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1/1718


内容倒是没什么,既没有要求自己表明态度,也没有要求自己做什么出格的举动,就是很寻常的谈天说地,和以往那等正常来往的书信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在最后的书中多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建议。
看清形势,细心揣摩,留有余地,类似于这样的含义蕴藏在言语中,贾雨村当然明白其中深意。
南京究竟能支持多久,这是冯紫英话语中毫不隐晦流露出来的意思,半年,还是一年,抑或两年?
在冯紫英信中似乎从未认为南京能坚持过两年,最长也不过两年,一切就该结束。
真是那样么?贾雨村捋须沉思。
脚步声从外间传来,贾雨村知道是阎鸣祥来了,转过身来。
“大人!”
“鸣祥,情况怎么样?”贾雨村看着对方,有些期盼地问道。
“不太好说,来自各方的消息都是乱七八糟的,各种说法都有,闹得外间也是人心惶惶。”阎鸣祥顿了一顿才道:“北边的消息肯定是对咱们这边有利的,传得多一些,徐州那边消息就少了一些,但是下边却是乱传,……”
贾雨村皱起眉头,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不利的消息南京这边肯定要封锁,连他都安排下边三班衙役出入市井,禁止那些消息乱传,可真相究竟如何,却连他这个金陵府尹都一片混沌,闹不清楚。
“乱传?”贾雨村沉吟着道:“只怕未必是乱传吧,不过是一些人不希望这类消息传得太厉害罢了。”
阎鸣祥一凛,“大人说得是,南京这边恐怕还是徐州那边的消息震动太大,对整个江南局面影响就太危险了。”
“陈继先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或者说太出人意外了,丰县、沛县何等重要的地方,竟然被西北军轻而易举地夺下,他甚至在徐州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夏镇一丢,漕运就算是断了,昭阳湖和独山湖本来就是一处治安不靖的地方,现在夏镇被西北军控制,北上的粮船怎么过去?”
“绕过去?”阎鸣祥对北面的地理状况并不了解,随口问道。
可贾雨村却不一样。
到了金陵之后,对整个南直隶的地理地势一直花心思了解,徐州作为南直隶的北面门户,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所以贾雨村也十分关心。
“绕过去?怎么绕过去?”贾雨村冷笑,“西北军控制住了夏镇这个咽喉所在,西面砀山、丰县、沛县就不用说了,肯定被西北军牢牢把持了,东面还跨过运河拿下了滕县和峄县,这已经在这一段构筑了一道防线,怎么绕?走陆路,那就得要走到郯城、沂州、费县、泗水这么过去,才能绕到济宁,可这一段路数百里,靠什么来运?靠马车和力夫?这谁吃得消?”
阎鸣祥讪讪地道:“可没有咱们江南过去的粮饷布药和武器,宣府军和大同军靠山东本地的补给,能支持下去么?”
贾雨村缓缓摇头:“短时间内,或者说两三个月也许没什么,毕竟德州、临清、东昌府和济宁这一连串运河城邑都是原来水次仓所在,原本就有不少存粮,依靠漕运,运过去的米粮也还储存了一些,但是宣府军和大同军在山东不受欢迎,很难从运河沿线以外的地方征集到额外的粮食,所以漕运一断,难免坐吃山空,……”
“那怎么办?淮扬军和宣府军南北对进,重新夺回夏镇,恢复漕运?”阎鸣祥有些着急,“西北军的防区扯得那么宽,从顺德府、广平府到大名府,还有黄河以南的河南几府,这南北东西横贯怕不下数百里,如果宣府军和淮扬军全力以赴要打通这条命脉,应该可以做到吧?”
“哼,问题是陈继先值得信赖么?谁知道他屁股是坐在北边还是南京?丰县沛县被他随手就丢了,谁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听说从丰县沛县逃回徐州的淮扬军并没有受太大的损失,只是溃败而已,但是被斩杀和俘虏的并不多,基本上都逃回徐州了。”贾雨村语气却变得很輕松,“這種情形下,指望他去和宣府军配合重夺夏镇,可能么?南京这边恐怕还在担心西北军会不会趁机南下夺下徐州呢,万一陈继先索性就替西北军当开路先锋,直接从徐州南下淮安、扬州呢?誰能挡得住?”
阎鸣祥骇然,“不会吧?义忠亲王对陈继先何等信重,他纵然打仗不济,但也不至于给义忠亲王背后一刀吧?”
“鸣祥,你在想什么?”贾雨村冷笑,“谁对陈继先不信重?皇上对陈继先不信重么?他原来那个五军营的大将是怎么来的?冯唐没能当成五军营大将而让他当了,皇上难道对他不够信重?那他为何要提出南下出任淮扬镇总兵,难道他不知道那时候京中最需要他这等宿将坐镇么?义忠亲王若真的是对他信任,就不会对他的要求推三阻四了,话又说回来,他这种人,这样的表现,谁又敢对他推心置腹呢?”
阎鸣祥终于从自己东翁嘴里话语品出一点儿味儿来了,定了定神,才压低声音道:“大人,您的意思是夏镇怕是夺不回来了?”
“我不看好,但是如果夺不回来,那宣府军和大同军怎么办?他们要想继续在山东坚持下去,那么就必须要夺回夏镇,恢复漕运,可如果不能在山东坚持下去,失去了山东,朝廷大军南下进入南直隶境内,南京就没戏了。”贾雨村沉吟着道:“现在就看牛继宗能不能顺利夺下夏镇,但他不能指望陈继先,陈继先不给他拖后腿找麻烦就算不错了。”
“夏镇夺不回来,宣府军和大同军就没法维持下去,山东就守不住。”贾雨村站起身来,“山东守不住,那还有什么说的?”
===壬字卷
第二百六十四节
扼其咽喉迫其来战===
“谁敢说夏镇夺不回来了?”刘东旸笑呵呵地站在沽头城头上,“若是不夺回来,牛继宗和孙绍祖手底下十多万人吃什么?把运河沿岸抢光么?”
沽头城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分司所在,这里扼守南直与山东交界咽喉,往北就是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的辖地,往南就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辖地。
北盐不能南运,南盐亦不能北输,这是规矩,而夏镇分司就是扼守这里的关键。
但是随着长芦盐场的产能逐渐萎缩,两淮盐场的产能却还能勉强维持,南盐北输的利润就显得十分可观了,夏镇分司的重要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长芦盐场产量自元熙三十八年之后就开始缓慢下跌,这也是为什么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对永平府的惠民盐场逐渐重视起来缘故。
虽然惠民盐场产量远无法和长芦盐场相比,但是毕竟也算是一个补充,多少也能弥补一点儿长芦盐场产能萎缩缺口。
由于北盐缺口日大,南盐要北运,就必须要过两道关隘,一是夏镇分司,这里要抽取一道盐税,因为这出境南直隶了,同样在北面独山湖以北的鲁桥镇,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也在那里设有分司,盐一旦入境山东,也需要抽取一道盐税。
“是啊,不夺回夏镇,牛继宗怎么过活?他敢不夺回么?”土文秀是专程赶过来和自己这位昔日带头大哥见面的,他的驻地在沛县,距离这里不算太远,“大帅选了一个好地方,逼得牛继宗必须要南下啊。”
“嗯,陈继先首鼠两端,他现在在徐州都是坐卧不安,只要我们不南下,他就阿弥陀佛了,大帅算是把这个人看穿了。”
刘东旸双手撑在沽头城城墙垛口上。
这沽头城城头低矮,不过两丈来高,本来也就是作为分司驻守,收取盐税为主,同时税课司也选择在这里收取商税,所以城内面积也不大,除了都转盐运使司分司和税课司外,其他就是一些大商家选择在这里建立仓库和铺面了,如果单轮防御来说,价值不大。
不过昭阳湖和独山湖中素来有湖匪出没,每每这周边金乡、鱼台、滕县、邹县乃至济宁州这些地方遭遇水旱灾害,便有大量民众涌入湖中,沦为湖匪,这昭阳湖和独山湖的湖匪与北面的南旺湖、蜀山湖、马肠湖的湖匪遥相呼应,也成为兖州府的一大害。
不过每每灾害过去,尤其是连续几年丰年,无论是北面的南旺湖、蜀山湖湖匪,还是难免昭阳湖和独山湖湖匪的势力都会大幅度削弱,毕竟不思谁都愿意冒着掉脑袋和一辈子被官府通缉的风险去当湖匪的,只要过得下去,谁又愿意去当湖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1/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