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1718


这个老爷便是这几代贾家唯一出的进士——名义公公的老爹贾敬,至今仍然在玄真观修炼,经年也不回家,便是自家嫁入贾家,他也未曾露面。
从在秦家长大,秦可卿就觉得无形中就像是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操弄着自己的命运,秦业不是自己亲生父亲,但是却很宝爱自己,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说实话把自己嫁入贾家,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贾家是何等人家,怎么会和一个小小营缮郎抱养来的女儿结亲?而且还是未来要袭爵宁国公的嫡子,怕是让自己给其当妾都有些不够格。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秦可卿的心中。
她本就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在觉察到这个疑问之后便反复询问过自己养父,但是养父是个实诚人,无论怎么问,他也说不出一二三来。
只说抱回自己来养之后,便有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出现,比如偶尔会有人送来银子,但从来也不知道是谁送来,从未见到过人,偶尔会有一张纸留下,说知名不具。
所以秦可卿也一直怀疑自己恐怕是某个大户人家不为主母所接受的外室所出,因为哪怕是妾生女似乎也不至于如此。
但一直到自己要嫁入贾家时,她才真正觉得不可思议,她也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世恐怕远非一个大户人家外室所出那么简单。
像贾家这等人家嫡子,便是名门望族的庶出女都绝不可能娶回家,更不用说你一个不足挂齿的营缮郎抱养的女儿,哪怕是再大的大户,也不可能。
一直到后来嫁入贾家,问及公公多次,公公被问急眼了,也只说他只是奉父亲命行事,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其他啥都不知道,甚至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可却没有选择,这个答案让她感到绝望。
至于那位名义上的丈夫蓉哥儿,更是啥都不知道。
这一年多时间里,自己很少走出这个小院,便是那名义上的丈夫那边,她也不过是偶尔去一遭。
先前她也以为自己既然嫁入贾家,不管自己出身什么家族,那也就老老实实当好贾家媳妇,而贾家这样的豪门大族本身也就是以前她这种贫家女子可望不可及的目标。
但嫁进来之后第一夜,她便知道这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样,自己不过是一尊被供奉起来的菩萨,供人参观和用来对外装点门面的,而无论是名义上的公公还是丈夫都对自己畏如蛇蝎。
一颗心就这么在这一两年间慢慢冷了下来,冷到了极致也就无所谓了。
她本来很想去那玄真观里质问一番,但是想想也知道那既不可能,同样就是去了,也一样得不到任何答案。
只是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尽头?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青春少艾的女子,这样生活她不愿意持续一辈子。
这一年多来,整个宁国府里,没有人能和她真正说上话,便是那位名义上的婆婆,也只是在人前装装样说几句,一旦没人的时候,便是半句话也不愿意多说。
也就是那荣国府里的王熙凤算是她婶子了,或许是觉得她这个人太孤寂,偶尔来走动走动,说说话,但她也知道这位二婶子也是一个要强的人,这等交好各家,怕也是有些想法企图的。
秦可卿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所有人遗弃了一般,既没有人关心她想什么要什么,而那个在自己尚未出嫁前还偶尔露一下踪迹的神秘人,现在也更是再没有出现过了。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今日,持续到那位在自己床上躺了一下午的冯家大郎看到自己之后。
直觉告诉她,这个冯家大郎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奇特。
不是那种仰慕垂涎姿色的目光,虽然或许有那么一丝半缕,但那属于男人正常情况下的目光,而是那种似乎知晓一些什么,有些探究、怜悯和思考的神色。
这种目光神色是秦可卿之前从未见到过的,贾珍贾蓉的狐朋狗友也偶尔会来府里,有时候也会打个照面,但那些个男人的目光都是千篇一律的,从未今日这冯家大郎的表情。
直觉告诉她,这个冯家大郎或许知晓自己的一些什么,嗯,或者就是自己的身世。
===乙字卷
第一百二十二节
四入贾府(中)===
冯紫英和贾宝玉刚回到荣府,便被那守在角门上的李十儿拦住。
冯紫英也是认得这李十儿的,知道他是贾政的一等长随,类似于自己身边的瑞祥,只是这等时候拦住自己,怕也就是贾政回来专门等候着自己了。
“冯大爷,老爷吩咐您一回来,便请您去老爷内书房去。”李十儿的话让贾宝玉又惊又喜,“老爷没叫我?”
“老爷没说,只让我来请冯大爷。”李十儿见宝玉喜笑颜开,也觉得好笑。
这位宝二爷见老爷真的如老鼠见了猫,可这位冯大爷见老爷,却真的是不卑不亢,反倒是老爷还有些操切之心。
见自己摆脱了去见自家父亲的“厄运”,贾宝玉兴奋得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便又叮嘱李十儿,若是老爷问起来,就说自己中午多陪冯大哥喝了几杯,所以这会子去回院子里睡觉去了。
贾政的内书房在贾赦居住的院子背后,挂着”体仁沐德“牌匾的小院,书房也唤作梦坡斋,很有些文绉绉的味道。
见贾宝玉飞一般的溜了,溜之前还向自己频频拱手示意,显然是希望自己嘴下留情。
冯紫英也是无奈,只好跟着李十儿前往。
和以往不一样,这一次见自己却是在内书房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越发亲近,甚至把自己当做了一家人一般的态度?
还真有点儿像。
贾政见客一般就是两个地方,特别重要或者显示正式的,就在荣禧堂,而绝大部分客人都是在外书房,包括和门生、清客们闲谈这些都是在外书房。
而内书房一般说来是包括家眷都可以出入的,也就是说真的对自己不避嫌了。
不得不说这荣国府地儿大就能为所欲为,这内书房都建造得这般雅致,放在贾政这等人身上的确有些可惜了,冯紫英内心也在吐着槽,跟随着李十儿而入。
外边是一个小院,居然还有耳房和正房,进去院子之后居然还要向东一拐进一道内门,才是真正内书房,但看着内书房的格局,完全就是一个独处的小院,冯紫英就知道这恐怕其实就是贾政自己独享的小院了。
像王夫人这等年龄,估计贾政也极少去王夫人院中歇息了,大部分时间都应该是在那年轻漂亮的赵姨娘那里歇息,要不就是住在这里了,很有点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
“紫英来了。”贾政背负双手站在门口,似乎是在看着小院内的几株丹桂,想着什么事情,见到冯紫英进来,这才展颜一笑。
“见过世叔。”既然人家态度都这么亲近,冯紫英索性就把那“政”字都省了,直接叫世叔,果然贾政脸上喜色更甚。
“来,进来坐。”贾政把冯紫英让进书房,那李十儿便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自然有丫鬟送茶进来。
冯紫英打量了一下这间内书房,墙上白壁略显古旧,但看上去很舒服,一洞月窗,角落里居然还有一盆盆栽,这年头也有北派盆景了?
墙上一幅字,“澹薄以明德,宁静以致远”,嗯,这冯紫英还是知道的,《淮南子》里的,和现在很多官员们喜欢挂在办公室里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略有不同。
也不知道这贾政是真心觉得自己德行不够,所以只能澹薄欲望,还是本身还是那份心思的,只是没有谁给他机会?
“这是愚叔平素起居所在。”贾政倒也没有那么矫情,还要卖弄一番,“你也知道愚叔在工部就是一个闲职,平日里并无多少事务,处理完事务之后,愚叔回府多在这里看书,有时候看得倦了,便在这里休息了。。”
“世叔好心境。”冯紫英夸赞了一句。
看着眼前这个泰然自若的少年郎,贾政心绪复杂。
一晃就是一年,这小子却是名声越发大了,自家内兄外任回来都还是对他赞不绝口,但是却不再提探春和其婚姻一事,应该是冯家那边收到风声无甚反应才对。
听闻冯家的意思也是要等到这小子秋闱之后才来说亲事,只是便是现在内兄和自己都已经感觉到探春要嫁入冯家有些难度了。
内兄甚至一直在惋惜元春不该入宫,那样便有最好的联姻对象,言语中也是叹息不止,这让贾政也很尴尬。
贾政其实是很喜欢探春的,只是这探春的出身却是一个短板。
若是嫁个寻常武勋子弟倒也无碍,但是冯家现在明显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冯唐再度起复,冯紫英也在京师城闯下偌大名声,一旦中举,那基本上和贾家这边的姻缘就算是断了。
想到这里,贾政也越发对贾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宝玉在族学里读书的情形他何尝不知道?但又能如何?
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宝玉再大两岁,哪怕考不中秀才,便去国子监读书,找机会送进书院里去好好约束两年,让他真正得以砥砺打磨,免得日后真的要误入歧途了。
询问了冯紫英在书院中的学习情况,听得冯紫英谈及许獬、韩敬、练国事、范景文等人,又说道周永春年前正式到书院担任掌院,贾政内心也是艳羡不已的。
许獬、韩敬、练国事等人都是南北士林中有名的士子,也是下科春闱中的一二甲的热门人选。
周永春是山东著名士林名流,风骨极佳,此次完成了齐永泰出任吏部左侍郎之后青檀书院高层的换血,也使得青檀书院名声再上一层楼。
若是宝玉能去青檀书院读书,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贾政内心念叨着,这等艰苦严苛的风纪方能让宝玉得到最好的磨砺锻炼,也才能一扫他身上那股子荒诞、放浪、懒散之气。
“紫英,八月便是秋闱,心里当有把握吧?”贾政含笑问道。
“世叔,这等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小侄这一年多时间的确很努力,但是世叔您也知道秋闱的难度,小侄只能说尽力而为,不负师恩了。”
说得滴水不漏,但是贾政还是能从对方话语里听出信心很大,这更让贾政内心有些苦涩。
微微摇了摇头,丢开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贾政沉吟了一下才道:“紫英,你也不是外人,愚叔有一事相求,我知道青檀书院风纪严格,学子自爱上进,嗯,但毕竟每年考中举人进士者名额有限,若是秋闱中书院里有未能考中者,且又暂时无法继续学业者,你帮愚叔打听一下,看看有无愿意来我府里暂代族学,或者就是专门教授宝玉、环儿、兰哥儿他们几个,……”
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啊,冯紫英也觉得有意思。
看来贾政也是知道这族学是读不出书来的,不过人家这一番殷切心情他也能理解。
而且这青檀书院东园甲乙两舍中七八十人大部分人还是要秋闱落榜的,便是相当大一部分人还会继续就读下科再试,都能仍然会有一部分人要么回乡另寻他途。
要么就是留在帝京寻个出身,这个出身要么就是在某个富贵人家当西席,要么就是有门路能在那位官僚那里去当个幕僚。
实在不济的,也就只能像这贾府里的詹光一般混个清客。
青檀书院也只是考中举人进士的相对几率要高一些,如此激烈的竞争,绝大部分落榜也是正常现象,而因为自身年龄和家境原因读不下去也很正常,这也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
如同前世中无数名牌高中甚至大学中出来一样混得不如意的学生一样,四大书院每年不也一样有无数学子默默的消失在人海中,只不过大家都只记得这每科三甲那数百人,那里还记得他们背后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塔基群体。
“世叔,此事小侄一定记在心上。”冯紫英郑重其事的点点头,“或许我们书院中也会有很多人考不中,但是他们在书院几年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经义策论,更重要的是品德性格的养成,小侄觉得这恐怕是我们青檀书院最重要的东西,……”
免不了要吹嘘一番,但也是实话实说,而且贾政看重的不就是这个么?
青檀书院每年也会有不少秋闱失手的学子离开,尤其是像有一部分已经考过三四科却始终无法过秋闱的“老学生”,像甲舍里边就有那么七八个已经二十好几的学生,今科如果再不过的话,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