拉走,带入东边专门的车马院。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来呼伦侯府,这个名字大家都觉得有些陌生,但是却都知道这是冯紫英大伯的封爵。
照理冯紫英可以直接袭爵,但是冯紫英作为文官觉得无此必要,所以和礼部禀报,准备在下一代才会袭爵,也就是沈宜修所生的嫡长子便能直接袭爵呼伦侯,当然需要袭降,也就是呼伦伯。
几个女孩子在丫鬟们的扶持下下车,迎接她们的是尤氏双姝。
“奴家尤氏见过诸位妹妹,姐姐已经在内院等候诸位妹妹了。”
尤氏姐妹异口同声,略带西北口音的官话听得一干女孩子都觉得好奇,当然更让她们好奇的是冯大哥久闻大名的这两个小妾,嗯,原来还是外室,年前才被抬入府中正式成为小妾。
她们也早就听闻了这两位的艳名,胡女,身高八尺,碧眸蓝眼,高鼻丰唇,肌肤如雪,那胸脯有多么饱满,那屁股有多么肥硕,这些来自于丫鬟们口眼传递的话语让一干女孩子都是无比惊奇。
这映入眼帘中的两女果真如传言一般让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两女宽大而富有立体轮廓感的面部特征更是让一干女孩子感受到了和自己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情,难道说冯大哥喜欢这一类的?几乎每一个女孩子心中都在嘀咕着冯紫英独特的口味。
都知道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冯大哥既然纳妾选的说这种,那是不是意味着冯大哥喜欢这种外形的?只是像她们这样怎么也不可能和这尤氏姊妹的模样挂上边儿啊。
尤氏姐妹在面对一干女孩子盈盈目光时,也是心慌意乱的。
当沈宜修告知她们代替自己去迎接登门来访的一干女孩子们时,都是吃惊不小,同时有心怀感激。
这意味着沈宜修是把二女当作了自家姐妹,这种委托二女去迎接贵客的机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获得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大妇对她们身份的认可,同时又是一种向外界的宣示,宣示她们俩的妾室而非外室身份。
所以她们俩也是怀着忐忑和慌乱的心绪来的。
尤三姐要好一点儿,毕竟黛玉和她相熟,但是其他女孩子她却不认识了,而尤二姐则更是心慌,来的都是来自林贾薛史三家的贵女,其中林黛玉还是已经定亲的三房嫡妻,其他几个女孩子也都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这一眼望过去,莺莺燕燕,宛如百花绽放,琳琅满目,饶是尤氏双姝已经有一些心理准备,都还是忍不住屏住呼吸,深怕言谈举止失了礼数,丢了冯家的颜面。
还是林黛玉朱唇轻绽,率先回话:“二位姐姐切莫客气,春光正好,小妹也是和沈姐姐早有约定,所以和一干姐妹们来拜访沈姐姐,劳烦二位姐姐前头带路了。”
待到二尤点头应允,正待举步,林黛玉才又道:“尤三姐姐好久不见,可还好?”
尤三姐一怔之后,微感羞涩,赶紧应道:“有劳妹妹关心了,奴家一切康健,但是妹妹须得要细心将养,不过看妹妹今日的气色,已经比昨年好了许多了,奴家也是替妹妹高兴。”
去年和冯紫英一道陪着林黛玉下江南,她和黛玉一路船行,同吃同住,也有几分交情,只不过现在黛玉是将为人妇,而自己则是已为人妇,那个时候其实黛玉就问过她是不是要给冯紫英做妾,她还只能含糊其辞,没想到现在却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女孩子之间的寒暄都是这般略带矫情的文绉绉,一边说着话,尤氏双姝带着黛玉、宝钗、湘云和迎春、探春、惜春几女便穿过二院的仪门,进了中院。
沈宜修早就带着晴雯和云裳在站在中院的花厅堂前了,看到黛玉一行人近年来,也降阶相迎,“妹妹!”
“小妹见过沈姐姐。”
除了林黛玉外,其他几女沈宜修都没见过,不过见林黛玉带着这一干女孩子来拜访自己,沈宜修心中也很高兴。
她也知道这一干女孩子都是贾史薛几家的贵女,论身份都是大家闺秀,和黛玉既是亲戚又是闺蜜,而自己在京师城中却亲友不多,尤其是同龄同性的就更少,而且都还和自家相公认识。
现在能有这么多客人来,也让冯家顿时多了几分人气。
除开林黛玉外,沈宜修第一眼就放在了跟随在林黛玉身后那个温婉雍容气度娴雅的女子身上,枣红色夹棉斗篷,内里则是一件白底红花的比甲罩长裙,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温宜的笑容,一双美眸灿若星辰,望过来时让人心中都是一亮。
“这位就是薛家妹妹吧?”沈宜修前行一步,含笑问道。
“宝钗见过沈家姐姐。”宝钗也没想到沈宜修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心里既高兴,也有些得意,还有几许惊讶。
“早就听闻林妹妹说起薛妹妹,秀外慧中,今日一见果真如此,……”沈宜修比起来的几女都要大几岁,语气里也更淡然大气。
“哪里当得起姐姐这般说,不过是林妹妹的虚言谬赞罢了。”宝钗握着沈宜修伸过来的手,真挚地道:“小妹也听林妹妹说过,说姐姐诗画双绝,便是冯大哥都自叹弗如,扼腕不已,……”
一句话倒是旁边的史湘云逗得噗嗤一声笑出声来,引来沈宜修的主意,“这一位怕是史家妹子吧?果真是飒爽英姿,卓尔不凡。”
史湘云放下捂嘴一笑的手,赶紧一福之后才又道:“湘云见过沈家姐姐,早就听闻冯大哥娶了一个江南才女,今日得见,果真名不虚传,见到冯大哥,一定要好好让他请客,敲他一顿。”
史湘云的豪爽劲儿也让沈宜修颇为欢喜,尤其是史湘云那一双剑眉大眼,精神抖擞间,很有些花木兰穆桂英的气势。
和史湘云见过礼之后,沈宜修的目光才投向另外三个衣着相近的女子,当先一个身材高挑,眉目如画,柔媚可亲,只是略微有些躲闪的目光显示出这个女孩子胆子有些小。
“这一位便是二妹妹了?”沈宜修之前究竟听晴雯介绍过来的客人,心目中大概对得上,这个温和敦厚却很漂亮的女孩子自然就是晴雯口中所说最沉默最老实的贾迎春了。
“迎春见过沈姐姐。”迎春有些羞怯地低头福了一福,便再无言语。
果然是个沉默老实人,沈宜修心中嘀咕。
再一转头,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个艳若桃李的鹅蛋脸,眉目间英华之气直透眉间,鼻梁挺拔,嘴角棱角分明,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女孩子,和她身旁的贾迎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怕就是贾探春了。
“三妹妹?”
“探春见过沈家姐姐。”探春爽利的一福,抬起目光,迎着沈宜修,“能娶到沈家姐姐,果真是冯大哥上辈子福缘广厚,小妹原本觉得原来冯大哥能娶林姐姐这样的人儿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没想到沈姐姐这般如神仙一般的人儿,冯大哥真的是打着灯笼再找人家呢,听说沈姐姐和林姐姐都是苏州人,难道这姑苏真的是人杰地灵,连女儿家都这般灵秀无双?不对,不是无双,而是成双,……”
沈宜修被探春的话给逗得笑了起来,难怪晴雯也重点介绍了这位三姑娘,说三姑娘精明机敏,乃是贾府中最出色的女儿。
“三妹妹这番话可是把姐姐给推得太高了,林妹妹或许当得起,姐姐可不敢……”沈宜修眉花眼笑,心中畅快。
目光落到最后一个清泠淡雅的女孩子身上,这个女孩子明显要小一些,但是眉目间那股子清泠气息却让其宛如雪中翠玉,见之忘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