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5/1718


练国事这么一说也映证了白莲教在北地的蔓延态势,也越发让李三才感到心惊。
“紫英,你父亲对这些情况知晓否?”李三才想了一想问道。
“知晓一些,但山陕白莲势力也一样庞大,如果裹挟大旱之后的灾民,那就十分危险,所以我也去信提醒过家父,务必小心。”冯紫英回答道。
李三才背负双手在院子一角来回踱步,好一阵后才道:“紫英,尚未发生的事情需要未雨绸缪,但是西北军恐怕东进也不可避免,否则以山西镇和蓟镇能抽出来的兵力,怕是难以取胜宣府军,而且陈继先这边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待会儿可能乘风兄也会提出来,我们要仔细计议一番,……”
见三人在园子一角说得热闹,陆续也有其他人过来加入。
韩爌和周永春二人过来,冯紫英和练国事也赶紧见礼。
这个话题对韩爌和周永春也是很感兴趣,一个是刑部侍郎,一个是出身山东的士人,和冯紫英是老乡,现在宣府军依托运河,正在稳步蚕食整个山东,控制山东的意图很明显,所以自然让这些北地士人很着急。
“一个是迫在眉睫的灾难,一个是潜在的大患,孰轻孰重。如何选择?”韩爌也忍不住叹息。
冯紫英的判断韩爌还是认同的。
山陕今年旱情的态势,朝廷如果不大力赈济,铁定要出事儿,甚至就算是赈济,估计都难以遏制,还不说现在这种情形,江南断了漕运,南北对峙,粮价绝地涨到天上,山陕那边怎么安顿灾民?
韩爌就是山西人,他太清楚家乡那些乡绅老财们的德性了,要让他们出钱出粮来赈济,简直千难万难,而陕西比山西还贫瘠,尤其是陕北那边更是民风骁悍,典型出大寇的地方,今年这日子肯定要出乱子。
周永春却是态度坚决:“山东乃京畿大门,而且相对富庶,失去了江南,山东绝不可失,否则我们恐怕连今年都要撑不下去,难道大家有把握今年就能直捣黄龙,拿下江南?”
现在就算是最乐观的人都不太看好朝廷局面,何谈两三个月内就要拿下江南?两个月时间,只怕连军队都还没凑出来呢。
周永春说的也没有错,山陕今冬难过,北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能旱情稍好就是山东河南,河南素来贫苦,也就山东情况好一些,如果山东再一失,朝廷还能控制哪里?
冯紫英和练国事也都认可周永春的道理,不是因为山东是老家,而是山东地位太重要,只有拿下山东,才能压迫南直隶,减轻朝廷压力,也才能有回旋余地。
“那就抽调山西镇和蓟镇军组建南征军。”冯紫英望向李三才:“察哈尔人无足挂齿,他们并未做好像去年那样南下的准备,如果和许之以内喀尔喀人重利,让其躁动一番牵制察哈尔人,蓟镇这边应该能够维持住局面!”
李三才凝神苦思,好一阵后才道:“紫英,内喀尔喀人那边你有把握?我还有些担心建州女真只怕也不会安分啊,辽东局面能不能撑得住?”
===壬字卷
第一百三十四节
监国===
内喀尔喀人是用来牵制建州女真的,这是当初内阁和兵部议定的方略。
他们地处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之间,与海西女真和科尔沁部相邻,位置十分重要。
但海西女真实力太弱,现在只有一个叶赫部强撑大局,科尔沁人却又偏向建州女真,所以内喀尔喀人越来越成为大周在辽东和边墙外旳一个平衡手。
如果这个棋子用在了察哈尔人身上,那么建州女真就有可能被解放出来了,会给辽东镇带来巨大压力。
对这一点冯紫英同样没有把握,前世历史中的种种现在已经无法来用着细节上的参考了。
他只知道建州女真会成为大患,朝中诸公也清楚,但是现在建州女真发展到了那一步了,却难以判断。
可有一点冯紫英还是有记忆的,建州女真在获得了李永芳的投降之后攻陷抚顺,因而掠走数万汉人,进而又收揽了野人女真诸部,势力便迅速膨胀起来了,努尔哈赤很快就会狰狞毕露,开始连绵不断地对辽东发起攻势了。
所以从这个细节角度来看,冯紫英觉得努尔哈赤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大周内乱的机会,肯定会借此展开攻势,而刚刚接任辽东总兵的曹文诏顶得住么?尤其是在赵率教、杜松这些人都还有些不服的情况下。
这个问题冯紫英不敢作答,只能迟疑许久才道:“内喀尔喀人那边,学生可以联系,许以厚利,或许可以,但是建州女真那边,学生不敢妄言。”
就算是朝廷这会子去信问曹文诏,曹文诏也肯定会明确回答没问题,但是真正出了问题又能怎么办?
曹文诏是一员勇将,但是能不能胜任辽东总兵,冯紫英也不能断言,甚至老爹让曹文诏出任辽东总兵而没有选择赵率教,是不是一个明智选择,冯紫英一样无从判断,只能看最后结果来证明。
李三才也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而要问冯紫英也委实太难为他了,毕竟他不是兵部的人,只能靠着以前在永平府的那点儿渊源来做一个判断,能说服内喀尔喀人帮忙,已经很难得了。
局面不好,一院子的人情绪也都不是太好,说是来大家商议各抒己见,其实就是要统一思想,或者说为下一步和叶方他们那边达成一致先拿出自己这边的方略来,划定底线,确定目标。
很快齐永泰就召集大家一起进了议事厅,冯紫英和练国事做了最下手,齐永泰和李三才坐了最上手。
话题很简单,就是围绕当下局面来确定,下一步朝廷的动作。
宣布江南和义忠亲王反叛,责令各地不得接受伪朝指令,这是毫无疑问的,北地都没有问题,除了山东,但湖广、两广、西南,却需要防备南京方面去游说。
虽然大家都不认为南京方面派人游说能起到多大作用,毕竟这些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本地士绅也都是承认朝廷正朔的,而且江南素来眼高于顶,自认为自家高人一等,对其他地方不屑一顾,所以不受欢迎,但是也不排除倾向于义忠亲王的江南籍士人在当地威望太高而作妖,所以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人去巡视安抚。
“名正才能言顺,当下皇上不省人事,恐怕还是需要先确定储君或者监国,这样我们对士民才能有一个交代,所以我觉得恐怕还是尽早确定一个储君或者监国人选。”孙居相提出自己的建议。
“那究竟是先定太子还是监国人选呢?”崔景荣反问:“储君人选关系重大,若是擅自做主,日后皇上醒来不合心意,再要调整,只怕就会引起莫大风波啊。”
王永光也听出了崔景荣的言外之意,皱着眉头道:“自强(崔景荣字),你的意思是先不确定储君,只定监国?”
“无论是储君还是监国,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确立下来也就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实际上谁当太子或者监国,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发挥多少作用,他也不可能像皇上一样就能应对当下局面,但太子是正式身份,监国则可以是临时的,甚至是可以随时撤换的,主动权在我们,所以还是确立监国更合适一些。”
崔景荣的意见得到了张怀昌的赞同,“我赞同自强的意见,下一步有许多棘手之事都要跟进,需要一个能和朝廷配合默契的监国,太子人选现在不宜确定,留待日后来考虑更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5/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