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7/1718


冯紫英内心嗤之以鼻,
对这位现在明面上在内阁里主管军事但实际对军务知之甚少的阁臣,
他是很不以为然的。
还真的以为双方实力的对比就是靠士卒数量不成?这里边的底细难道一点儿都不知道么?
“道甫公,您可能略微有些误解了朝廷和义忠亲王掌握的军事实力的差距,学生简单分析一下,
嗯,张大人和徐大人也在,
他们二位是兵部堂官,
对这些情况应该更清楚。虽说朝廷掌握着辽东、蓟镇、山西和三边四镇以及大同镇的一部分,
但您该知道辽东镇能腾出来的兵力几近于无,您不会认为义忠亲王既然能给林丹巴图尔递信,
就对忘了努尔哈赤这个对朝廷的最大威胁吧?”
冯紫英有条不紊地分析:“蓟镇这边现在面临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周四沟堡和黑汉岭堡被宣府军放空,可见其风险,
还有黄崖峪、将军石、磨刀峪据说都有察哈尔人敌踪,
现在腾出来的三万多兵力已经是极限了,
大同镇一样如此,
除了和孙绍祖一部对抗外,还要考虑土默特人会不会趁火打劫,
可能唯一真正能腾出兵力的就是山西镇柴大人那边,但山西镇在宣大三镇中是实力最弱的一镇,而且也一样承担着一段面对土默特人的边墙,
学生估计能腾出来的兵力也就四五万人罢了。”
冯紫英对军务这一块的娴熟让张怀昌和徐大化都刮目相看,几位阁臣更是眼中异芒爆闪。
虎父无犬子啊,
不愧是边将出身,虽然已经走了文臣之路,
但是人家对边关军务却一样精熟,难怪在北地青年士子中有偌大名声。
这也难怪,
北地最大的威胁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关系到大家家乡父老乡亲乃至家族的生死存亡,至于民生、经济、商贸这些事务都要放在其中,谁在这一块最有发言权,那么自然就能得到士子们的推崇。
“家父那边的确在整编四镇的大军,但是由于朝廷有意裁撤固原镇,加上去年因为水土不服在播州那边打了败仗,
所以固原镇士气低落,甘肃、宁夏二镇孤悬西陲,平叛之后元气尚未恢复,朝廷这两年又有些怠慢那边,
所以将士怨气很大,家父在和学生信中就提及,须得要好生安抚,唯一尚能一用的就是榆林镇,……”
“可对于义忠亲王这边就不一样了,一旦宣府镇和大同镇一部南下,不但整个北地边防立即就出现一个大缺口,须得要蓟镇和大同、山西弥补上,他们的军队南下,毫无任何负担,此消彼长,他们能腾出手来的这一部分军队就是机动力量,可以选择任何地点发起攻势,……”
“湖广那边,荆襄镇初建,根本不是登莱镇对手,
湖广关系到整个北地的粮饷,一旦被义忠亲王所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这还没有算如果江南中断漕运,我们北地能够支撑多久?淮扬镇那边在这种情形下,会倒向谁?”
一连串的质疑和问题抛出来,让在座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他们都一致认为义忠亲王恐怕不敢这么决绝,但冯紫英这么一分析,似乎局面陡然倒转了,湖广被王子腾控制,漕运中断,京畿必定动荡不安,能坚持多久?
这些问题要说众人没想过,当然不可能,但是他们都下意识地觉得不至于那么糟糕,换一句话说,如果皇上依然健康在位,的确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陈继先肯定不敢动,宣府军和大同镇的反叛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起码牛继宗对整个宣府军的控制力就要大打折扣,大同镇那边也一样,江南那边士绅也未必就会选全数倒向义忠亲王,湖广这边就算是王子腾的登莱军占优,但地方官员和士绅民众却不可能占到他这边,朝廷要拉拢这些地区的民心也要容易许多。
甚至还有一点,那就是义忠亲王无论怎么做,在大义上都无法和皇上相抗衡,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人会认可这一点。
可现在皇上昏迷不醒,义忠亲王如果打起监国的旗帜,大义上似乎也能勉强说得过去了,有些时候一个大义看起来无足挂齿,但是有些时候就能成为一个风向标,变得十分管用,尤其是对民众的心理影响很重要。
但现在皇上昏迷不醒,甚至可能永不醒来,那情况和风向就变得不可预测。
义忠亲王作为太上皇的嫡长子,而且还做过二十年太子的身份就陡然凸显,而皇上几个儿子连在座诸公都不太看得上,可以想象这种情况对比下,对朝野内外的冲击会有多大。
冯紫英还不满足,最后还悠悠地再补了一刀:“今年北地大旱已成定局,山陕旱情极其严重,便是北直山东的旱情亦不容乐观,今冬明春只怕北方诸省灾民亟待朝廷赈济,否则民变遍地的局面便会上演,可户部现在做好了这般准备么?学生估计便是漕运正常都会相当麻烦,而一旦漕运断绝,这些灾民可不会管你这些,他们若是没有吃的,必定会闹腾起来,若是义忠亲王也在其中上蹿下跳,只怕就是遍地烽烟了,万一这诸如白莲教一般的妖人趁机在其中兴风作浪,……”
这毛骨悚然的预言,更是直击在座诸公最惧怕的一点。
蒙古人和女真人入侵,他们并不担心;江南士绅鼓噪,他们也不惧;可唯独如果大规模的民变才是最危险的,民变再和白莲教这些会社纠合在一起,那就是不可制了。
那就不仅仅是夺嫡争位那么简单,而是要改朝换代了。
北地的旱情他们当然清楚,但如果赈济不力,义忠亲王完全可以在南京那边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吆五喝六地批判一番,而江南湖广那边却没有这些麻烦,甚至还能因为摆脱北地的包袱而更轻松,这种情况下朝廷正朔反而会成为压在肩头上的担子,逼得朝中衮衮诸公拿出对策来。
要么就是迅速武力征服,拿下江南,恢复漕运,让南方粮食迅速北运,维系北地正常民生经济,要么就可能是一场大乱,彻底毁灭整个北地的根基元气,沦为暴民乱民的天下。
整个文渊阁大殿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认真评估着冯紫英的这份预言。
不得不说,冯紫英的这番预言似乎是对今后局面的一种最糟糕的预判,但是所有人都又下意识的往深处想,这种预言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很大,非常大。
因为到现在大家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没有做出任何应对准备,单凭这一点,一旦发生,就只会朝着越来越糟糕的局面发展蔓延。
叶向高看了一眼方从哲、齐永泰以及李三才,三人脸色都很难看。
张怀昌和徐大化同样脸色严峻,他们则更多的是要从军事角度来考虑,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朝廷军事上怎么来应对,边军够不够用,卫军能不能用?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哪一条都不利于朝廷这边,如果再失去了江南湖广的支持,那今冬乃至明年不仅仅是难过那么简单了,而是能不能熬过去的问题了。
===壬字卷
第一百二十七节
出谋划策不容辞===
长吁了一口气,叶向高揉了揉面颊,这才悠然道:“看来我们这帮老朽,还没有紫英这个年轻人看问题看得透彻真实啊,都还成日里自我安慰,总觉得有些事情不会发生,有些情况不会那么糟糕,有些问题还可以解决,但是现实呢?呵呵,恐怕比我们最坏旳预测都还要糟糕许多,这不是虚幻,而是迫在眉睫的事实啊。”
叶向高的坦然承认,让方从哲和齐永泰几人都是一惊,这意味着这位首辅大人承认和接受了冯紫英的这些预测评估,局势真的恶劣到这种程度了,冯紫英的预测真的要成真了么?
见几人都惊疑不定,叶向高叹了一口气,“义忠亲王前几日来找我,公然表现希望监国,但被我断然拒绝了,……”
“拒绝之后他倒是显得很平静,当时我还以为他会不会要去找太上皇来施压,所以我一度很担心,但现在看来他应该是先就找过太上皇,没有能得到结果,
所以那个时候的平静应该就是下了决心要离开南下了,……”
“他是底气十足啊,
料定我们不会答应,
但是一样胸有成竹,
他的底气并非来自于牛继宗的宣府军,而是还有更多的倚仗,
我们小觑了他的决心和实力,……”
几人面面相觑,李三才忍不住道:“可宣府军那时候还在和蓟镇军激战啊。”
“激战也许就是虚晃一枪,
或者佯攻作势,很难说明问题。”叶向高摇头,“义忠亲王这种情形下他只能南下,我现在就真的担心如果义忠亲王自立监国,甚至就在南京七部的架子下成立内阁和七部,
那我们该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那就只能宣布他为叛逆,
立即出兵征讨,
若是有半点犹豫,
朝廷便威信全无,国将不国!”齐永泰斩钉截铁地道:“无论有多么艰难,
有多大阻碍,
都必须如此,大周不能变成南北朝那等乱世局面,那只会让北边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有机可乘,甚至变成蒙元时代的重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7/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