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1718


“以小侄看,这传奇话本也日益进入百姓家,现在许多士人并不喜欢去那戏园子里去看戏,嫌闹得慌,他们更喜欢在轻松休闲之余看一看更有启迪寓意的传奇话本,宝玉有这方面的想法不妨让他试一试,若是不成也无关紧要,若是成了,兴许就是一条出路。”
冯紫英的话让贾政都有些不解,“紫英,你说这是一条出路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将这话本出版售卖?”
“政世叔,你若是相信小侄,那么就让宝玉去试一试,贵妃娘娘不是也说把宝玉交给小侄么?宝玉可是贵妃娘娘嫡亲弟弟,她都能信得过小侄,难道政世叔还不信?”冯紫英顿了一顿,“要不这样,以一年为期,让宝玉试一试,若是能有一番造化,那么世叔也能安心,若是不济,那么小侄便为宝玉另寻出路吧。”
贾政看着信誓旦旦的冯紫英,想了一想,即便是自己不同意又能如何呢?
自家宝玉的情形他这个当爹的如何不知晓?既然冯紫英觉得在这看似荒诞的写传奇话本上都能趟出一条路来,他也无话可说。
不过他还是感觉得到恐怕冯紫英不单纯只是让宝玉写传奇话本去出售那么简单,多多少少还是和朝廷的事儿能牵扯上一些瓜葛关系,只是他也猜不出来罢了,而对方现在显然是不愿意说的。
“罢了罢了,紫英就由得你和宝玉去折腾吧。你素来是有分寸的,我只相信你。”贾政郑重其事地道,这就算是把贾宝玉托付给冯紫英了。
既然打定主意,冯紫英也就不啰嗦。
区区一个传奇话本,自然不会让冯紫英如此大动干戈,贾宝玉这点儿水平,要说在那些科举不中又苦于生计的文人中来找这等枪手,随随便便也能找出来比宝玉强的,但却失去了那份意义。
冯紫英想到了既然《内参》都能在朝中如此受欢迎,那么如果能够办一份在市井中传播的《内参》,那受欢迎的程度又该如何?
现在的印刷水平和能力已经足以支撑起一份发行量不算太大的报刊了,起码在京师城中完全是可以了,那么抢先占据这个舆论优势,是否能够推动某些事情的更早出现呢?
宝玉写的传奇话本可以在未来的这份报刊上连载,也可以以单本形式印刷出售,而当日渐熟悉了这方面事情的宝玉,也许可以成为这份报刊的元老级编辑。
===戊字卷
第六十六节
大杀器(第六更求票)===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远未认识到宣传舆论的作用和威力,但对于从前世中深刻感受到各种媒体舆论洗礼的冯紫英来说,这份资源威力太巨大了。
《内参》不过是小试牛刀,就已经逐渐开始显现出力量,冯紫英之所以能声誉鹊起,能在皇帝和内阁诸公乃至六部重臣们心目中留下深刻乃至美好印象,离不开《内参》的作用。
最简单一点,能够不动声色的驾驭住朝廷政策导向,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干大周王朝中最具权力和影响力的士林大臣们,这种效用甚至不是一两个支持自己的师尊大佬能比的。
当然现在看起来还达不到那个级数,但是时日越久,大家对《内参》的依赖和看重日甚,那么自己作为缔造者和奠基人的影响力和威信都会随之悄然攀升。
光是影响到朝廷臣僚们还不够,冯紫英当然清楚,舆论的最大作用更在于其影响力的广泛性,如果说《内参》是发挥其高端影响力和引导力,那么自己还需要一份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报刊来作为倚仗。
贾宝玉写传奇话本不过是一个引子罢了,没有贾宝玉这一出,冯紫英一样要着手此事。
曹煜乃是文案和策划高手,在汪文言、吴耀青乃至顾登峰和钱桂生都开始日渐明确各自的职责时,他对他自己的未来还有些担心,但冯紫英很快就会让他们明白作为大周第一个真正的传媒人,会被铭刻入历史。
曹煜在冯紫英书房中足足倾听了接近两个时辰才算是明白冯紫英想要干什么。
这位新东家居然会想要办一份类似于邸报、揭帖和小报类的东西,这一度让曹煜大为震惊,但是在后来冯紫英解释并不会像前宋和明代那样抢邸报的风头,甚至妄登朝议引来被查禁,而是以看在传奇话本、市井消息和商业信息等等为主的这类小报,就让曹煜忍不住拍案惊奇了。
这个超乎想象的创意对这个时代人无疑是觉得脑洞大开的,但对于长期策划文案,同时也对自己同伴们所从事的工作十分了解的曹煜来说,这种将趣味、八卦和商业性融为一体的小报,无疑是极其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
特别是冯紫英不经意的表示,如果这种报刊印刷发行出来,可以根据需要刊载一些为商家宣传并称之为广告的东西时,曹煜觉得自己被彻底征服了。
他想不出自己这一位东家的想法怎么这么特立独行,却又极具诱惑力,在京师城中从绸缎庄到南货行,从皮货行到布庄,从油坊到糖房,从酒楼到戏园子,哪一行都充满着竞争的时候,这份报刊如果办出来,简直堪称杀人利器啊。
简单的和曹煜交流了一下前世中办报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想法,板块、焦点,如何更具吸引力,如何将传奇话本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与市井八卦消息结合起来,如何不动声色的将朝廷风向与商业信息联系起来,这都是一门艺术,让曹煜更是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当然要办这样一张报刊,还需要海量的信息,这就需要曹煜要自主主动地去物色人员,曹煜已经在考虑如何联系原来有些还能用得上的人,在京师城中同样有的是期待这种机会的人。
至于贾宝玉那边,不过是信手为之,他若是真的能吃这碗饭,冯紫英自然不吝扶他一把,反正也是为自己所用,如果还是那种三天打鱼,一炷香热情,那么也怪不得自己了,那就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汪文言也同样被冯紫英这天外飞仙般的神来之笔给折服了,和曹煜更多的考虑是如何让这张报刊实现盈利和影响力外,汪文言更看重的还是这份报刊的传播导向和影响力,他已经知道在朝中极受好评的《内参》就是出自自己东家,但是《内参》覆盖范围的确太小,影响力有局限性,而这份面向整个京师城的报刊就不一样了,用得好,这就是一柄犀利无比的利器。
煽动民意永远都是朝廷最忌讳的,但是从一开始就表明不涉及朝廷政策,而只是以刊载传奇话本、诗词歌赋、坊间闲话和商业消息为划定范围,无疑能让朝廷和顺天府心里要踏实许多,但是即便如此,这样一份报刊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办的。
“你办这样一份报刊的目的和意图何在?”齐永泰发现自己这个弟子是越来越让他搞不明白了,他现在不好确定这样一份报刊的出现会带来什么,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肯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齐师,我是这样想的,京师城是咱们大周的京城,也是咱们北地的中心,可是咱们北地的工商远不及江南,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果有一份这样的报刊可以让给许多工商信息更广泛的为人知晓,也许有助于咱们北地工商业的发展,……”
冯紫英话音未落,齐永泰就打断了对方,“这不是理由,紫英,你也打算来糊弄为师不成?”
“呃,当然还有一些原因,比如现在不行,但是今后,我考虑可以让这份报纸来为朝廷的一些政策进行宣传解释,比如我知道许多北地士人对开海之略对北地的好处不理解或者认识不到,对未来辽东的影响,都看不到,那么《内参》有局限性,这样一份面向广大民众的,就可以利用起来,……”
齐永泰目光锐利起来,果然如此,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弟子从来就不会安分守己,这样大一个动作,岂能没有目的性?
“紫英,你这样做是引导民意呢,还是裹挟民意呢?你就不怕说这是在煽动民意?”
“齐师,有些东西是回避不了的,就像一柄刀,它拿在我们手中,就能为我们所用,拿到别人手中,也许就是伤害我们的武器,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先拿起来。”冯紫英悠悠地道:“这一点,弟子暂时不会去过分显现,传奇话本可以吸引普通市民的兴趣,诗词歌赋能够为渴望彰显名声的士人提供一个舞台,市井闲话也能让朝廷看到一些下边的疾苦,了解一下京师城百姓的在想什么,商业信息能有助于工商发展,顺带也为这份报刊提供财力支持,我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齐永泰盯着冯紫英,也许是这个弟子带给他太多的惊奇了,所以这样一个举动也只是让他感到有些警惕和意外罢了,并未意识到这个大杀器出来,未来会引发多么大的风波,但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似乎真的有些不一样,和《内参》都不一样。
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个弟子带来的许多东西已经超出了自己预料,还有掌控。
虽然掌控这个词语听起来不那么好听,但是一个无法预测和掌控的弟子,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自己还在为其作保,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自己也是要遭受牵连的。
只是自己这个弟子真的在这么短时间就走到了这样的境地?这同样让齐永泰觉得有些无法接受。
也许真的该让这个弟子下到地方去打磨锤炼一下了,他这样特立独行胆大妄为,也让一直期望他留在朝中的齐永泰都生出了这样的心思。
“紫英,为师不确定你要办的这个报刊会带来什么,但是为师觉得肯定不会仅止于你说的这么简单,让朝廷看到民间疾苦,你这是要替都察院越俎代庖?”齐永泰想了一想才又道:“如果有人效仿你怎么办?”
“齐师,现在弟子也只是一个想法,光是筹备都需要时间,至于说办好之后会有人效仿,我觉得也是预料中的事情,所以最后也许需要一些规范,但那都是后事了。”冯紫英笑吟吟地道:“现在的关键,是要把它办起来,看看它会带来什么。”
把这桩事情丢给汪文言和曹煜之后,冯紫英就不再过问了。
汪文言和曹煜的办事能力毋庸置疑,自己只需要交代目的和一些思路,其他具体的办法和方略他们无需多指点。
汪文言操盘,曹煜具体运作,从另寻地点到购买印刷作坊,再到开始物色人员,开始收集相关的信息,不到半个月,这些活计就有条不紊的启动起来。
冯紫英只是在起初几天每天听一听汪文言和曹煜的想法汇报,再后来基本上就是十天半个月问一问罢了。
如无意外最迟十二月份,这样一份报刊就会正式新鲜出炉。
曹煜甚至在打算把名震天下的小冯修撰大婚作为这份报刊创刊号的市井闲话这一板块的头条新闻,这让冯紫英都忍不住佩服这个家伙娱乐至上的心态了,想必的确有很多人都喜欢了解一下这份八卦消息的内幕。
同样海通银庄京师号也打算和这份定名为《今日新闻》的报刊合作,整个资金都是海通银庄京师号提供贷款,同时海通银庄也会成为《今日新闻》的第一个广告合作客户。
===戊字卷
第六十七节
料事如神(第八更求票)===
冯紫英再度踏入沈府时,沈府的上下都已经对冯紫英这位准姑爷十分熟悉了,所以也不需要人引路,而是冯紫英径直入院。
看见沈宜修坐在花厅外的院子里,手里握着一卷书,紧邻院墙的石桌上还摆放这一副残局,估摸着是沈宜修自娱自乐,一盏刚泡好老君眉尚放在石桌上,热气袅袅。
看沈宜修睡眼惺忪的模样,似乎刚从午睡中起床,准备在秋日的阳光下晒着太阳看书品茶,冯紫英陡然间觉得有了。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一眼看到径直进来的冯紫英,沈宜修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这家伙现在是进出沈府如无人之境了,府里下人也见惯不惊,正准备揶揄对方两句,却骤然听得对方嘴里吟诵出这样两句诗。
忍不住讶然捂嘴,满脸惊喜,沈宜修强压住内心的欢愉,碎步过来,“紫英,你再念一遍,妾身还没听清楚呢。”
一见沈宜修妩媚流盼的俏颜生辉,冯紫英就知道自己这两句诗又赌对了。
这些青女青年既是这么感性,要解决她们就这么简单,抄公的确好当啊,当然借口也会一样,古寺破庙,断垣残壁,妙手偶得。
再念一篇,看着沈宜修喜滋滋细细品味的娇俏模样,如墨的青丝发髻,几缕秀发垂落在那晶润细腻的耳朵和略显微红的姣靥无比完美和谐,在午后的秋阳下,竟然呈现出一种惊心动魄的炫丽。
冯紫英忍不住轻轻靠近,吻了一下,骤然受惊的沈宜修猛然扭头,满脸不敢置信,却见冯紫英一脸的正气坦然,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涨得通红的脸庞上贝齿轻咬樱唇,良久才恨恨出声:“紫英莫不是把妾身也当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子了?”
冯紫英知道自己和沈宜修其实没有那么熟悉,不过是两三封信的让两人多可几分了解罢了,但越是这样,冯紫英觉得越是需要这等意外之举才能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毕竟只有三个月就要大婚了,而到时候太过陌生,反而会让成为一家人的两人难以适应。
所以他才会趁着沈宜修被自己这两句诗打动的时候突然袭击。
不出所料,沈宜修虽然有些愠怒,但是也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一旦有了这种很微妙的肌肤之亲,那么双方的距离机会迅速拉近,不会再对近距离的相处有抵触了。
“宛君说错了,我只会对珍视的人才如此,或许这就叫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冯紫英微笑着应道。
沈宜修当然知道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话,她也很喜欢看汤显祖的戏剧,比如临川四记,所以对冯紫英的敏捷反应还算满意,当然更重要的是得到冯紫英的两句诗心情正好。
“哼,那紫英刚才那两句诗能解释一下么?”沈宜修还是装出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她知道自己这位未婚夫君是个胆大妄为之人,若是不表现出气恼,只怕下一回就更要得寸进尺了。
“宛君还需要我解释?”冯紫英一样觉察到了沈宜修的好心情,“我是希望,明春我也能有如诗中一般的生活,难道宛君不期待么?”
被冯紫英的调戏话逗得霞飞双颊,沈宜修越发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这位未婚夫的狂放无忌了,还真的是如此,只是连哄女孩子都这般厉害,为何却说他不通诗?
据君庸说,连几位王爷邀请他参加诗会会都被他拒绝。
沈宜修自然不会去过问冯紫英这些方面的事情,她只是有些不能理解而已,像冯紫英的诗水准绝对是大家气象了,纵然他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像今日这种触景成诗,可以说应付一般诗会会绰绰有余。
被冯紫英的话逗得心情甜蜜,脸上却仍然要流露出愠怒之色,哼了一声之后,沈宜修握着书卷距离冯紫英远了一步,假作看书。
冯紫英也不为己甚,保持着距离,这种未婚夫妻之间的小情趣偶尔为之就好,若是再多,反而适得其反。
倒是晴雯很知趣地上来笑着问:“爷喝什么茶?”
“嗯,有没有和你家姑娘现在的心情一样的茶?”冯紫英歪着头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