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1718


这是关键,没有足够的人才人手,你要贸然去做这样大一件事情,那只会步子太大扯着蛋。
===戊字卷
剑吼西风
第十四节
掌家娘子之争===
“那肯定不行。”对这一点段喜贵倒是很理性。
“我和琏二哥商量过,几个方面来考虑,我们这海通银庄虽然还没成立,但是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尤其是这些扬州商贾的入股,那么要求他们提供一些经营方面的人才,这应该是一条路,另外就是在现有的那些钱铺钱庄里挖一些人才过来,这也是一条路,另外我考虑就在扬州效仿临清,设立一个学堂,一方面学临清那样招募穷苦人家子弟,做启蒙教育,另一方面也对进入我们海通银庄的各类人进行一个短期培训,以后这可以形成一个规矩,……”
段喜贵给冯紫英带来的惊喜简直超出了想象,他完全没想到自己这位表兄学习模仿和触类旁通的能力这么突出,居然已经考虑到要在海通银庄体系内部进行这种近似于近现代的培训进修制度了。
所以你永远不要小看古人,他们只是被环境和意识所限制,但是论智慧和情商,丝毫不比现代人逊色多少。
冯紫英估摸着如果自己没有前世带来的种种记忆,估计放在这个时代,也就是像韩奇或者贾琏这样的一个普通官二代罢了。
想想自己才来到这个时代时的情形,好像还真是,在那国子监里和韩奇、卫若兰他们厮混,甚至还不如他们。
“琏二哥在京师城里也还有些人脉关系,他打算回京师之后也联络和招募一些,如果不愿意来扬州或者去大同,那么就留在京师城也可以,……”
难怪贾琏会京师城之后几乎看不见人影,原来和段喜贵也是早就有商议,去办这件事情去了,看样子贾琏是真心要抱着自己这条大腿,一条路走下去了。
“表兄,你的这些设想都很好,短期内还得要从外边找人招人,但外来的人可靠性你们要琢磨一下如何确保,从长远来看,恐怕还得要着重从咱们海通银庄内部来培养选拔才是最合适的,考虑到未来海通银庄要覆盖整个大周,我建议你们在招募学徒时就要有意识的从大周各省来进行,像两广福建四川这些偏远地区也都要考虑进来,……”
“紫英你放心,这一点我们也考虑到了,我已经去了信给家里,让他们在大同那边选一些穷苦子弟,琏二哥也去信金陵那边,也让人在招募学徒,沈家和林姑娘不是苏州人么?不妨也可以在苏州沈家、林家子弟里边选择一二,……”
冯紫英笑了起来,这个表兄还真会做人啊。
这种示好,估计无论是沈家林家那边都难以拒绝,尤其是到日后,海通银庄发展起来的话,沈家林家只怕会更认可这份人情,这位表兄现在就已经开始要走枕头风路线了么?
“表兄,到时候你可能也要回一趟京师,忠顺王也要见见你。”冯紫英想了一想才道:“他那边的股本募集也差不多了,扬州号这边挂牌你先运作起来,等到琏二哥从京师过来,你就暂时让他把这边挑起来,回一趟京师,我觉得这京师号恐怕暂时还得要你来组建。”
扬州号和京师号是未来海通银庄一南一北的两大核心,当然从长远来看,广州号的战略意义会比扬州更大,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扬州号的重要性仍然不是广州号能取代的。
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带来物流集散,两淮和湖广江西的盐运枢纽,江南精华所在,便是苏州和杭州与金陵都难以匹敌。
段喜贵迟疑了一下,“琏二哥是打算长久留在扬州了么?”
“嗯,他有此意,勤能补拙,他回扬州之后,你多和他沟通一下,多提醒,另外表兄,你也要考虑多培养一二能独当一方的助手帮手了,明年后年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去独当一面。”
贾琏各方面能力都不及段喜贵,但是胜在勤勉老实忠心,而且真的要与京师贾家那边日渐走远,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了,所以在忠诚度上无虞。
就凭这一点,冯紫英都愿意用他,毕竟这个时代,忠诚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远胜于能力。
冯紫英的提醒让段喜贵更是心喜不已,这意味着自己未来可能不仅仅是负责扬州号或者京师号,甚至整个海通银庄都可能会交由自己来负责,而这是在今日之前他都从未想过的。
“紫英你放心,我们宁肯慢一些,也不会轻易放手,现在我们并没有任何对手,先手的优势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赶上来的,除非户部自己要成立银庄,但一旦我们出了问题,就会给人可乘之机。”
段喜贵的话让冯紫英很满意,能够在这个时候还保持着一定的冷静和理性,足以说明段喜贵的心态已经十分成熟了,这是一个掌舵者必备的特质。
就在冯紫英和段喜贵为海通银庄未来规划时,另一边的宝钗和探春也是忙碌不堪。
“宝姐姐,这是冯大哥让人送来的,扬州迎恩桥附近三条街巷铺子出售价格和租金,金陵城四条街巷铺子出售价格和租金,还有松江府三县近三年上等水田价格和田租,……”
探春一边翻阅,一边摘录着她认为需要保留有价值的内容。
冯紫英让人送来的东西很繁复,涵盖了整个南直这边几个府城的各种物价,包括地价、铺价以及租金,这样可以计算出收益率,这也是冯紫英发明的新名词,但是宝钗和探春都很快就接受了这些新词儿,因为很贴切。
“嗯,三妹妹也可以看一看这个,这是杭州和福建这边三家茶山和茶庄年产茶叶总量和价格,以及雇佣本地人采茶炒茶和运输到府州和宁波的费用,有些粗略,但是也能大概算出一个数目来,……”
“姑娘,这是徽州两家制墨坊的收入,嗯,也还有他们总计投入,……”侍书把另外两页纸递给探春,“也不知道冯大爷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看得人眼花缭乱,小姐,这是冯大哥要考验我们么?”
一句话让宝钗和探春脸都是微微一烫。
难道这真是要考验未来掌家之后的本事?
日后要把冯家的营生都交给自己?
宝钗心里还算是有点儿底,但是遇上侍书这个没什么心思的说出来,却不能不让她琢磨起探春来了,难道冯大哥真的对探春也有些几分心思?
探春也被侍书的话给弄得心里有些发慌,她更怕宝钗听着这些话有了其他心思。
冯大哥怎么想的,探春不知道,但是她内心的期望却已经勾了起来。
那一日冯大哥的话语让探春几日都未曾睡好,她不知道冯大哥最后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或者是自己真的理解有误?
“侍书,冯大哥交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按照冯大哥要求去做就行了,而且冯大哥所说的这种算术和记账真的很方便,比原来的记账简便多了,也不知道冯大哥是从哪里学来的,……”
探春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宝钗也很心照不宣的对侍书的提问没有回应,这种默契对于二女来说都像是一种忌讳而自然形成的。
宝钗觉得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花心思来盘算这些东西了。
她没想到林家的资产是如此丰厚,如果算上借给贾家的十五万两用于修建贵妃省亲园子花销,几乎要达到四十五万两银子,这还没有计算一些不好细算的老物古董珠宝等。
就算是林家原来有些资产,但是宝钗相信这其中起码七成以上应该是来源于林父在这六七年的巡盐御史位置上的宦囊收益。
这也难怪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去做官,当然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也不是其他什么官员能比的,便是一省布政使也未必能比得上这个两淮巡盐御史。
冯紫英交给二女的任务既简单又复杂。
首先是把林家所有资产梳理计算清楚,这前期贾琏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有些剩余宅子和田地尚未处置完毕的,也很简单,比照现价很快就能算出来。
其次是要对整个南直隶地区的当下的各种营生收益做一个统计和比较。
这就要繁复得多,当然冯紫英让人提供了各类数据资料,同时也不可能要求涉及门类太复杂,即便如此,一样让宝钗和探春这几日抄抄写写和计算得头昏眼花。
把这些涉及到各种营生的大概收益率计算出来之后,然后分门别类的罗列出来,再加上冯紫英给她们的开海债券年息、海通银庄三年期和五年期利息以及海通银庄募股股东的预测收益,最后就是要求二女各自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风险和利益比较,进行一个资产配置规划。
宝钗和探春对于这样一项工作是既兴奋满足,同时也充满兴趣,冯紫英这样做必定有其目的,对于二女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最终胜负都在其次了,关键能让冯大哥认识到自家的能力,对自己印象也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戊字卷
第十五节
任是无情也动人===
冯紫英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将林家偌大的资产拿给宝钗和探春两个丫头来随意处置,那肯定不合适。
他不过是要借用这样一个机会来拓展二女的眼界和思路,让她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随着时代变化,将来冯家产业如果交给她们来掌管,应当如何来处理罢了。
但是二女的表现还是让他颇为吃惊,或者有些意外惊喜。
把二女交上来的这两份规划看了个明明白白,虽然还有些稚嫩和粗糙,但是整个布局框架却是基本完备了,而且实事求是地说,短短十来天时间,先整理统计,然后在进行对比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制作出这样一个方略来,也真是难为这两个丫头了。
虽说有两个丫鬟做助手,但是最终要把通过这些比较衡量在拿出自己的判断,或许宝钗还有些经历,但是对探春来说就真的是全新的挑战了。
整理和统计是宝钗和探春合在一起做的,但是从整个统计整理结束,对比比较和评估,再到最终的拿出一个资产配置方略来,那就是各自分开来做了,这也是冯紫英的目的。
“嗯,看来二位妹妹的方略都做得很详尽啊,愚兄看了,算得上是各有千秋了,但是愚兄还是想要听一听二位妹妹亲口介绍,嗯,除了这些想法外,愚兄还想听一听你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宝钗和探春下意识的互相瞄了一眼,心中都是一震。
虽然冯紫英话语温和,甚至还带着几分玩笑口吻的笑意,但是宝钗和探春都都相信冯大哥这样做绝对是有深意的,兴许自己内心的猜测还可能就是猜对了。
看看冯大哥不但要了解结果,更要知晓做出这样决定的依据理由,甚至还专门对二人的这份方略做了记录,关键还是这样当面锣对面鼓的比较,这就不由得让二女都有些紧张起来了。
冯紫英重新把两份方略还给宝钗和探春,嘴角带笑,“谁先来?”
冯紫英挑了一处很轻松的环境,圆桌,春凳,花窗,窗外春意盎然,阳光明媚,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候,本该是一起流连于花园,漫步于林荫小径的愉悦时光,现在却成了宝钗和探春的“比试较量”的时刻,二女倒没有意识到,但冯紫英却觉得有些可惜了。
宝钗深吸了一口气,瞟了一眼比自己更紧张的探春,微微颔首,“那冯大哥,小妹先来吧。”
实际上宝钗已经大略明白了冯紫英的想法。
未来自己如果要嫁入冯家,不说薛家要陪嫁一些,单单是如冯大哥所言属于二房的许多家产都是要从长房和三房分割开来,鉴于自己未来的婆婆名义上是属于三房,那么这二房的家产,嗯,或者说是资产财货,可能在自己嫁入冯家的第一天,就会交由自己来管理和经营。
看看冯紫英的忙碌程度和他特殊的三房妻室,这就意味着他在以后都不太可能参与到从长房到三房的家族财产资产的管理中去,同样这样也意味着可能未来三房会各自掌握着冯氏一族的家产资产,同时也会由各位掌家娘子自行来考虑如何经营管理好一家营生和开销。
这种对比恐怕就要比现在宁荣二府之间尤氏和王熙凤这样的管家对比要鲜明多了,起码自己和黛玉以及沈氏女是三房嫁一人,没谁能遮掩隐瞒得过丈夫,冯紫英只需要稍稍用点儿心就能这三房中谁最用心谁本事最大。
在这场竞争中,宝钗自然不愿意落败。
沈氏女宝钗不熟悉,但她已经了解过了,苏州书香世家嫡女,虽然颇有才名,但是在经营这方面却没听说有什么多大本事。
而作为一个家族中掌家娘子,恐怕单单是靠能吟诗作赋固然可以博得夫君欢心和外界的欣赏,但是要在一个家庭中却是很难服众的,尤其是一个家庭都要靠这个掌家娘子来管理经营维系一家生活的营生时,这种持家能力甚至远胜于那等附庸风雅的写诗作画。
所以当冯紫英把这样一个“奇怪”的任务交给她和探春时,最初她还觉得有些唐突,但后来她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很显然探春也一样如此。
面对探春这样一个已经具有一定威胁性的丫头,宝钗是绝不敢大意的,虽然她也没想明白探春突兀地介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有一点宝钗却是可以确定,对方威胁不到自己的位置。
庶出女不等大堂这是规矩,像冯紫英现在这样的身份是不可能娶一个庶出女为嫡妻的,如果是那样,便是礼部不允,都察院也会要上弹章的。
所以宝钗也只是好奇和警惕,担心自己表现不如对方,进而降低了自己在冯紫英那里的印象,但是还不至于敌视探春,从内心来说,宝钗还是很喜欢探春的性格。
“嗯,宝妹妹就先来,你可以照着你写的方略说,也可以直接按照你自己的思路来解说,不必有任何压力。”冯紫英觉得自己现在更像是也该面试官,面对连个即将竞争上岗的新手,这种滋味儿很独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