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1718


林丫头现在已经马上十三岁了,但身子骨依然有些瘦弱,若是被母亲了解到,那是断断不会答应的;宝钗倒是身子康健,但是皇商家庭和丧父这一条恐怕也难以让母亲接受,这一样需要时机,想到这这些冯紫英也觉得头疼。
段氏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自己儿子,总觉得这里边有些什么不对劲儿,但是又说不出来,好在沈氏女这门各方面的婚姻要定下来,也算是替冯家敲定一件大事了。
冯紫英再次踏入贾府大门时,都能感受到贾府不一样的变化了。
“恭喜了。”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冯紫英看着贾琏和贾宝玉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尤其是贾宝玉,那股子游目四顾顾盼神飞的模样,真真是不一样了。
“呵呵,紫英何必客气,贾冯两家哪里需要这般?”贾琏微微摇头,对于他来说,这元春才选凤藻宫贤德妃意义不大,当然肯定是一件好事,还有那王子腾转任新设立的登莱总督也不过是自己媳妇更加得意,和他也没有多大关系。
当然对于贾家其他人来说却都是精神振奋,似乎觉得贾家从此要走上皇亲国戚之路了。
“琏二哥此言差矣,这等事情还是可喜可贺,虽说不宜大张旗鼓,但是礼节还是要走到。”冯紫英笑着道:“赦世伯和政世叔在吧?”
前日里朝中一系列人事变动终于尘埃落定,齐永泰任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李廷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李三才任工部尚书,乔应甲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当下内阁也补为四人,首辅叶向高为谨身殿大学士,次辅方从哲为武英殿大学士,齐永泰和李廷机均为东阁大学士。
“都在,得知紫英要来,二位老爷都候着呢。”贾琏笑着道:“此次朝廷里边大动,二位老爷也有些不太明白,所以还想请紫英你代为解释一下呢。”
冯紫英笑了起来,“政世叔那边只需要去王公那里走一遭,不是什么都知道了?”
“王二舅那边这段时间也是客人太多,老爷想要避嫌,也不好多去。”贾琏解释道。
其实冯紫英应该是你贾府还提前知晓这些变化,当然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却是不知道的,但朝廷设立登莱总督,王子腾改任登莱总督,牛继宗转任宣大总督却是一番计议之后最终敲定了。
这其中太上皇和皇上之间如何商议好的,冯紫英也不清楚,但是很快这些变动便敲定,顺带还冒出来一个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的事儿,这让冯紫英感觉到这一场较量博弈背后还藏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贾家或主动或被动的被这样带入漩涡中,也不知道是祸是福。
===丙字卷
第一百三十六节
鲜花着锦===
看见贾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的迹象,冯紫英心中唏嘘。
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看上去也许就是蒸蒸日上的架势,但是谁又能说得清楚背后暗伏的杀机?
你要说贾府上下或许都是糊涂人,但是王子腾也是么?牛继宗也是么?恐怕不是。
但是有些是他们无力改变,有些是他们自信可以扭转改变或者可以避免。
人人都是抱着这种侥幸,所以到最后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自取灭亡了。
天家夺嫡易储这一类事情关乎莫大利益,几乎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不像官斗争失败也不过就是逐出朝廷,甚至还可以蛰伏等待时机卷土重来,所以冯紫英信奉能不参与最好不要参与。
只是他也清楚,有些事情你想要全然置身事外也不可能,只能说让自己尽可能的不要卷入太深而已。
更何况更多人信奉的是风险越大那么回报越大这样规则,自然也就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了。
对于贾元春入选凤藻宫为贤德妃,冯紫英略感诧异倒是也算是有一些心理准备,虽然内心有些遗憾甚至痛惜,但是这等事情他也无力改变。
太上皇和皇帝都需要一种微妙的姿态和方式来显示双方达成了默契,或者说还要体现未来将进一步合作,那么这也算是一个小标志了。
至于说贾府或者贾元春的想法对他们来说自然是无足挂齿,只怕连王子腾都要双手赞同。
“琏二哥,宝玉,那愚兄现在是不是要叫你们一声国舅爷了?”见宝玉神采飞扬的模样,冯紫英忍不住笑着问了一句。
宝玉脸一红,再说他是不通世务之人,也知道自己这个国舅爷和正经八百的国舅爷还有些区别的。
虽说当今皇上没有皇后,但是却以许贵妃掌后宫,另外尚有多个育有皇子的贵妃,自己姐姐不过是刚被册封为凤藻宫贤德妃,实际上贤德妃不过是地位位于贵妃之下的普通妃子,凤藻宫也不过是一处偏院所在,只不过寻常外界不太了解罢了。
不过永隆帝自继位以来那边再无增补后宫之举,此次一次性增补了四人,贾元春不过是其中一人,但无论如何在没有皇后的前提下,这些妃子们的兄弟们称呼一声国舅爷,也勉强说得过去。
“冯大哥,你就莫要取笑了,大姐姐入选我们也是刚知道,府里上下虽然高兴,但是这等天家之事我们也只能祝贺,其他并不敢多言。”贾宝玉连连摆手,“倒是冯大哥您一位老师入阁,一位老师晋位左副都御史,您马上也该入翰林院了吧?”
冯紫英有些诧异贾宝玉居然能讲出这样一番有礼有节的话来,这大大颠覆了他的印象,莫不是这小子受了什么刺激影响,居然也要“改邪归正”了?
“愚兄的事儿且看朝廷的恩赏吧,愚兄倒不会太在意,左右也不过是在翰林院里做事。”冯紫英注视着冯紫英,“倒是宝玉你这番话让愚兄觉得有些不一样了啊。”
宝玉有些忸怩,摇了摇头:“大姐姐从宫中带了信儿回来,也专门叮嘱了我,”
“哦,原来如此。”冯紫英点点头,这才明白是贾元春可能带信回来要贾府上下莫要过分张狂。
特别是贾宝玉,这等骨节眼儿的时候,处于风口浪尖,许多人都盯着,稍不留意只怕又会引来御史们的攻讦。
只是这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后,这贾宝玉就有些尴尬了。
原本设定的贾宝玉要走和皇室宗亲联姻之事恐怕就要就此作罢了,盖因元春都成了永隆帝的妃子,而贾宝玉作为其弟,自然再不可能去谋娶其下一辈的宗室女子,像几位亲王的子女,原本其中也还是有那么几个堪为人选的,但是现在就不可能了。
冯紫英估计这大概是贾政他们喜忧参半的主因,也想在自己这里再为贾宝玉找一条合适路子吧。
要说这贾元春虽然成了贤德妃,但是一个妃子要说就能对贾家有多少提携,实在是有些难以预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是永隆帝用来向太上皇向武勋们示好的一个标志,表面上光鲜,冯紫英估计未来永隆帝还会进一步提升贾元春的地位,就是晋位为贵妃也不是不可能,没准儿给还能给贾赦贾政这些人一些甜头,但内里真实情况如何,就只有当事者才清楚了。
这个当事者当然不是指贾家本身,而是指永隆帝、太上皇和武勋代表们,嗯,或许贾元春勉强也能算一个吧。
那贾宝玉该怎么办?
“嗯,贤侄,这些情况你都知道了,宝玉日后的路子该怎么走呢?”贾政和王夫人的目光望过来时也是充满了希望。
之前冯紫英为贾宝玉设定的道路的确是最合适的,他们也已经认定走这条路是最符合宝玉的性子和贾家利益的,但现在局面大变,元春晋位贤德妃了,宝玉不可能再去找某位公主郡主,那该如何示好?
冯紫英也觉得棘手,想了一想之后才道:“世叔,婶婶,这的确有些出人意外,但是事已至此,小侄觉得恐怕也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宝玉继续读书,如果能考个秀才最好,等待合适时机请求皇上恩荫,让宝玉到国子监读书。”
贾政和王夫人都是皱眉。
这条路倒不是不可以走,贾元春既然成了皇帝妃子,为自己嫡亲弟弟谋一个荫监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宝玉要考秀才这就不好说了。
现在贾政觉得恐怕贾环读书科考都要比宝玉靠谱,没准儿贾环考上了秀才,宝玉还未必能行。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荫监了又能如何?难道最终也学着贾琏贾蓉这样,挂个闲职去混日子?这对贾家意义不大啊。
“铿哥儿,你说宝玉有无可能和士林”贾政最终还是吞吞吐吐的说了出来。
和皇室宗亲联姻如果不行的话,那就只有瞄准另外一个群体,那就是官群体。
官群体中不少也是士林望族,就像冯紫英在恩荣宴上发生冲突的王象春所在的山东桓台王家,又比如湖广麻城梅家,那都是世代为官,进士举人出了一大堆的,若是能娶这等累世为官的官家族女子,那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世叔,宝玉若是想要娶这等人家女子,恐怕起码要考个举人吧?”冯紫英也是苦笑,“便是秀才都不够,而且求娶的也未必能是嫡女,小侄觉得意义不大啊。”
贾政颓然,他何尝不知道官世家如何会看得起这等武勋世家?而且你又读书不成,只怕就更难,便是有贾元春为妃这个加成,但官对这一块弄不好更忌讳,除非是那等毫无气节的,所以这个难度相当大。
“哎,也是。”贾政沉吟着点点头。
“世叔,那东平郡王、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家中皆有适龄女子,便是北静郡王亦有两个妹妹,不知道世叔”冯紫英想了一想又问道。
“啊?”贾政和王夫人面面相觑,这四王虽然也是王,但是那是异姓郡王,实际上也算武勋这一脉,名义上是王,但也就是名声好听一些罢了,要和忠顺亲王、义忠亲王这样的张氏亲王比,那无论是哪方面都相差太大了。
见贾政和王夫人都摇头,冯紫英知道贾家这方面还是比较明智的。
去和四王之家联姻不但没有多少利益,而且弄不好还会牵连拖累贾家,这是断不可取的,哪怕贾家看起来和北静郡王两家关系十分密切,贾宝玉也经常出入北静郡王府邸中。
这道题看起来有些无解,冯紫英也无可奈何。
谁知道贾元春会被太上皇和皇太妃以及王子腾他们用来当作棋子,而永隆帝也觉得接受这个棋子可以作为一个示好的标志。
估摸着其他几位此次受封的妃子也都属于此类情形,这永隆帝玩这一套还是很顺溜的。
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那也就只有让贾宝玉还是按照原定路线先继续读书,张扬名声,至于说下一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万一真的有哪位臣看上了贾宝玉这等银样镴枪头了呢?
待到和贾政一道到了荣禧堂,贾赦已经在那里候着了,这才开始谈所谓的”正事儿“。
这”正事儿“也就是马家的处置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冯紫英也就是来起一个传达作用,马夏已经下狱,牵扯到马家旁系子弟五人,也都已经下狱,追缴需要涉案的银两多达十余万两,马家也已经在陆续发卖家中宅邸田地等资产以求凑齐,陆续甚至连马尚都被降爵罚俸。
但估计也就是到此为止了,乔应甲自然不会和冯紫英具体说太清楚,这等事情本来很多就只能心领神会点到即止。
哪怕是师生之间关系再密切,乔应甲也不可能就具体案情和冯紫英说太深,这其实也是对冯紫英的一种保护,也是乔应甲的自我保护。
在这一块上,冯紫英也是从乔应甲那里学到了不少。
===丙字卷
第一百三十七节
质问===
贾赦贾政只是一个传话筒,但是毫无疑问这传话筒也是有一些想法和利益倾向的,贾琏就曾很含蓄的向冯紫英暗示过这一点。
冯紫英自然也心领神会,对贾琏也是越发满意。
这意味着贾琏已经在逐渐背离贾家的利益,或者说起码是不再完全听命于其父贾赦的命令了,而更愿意信任自己。
做到这一点,冯紫英也是从最初开始,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慢慢实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