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6/1718


前明“靖难之役”朱棣心狠手辣,前宋赵光义“烛影斧声”,然后将赵德昭逼死,不还是都被冠之以太宗之名?
皇位之下,任何情义都可以置之脑后,永隆帝之所以没对义忠亲王下手,并非他不想,那也是因为有太上皇在时机不成熟,而且他也以为自己大局在握,才会如此,早知道会演变成这样,恐怕也宁肯冒些风险也要提前翦除了。
“如果皇上真的暂时无法醒过来,我等当如何?是否立储,或者监国?”李廷机一直没怎么说话,但问的问题却是关键。
叶向高没来,他就相当于叶向高的代言人了,现在这车中齐永泰代表北地士人,方从哲代表江南士人中南直隶——浙江一党,而他则是福建——江西士人的代表,基本上就涵盖了整个朝中主流士林民意了,如何面对这个局面,叶向高和李廷机也商议过,但都觉得不合适。
“乘风,你觉得呢?”方从哲目光望向齐永泰。
“立储之事非我等能决定,万一皇上醒转,所立之人非他所愿,奈何?”齐永泰沉吟着道:“寿王不是皇上满意人选,这我们都知道,但如果要立禄王,合适么?何况似乎皇上还一直在禄王和恭王之间犹豫不决,……”
“恭王恐怕年龄太小了吧?”李廷机皱着眉头道。
方从哲却淡淡地道:“乘风,尔张,我们先说能不能立储,至于说立谁,那再议,乘风,我倒是觉得立谁都不重要,如果皇上醒转不认可,那易储也不是不可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果不立储或者监国,那朝廷机制运行是否会出现困难,会不会出现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形,这才是关键。”
缺乏了叶向高的压制,方从哲气势一下子就起来了,这种感觉齐永泰和李廷机感觉都很明显。
立谁都不重要这句话意味深长,齐永泰和李廷机其实也都深以为然。
永隆帝几个儿子的情形都摆在那里,或许禄王和恭王要聪明一些,但是年龄却太小,而成年的寿王、福王和礼王,都资质堪忧,反正他们几位都不是很看好,但如果必须要立储,那么立长则是士人传统观念。
可大周一朝并未确立立长这种传统,所以立贤似乎更受皇上支持,因为贤之一词,太过宽泛,实际上就是皇上自家心意。
现在皇上昏迷不醒,之前虽有倾向,但却为明确,这立储选谁实际上是掌握在内阁和六部重臣们的手中了,尤其是内阁只要达成一致意见,如果现在要立储,那么基本上就能确定下来。
但立储不立储呢?立了有何好处和弊病,不立又有哪些好处和问题?
“不立的话,名不正言不顺,万一义忠亲王干预朝纲,只怕会引发朝中动荡。”李廷机犹豫了一下才道。
在这个问题上叶向高也很踌躇,所以二人之前并未商量好。
“不立储,但确定监国怎么样?”齐永泰提出:“立储基本上就是确定下一任君主,一旦皇上醒来不认同,还要易储,十分麻烦,影响也大,但监国则不一样,一旦皇上醒转,或者内阁认为监国不再合适,就可以直接决定更换或者解除监国,简单许多。”
方从哲微微颌首,他也倾向于这个。
监国本来就是一个临时性职务,内阁有权更换或者解除,和储君比,储君地位更正式,更具有特定意义,而监国更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但监国能不能发挥作用,还在于内阁和六部文臣们对其的观点意见是否认可。
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你和我们一致,我们就支持,你和我们不一致,那我们就不予理睬,毕竟执行权在我们手中,你监国就是一个监督作用而已。
“我赞成乘风的意见,设立监国不设储君,储君还是要让皇上来定,除非皇上不幸大行……”方从哲顿了一顿,“那我们再来议定储君也不为迟。”
即便是皇帝要解除储君之位,也需要经历一系列程序,所以设立储君非常正式,哪怕皇上就此不醒而大行,而内阁日后又觉得现有储君不合适,要想易储,那都麻烦甚大,所以不设储君而立监国也能有很大的缓冲余地,没说你当监国就一定要登基为帝,虽然以前似乎都是一人,但没有储君地位,你就没正式名分。
===壬字卷
第九十一节
闪开我要装逼了===
一行人赶到铁网山行宫时已经是第二日夜里戌正时分了,而此时也接到了来自兵部传来的消息,宣府大军已经西出占领了龙虎台,正在向昌平州进发,同时也派出了一直先锋部队直奔巩华城。
坏消息也接踵而至,那就是宣府军中张承荫再也联系不上,而原来张承荫的几个心腹参将游击都不见踪影,也没有音讯。
昌平在龙虎台的东北面,要想沿着驿道向巩华城乃至京师进军,不解决昌平州驻军的威胁是绝对不行的,否则昌平驻军只需要侧出,便能轻易抄了东进大军的后路。
冯紫英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内阁三公到了行宫的消息,本来只是打了一个盹儿,这种情形下也没法睡好,所以黑着两个眼圈去见方从哲和齐永泰他们,见到一大堆人都和自己差不多。
这两日里大家都没睡好,好在内阁三公到来了,有了主心骨,大家心也算放下来了。
无论最后情形怎么样,选储立储也好,确定监国也好,甚至直接就拥戴义忠亲王登基也好,总归是有承头的人来了,作出决定自然是他们承担责任。
一大堆人在永隆帝寝宫外,各种情绪都有,但是大家都还考虑到永隆帝至今昏迷不醒,
太医也束手无策,只能强行从嘴里喂了一些吊命参汤,
但究竟喂进去多少,
能起多大作用,
谁都说不清楚。
齐永泰见到了冯紫英,心里也稍稍一宽,
起码身边总算是有一个贴心可以商量的人了,当然韩爌、王永光他们也在,但是联想到之前冯紫英再三提醒的种种,
齐永泰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低估了自己这个弟子的眼光和本事。。
之前紫英便再三提醒自己不可小觑牛继宗的宣府大军东进的可能性,要自己重视义忠亲王一党的胆魄决心和周密部署,提出义忠亲王策划这么多年,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
绝对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朝廷的一些布置说不定早就被义忠亲王所侦测了解,
未必就能如愿。
没想到还真被冯紫英不幸而言中,
皇上遇刺,张承荫没有了音讯,
显然是被牛继宗所察悉而予以处置了,
现在情况可谓糟糕至极。
相比之下韩爌、王永光他们的思维还是过于传统保守,寻常事务他们处置也许没有问题,但是在面临这种危急关头,齐永泰更希望听到一些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建议来力挽狂澜,而显然韩爌和王永光是不具备这个本事的,唯有自己这个每每带来惊喜的弟子那里也许能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选择了一处偏殿作为议事地方,
除了来的内阁三公外,
一直留在行宫这边的就是吏部左侍郎柴恪,户部左侍郎王永光,刑部左侍郎韩爌,兵部左侍郎徐大化。
冯紫英的加入似乎无人异议,似乎在这两日里边,包括原来对冯紫英不太感冒的徐大化在内的众人都理所当然地将其视为可以参与议事的一员了。
“诸位,先前卢嵩已经将初步调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一共是两拨刺客,第一拨发动了袭击,皇上遇刺,
但只是伤及腰部和臀部,
并不足以让皇上陷入昏迷,但皇上有一个坠马过程,估计应该是在遇袭之后坠马,但也不排除是在遇袭前就坠马,……”
方从哲的介绍慢条斯理,但是格外谨慎。
“中涵公,这遇袭前就坠马怎么说?”韩爌提出了怀疑,他是刑部侍郎,发问也在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