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7/1718


相较于在金乡、鱼台附近会战,在夏镇这边可以将宣府军拖得更远,哪怕他们可以利用运河,但越是远离济宁,他们来回的时间就越长,就更容易各个击破。
冯唐没有再多说,刘东旸的几個建议都深合他的胃口,这等打仗,那般按部就班的会战,靠兵力堆砌消耗,非他所愿,而且极易达成僵持的消耗战。
对己方来说,若是对外打仗,这般对战,那当然是好的,但现在是内战,而且对方有江南充裕的物资保障,有运河运输之利,这对自己一方是不利的,所以时间不在自己一边,就必须要击其要害,迫使对方主动发起战争。
不过刘东旸的建议给了他不少启发,但是对方的考虑却也有些许多弊端,这是对方作为前锋的思路,但作为主帅,却需要权衡利弊,如何来择其优点,去其短处,形成一个最完美的方案,就是该自己来考虑的了。
但无论如何,刘东旸都证明了其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悍将,同样也是颇有谋略的智将,没有让冯唐失望。
就在冯唐和刘东旸苦思谋划如何来掀开这一场揭幕战时,在战场的另一方,牛继宗同样也在看着舆图琢磨如何来打这一仗。
几乎是同样未虑胜先虑败,牛继宗对自己的宣府军十分有信心,但是对孙绍祖的大同军也是有些担心。
一旦北线失利,朝廷大军压下来,自己就可能面临来自几线的夹击,而且牵扯运河数百里,这条战线骤然拉长,就十分危险了。
所以他也一样在思考孙绍祖如何来击破蓟镇军的尤世禄和山西军的苏晟度。
作为身经百战的宿将,牛继宗虽然也是从五军都督府里走出来的,但是他之前可是实打实在蓟镇和宣府军打熬过的。
元熙二十九年他就是蓟镇的游击,后来在蓟镇升任参将后调任宣府镇,在宣府镇一步一步从参将到分守副总兵,再到协守副总兵,最后只差一步到总兵却被调回了五军都督府担任闲职,一搁就是好几年。
即便这几年里他也是处心积虑想要重返军中,才会走了迂回曲折的路径,从接任王子腾的京营节度使开始,再到宣大总督。
对苏晟度,牛继宗是看不上的,溜须拍马之辈,居然也能被朝廷派来领军?
但现在对于己方来说却是一大利好消息,而且苏晟度明显是和蓟镇尤世禄那边不睦,二人率军南下却在河间和真定一线磨磨蹭蹭,这也许是一个机会。
孙绍祖明显高估了对手,退守德州,摆出了防御架势,但人家却徘徊不前,大概让孙绍祖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德庆,你怎么看?”瞥了一眼身旁最得意的参谋幕僚,牛继宗随手指了指堆砌在桌案上的一大堆文档情报,“我们的情况估计也被京师那边了如指掌,同样他们内部那些龌龊对我们也一样毫无遮掩,苏晟度不服尤世禄,尤世禄也指挥不动苏晟度,这一仗绍祖那边可以怎么打?”
穆德庆还在看手上的情报,许久才放下道:“论理是该先打尤世禄,尤世禄只有两万多人,虽然是蓟镇军,但利用运河的优势,我们可以随意调动运输,不像他们只能一步一看,担心补给脱节,我们虽然把东光南皮景州一线清扫一空,但看得出来京师方面还是很是支持,从顺天府下来的粮草物资跟进很快,夫子数量多达万人,这有些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都小瞧了冯紫英这个年轻人啊,这家伙在顺天府不过一年时间,手段接连不断,河间府本来情况不佳,我还以为尤世禄大军南下在河间这边难以维系,但顺天府的补给却来得这么快,让我们的准备也有些派不上用场了。”牛继宗不无遗憾,“现在尤世禄就能游刃有余地稳扎稳打,不肯轻易冒进,这一仗就不好打了。”
“那就打山西军!”穆德庆把手中的折扇一合,“看起来山西军有五万多人,和绍祖的兵力相若,而且苏晟度亦是十分谨慎,但是这厮连索卢水都不敢过,这就意味着索卢水以东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枣强这一线苏晟度肯定派有小股部队,但再往南呢?”
“你是说从说从临清州?”牛继宗眼睛一亮,“可广平府那边亦有朝廷军队,……”
穆德庆笑了起来,“大帅,您不是连卫军都惧怕了吧?我们没有去打广平府,没去打大名府,没有打顺德府,并非我们打不下来,而是打下来没有意义,冯唐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只在广平府和大名府布置了卫军,哦,还是有一支西北军的,是刘白川的两万人吧,驻守着从顺德府的广宗到最南端的大名府的东明,这几百里地,就区区两万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再干什么,我们真要打,他们可能还求之不得,就是盼着我们打进去,让我们陷在那里呢,可我们若是不打不占,而是直接插进去向上一勾呢?”
牛继宗目光在墙上的舆图逡巡,许久才缓缓道:“绍祖的兵力不够,苏晟度虽然是个蠢货,但是山西军却也不弱,绍祖在德州一线驻扎了三万人,在武城还有一万人,在临清州这一万多人是作后备队的,便是突袭,也难以一击把山西军打垮,……”
“谁说让绍祖出兵?不但他不能出兵,而且还得要摆出一副让临清支援德州的架势,否则尤世禄肯定会看出端倪来。”穆德庆阴阴一笑,“冯唐不是稳扎稳打么?那好我们就趁着这个机会,先给他来一份见面礼,让东昌府三万大军星夜北上,在武城以北甲马营水驿下船,向西直扑南宫,南宫驻有山西军五千人,击溃后马不停蹄直扑冀州,……”
牛继宗目光死死盯着舆图。
甲马营他知道,武城县北面二十五里一株要冲,驻有水驿和递运所,亦有码头可登岸,关键是从这里登岸可以避开武城或者临清登岸容易暴露。
“德庆,三万人北上,怕是不容易遮掩住行迹啊。”许久牛继宗才悠悠道。
“大军可以星夜登船,可假意作增援临清,毕竟临清大军都北上德州了,在大军临近临清时,暂时封锁临清到故城之间的运河,这样就可以打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大人还是不放心,不妨也可以在临清做做文章,假意当大军在临清下船,无外乎做些上下演戏,……”
穆德庆笑了笑,“这只是属下的一个粗略想法,具体如何操作,肯定还要慢慢研究,……”
牛继宗缓缓点头,“此事须得要细细计议,而且我若是抽走三万大军,冯唐那边只怕也会很快得知消息,只怕他不会眼睁睁看着山西军被打垮而无动于衷,朝廷也不会答应。”
“这就要看时间了,但我以为只要我们一举解决山西军,尤世禄的蓟镇军就难以对绍祖构成威胁了,甚至绍祖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对再出吴桥、景州,尤世禄只能后撤,我们要真打穿顺德府和广平府,冯唐打算怎么应对呢?”穆德庆朗声大笑,“只怕他也会觉得顾此失彼,难以应对吧?”
牛继宗沉吟不语,他承认穆德庆的建议的确很精妙,这一记勾拳能把山西军打掉,彻底解决对孙绍祖的威胁,但冯唐会一直这么老实地等着么?
只怕没那么简单。
===壬字卷
第二百四十五节
见微知著紫英细谋划===
“东安运来五十万斤土豆,已经安排下去了。”傅试兴冲冲地走进来,“前期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这种味道,但是用盐水煮了之后,有味儿,慢慢也就有些人就接受,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觉得这玩意儿松软糯口,吃几个下去就能填饱肚皮,相较于吃稀粥更划算,……”
这些流民每日所食皆是通过发放饭筹来定量,比如两枚饭筹可食两碗稀粥,或者一个炊饼,又或者八个土豆,就看你觉得哪样划算,哪样更能填饱肚皮,有些妇孺自然是换两碗稀粥可供二三人挺过一夜,而要去干活儿的精壮,却需要换一個炊饼,又或者八个土豆更能支撑。
用这种方式,其实也变相是把收获的土豆消化掉,节省下来的粟麦米就能用于军中,既方便运输,更耐储存。
五十万斤土豆,听起来不少,但是对于十余万流民的肚皮问题,那就真的是杯水车薪,三五日便能吃得干干净净。
“嗯,土豆的保存是个问题,所以用这种方式将粟米、麦子以及粳米腾出来,也便于更好的用于军中。”冯紫英沉吟着道:“不过用得多了,只怕又会有人不满,所以这比例上秋生你要把握好,等几日,大城还会运来一百万斤,武清和宝坻还要分别运来七十万斤。”
十几万人的消耗还真是一个天文数字,饶是冯紫英早有准备,依然感觉到有些吃不消。
“大人,城内的建设眼见得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以属下之见,不如要开始进行调整转移了,张家湾码头建设,三角淀的垦荒,卫河的疏导,还有香河到杨村之间的水闸建设,还有就是直沽了,都可以提前开始准备,先行转移一部分人过去,这边城中的建设哪怕适当放慢进度,免得到头来手忙脚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