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4/1718


尤世功被拖在了平谷顺义一线,张承荫被拿下,永隆皇帝虽然没死但是却昏迷不醒,这简直比死了都还要好。
因为这让朝廷无法马上推出一个继位者,而寿王、福王、礼王和禄王他们必然会为了这个大位展开激烈的争夺,而内乱也是己方最乐见其成的。
等到时机成熟,犹如风行水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需要控制住京师城中局面,那些文臣们不可能再为了张家人自己的事情来打生打死。
“那张承荫也不是被我们拿下了么?”义忠亲王语气越发笃定,一边思索,一边道:“不用太担心,孤断定,内阁那几位,现在一样是心中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张驰、张骐、张骥那几个都碌碌不堪,估计他们几位心里也觉得有些不满意,所以孤觉得也许我们再观察一下,明日老四如果还是醒不过来,孤就可以去找叶向高和李三才,提出孤来监国了,若是孤现在躲藏起来,那意味着孤自身就气短心虚,那还想谋什么大位?如何还能去理直气壮地监国问政?”
不得不说义忠亲王的的这番说辞的确有些道理,现在皇上昏迷不醒,义忠亲王只是提出监国帮助渡过这一段最危险时间,察哈尔人不是在边墙外袭扰么?播州之乱不是还没平定么?江南不是还在鼓噪要求削减降低赋税么?那让我来监国问政试一试如何?
汪梓年心中也是有些动意动,“可如果方从哲与齐永泰他们在铁网山行宫就决定由寿王或者禄王为储君监国呢?”
“那孤也不怕,父皇还在,孤可以提请父皇来裁决,孤就不信叶向高、方从哲和齐永泰他们还能在这种情形下不听父皇的态度。”义忠亲王嘴角下垂,变得有些狰狞,“十年光景,看看老四把这大好江山折腾成什么样,这本来都该是孤,是朕的!”
汪梓年还是不罢休,“若是皇上醒来……”
“那孤就孤注一掷,让宣府军打这一仗拿下京师,拿不下,就南下南京,孤就不信没有江南漕运支持,他们怎么支撑下去!”义忠亲王脸色越发狰狞,“是孤的,谁也夺不走,吃了的,都要给孤给吐出来!”
===壬字卷
第八十九节
舆论先行===
曹煜赶到铁网山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凌晨了。
冯紫英得知几位内阁阁老们都还在赶往这里的路上,而曹煜因为是得到自己派人过去的通知就往这边赶,所以时间上稍微快一些。
“子翼,你辛苦了。”冯紫英招呼曹煜坐下,“但事出紧急,也只能辛苦你了,我和你交代完,你还得要立即赶回去,最迟明日《今日新闻》就要见报。”
曹煜有些紧张地点点头。
他已经知晓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却不知道冯紫英要交代自己做什么,难道今日新闻还敢看在皇上遇刺的消息?那肯定要招来祸端,冯大人也不至于这么鲁莽草率才是。
冯紫英示意曹煜先喝一口茶润润喉,自己也要考虑如何来交待这桩事儿。。
来自义忠亲王的威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宣府军的突进,如果京营和蓟镇军抵挡不住,被其一举控制了京师城防务,那自然不必说,就成了第二个“靖难之役”了,大家就洗洗睡就好;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大义上的争夺,如果义忠亲王获得了朝臣们的支持,那么在永隆帝无法醒过来的情况下,他也可以监国,然后顺理成章地登基。
前者冯紫英作了他能做的,但是后者,冯紫英觉得还可以努力一番。
朝臣的态度很关键,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根本冯紫英的观察,士林文臣们都是支持永隆帝的,但永隆帝现在昏迷不醒,甚至可能再也醒不过来,那么这些人态度会不会有变化?
北地士人态度不会变化,义忠亲王倾向于江南士人让他们无法接受,那么朝中的江南士林文臣呢?比如叶方李三位阁老,又比如高攀龙、黄汝良、顾秉谦这些官居尚书的江南主流中坚士人?
冯紫英觉得也许这些人表面上态度不会有变,毕竟他们都是永隆帝器重的文臣,在永隆帝手上一力提拔起来,这个时候就陡然转向,很容易引来天下士人的非议,这对于重视声誉的他们来说不会不在意。
但是人都是现实的,
在永隆帝无法醒来,
而其几个儿子的表现都让人担心的情形下,
尤其是如果义忠亲王又主动抛出橄榄枝的情形下,这些江南士人出身的文臣会不会改变态度呢?
冯紫英以为这恐怕很难说,也许有的人会,
有的人不会,不一而终,
但只要有一部分改变态度,
那就相当危险了。
这些文臣一旦改变态度,
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来营造舆论为自己辩驳洗白,而以他们的能量,
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其他暂时没有改变态度的也会逐渐因为这一部分人的态度变化而逐渐变化,这是可以预料的,义忠亲王对江南士人的看重必定会让这些人意动,
有了前面人开道,
他们这些人的心理接受度自然就要好许多,
毕竟自己不是最先转向的,
颜面和心理上都更容易接受。
冯紫英要做的就是要提前把声势造起来,先占据舆论先手,
一方面大肆宣扬永隆皇帝的功绩和对士人的关怀垂爱,尤其是对朝中士林文臣们的信重,另一方面则要抨击以南京那边的江南士人的表现,
也算是提醒暗示朝中这些江南文臣,就算是你现在投过去,
那也已经是属于靠后边的角色了,义忠亲王早就有一党心腹了,
现在过去也不过是吃点儿残羹剩饭。
《今日新闻》这种在京师城内首屈一指的大报,在京畿地区民众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平素冯紫英基本没有干涉过他们的具体办报内容,更多地还是给他们提出一些大概方向,那就是兼顾时政和商业需要,既要迎合民众喜好,也要注意引导民众心态,树立报纸的威信和公信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但现在,
冯紫英知道就是该这份报纸给自己回报的时候了,他就是让这短短两三日里让京师城中的舆论风向为自己牢牢把控,迫使朝中这些江南士人们无法转向,进而赢得时间。
只要能阻挡和挫败牛继宗的宣府军进攻,
稳住京畿局面,舆论上再占据优势,冯紫英觉得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
他能做的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是内阁诸公们的表现了。
冯紫英也没有遮掩什么,径直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告知给了曹煜。
曹煜办报这么久,当然清楚冯紫英对这份报刊的重视层度,但是当冯紫英把意图说明时,曹煜还是忍不住惊叹冯紫英的奇思妙想。
可仔细一品,也觉得《今日新闻》还真的能发挥出相当威力的,尤其是在京中士民百姓中,《今日新闻》的影响力极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官府邸报摘抄张贴带来的影响力,而正因为冯紫英力求树立公信力,使得《今日新闻》一直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甚至舍弃了一部分商业性,所以百姓认可度很高。
只要这提前把声势造起来,营造出一种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气势,这些士林文人都还是要颜面的,断不可能就此坏了自己名声,最起码他们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情况,表面上也需要和主流观点保持一致。
可以说这一招可比一般的劝说游说要高明得多,有如一面镜子将这些人都置于台前,让大家都能监督着这些人,让他们无法向义忠亲王输诚,反而需要发出声音来反对和攻讦义忠亲王。
“大人,您这么一说,我便明白怎么做了。”曹煜兴奋地一挥拳,“这种事情之前我们虽然没有做过,但是《今日新闻》本来也就经常点评时政,不过更多地还是符合朝廷的意见,当民间和朝廷意见不那么一致时,我们宁肯委婉一些的点评,也绝不毁了自己名声,所以这一次正好可以和朝廷意见保持一致,可以大书特书,几个特约的评论员,都可以引经据典,畅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评论,定能将大人您想要的这种声势造起来,达到您的要求。”
“唔,子翼你明白我的意图就好,具体如何操作,我不过问,我只要快,最迟明日最新一期《今日新闻》就要有这方面的内容,我要让整个京师城这几日都营造出这种氛围来。”
冯紫英点头肯定。
“大人放心,这一点我还是有信心的。”曹煜也胸有成竹,“历史上这类旧例也不少,如何发挥引申,那些特约评论员都是最擅长的,定能将各方面都考虑到。”
“嗯,子翼,此番是了,不妨可以把心态放开一些,可以暗中在办一份报纸,态度要和《今日新闻》有所不同,进而形成对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4/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