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1718


但方才冯大爷看小姐的那一瞬间,紫鹃终于可以放下心了,那绝不是哥哥看妹妹的目光,嗯,具体是什么紫鹃也说不上来,但她确信小姐在冯大爷心目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了。
点了点头,冯紫英深吸了一口气,控制住内心的情绪,脸颊上涌起喜悦之色,“嗯,看你样子应该是我带给你的方子一直在习练了?很好,这气色都要比以往好许多了,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冯紫英嘴里下意识的冒出一句前世中喜欢调侃人的话,却让林丫头脸色一红,掠过一抹羞意,“谢谢冯大哥,嗯,小妹一直在习练,从未间断,嗯,今年一年来,小妹都未曾受凉咳嗽了,……”
“怎么没有?”紫鹃却再一旁毫不客气的戳破:“上月下雪,小姐还非得要出去赏雪,却又不肯穿厚实一些,结果回来之后就有些着凉,咳嗽了好几日,吃了两剂药才算是好过来,冯大爷你可要好好说说小姐,……”
看见冯紫英不善的脸色,丫头心中既甜又羞,还有些恼紫鹃这丫头揭自己的底,瞪了紫鹃一眼,赶紧解释道:“其实也没啥,就是咳嗽了两日,很快便好了,比如往常来,都要快许多了,……”
“我那习练方子只能固本却邪,却不能百毒不侵,丫头你本身身子骨就弱,还这般不爱惜自己身子,以后那便不敢让你出门了,……”冯紫英皱起眉头,“还说我秋闱之后找个机会带你出去转一转,你这样不听话……”
“冯大哥,小妹以后注意就是了,你也别听紫鹃这丫头胡说,小妹现在很注意了,……”林丫头有些发急。
这一年到头都是憋在这府里,就算是有时候跟着府里边的嫂嫂姐姐们出门,那也是一个月都未必有一回。
这府里上下,能说得来话的人也就那么几个,真正要憋死人了。
“哼,那也要以观后效,我总归是把这个监督权交给紫鹃了,若是你表现不好,那带你出去转一转的事情那就作罢,紫鹃,这个权力我可是交给你了,你要好好用足,……”
冯紫英的话让紫鹃抿嘴微笑,却是重重的点点头:“冯大爷的叮嘱紫鹃定当谨记在心。”
“那你可别被你家小姐小恩小惠给收买了,也别被她甜言蜜语给哄骗了,越是漂亮的女孩子越是会骗人,……”
紫鹃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冯大爷还真是挺会夸赞人,果然小姐的脸上笑容一下子就变得格外灿烂起来,起码有小半年没见着小姐这么高兴了。
林黛玉心中当然喜欢。
谁不愿意听自己心仪的男子称赞自己漂亮?
女为悦己者容,今日这般打扮,那也是因为冯大哥来了,换了其他人,她才懒得梳妆打扮。
不得不承认这丫头笑起来有一种魅惑众生的魔力,与她蹙眉娇喘时那份弱柳扶风的风姿相比,又别有一番动人风情。
而且冯紫英也更喜欢这样的林丫头。
嘟起小嘴,黛玉装出一副不悦的小模样,冯紫英也不理睬她,“除了那习练方子外,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菜、蛋、肉,晚上少喝茶,……”
紫鹃也没想到这外边豪气干云的冯大爷在小姐面前也变成了碎嘴子,但这般叮嘱,越能显现出他对小姐的关心,紫鹃心里同样高兴。
黛玉何等聪慧的人,如何不明白这里边的道理?
心中甜蜜无比,却还要一脸不情不愿不耐烦的模样,甚至还要狡辩两句,就是希望冯大哥能多说一会儿话。
待到黛玉说起自己在府里的生活,又问起冯紫英在书院里的种种时,几乎是一晃半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眼见得天色就要慢慢黑下去了,外边雪雁和春纤也都在询问小姐的晚饭事宜了,冯紫英知道自己不能再待下去了。
真要让人见到自己藏身于这丫头闺阁里,纵然看在自己身份不一样面子上不会明面上说什么,但肯定也会有一些闲话,对丫头也不好。
从西角门里溜出来的时候,瑞祥已经冻得不行了,一个人在角门外,手揣在怀里小跑着,见冯紫英出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爷,赶紧回去吧,没留您用晚饭?”
“谁留我?”冯紫英没好气的道:“赶紧上车走,回家。”
“不是,小的先前遇到了那芸二爷,他看到小的在这里,就问小的,知道爷在府里,后来又问到爷被政老爷叫去了,所以在这里踌躇了好一阵才走了。”
瑞祥的话让冯紫英一愣,贾芸?
这个人影儿都慢慢在自己脑海中淡出了。
先前自己还有意让他来干点儿活计,但是这家伙却好像有些犹豫,或者说觉得自己可能年龄原因而难以信任,所以也就没了消息。
贾琏也曾经说过在干修陵营生的时候,那贾芸也曾来找过,但是没有冯紫英发话,加上贾琏本身也不愿意让贾家的人来过多掺和和了解这些营生,所以就没理睬对方。
没想到这家伙这个时候却冒了出来。
还别说,这年头要找几个可靠能用的人还真不好找,贾琏算是这偌大一个贾府里里外外数百男丁一边比较靠谱的了,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贾芸可能也能算一个,不过现在还没有合适的营生,若是下一步还有,倒是可以让贾芸来试一试手。
回到家中,云裳早已经急得不行了,闻到冯紫英身上的酒气,云裳又开始数落瑞祥没有好好照看少爷,怎么又让少爷喝了那么多酒。
这瑞祥大概已经习惯了云裳的埋怨数落,只管乐呵呵的应着,也不辩解,你要一辩解,那云裳铁定能找出更多的差错来。
冯紫英见自己贴身丫鬟和贴身小厮之间的这种关系也觉得有趣。
这瑞祥才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如何对付云裳,云裳也很满足于这样,唠唠叨叨中就把冯紫英的衣衫也换了,然后饭菜也摆上了桌子。
一碗鹌鹑肉粥,一碟栗子粉糕,一盘酱羊蹄,一碗红烧熊掌,还带着一份清炒小笋。
这也是冯紫英专门要求自己晚饭不必弄得太繁复,合胃口就行。
这熊掌却是一个新鲜物事儿,是关外那边庄子里专门送回来的,说是大补,看样子自己这回来几日里,估计都跑不了这玩意儿来大补自己了。
看见云裳站在一旁侍候,冯紫英轻轻叹了一口气。
有心让对方也坐下来一块儿吃,但是也知道这个要求是徒劳。
以前他也试过,但都毫无例外遭到拒绝,现在他也就慢慢安之若素了。
不过看云裳似乎很享受这样侍候着自己吃饭,冯紫英越发觉察到这个时代正在慢慢的改变着自己,起码自己现在也是越来越享受这个时代的一切了。
===乙字卷
第一百二十五节
身体力行诠释===
春假一过之后,整个书院,甚至整个读书人都进入了紧锣密鼓的苦读阶段。
今年是丁未年,秋闱大比定在八月,也就是说只有七个月的学习时间了,整个青檀书院的甲乙两舍都进入了宛如战备状态中。
周朝宗几乎是不间歇的开始对冯紫英进行针对性的出题,这几乎就是古代的模拟考试了,考虑到冯紫英的经义根底的确比较薄弱,所以周朝宗在强化冯紫英经义基础的同时,也开始针对性的打题。
这是每个教谕都不可回避的招数,不仅仅是周朝宗,便是书院其他教谕也会将以前每科的秋闱墨卷拿来认真研读分析,让所有学生熟悉了解,然后选出几卷立意高远文字精辟的文卷来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熟悉这种考法。
进入七月,整个京师便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怕是要出事。”冯紫英站在滴水檐前,注视着外边白茫茫的一片水雾,哗啦啦的大雨下来,几乎整个天空都变得迷离起来。
“能出什么事?”宋师襄叹了一口气,“这若是换到我们陕西,那便是天大的好事儿了,前几年里,咱们那边动辄经月不见半点雨珠,那赤日炎炎,晒得人心里发慌。”
“一衷,不能那么说,雨水还是要讲求季节和适度,这紧锣密鼓集中在一块儿下下来,这沟渠根本承受不起。”陈奇瑜叉着腰站在对面走过来,“外边水都已经积在脚脖子边儿上了,紫英说得不错,再这么下去,恐怕真的要出事儿。”
忙碌了几个月,眼见得还有一个多月便是秋闱大比了,没有人能放松,但是遇上这暴雨连绵,又忍不住让一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子们开始感慨了。
“方才大章兄去问过周边的老农,说已经多年没见着这样的情形了,按照那农夫所说,这等如同天漏了一般,怕是一时半刻止不住,……”孙传庭也赤着脚披着蓑衣从外边走进来。
“我们这在城外恐怕还好一点儿,这京师城里恐怕就麻烦大了。”
冯紫英摇摇头,“虽说咱们也管不到城里边的事情,但是这般雨一直下下去,怕是内涝是免不了,而那各坊里那些破房烂墙恐怕就得要防着点儿了,弄不好就要连片倒塌,尤其是夜里边更要防着。”
“紫英,看样子你是有经验啊。”孙传庭颇为诧异,看了冯紫英一眼,总觉得和自己差不多年龄,怎么懂得如此之多?
“伯雅,我在大同呆了好几年,见过大同暴雨成灾,那城里边一旦内涝,土墙不稳,铁定垮塌,尤其是那种连绵夜雨,更容易出事儿,大家晚上都睡死了,一下子垮塌下来,便埋了,而且晚间风大雨大又四处抹黑,你便是想要救人都难。”
冯紫英也不客气,“我父亲在大同镇担任总兵时便遇上了一遭,应该是元熙三十三年吧,连绵一片,倒了百余间,那关帝庙也倒了,单是这一个庙一下子就压死乞丐流民四十余人,都是在夜里,救都没来得及救,天亮了才发现,那叫一个惨,……”
“紫英说得没错,先前山长也已经说到此事。”练国事同样涉水而来,“山长称他在徐州担任知府时也曾经遇到这种情形,连绵暴雨,中间间断不久,把土墙泡松了,再来一场大雨就要出事儿。”
“那这京师城里怕是应该有所准备吧?”宋师襄也迟疑起来,“不可能大家都不闻不问吧?”
“还真不好说。”冯紫英见官应震和周永春两人联袂而至,后边还跟着许獬和宋统殷、方震儒等人,赶紧拱手一礼。
“紫英,为何如此说?”周永春来书院也有大半年了,一来就对冯紫英这个山东老乡格外亲切,平素也格外关照。
冯紫英对这位山东老乡印象也很好,这位出身工科给事中的干员相当清正,但是又非那种食古不化的刻板之人,而且对时局,尤其是北方外部时局看法很长远,在这方面也经常和冯紫英探讨,很有点儿亦师亦友的味道。
别看此人经历不凡,但是论年龄才不过三十三岁,十七岁便考中进士,也是大周王朝这么多科春闱中少有的十八岁以下进士之一。
“掌院也是担任过工科给事中的人,应该清楚咱们京师城中的管辖有多么复杂,政出多头,那边很容易出现九龙治水,结果谁都不管的局面。”冯紫英面对着众人的目光,十分平静。
“这京师城中谁管,论理该是顺天府和宛平县、大兴县,但实际上城墙内的,别说宛平和大兴县了,顺天府也未必能管得住,五城兵马司以及它的上峰巡城御史,巡捕营以及它的上司兵部,还有更下边的各坊总甲,工部虞衡司,龙禁尉也要插手,嗯,好像是龙禁尉还专门设了一个街道房的部门吧?掌院,您说,这龙禁尉都要管街道沟渠了,看起来这么多人管,怎么能管不好,但是好像元熙三十二年内涝,淹死上百人不说,还引发了一场疫病,死了数千人吧?”
周永春和官应震都大感诧异,至于说其他一些同学们就更是直接懵圈了。
谁都没想到这冯紫英居然对京师城内的街道市政管理体制如此熟悉,甚至连周永春这个曾经干过工科给事中对工部情况了解颇深的能臣都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外行。
见望向自己的目光都变得有些奇异,冯紫英知道自己这个逼又装得有点儿大了。
不过这也是没法的事儿。
丰盛胡同那边,沟渠堵塞严重,去年的时候,因为就下过一次大雨,结果导致沟渠河水泛滥,直接淹没到了自家院子里。
没办法,因为老爹不在,这事儿还得要一个顶梁柱才能来干,那冯寿还专门来书院里找到自己,说起了这事儿,冯紫英这才开始琢磨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